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
路加福音11:53-12:21
12章一开头就说,“这时,有几万人聚集。”甚么时候?就是11章末了所说的,“耶稣从那里出来,文士和法利赛人就极力的催逼惦。”这里的连接非常重要,很明显的标出了时间。惦本来在一个法利赛人家,惦严厉地以三重祸害来谴责法利赛人。后来有一个律法师向惦提出挑战,惦又以另外三祸责备他们。
11:53 说到两件事,首先是身体方面,其次是心理方面。惦出去的时候,他们故意拥挤惦。他们心怀愤怒,走近惦,几乎用手碰到惦。这是身醴方面。然后他们“极力的催逼惦,引动惦多说话”。有一位作家说的很有理,“这种暴戾的场面,在耶稣的事工中是很罕见的。”
这时有许多的人聚集,“甚至彼此践踏。”
路加就这样开始了惦的故事,这故事一直持续到13:9。我们先来把段落弄清楚:
1·惦开始教导惦的门徒(12:1-12)。
2·“众人中有一个人”打岔,惦就回答那人(12:13-21)。
3·惦继续教导惦的门徒(12:22-40)。
4·彼得打断惦的话,惦就回答彼得(12:41-53)。
5·又对百姓讲话(12:54-59节)。
6·另一次的打岔,以及惦的答复(13:1-9)。
教导惦的门徒(12:1-12)
我们现在要讨论主最先的教导,和第一次的打岔。主教导门徒,是在一个混乱的场合中。当时的情形是:领导阶层对惦满怀敌意,群众则兴致勃勃,惦的门徒却是困惑为难。惦当着众人的面先对门徒说话,惦明明知道众人可以听到惦的谈话:
1·惦警告门徒(12:1-3),
2·指引他们(12:4-5),
3·安慰他们(12:6-12)。
警告门徒(12:1-3)
“你们要防备法利赛人的酵,就是假冒为善。”
惦这话是甚么意思?法利赛人的历史是一部辉煌的历史。他们兴起于马加比时代。他们对犹太民族的关系,就好像极盛时期的清教徒对英国人的关系一样。法利赛人形成了一种阶级,目的在阻止这个国家与其它国家接触,避免以色列国丧失其纯洁与合一。他们有最大、最佳的影响力。法利赛人这个运动的兴起,是出于人的热诚,他们渴望神对于这个国家的理想能实现。但是到了耶稣的时代,他们完全变质了。他们失去了他们在属灵和道德方面的影响力。惦实际上是说,使他们腐化的酵,就是假冒为善。在这个警告里,我们的主解释了这个神古代百姓的历史上最辉煌的运动,其失败的原因。是假冒为善的酵摧毁了它。甚么是假冒为善?直译就是戴着面具。假冒为善的人戴着面具,不让别人看到他的本来面目。这样的人是不诚实的。那些法利赛人都是善于装假的。
惦说,要防备这事,因为“掩盖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面具早晚会被人家揭穿的。
12:2,3很巧妙的运用了比喻的技巧,它与前面的话有很密切的关系。我们的主应用另一种说法,来表达同样的一个思想。这些人想要传达一个信息,他们是在黑暗中说的,是附在耳上说的。那是一个真理的信息,它要公诸于世,即使你是在黑暗中悄悄私语,这信息仍要在光明中显露出来。即使你是在内室附耳所说的,也要在房上被人宣扬。假冒为善的人戴着面具,但面具迟早要被揭穿。真理可能会被蒙蔽片时,但终必显在光亮处。任何事情,不论善恶都要显露出来。
所以,要防备法利赛人的酵,就是假冒为善。它已经毁灭了法利赛人这个运动,如果你允许它在你里面作工,它也会毁灭你的见证。但是要记住,另一方面,纵然人是以恐惧、战兢的心说出真理,是在黑暗里,在内室中说,但真理终必赢得胜利,显明出来,就好像假冒为善终必被人识破一样。
指引他们(12:4-5)
注意惦的语气多么温柔!惦称呼他们“我的朋友!”惦是在对惦的门徒说话,他们已经看见他们的夫子被人推挤、催逼。他们看见惦四周的人眼中所流露出来的狠毒眼光。他们必然感到战兢、惧怕。因此惦对他们说了12:4,5的话。
