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四十一、清楚引导来到宁波锡安堂

诉说主恩 by 盛足风

四十一、清楚引导来到宁波锡安堂

上篇说到我如何蒙主怜悯,得以明白神的旨意。1952年7月17日是我前往目的地的日子。那天清晨,当我安静主前之时,神又给我一段巧妙话为我送行。他说:

“倚靠耶和华,以耶和华为可靠的,那人有福了!他必像树栽于水旁,在河边扎根:炎热来到,并不惧怕,叶子仍必青翠;在干旱之年毫无挂虑,而且结果不止。”(耶17:7-8)

我要到的锡安堂不是恰巧在“水旁”吗?不是坐落在宁波西郊“河边”吗?神的话真说得巧妙!主指明,难处是会有的,如同“炎热”和“干旱”等在前头。然而主应许说,我可以“象树栽于河边”。可以“不害怕”,“叶子仍必青翠”,不会露出穷相的。

既然有主的指示在前(耶32章),又有主的应许在后(今晨的耶利米书17章),我可以放心,可以安息在主的话语上了。

接受主的牧养和看顾已经39年了,明年将是我人生路上的第40个年头。回顾往事,瞻望未来,神的话语成了我的力量、保障和指路明灯。“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诗119:105)。

我从鄞南张村福音堂动身,搭当地航船来到宁波的新河头。锡安堂方面已有教会代表赵向德、何秀凤、唐兴德三人在那里迎候。一只划船把我们接到目的地西郊路锡安堂。

那时,我的家属仍旧暂留于象山。大孩子甬水在石浦的“立三”初中读书,其余三个孩子明山、丹水、鄞水则在新桥关头小学念书,由我老母亲照顾他们。我妻徐志华女士在丹城娘家休养胃病。我是只身来到锡安堂的,行装极为简单。但有一架缝纫机伴我一同来到锡安堂。预计我将效法使徒保罗,一边传福音,一边“织帐棚”,学习事奉主。

到达锡安堂时,该堂的创建人周彼得老弟兄和若干信徒把我迎进休息室,大家献上感谢与祈求的祷告,经过略事叙谈后,各自分手。

到达锡安堂后的第一个黑夜,我睡得特别香甜,身体和心灵都有一种难以描述的安息舒畅感觉。我已经来到天父要我来的地方,我的双脚已经踏在他的旨意之中,我如何能不感到安慰呢?在圣灵的感动和带领之下,以往的疑虑和挣扎此时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

就在这个睡得十分香甜的第一夜,想不到神又说话。次日我就记录在日记中。我看见一个年纪50左右的,长得胖乎乎的弟兄伴我来到一座屋子。

当我走到房屋的门口时,忽见门口有个小小的土地庙,庙门口有付对联,一边写着:“寻找迷羊”,另一边写着“抢救亡灵”。我立时惊奇起来。心里说,这是我们教会的工作语言,为何竟然贴到小庙门口呢?在惊奇之下,我挨近那土地庙要细看一下,这一细看,更使我大吃一惊,万万料不到坐在里面的却不是泥塑的偶像,竟然是那位受万人敬仰的主耶稣的半身画像。这光景实在太使我感到惊奇又难受……

那位胖的弟兄继续领我向门内走去。我看见屋内又有很多预想不到的景象……于是我就从那屋子里匆匆地走出来了。

我醒过来时,天色已经微明。随即起身,为所见到的图景俯伏祈祷,安静默想。

我领悟了以下几层意义:

(1)我虽然是来到主所指引的地方,但是工作将是短期的。究竟短到什么程度?是半年、一年、两年?我却不知道。有待今后看主引导了。

(2)这里教会的宗旨是明确的,是要“寻找迷羊,抢救亡灵”。可是却把主耶稣偶像化了。教会内部属于精神和认识的部分,或者某些表现方面,有了某些偏向。或者说,由于对教会真理的领悟不够,导致工作上的困难。

(3)我对这里的负责同工,有一定的认识和交情。他热心布道,各处奔跑。他不以福音为耻的心灵和表现,尤其值得钦佩。他的这个优点是宁波城乡教会所共见所公认的。可是由于他在文化等方面的限制,对于有些事情的产生和发展,未能善加思考、分析,要妥贴处理,就困难了。

然而,人都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我应当牢记这一点,然后以“取长补短”的心怀去配搭,这就是主交付给我的当前功课和工作。主的引导必有美意,我可以确信无疑。

※※※※※

我又转念,对主说:“我的主啊,我能作什么呢?工作年月既然不长,我又能起多大作用呢?……你将如何教导我呢?”

