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七十四、浙南之行

诉说主恩 by 盛足风

七十四、浙南之行

浙江教会在国内教会中居有重要的地位,人数之多为各省之首。浙江南方的几个县市在全省教会中又是最兴旺的。

在前面的篇幅中,已经说过,一九八九年二月,我曾和杭州、宁波的几位同工去温州市内城西教会参与培灵会的工作,看见了圣灵的印证。

七年过去了,此刻,时间已经到了一九九六年的七月,在酷暑休息的日子里,回忆三年前(1993年)秋天的浙南之行。

那一年,我刚到80岁,跨入了耄耋之年,能有机会去浙江南方一走,感到是主给我晚年的恩典,晚年的侍奉良机。

今天清晨,当我守候主前,奉行我个人的灵修时刻,几句经上的话,带着感动力,来到我的眼前,进到我的心中,说:

“我要来说主耶和华大能的事。……”(诗71:16)

“神啊,我到年老发白的时候,求你不要离弃我,等我将你的能力指示下代,将你的大能指示后世的人。”(诗71:18)

主的吩咐是有力量的,然而自身已经年高力衰,记忆力已经大大不如从前了。我不免感到叹息又自责:……自责之余,根据一九九三年的那册小小《记事本》,尽力回忆往事,诉说主恩。

1、受邀作客

一九九三年以前的岁月里,我听到一个消息,说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教会有位信徒,悔改重生之后不再担任一家公司的副总经理,立志献身服事主。后来又在浙江神学院进修一年,在教会中作义工,热情服事主。

不久以后又听见一个消息说,他有意邀我去作客。但我因事工忙碌,老躯又弱,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到了一九九三年的十月四号,他果真来到宁波,坚决约我去苍南龙港(事前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到他家里作客,说:“蔡文浩牧师、孙锡培牧师都到过我家,唯独你没有去过。这一次,一定请你去,既是去休养身体,又可以同我们那边的弟兄姐妹有点交通。”他还说了一些别的话,加重表达他的诚意。

经过默默无声的祈祷以后,我同意了。

他协助我整理行装。次日,先陪我到杭州,再从杭州飞往温州,然后驱车到目的地龙港。浙南之行就这样起步了。

2、往访病危中的蔡文浩牧师

在此,应当追述一件事。到达杭州那天是十月四日,得悉蔡牧师已因患肝癌住进浙江医院,而且已到病危时刻。我和杨宝华弟兄决定次日先去看望蔡牧师,然后再到笕桥机场。同往医院的有青年同工顾约瑟弟兄等数人。

浙江医院离市中心很远,车行很久才到达。当那个环境优美又十分安静的医院出现在眼前时,我的心充满了感触。双脚步入专用病房,只见81岁的蔡老已经处于昏迷之中,真是“无言无语,也无声音可听”,一片沉寂……整个病室中,只见蔡老的一个女儿侍立在床边,偶然看见护士进来看望一下,其余就是我们几个探望他的来客。

一片沉寂!沉寂一片!此时此刻,各人的心情都是沉重的,然而又是无法描写的。大家的眼睛望着这位对浙江教会起过重要作用的老人,沉思着,默然无语……

此时,我内心有个感动,要试一试,要对他说几句重要的话,也许他还能听得见,对他有用处。于是,我移步到他床沿,弯下腰,用口贴近他的耳朵,说:“蔡牧师啊,我是从宁波教会来的,是你的同工,你的朋友盛足风,特来看望你。”话音一落,他立刻开口回话:“喔,谢谢!谢谢!”我感到喜乐。于是接下去再说:“蔡牧师,我们信奉主,服侍主,已经几十年了。此刻请你紧紧抓住主,倚靠他的宝血……”。然后再用主亲口说的话送进他的耳边:“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神,也当信我。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

此后,大家又静静地站立一段时间。然后,我请大家围拢来,在蔡老身边献上一次诚恳的祷告。最后目视蔡老睡容,在沉重的心情下和他告别。

离别医院后,我和杨弟兄驱车直奔笕桥,办好各项手续,登上小型飞机,直飞浙南温州市。

3、到达龙港城

从温州机场驱车到苍南县龙港城龙跃路时已是夜间九点多钟了。杨家的女主人项姐妹将我和她的丈夫杨弟兄迎进家里,一夜安眠,感谢主恩。

据悉,龙港原是一个农村,后来兴建为城市,而且发展很快,成了一个名城,连国家领导人也被吸引,前来视察。

沧海可以变桑田,桑田可以变城镇;这是人、时、地的变化,其中人的变化是主要因素,人思想的变化则是因素中的因素,起主导与决定作用。然而,基督的门徒由于接受了圣灵和福音的光照,则进一步认识到,在人的变化中,心灵深处的变化要比思想的变化更为深入、更有意义,更起作用,更有价值,更有果效,又更为奇妙。