这段话里,惦给他们一些指引。惦告诉他们,要脱离虚假的惧怕,心中应该充满真实的畏惧。惦说,那杀身体的不要怕他。这里我们看到一个生活的哲学。惦没有说,不要怕那杀你的;惦是说,不要怕那杀身体以后,不能再作甚么的。“以后”这词颇醒目,也发人深省。杀身体“以后”,还有其它的东西吗?如果有人杀了我的身体,难道我还不死吗?耶稣说,人可以杀身体,但他们只能作到这一点,以后的事他们就无能为力了。惦实际上说,如果一个人杀了别人的身体,他就束手无策了,他再也不能造成其它的伤害了。显然这就是惦走向十字架时的态度、语气。惦知道他们要杀惦的身体,却丝毫伤不了惦。因此惦在另一个场合说,“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
所以惦望着这一小群人说,不要怕那样的人。事实上,惦的十二个门徒,除了一人例外,其它都是被别人杀了他们的身体。
但是,有一种惧怕是正当的,就是惧怕那杀了以后,又能丢在革赫拿(即欣嫩子谷,位于耶路撒冷城外,是焚烧垃圾之处)的。惦将这个地点提升到属灵的范畴,惦说,有一位神,惦能将人抛入地狱里,你们当怕的是惦。这是惦对他们的指引。
安慰他们(12:6-12)
这一段非常美丽。惦已经警告他们,指引他们,现在惦以无可言喻的安慰语气对他们说话。
这段话是惦前面所说的话之结果。注意这里的步骤何等希奇而美丽。不要怕那杀身体的,要敬畏神。因为你们认识神,所以就可以不惧怕人。五个麻雀不是卖二分银子么?但在神面前,一个麻雀也不被忘记。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被数过了。有一个人问我说,“你真的相信神数过你的头发吗?”我回答他,圣经从未如此说。“数过”在希腊原文中的意思是惦一一标明头发,那远比“数过”更详细!
12:8-12有一个很明显的意图。惦想要在门徒面对日益明显的敌意时安慰他们。在神面前,一个麻雀也不会被忘记。他们每一根头发都被标明了,他们远比麻雀贵重。他们若承认惦,惦也必在天使面前认他们。他们若被下到监里,圣灵必引领他们。
圣父、圣子、圣灵都看顾着耶稣的门徒。那连麻雀跌落都知道的神,就是圣父,惦的眼目正看护着门徒。圣子则在等待,有一天惦要认他们。圣灵则随时预备好,要在他们遇见困难的时刻,伸手帮助他们。
“众人中有一个人”打岔,惦就回答那人(12:13-21)
以上是惦的警告,指引和安慰。接下去是一个人的打岔(路12:13)。群众中突然发出这个声音,中断了惦和门徒的谈话。听起来这人似乎是求耶稣主持公道,但不久我们就看见,他显然是一个贪心的人。
我们的主如何回答他?惦首先提出一个尖锐、制止性的问题,“你这个人,谁立我作你们断事的官?给你们分家业呢?”我们最好在此处稍作停顿。基督来到世上,不是要作这一类的事。惦说,我来不是要作断事的官,不是要用这种方式来处理物质的财产。
然后惦设立一个原则。“于是对众人说。”这里的“众人”原文是“他们”,究竟是指谁?指门徒吗?我想不是。指群众吗?有此可能,但我相信是指这人和他的兄长。这兄弟俩,一个想要分家业,另一个不肯。惦怎么说呢?惦说,“你们要谨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贪心。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接着惦转过来对群众说了一个比喻。
