B·宣言的中心(42:1-9)
现在,这个宣告将耶和华的仆人引介出来。在挑战性的导言中,耶和华启示惦自己管辖着人的事务,惦也声明即使是征服者古列,亦在惦的控制之下;惦并且启示惦恒久以来为以色列所存的一个理想,就是那位惦拣选的仆人。先知的眼光现在看到一切的管辖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惦不仅像古列一样,受耶和华的催逼,惦的心意也与耶和华相合;惦也不像以色列那样,失败跌倒,需要神怜悯的作为,惦永不失败,惦不管在施恩典或审判时,都是神完美的器皿。
这个宣言的中心可分成两部分。
1.第一部分将焦点集中在耶和华的仆人身上;
2.第二部分在介绍耶和华和惦仆人的关系。
耶和华的仆人(42:1-4)
这位先知的宣告,首先论到符合完美仆人理想的那一位之显现。耶和华形容惦是“我的仆人”,是耶和华所扶持的。
耶和华以“我所拣选的”描述这仆人与耶和华之间的关系,并说惦是耶和华所喜悦的。
耶和华又以“我的灵”描述惦服事的装备,这灵是耶和华赐给惦的。
至于这仆人的使命,则表达在一句简短的话中,“惦必将公理传给外邦。”这句话虽然短,但就以色列的历史来看,却有丰富的含义。神拣选并保守亚伯拉罕的后裔以色列的目的,是要使它成为别国的祝福。虽然以色列失败了,但神理想的仆人却要完成这使命。“惦必将公理传给外邦。”
接着就描述神这位仆人所用的方法。新约马太福音对这一段经文的引用(太12:20),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得更清楚。为了完成耶和华的旨意,惦的仆人首先负有一个恩典的使命,然后是一个公理的使命。
恩典的使命之特色是安静;人通常用来建立国度的一切事物都要止息。“惦不喧嚷,不扬声,也不使街上听见惦的声音。”更进一步,在施行恩典的时候,惦以忍耐的方法对待惦的仇敌。“压伤的芦苇惦不折断;将残的灯火惦不吹灭。”压伤的芦苇象征软弱的益发软弱;将残的灯火形容一个终将导致毁灭的原则仍在运用。在恩典的使命这个阶段中,神的仆人不会加速灭亡的来临;惦既不折断压伤的芦苇,也不吹灭将残的灯火。惦只是耐心地等待。
在恩典的方法之外,还有公理的方法。预言的话说,“惦凭真实将公理传开。”,马太引用这预言时,将这个有关公理的宣告和紧接着发生的事并提,以解释这预言。
压伤的芦苇惦不折断,
将残的灯火惦不吹灭。
等惦施行公理,叫公理得胜。
显然,当惦采用公理的方法时,惦就要折断压伤的芦苇,吹灭将残的灯火。
最后他宣告耶和华仆人的大能,这些话将惦和惦的敌人作了一个明显的对比。惦在恩典的便命中,以耐心对待仇敌;但在惦审判的日子,惦就要毁灭他们。“惦不灰心”是指对待将残的灯火;“也不丧胆”是指对待压伤的芦苇;“直到惦在地上设立公理。”就像论到耶和华的威严时,先知将假神和耶和华作了一个对比;此处他也将耶和华仆人的仇敌之软弱,和惦的大能作了一个对比。
耶和华和惦仆人(42:5-9)
现在宣告耶和华和惦仆人之间的关系。前面说明耶和华的威严时所论到的一切真理,都在这里以浓缩的方式重复出现:惦是天、地、众人的创造者,也是扶持者。
耶和华的仆人是惦所召的,所搀扶的,最后也是惦所任命的,以使惦成为列国的祝福。惦在他们中间的工作,乃是作他们的光,领他们脱离一切的捆绑。
最后以耶和华的话,来结束有关这仆人的宣告。耶和华宣称惦必不将惦的荣耀归给假神,也不归给雕刻的偶像。惦这样的宣告有一个证据,就是惦先前宣告的事都已经成就了。
C·结束的呼吁(42:10-25)
这宣言是以一大段经文作结束。这段经文首先包括一首信心之歌,其次是重新宣告耶和华的旨意,最后是先知对百姓的呼吁。
信心之歌(42:10-13)
由于看到了耶和华仆人的异象,以及惦与耶和华之间的关系,这位先知立刻发出了一首信心之歌;在这首歌里面,他呼召全地都要将荣耀归给耶和华。他的呼颟是普遍性的。这歌必须从地极发出,并且所有的人都要同声歌唱。航海的,和海中所有的,海岛和其上的居民都要歌唱;旷野和其中的城邑,圣地之上的各村庄都当扬声;西拉的居民也要在山顶欢呼。
这首歌乃是归荣耀与耶和华,因为惦要像勇士一样出去征战,而且惦必要胜过惦的仇敌。
耶和华的旨意(42:14-17)
先知的话现在转变成耶和华自己的语气,惦亲自凭惦的永存说话,宣告惦长久以来一直忍耐,现在惦要以大能采取实际的行动。先前说到的是神的仆人所用的方法,现在惦则说,这就是惦自己所用的方法。惦长久以来所采取的是恩典的方法,惦一直闭口不言、静默不语、“不喧嚷、不扬声,也不使街上听见惦的声音。”如今方法改变了,惦要喊叫,惦要急气喘哮,使大山小冈变为荒场。并且要像这先知在信心之歌中所宣告的,惦要以惦的大能建立公理。
惦如此热切的结果,是导致和平的建立。困乏人要得到帮助;瞎眼的(就是惦失败的百姓)要被引领,以明白惦最初的旨意;拜偶像的人要因困乏人得帮助而感到困惑。
先知的呼吁(42:18-25)
先知再度向百姓发出直接的呼吁。他要耳聋的去听,眼瞎的去看。然后他描述何以如此称他们。虽然神的旨意是要他们成为耶和华的仆人和使者,但他们却仍然眼瞎耳聋。他们看见了,却不能领会。耶和华因公义的缘故赐下律法,目的在使他们完成惦的旨意。
但因为他们不肯顺服,他们必受痛苦;这百姓要被抢被夺,锁在坑中,隐藏在狱里,成为掠物和掳物。
看到这一些事情之后,先知以问话的形式向他们提出一个基本的呼吁,“你们中间谁肯侧耳听此,谁肯留心而听,以防将来呢?”
这个宣言的结尾,提到雅各所受的苦难。他所经历的一切痛苦,都是对他的罪的刑罚;然而尽管刑罚多么猛烈,他仍然无动于衷。──《摩根解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