4、主日讲道

到龙港后,初步接触那里的弟兄姐妹,看见他们的饥渴和热诚。

十月十三日是主日,受约到宜山教会讲道,那地距龙港只有十分钟的车程,有一位朱弟兄和细丹姊妹陪我前往。我留心观察,感到那教会的祈祷空气较好,聚会气氛也较释放。那天参加聚会(礼拜)的信徒约有四百余人,其中青年约占70%,实在动人心腑,为宁波一带教会所不及。

二天后,从邻县平阳教会来了十七个弟兄姐妹,彼此相会、交通。在交谈中,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在灵性生活中,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心热起来?这是一个好问题,一个大问题,又是各地信徒常常提出的问题。

《圣经》教导说:“要心里火热,常常服事主。”(罗12:11)然而,谈何容易?当时,我提供几个要点彼此勉励。

(1)经上说:主是“太阳”,又是“晨光”。可见,主自己才是我们心里热能的源头;人凭自己是没有力量热起来的。

(2)圣灵是“火”。火能产生热量和热能。

(3)神的话语也是“火”(耶23:29),又是“食物”(耶15:16)。这二者都是供应我们热量的。这个热量是储在神的话语之中。《路加福音》24章记载二个门徒,是以马忤斯一带的人。他们见证自己的经验,说:“在路上,主和我们说话,给我们讲解圣经的时候,我们的心岂不是火热的吗?”(路24:32)他们见证主的话就是热能。

(4)爱主的弟兄姊妹是盐、是光。这二件东西都有杀菌力,又能供应热能。

(5)经验又表明,属灵的书刊,甜美的属灵经历,也都能发出光和热,供应我们心灵的需求。

以上五个方面,我们大家去接近、去靠拢、去爱慕、去追求,去领受,就会自然地使自己发生变化。

谈话以后,一同祈祷,然后握别。

到了十月二十六日,受邻县平阳西门教会90高龄的杨老牧师之邀,前去相会。据悉杨老牧师有很多属灵经验,西门堂也相当蒙恩。到达西门堂后,聆听了该堂的情况介绍,感到喜乐,感谢主恩。拍照留念后,又受约到南门堂义工杨志清弟兄家中。晚餐后在南门堂的周三查经祈祷会中证道,参加聚会的人数甚多,青年人也多,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当夜驱车归回龙港杨弟兄家中休息。由于年老,往返都有杨弟兄等陪同。

※※※※※

某个主日,受约到钱库镇礼拜堂讲道。

再有一个主日在龙港主恩堂讲道。该堂礼拜人数较多,堂会组织也很健全。一位浙江神学院的毕业生陈弟兄担任专职传道任务。

另一次的聚会中,在主恩堂传讲“恩典与真理”,分二次讲完,感到有主的膏油调和在所传的信息中。我感觉到,每讲这一专题,都有主的恩膏。主乐意让我多次传讲这一信息。信徒听后也有较深的感受。

5、主恩堂的圣经班

龙港镇主恩堂办了一个青少年圣经学习班,有2030名学员。当我头一次进入这个圣经班时,看见一位白发老牧师在那里讲课。后来我也受邀去讲课二次或者三次。我将《如何明白神的旨意》这个专题浅化、简化,加上见证,使青少年容易领会。听道人,不论程度如何,他们的“当前需要”是什么,心灵口味又如何,都是传道人应当注意的。恳求主和他的灵在这二点上提醒我们,指教我们,操练我们。

一个教会或者是一个堂所,能够有一群青少年爱幕真理,学习圣经,是一件美事。如能把圣经班办起来,又能坚持下去,则更为难能可贵。

教会是基督在地上的“有形身体”,同时她也生活在新陈代谢的必然规律之中。因此培养新生力量就成了我们无可推卸的任务。在这一点上,我为主恩堂深深感谢主恩。

再就各地教会的具体条件看,开办圣经班或圣经院校,并非容易。作为一个堂口(所),一个中小型教会,开办短期“晨昏灵修班”形式的做法,是比较可行的,值得试办,值得推广。

6、别龙港,去松门

如上所说,蒙主恩待,我在龙港作客期内,有机会服侍主和那边的教会。

在那段时间里,在浙南各县教会中服侍主的男女青年同工前来龙港与我相会。他们是几年前或十几年前从浙江神学院毕业的学生,现在久别重逢,自然非常亲昵。他们默默地相商后,作出安排,要求我在他们安排的培灵聚会中参与讲道,传一些教会所需的信息。他们知道我年老体弱,不能每天连续工作,为我搭配了几位青中年同工。