惦首先说的是一个原则,警告他们,要避免贪心。然后说明这个警告的原因,“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这裹的“生命”在希腊文里是zoe,意思是任何一种生命(不论是花朵、蝴蝶、野兽、人)的生物本质。很奇特的是,新约圣经的作者在说到生命的时候,都采用这一个较低层次的字,但是却将它提升到最高的境界里。我们每一次读到的永生,用的就是zoe。耶稣说,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时,用的也是这个字。
这人说,“请你吩咐我的兄长和我分开家业。”我想要得到一些东西,我的兄长拥有一切家业,请告诉他分给我一点。今日世界的生活,若离了圣洁,就会被物质所控制。人们把他们的生活和物质紧紧相连,却与神分离。但耶稣说,一个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
然后惦说了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无知的富人。注意这人的话,“我的出产……我的仓房……我一切的粮食和财物……我的灵魂。”再看看神的话,好像平地起了一声雷。“神却对他说,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末了这句,充满了怜悯,也具有无限的讽刺意味。
最后,主用一个结尾,总结了整个情况,“凡为自己积财,在神面前却不富足的,也是这样。”
路加福音12:22-53
那个要求分产业的人打断了耶稣的话之后,惦又接着继续教导惦的门徒。惦已经回答那人说,“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现在惦的教导就因这件事,而着重在“家道”和“生命”这题目上,只是惦现在是对门徒说的。
1·惦首先以温柔的话安慰他们(22-34节),
2·呼召他们去完成他们的责任(35-40节)。
3·彼得打断了惦的话,惦就回答彼得(41-48节)。
4·基督一生事迹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段经文,也是一段伟大的独白(49-53节)。
在这里的教训中,我们的主将惦过去谈到的几个题目作了一番归纳。惦先回到神对人的看顾这个题目上(22-34节)。惦前面也提到人若认惦,惦再来的时候也要认这人,现在,惦又回到人子再来的题目上(35-40节)。惦并且再次回到惦曾提过有关惦要面临迫害的题目上(49-53节)。
以温柔的话安慰他们(22-34)
在读这段安慰的话时,要注意其中几个突出的命令。
22节说,“不要……忧虑。”
32节说,“不要惧怕。”
33节说,“变卖……谘济。”
这是主话语中几个基本的要点。
“不要……忧虑。”为甚么?因为生命有它的价值。生命胜于饮食,身体胜于衣裳。因此,不要为你的生命忧虑。那么,难道我的生命不倚靠饮食吗?惦说,不,生命不是倚靠饮食。你可以饥饿至死,但你的身体死了,你的生命却仍存在着。这是惦对人类的一个永恒性的观点。惦这个观点也表现在惦说过的一句话里──“那杀身体以后,不能再作甚么的,不要怕他们。”
生命最终不是倚靠身体的饮食。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因此惦说,不要忧虑。不忧虑是很困难的,惦深知这一点,所以惦呼吁他们想一想。24,27节都有“你想”,想甚么?想想乌鸦,想想百合花。乌鸦不种也不收,没有仓也没有库,“神尚且养活它,你们比飞鸟是何等的贵重呢?”
惦的意思不是说,我们就坐在那里,等神来养活我们。惦说,乌鸦不种不收,没有仓库,神尚且养活他们。但我们能种,能收,也会盖仓库,我们就应该去种,去收,去盖仓库。如果神顾念那些没有先见之明,没有推理能力的鸟,惦岂不更顾念我们这些惦已经赐下先见之明和推理能力的人?