我又转过来对自己说:我只有在主怜悯之下,学习新的功课。我切望主的同在,教导,加力,和年长的同工小心配搭事奉。

※※※※※

过了半年左右,我看出来,这里教会的老年同工的某些想法,需要诚恳地交通一下。

一天下午,我约他们二位进入堂内,促膝谈心。我们重温了有关教会的真理,以及应当注意的几个要点。我又诚恳地表白了自己在这里工作的心迹:“我们既然在主引导之下欢欢喜喜地相聚,也必欢欢喜喜的同工,到了某一时候,我们大家一定又会欢欢喜喜地握别。”

那天下午,我们确实有了一次很好很好的交通:心灵敞开,倾吐心曲,实在看到了主的同在。最后,我们三人蒙圣灵赐恩,有一次十分释放而愉快的祈祷。我们都感受到了“在基督里”这四个字所带来的膏油和福乐。

※※※※※

在某次培灵聚会中,圣灵在人心中明显地动了善工,有人悔改重生得救,也有人从软弱中复兴起来。我自己也蒙怜悯,得到一次新的加油。我享受了主的恩待和弟兄姐妹的关怀。

不久,我的妻子带着孩子从象山来到。孩子们都转到宁波念书了,有的入同济初中,有的进塘北中心小学。学校老师还要我在学校的一次**中对全体学生讲话。这是1952年末或1953年初的事。此后,我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了。因为形势在变化之中。

宁波西郊的河流给我以美好的回忆,有朴素的农民常常坐船从河面上往来,并售出农产品和鱼鲜。而这些都可以引出属灵的训慰来。

一点也不差,我像一棵树栽于河旁,在水边扎根,享受肉身和灵性之乐。我的生活一无所缺。我的大胞姐和老母也先后来到宁波,她们的来到,增添了我的喜乐。由于大姐进了宁波药行街的工人医院(神带领她),我也因她得福。我的肩头轻了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

神作事,神引导,非常奇妙。大姐一到宁波,七天以后,象山县的医务人员就不能移居外地外县了,因为本县需要自用。我们合家的人都看出神的慈爱和巧妙的引导。锡安堂的信徒也领会到了神的巧妙引导。他们的担子也轻省了。耶和华神,真是他仆人的慈爱主人啊!在锡安堂的日子里,我充分看到神的恩待。

经文施训:

主耶稣说:“……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约12:26)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四十一、清楚引导来到宁波锡安堂 上篇说到我如何蒙主怜悯,得以明白神的旨意。1952年7月17日是我前往目的地的日子。那天清晨,当我安静主前之时,神又给我一段巧妙话为我送行。他说: “倚靠耶和华,以耶和华为可靠的,那人有福了!他必像树栽于水旁,在河边扎根:炎热来到,并不惧怕,叶子仍必青翠;在干旱之年毫无挂虑,而且结果不止。”(耶17:7-8) 我要到的锡安堂不是恰巧在“水旁”吗?不是坐落在宁波西郊“河边”吗?神的话真说得巧妙!主指明,难处是会有的,如同“炎热”和“干旱”等在前头。然而主应许说,我可以“象树栽于河边”。可以“不害怕”,“叶子仍必青翠”,不会露出穷相的。 既然有主的指示在前(耶32章),又有主的应许在后(今晨的耶利米书17章),我可以放心,可以安息在主的话语上了。 接受主的牧养和看顾已经39年了,明年将是我人生路上的第40个年头。回顾往事,瞻望未来,神的话语成了我的力量、保障和指路明灯。“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诗119:105)。 我从鄞南张村福音堂动身,搭当地航船来到宁波的新河头。锡安堂方面已有教会代表赵向德、何秀凤、唐兴德三人在那里迎候。一只划船
把我们接到目的地西郊路锡安堂。 那时,我的家属仍旧暂留于象山。大孩子甬水在石浦的“立三”初中读书,其余三个孩子明山、丹水、鄞水则在新桥关头小学念书,由我老母亲照顾他们。我妻徐志华女士在丹城娘家休养胃病。我是只身来到锡安堂的,行装极为简单。但有一架缝纫机伴我一同来到锡安堂。预计我将效法使徒保罗,一边传福音,一边“织帐棚”,学习事奉主。 到达锡安堂时,该堂的创建人周彼得老弟兄和若干信徒把我迎进休息室,大家献上感谢与祈求的祷告,经过略事叙谈后,各自分手。 到达锡安堂后的第一个黑夜,我睡得特别香甜,身体和心灵都有一种难以描述的安息舒畅感觉。我已经来到天父要我来的地方,我的双脚已经踏在他的旨意之中,我如何能不感到安慰呢?在圣灵的感动和带领之下,以往的疑虑和挣扎此时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 就在这个睡得十分香甜的第一夜,想不到神又说话。次日我就记录在日记中。我看见一个年纪50左右的,长得胖乎乎的弟兄伴我来到一座屋子。 当我走到房屋的门口时,忽见门口有个小小的土地庙,庙门口有付对联,一边写着:“寻找迷羊”,另一边写着“抢救亡灵”。我立时惊奇起来。心里说,这是我们教会的工作语言,为
何竟然贴到小庙门口呢?在惊奇之下,我挨近那土地庙要细看一下,这一细看,更使我大吃一惊,万万料不到坐在里面的却不是泥塑的偶像,竟然是那位受万人敬仰的主耶稣的半身画像。这光景实在太使我感到惊奇又难受…… 那位胖的弟兄继续领我向门内走去。我看见屋内又有很多预想不到的景象……于是我就从那屋子里匆匆地走出来了。 我醒过来时,天色已经微明。随即起身,为所见到的图景俯伏祈祷,安静默想。 我领悟了以下几层意义: (1)我虽然是来到主所指引的地方,但是工作将是短期的。究竟短到什么程度?是半年、一年、两年?我却不知道。有待今后看主引导了。 (2)这里教会的宗旨是明确的,是要“寻找迷羊,抢救亡灵”。可是却把主耶稣偶像化了。教会内部属于精神和认识的部分,或者某些表现方面,有了某些偏向。或者说,由于对教会真理的领悟不够,导致工作上的困难。 (3)我对这里的负责同工,有一定的认识和交情。他热心布道,各处奔跑。他不以福音为耻的心灵和表现,尤其值得钦佩。他的这个优点是宁波城乡教会所共见所公认的。可是由于他在文化等方面的限制,对于有些事情的产生和发展,未能善加思考、分析,要妥贴处理,就困难了。 然而,人都
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我应当牢记这一点,然后以“取长补短”的心怀去配搭,这就是主交付给我的当前功课和工作。主的引导必有美意,我可以确信无疑。 ※※※※※ 我又转念,对主说:“我的主啊,我能作什么呢?工作年月既然不长,我又能起多大作用呢?……你将如何教导我呢?” 我又转过来对自己说:我只有在主怜悯之下,学习新的功课。我切望主的同在,教导,加力,和年长的同工小心配搭事奉。 ※※※※※ 过了半年左右,我看出来,这里教会的老年同工的某些想法,需要诚恳地交通一下。 一天下午,我约他们二位进入堂内,促膝谈心。我们重温了有关教会的真理,以及应当注意的几个要点。我又诚恳地表白了自己在这里工作的心迹:“我们既然在主引导之下欢欢喜喜地相聚,也必欢欢喜喜的同工,到了某一时候,我们大家一定又会欢欢喜喜地握别。” 那天下午,我们确实有了一次很好很好的交通:心灵敞开,倾吐心曲,实在看到了主的同在。最后,我们三人蒙圣灵赐恩,有一次十分释放而愉快的祈祷。我们都感受到了“在基督里”这四个字所带来的膏油和福乐。 ※※※※※ 在某次培灵聚会中,圣灵在人心中明显地动了善工,有人悔改重生得救,也有人从软弱中
复兴起来。我自己也蒙怜悯,得到一次新的加油。我享受了主的恩待和弟兄姐妹的关怀。 不久,我的妻子带着孩子从象山来到。孩子们都转到宁波念书了,有的入同济初中,有的进塘北中心小学。学校老师还要我在学校的一次**中对全体学生讲话。这是1952年末或1953年初的事。此后,我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了。因为形势在变化之中。 宁波西郊的河流给我以美好的回忆,有朴素的农民常常坐船从河面上往来,并售出农产品和鱼鲜。而这些都可以引出属灵的训慰来。 一点也不差,我像一棵树栽于河旁,在水边扎根,享受肉身和灵性之乐。我的生活一无所缺。我的大胞姐和老母也先后来到宁波,她们的来到,增添了我的喜乐。由于大姐进了宁波药行街的工人医院(神带领她),我也因她得福。我的肩头轻了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 神作事,神引导,非常奇妙。大姐一到宁波,七天以后,象山县的医务人员就不能移居外地外县了,因为本县需要自用。我们合家的人都看出神的慈爱和巧妙的引导。锡安堂的信徒也领会到了神的巧妙引导。他们的担子也轻省了。耶和华神,真是他仆人的慈爱主人啊!在锡安堂的日子里,我充分看到神的恩待。 经文施训: 主耶稣说:“……若有人服事我,……
我父必尊重他。”(约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