十一月一日早上,我告别龙港教会和义工杨弟兄的家,受邀前往温岭市的松门镇。车子在公路上奔行了八个小时左右,才于当天夜幕与灯火的景色中到达目的地。八小时的坐车时间对一个80高龄的老弱者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沿途的种种景色给我以愉快的享受。一路同行的有陈灵保、杨宝华等弟兄,驾驶小车的是一个叫作乐可友的弟兄。他的姓名引起我的兴趣一个快乐的人,一个可以做朋友的人。

松门位于浩瀚的东海之滨,是一个古老的城镇。现在已经是一个相当发达的地方了。据我所知,三十年代宋尚节博士曾到松门和石塘二地举行过大布道会,撒下了福音的种子。

现在(指1993年)的松门礼拜堂大约可容一千余人,四天的培灵会中,人数大大超过千人。我因身体原因,有一次只向会众讲了十多分钟,末了一天的下午又向会众讲了四十分钟。那十多分钟的短讲,在我一生中可说是仅有的经验,用《约翰福音》14章21节的话勉励大家。在四十分钟的讲道中,以“信从主耶稣,亲爱众圣徒”作为中心信息,(弗1:15)针对当地教会需要。

感谢施怜悯的神,他的能力在人的软弱上显明出来,那四十分钟的信息摸着了听众的心灵。散会以后,教会的负责弟兄和青年同工向我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

7、一次难忘的圣餐

那位负责弟兄和青年同工向我表示:“今天下午的聚会是四天聚会中末了的一次。为了成全和睦,为了医治内耗所造成的心灵创伤,最好下午能举行一次圣餐,一同纪念主……”。

为了这次四天聚会,我内心的负担本已不轻,此刻,听了他们的这些话,心灵的压力、担子,更觉沉重。灵中的祈祷和迫切感加深了,加强了。

我又想,并且说出口来:“聚会的群众这么多,会场又这么拥挤,这样大型的圣餐聚会如何进行得好?这又需要花多么长久的时间?不如另行设法,另行安排。经过商量,决定将下午的聚会分为大型和小型两种形式同时进行。大型聚会仍旧照常在大会堂里举行;小型聚会另选一个小会场,专让本堂的骨干信徒和堂委等等一同参加,擘饼纪念主。

到了下午,我受托主持这个小型的擘饼聚会。我的心情并不轻松,祈祷进一步加深。我意识到,属灵的事,既是工作,更是灵战:“又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林后10:5)。

时候到了,堂中的堂委,诗班里的代表,驻堂的青年同工(浙江神学院毕业的陈灵保弟兄)都一齐来到一个大约1214平方米的小室中。

我们安静下来,又唱诗,又祈祷,又读经,又自审……我们准备自己,以新鲜的心灵领受主的身体和宝血,纪念主的舍己、舍身、舍命,纪念主和自己的关系。写到这里,我引用不久前那位青年同工来信中的几句话,就是他回忆当年那次聚会的话。他说:“当时一共有24位主内肢体,他们经历过房产风波的创伤。在四天聚会中,他们在光中看见了自己的亏欠,看见了和睦的必要,终于能够坐在一起。大家带着紧张、忧伤、痛悔的心,面对桌子,面对白布下的饼和杯,思绪万千……”

我自己,一面望着这班饱经摩擦、忧苦与创伤(由于撒但的谎言与挑拨)的肢体们,一面仰望着圣灵的工作。因为我深知,除了主的灵力以外,没有人能够除去他们心灵中的成见或偏见,没有人能够成就真正的和睦。

按照经上的话,略略讲解、勉励。我的话语不多。会场安静而又肃穆……!

“我们中间有谁蒙了恩典被主的灵感动了,就请你站起来,主动与对方寻求和睦……”我的话虽然说出,但仍旧出现了片刻的沉静、沉默。

我再打破沉默,倚靠主大胆呼召说:“我们中间,谁愿意勇敢地作第一个站出来的人,与对方和好,神就要赐福!”