再来想想百合花。它们不劳苦,我们能劳苦;它们不纺线,我们能纺线;然而所罗门所穿戴的还不如一朵花华美。神如果这样装饰不劳苦、不纺线的百合花,惦岂不更要装饰我们这些有能力劳苦、纺线的人?所以不要忧虑,惦赐给我们理解力,惦就不会置我们于不顾。纵使有一天我不能劳苦、纺线,不能收割、贮藏,神还是能;我无论如何都可以高枕无忧。这就是惦所教训的。然而神既赐给我推理的能力,我就不能期望惦为我作一些我自己应当作的事。
29-31节里的“求”,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意思。我们的主不是说,我们不可以想这些吃、喝的事。惦说,我们不要为这些事挂心,不要把这些事当作生命里最热衷追求的目标。生命中最要紧的,不是吃、喝、穿甚么,而是要得着神的国。这神国不仅仅是一些“遥远的事件”,而是已经存在的事实。我们所要求的,就是和这既存的神国事实,建立起一个正确的关系。生命的愿望,就是求神的国。我们越遵守这个命令,就越能进入和平,宁静,和安息中。
然后惦用32节作总结。注意这里有一个生动、鲜明的对比。你们要求惦的国。你们的父乐意把国赐给你们。我们求甚么,惦必赐给我们。我们的心若渴望寻求惦的国,惦就乐意将天国一切的福祉赐给我们。惦是以智慧管理,以能力维护,以爱心包围惦的国。
耶稣的这句话,“你们这小群,不要惧怕,因为你们的父乐意把国赐给你们。”是多么广泛而具启示性。假定有人争论这句话,我可以想象他们的批评是甚么。他们会说,惦用的表号不一致。惦一开始说,“你们这小群。”用的是羊和牧人的表号。然后惦说,“你们的父”时,惦忘了羊和牧人的表号,改用父亲和家人的表号。惦又说,“你们的父乐意把国赐给你们。”再一次改变惦的表号,采用王和国度的表号。
事实上,如果把这些隐喻综合起来,就会发现它们并没有混淆。它们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画面,来描绘神国的整个事实。整个叙述是东方式的,在东方国家,一族的首领就是羊群的牧人,是一家之父,一国之君。这里我们看到神的三重关系。不要怕,你们这小群,神是你们的牧人,你们必不至缺乏。惦是父,乐意赐给你们,就像一个父亲,怜恤惦的儿女。惦要赐下惦的国,因为“耶和华作王”。我们的主保证,对我们这些在个人的生命和服事中寻求惦国度的人而言,神是我们的牧者,是我们的父,也是我们的君王。
接着是应用的方法,这段话(33-34节)颇有力量,呼召人真正投资他的财宝和生命。变卖你所有的,谘济人。变卖你的东西,好叫别人蒙福,而不是自己蒙福,这才是真正的投资。也许一时看不到利益,但这是最稳妥的投资。我们想起耶稣所讲有关金钱的另一段话,和这里的话是一致的,“要借着那不义的钱财,结交朋友。到了钱财无用的时候,他们可以接你们到永存的帐幕里去。”
他们的责任(35-40)
他们的责任是,“腰里要束上带,灯也要点着……等候主人。”他们若如此行,惦来的时候,就要叫他们坐席,由惦来伺候他们。惦自己要束上腰带,伺候在这个世代中伺候惦的人。在这一点上,惦最后说的话是,“你们也要预备。”
回答彼得(41-48)
接着是第二次的打岔。“彼得说,主阿、这比喻是为我们说的呢?还是为众人呢?”他的问题非常有趣,又颇醒目。
注意主的回答。惦以另一个问题来回答他的问题,惦的回答可伸可缩。我们的主实际上说,我到底是对你们说的,或是对众人说的,要看情形而定。我是对我的管家说话,你们当然是我的管家,但这个门是开放的。别人如果愿意,也可以进入我的国,作我的仆人和管家。问题是,“谁是那忠心有见识的管家?”
43-48节,惦特别提到应用的例子。惦教导我们如何作管家?管家的责任在喂养羊群,而不是虐待羊群。这个问题是彼得提出的,稍后他在彼得前书里说,
我这作长老,作基督受苦的见证,同享后来所要显现之荣耀的,劝你们中间与我同作长老的人。务要牧养在你们中间神的群羊,按着神旨意照管他们。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也不是因为贪财,乃是出于乐意。也不是辖制所托付你们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样。
显然彼得已经学到了他的功课。
伟大的独白(49-53)
那是一个伟大的心声。马太、马可、约翰都末记载,独有路加记了下来。不要忘了当时的气氛:官长满怀敌意,群众兴奋激昂,门徒困惑不解。
在这段心声里,我首先发现惦有意表明惦对这世界的目的,“我来要把火丢在地上。”施洗约翰说,“惦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路3:16)。使徒行传提到,圣灵好像火焰降下(徒2:3)。
其次,我发现这里启示了惦生命中的热望,“倘若已经着起来,不也是我所愿意的吗?”惦最热切期望的,就是完成惦的目的。
然后,我看见惦把火丢在地上的方法。“我有当受的洗还没有成就。”惦正定睛望向惦那死亡的洗礼。
当惦望着这一切的时候,惦感觉到一种限制,“我是何等的迫切呢?”基督实际上说,有些事我今日无法行。我是如此迫切。我来是要把火丢在地上,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火着起来。但是,要一直等到我受了死难的洗,这火才能丢下来,在这事末成就之前,我是何等迫切阿!