立刻,一个青年站立起来,泣不成声,走到另一青年面前,哽咽着说:“弟兄啊,请原谅我!我对不起你,这三年来,我一直气恨你。现在请求你原谅我……”对方也立刻回应说:“我也同样对不起你,很多地方亏欠你,请求你的原谅……”

青年人一带头,主的灵立刻有了出口,全场的人都受感而哭……其中多人开口,承认自己的过失,彼此认罪,彼此饶恕。其中有人把双手伸出去,搭在对方的双肩上,以此表达他们受感与和好的感情。此情此景,真像一幅精彩非凡的图画,一副圣灵描绘的属天图画。

接下去就是吃主的饼,喝主的杯;大家以新鲜的灵和洁净的口领受了为罪人受刑受死的主耶稣。

最后,大家一同起立,个个伸出自己的双手去拉住在自己身边的亲爱肢体的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大家在唱诗、祈祷、祝福中完成了这个意义深远的小型圣餐聚会。

①福哉系联妙结,在主爱中同心;

教会信徒心灵团契,在地如同在天。

②信众在父座前,同心虔诚祈祷;

同一艰难、安乐、关心,同一希望目标。

③大家分当忧患,大家分肩重担;

大家共洒同心之泪,大家休戚相关。

(节录赞美诗131首)



且不说过早的事,单说我本人从一九三六年开始走上侍奉之路,直到一九九六年的此时此刻,我从未经历过,也未曾看到过,在圣餐聚会中出现如此感动人心的场面。哈利路亚!哈利路亚!哈利路亚!这是主耶稣基督的作为,是保惠师圣灵的感化,人心才能如此奇妙地熔解冰冻,“化干戈为玉帛”

啊!真正是一次难忘的圣餐,一次难忘的爱筵!

※※※※※

上面的事发生在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五日。过了二年或者三年,我有机会重逢松门镇青年同工灵保弟兄,问他说:“一九九三年的恩典效果,现在还能看得到吗?”他的答复令人安慰又鼓舞:“肢体们团结和睦,情况良好。原来只能容一千余人的旧堂已经容不下日益加增的礼拜人数了,我们正在筹建可容三千人的礼拜堂,如果没有了同心合意,这件事是无法想像的……”

到今年一九九六年的一月,我从《天风月刊》首期第13页上已看到了,他们为建造新堂而写的一篇纪实文章,题为《难忘的时刻,美好的见证》,使我心中充满感恩和喜悦,再一次将荣耀归给又真又活又慈爱的神。

“耶和华我们的主啊!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诗8:9)

8、到石塘和箬山

松门的大会是那天下午结束的,夜餐后告别大家。驱车向南直奔,车行三刻钟,到达目的地石塘。同行者有青年同工数人。

石塘是个滨海集镇,宏伟的礼拜堂屹立在一座小山的近处,和四周的房子相比,颇有鹤立鸡群之感。据说,堂内可容听道群众二、三千人,在当时,是浙江省各县市中最大的一座礼拜堂。

我们是十一月五日夜间到达石塘的,第二天起,将有三天的讲道聚会,即通常称呼的培灵会。那三天中,多由青年同工传讲主的话语。我只讲了一场或者二场。我只记得七号那天的讲题是“你们是干净的,但不都是干净的”,用主耶稣自己口中的一句话,作为中心信息。这是七号上午的事。那天下午,正当青年同工在会中讲道即将完毕时,忽有三位女信徒拥进休息室里来,一边走,一边哭不成声,一进来就跪在地上悔改认罪,忧伤自责。显然,她们是被圣灵光照了,是被神的话语揭开了心中黑色的幕布,开始进入救恩的门,走上生命的路。

在我隔壁的休息室,我也发现有一群信徒跪在地上痛悔祈祷,以悔改的心,寻求赦罪的恩。

到第三天,悔改认罪,要求帮助的听众越发增多,几个休息室都容纳不下了。神的话语在圣灵大能的手中,发出了极大的威力,听的讲的都被神自己的大作为感动了。

我的青年同工们认真祈祷,认真讲道,使圣灵得以自由地运行在听众的心中。只有圣灵才能作属灵的事,作救灵的工。这是《使徒行传》告诉我们的,也是历代神的仆人们告诉我们的。历代教会中胜利的经验,都离不开认真又诚恳又迫切的祈祷心声。感谢神,我们也蒙怜悯,一同有分于这一个经验。

先贤说得对:“教会是跪着前进的。”

我们接过这一句话说:“传道人的工作胜利是在双膝弯曲的祈祷中求得的!主耶和华啊!阿门!”