然后,惦再度对门徒说话,惦宣告那最终的过程,“你们以为我来,是叫地上太平么?我告诉你们,不是。”我来是要叫人分争。那些归向我的人将和拒绝我的人起分争。
今日,我们站在死难之洗的另一面惦已经经历死难,惦再也用不着心里迫切了。
哦主耶稣,我心欢喜,
你为我们,轻柔踏遍
那条羞耻,痛苦途径。
你神圣工,全然成就,
荣耀宝座,今属于你;
天上真神,将你高举。
惦走向那死难的洗礼。惦抛下火,惦的心已经看见惦将受的苦难,惦的心就满足了。
惦今日是否仍心里迫切呢?保罗写信绐一些信徒时曾说,“你们迫切(中文圣经作“狭窄”)原不在乎我们,是在乎自己的迫切(中文圣经作“心肠狭窄”)。”基督有的时候仍会说,惦心里迫切。惦若这样说,那是因为惦的管家,惦国度里的人,那些为惦事工负责的人没有寻求神的国,甚至有时也们还彼此殴打。但愿神救我们脱离这样的失败,使我们能忠于惦自己和惦的国,这样惦就不会为我们心里迫切、焦急了。
路加福音12:54-13:9
我们的主说过那段伟大的独白之后,又转过来对众人说话(12:54-59节)。然后惦再度被人打断惦的谈话(13:1)。
因此,我们要考察两件事。
1·惦对众人的谈话(12:54-59);
2·别人的打岔,有人在这时告诉惦一件传闻,惦听了以后就回答他们。
“耶稣又对众人说。”这个“又”字显示了惦也把门徒包括在内。惦本来一直是对门徒说话,众人在旁边听。现在惦开始对众人说话,门徒则在一旁听。
对众人的谈话(12:54-59)
首先我们要问,惦在那个场合对众人说话的原因何在?这可以从惦附带所说的一句简短而重要的话里找到答案。惦说,“你们知道分辨天地的气色,怎么不知道分辨这时候呢?”
“这时候”三个字,揭露了惦所说这一切事的主要原因。在10:23里记载惦的话说,“看见你们所看见的,那眼睛就有福了。我告诉你们,从前有许多先知和君王要看你们所看的,却没有看见,要听你们所听的,却没有听见。”
“这时候”就是那些君王和先知想要看,却看不见的时候;这时候所说到的事,就是君王和先知想要听,却听不见的事。换句话说,惦在这样的场合对众人说这些话,是因为惦自己深切体认到,惦的使命具有非凡的意义。
想想当时那个世代的情景。全世界都被压制在罗马帝国的铁轭之下,整个帝国的大权都集中在一个帝王手中,他还声称自己的大权是天赐的。再想想看,耶稣降生在当时的世代,具有甚么意义?没有任何人(包括惦的门徒)能明白这个事实所具有的深刻意义。但是惦知道,所以惦说到“这时候”。
那么,面对着惦所认为的重大“时候”,惦如何行呢?惦责备他们,并且提出呼吁。惦的责备见于12:54-56。
惦声明他们知道分辨天色。惦没有说分辨天色是不对的。惦告诉他们,他们对一般天色的观察十分正确。惦说,你们看见西边起了云彩,就说快要下雨了,你们说的没错。你们见起了南风就说要燥热,结果确是如此。你们在分辨天色的事上很内行,但在属灵的事上你们却是瞎眼的。
“怎么不知道分辨这时候呢?”你们对于风的知识很正确,对灵的事却一无所知。你们能准确地观察天空,却不能看见天空上面那属天的事。那就是他们的光景。我们的主用一个问题来责备他们。“怎么不?”你们知道观察天色,怎么却对四周属灵的事如此盲目呢?
惦曾对门徒说,“看见你们所看见的,那眼睛就有福了。”现在惦对众人说,你们是瞎眼的,你们不明白所临到你们的这日子,不明白你们所处的时代。你们在分辨天色的事上有智慧,在属灵的事上却是愚昧、盲目、迟钝的。你们到底是怎么回事?
惦回答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惦称他们为“假冒为善的人”,那就是答案。他们所以只知分辨天色,却不分辨这时候,是因为他们的假冒为善。惦以前曾警告惦的门徒要防备这一点,惦说,“你们要防备法利赛人的酵,就是假冒为善。”
一个假冒为善的人,就是企图以一幅假面貌出现的人,他是活在虚谎之中。“假冒”有两种,有时我也弄不清楚到底那一种比较糟糕。有一种人是终其一生“假冒为善”,他表现得很不错,但他里面却不是这样。另一种人是终其一生“假冒为恶”,他表现的是一个坏人,但他本人其实并不是这么坏。这是一个心理学的问题,我不打算在这里加以辩论。
惦接着问了另一个问题,“你们又为何不自己审量,甚么是合理的呢?”在这个问题里,惦承认一个事实──每一个人都有分辨道理的能力。
“人的灵是耶和华的灯。”每一个人在本质上都是属灵的,神就是借着人的灵,来与人类交往。人们称这种能力为良知。但这只是人的词汇和想法,人很难解释良知的本质是甚么。圣经却有明确的解释。经上说,人的灵是耶和华的灯。耶稣对那些人说,你们为何不知道甚么是合理的?你们已经丧失了属灵的观察能力?为何你们擅长分办天色,却看不见你们生活中的各种事实?那慈爱、赐福的云彩正覆庇着你们,你们却一无所觉。现在风的气息吹向你们,以灸人的热度向你们说话,你们却毫不明白。
在责备他们之后,惦向他们提出一个伟大的呼吁,要他们与神和好。惦用法庭作例子来说明。这里提到四个词:对头、官、法官、差役。这些都是法庭上出现的人。对头是法庭上的原告;官是指地方官,最先受理案件的人;法官则是作裁决的人;差役是执行法官判决的人。在我们生命最终的法庭里,我们的对头是神,地方官是神,法官是神,差役也是神。我们最初和最后都要向神归服。在惦的国度里,惦是官长;是破坏律法之人的对头;是下裁决的法官;也是执行判决的差役。
神是不会被贿赂的,惦不会被枝节问题扰乱,也不会被蒙骗。以赛亚书里有关神仆人的预言中,提到神赐给惦的王权,先知说这将要来的一位,“惦……行审判不凭眼见,断是非也不凭耳闻,却要以公义审判贫穷人,以正直判断世上的谦卑人。”
我们若拿这段话和今日的情形作对照,就会发现这段话是多么醒目。我们今日是如何审判?乃是凭着眼见,凭着耳闻,我们没有别的办法。你若进到一个法庭里,会看见甚么?一个法官,也许还有陪审团。法庭的任务就是判断被告是否有罪。有一些证人会被传来作证,他们只能作两件事:述说他们所看见的事,和他们所听见的话。此外没有别的审判方法。所有的判决都是采取这种方法。
现在来看这里的对比。惦既然不靠眼见,不凭耳闻,不根据证人的证词审判,那么惦如何审判呢?乃是以公义审判。
在这里,基督启示了神就是罪人的对头,是官长,是裁决的法官,也是执行判决的差役。基督看见了他们所未看见的属灵国度,惦就向他们提出呼吁。惦说,“你同告你的对头去见官,还在路上,务要尽力的和惦了结。恐怕惦拉你到官面前,官交付差役,差役把你下在监里。”
基督对这些人说,去与神和好。我们不妨把这个呼吁和惦前面对众人说的话连接起来。惦说,你们在灵里是瞎眼的。你们为甚么瞎了眼?因为你们假冒为善。假冒为善又是如何引起的呢?是因你们和神的关系不正确。一个与神有正确关系的人,是不可能假冒为善的。一个人若与神的关系出了毛病,他就会变得假冒为善,想要欺骗,结果骗了自己,他成了瞎眼的人。他知道何时会下雨,何时天会燥热,但他却感觉不到神吹在他生命中的风,感觉不到他所处那一个时代的意义。惦先用那个比喻性的话,讽刺、责备他们只会观天色,却在灵里迟钝,然后惦用法律上的词汇,呼吁他们与神和好。──《摩根解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