事后,群众中有人告诉我们:这次参加聚会的人约有三千人左右,每一餐饭的用米量达到一千斤,而其中一部分近处的听众是回家去用饭的。

※※※※※

八号下午四时一刻,我们与石塘众信徒恋恋不舍地告别,驱车前往箬山。五时到达目的地。

到了箬山教会后,当夜开始预备性聚会,正式的聚会也是三天,九日、十日、十一日。这里的聚会,多数也由青年同工负责,我只在十号上午和十一号上午各讲一场。十号的讲题是“基督徒与眼泪”,十一号的讲题是“同心合意,兴旺福音”。神的灵也动了善工。

当天下午五时四十分与当地信众挥手告别,驱车直奔温州。

9、再到温州

告别箬山教会后,在长途中坐车几达6个小时,来到温州将军桥教会。将军桥究竟是属温州的哪一个县区,至今心中无数。

出乎意料,到会的人数稀少,聚会的属灵气氛也很不理想。

聚会的时间只定二天,但是每天上午二场,下午二场,晚上也二场。每天共有六场。

二天中,由于身体的疲乏,只讲二场,其余场次都由青年同工负担。

到第二天,看见人数增多了。

※※※※※

10、前往瑞安

十一月十四日上午八时和将军桥教会石教师告别,应余成坤等同工之邀,前往瑞安县城。

到达那边以后,先在一位金姓同工家中用午餐,稍事休息后,即到一家旅社休息。接着瑞安教会负责同工倪光道、余成坤二位牧者来访……

由于旅社环境不安静,改住瑞安衙后堂同工杨锦荣先生家中静静休息。

聚会于当天晚上开始,讲“心里的把握”,会场气氛良好,与会的信徒也多。

次日,即11月15日晚上,因见青年听众特别多,遂决定见证主在我童年、青年、老年三个时期中所赐下的殊恩。“讲道理,摆事实,证主爱”。

我深深感觉到,上述九个字,三个方面,三个要点,乃是福音使者最重要的证道法则,也是听众心目中最最渴慕的灵命粮食。

又次日,即16日10时以前,我讲了“奉献我们的爱”。10时余,和大家挥手告别。

在瑞安,回忆11年之前,即1982年的七月,倪光道弟兄,俞荣悌弟兄等曾在杭州的“圣经进修班”里一同相会,而且还一同摄影留念。此番重逢于瑞安,倍觉亲切,深感甘甜。他们中的一位还特别把当年在杭州时同摄的照片拿出来,重温旧情,增加这次重逢的喜乐。

11、离别瑞安,又到温州

在将军桥教会的二天聚会中,出乎意料,在参加聚会的听众之中,有位中年姐妹前来与我谈话,要我于工作之后接受邀请到她们家中去作客并休息。我表示:“我是初到此地教会,对各方面情况不熟悉,不适宜前来打扰。”她领会我的想法,回答说:“我们是全家归主的,我们一家早已考虑到你的想法,已经安排好弟兄和你住在一起,可以完全放心……”

我看出主内肢体的诚意,又感觉到自己近阶段的劳累,正需要静下来,好好休息几天,于是就答应下来了。

等到瑞安工作完毕,我就和个别同工一道驱车,直到温州范家住所。在一所有弟兄也有姐妹的一座楼房里安息下来。休息一周以后,身体日渐恢复。

在休息期间,有机会在晚间同来访的客人交通属灵的道,属灵的事,大家从主那里获得教益。

那个家庭有一位侍奉主多年的老年母亲,那位老人家有二个蒙恩的小辈弟兄,和三个敬爱主的小辈女儿。大家述说恩典的故事,共沐主恩,甚感欣慰。我再次感受到在基督里心灵交通的神圣意义和珍贵价值。这些是世界所不能给的。生命的一致,灵感的共鸣,把素昧生平的人自然又奇妙地联系起来,这是人间的奇迹。如果不是神的恩爱在发挥作用,谁肯把一个素无交情的老人接到自己家里去作客、去休息,又给以款待呢?谁也不愿意这样做。

经上的话印证了这一件事:

“凡敬畏你,守你训词的人,我都与他作伴。”(诗119:63)

“敬畏你的人见我,就要欢喜,因我仰望你的话。”(诗119:74)

“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约12:26下)

※※※※※

12、飞回宁波

十一月廿四日,是我归回宁波的预定日子。廿三日晚上有不少主内弟兄姊妹前来话别。大家一同唱诗,一同祈祷,又用主的话语勉励。最后奉主耶稣的尊名为众人祝福……

次日,在晓平弟兄陪伴下,一同飞抵宁波栎社机场。女儿丹水和亲戚美德到机场迎接。四十五分钟的空中生活是短暂的,蒙主看顾,平安到家。

过了几天,得到来自杭州的消息,就在我回家的这个日子,蔡文浩牧师与世长别,在主内安息了。

“……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传7:2)往事历历在目,引起思绪万千。

屈指计算,十月四日出门,十一月廿四日回家,总共50天。在这不短的50天中,主用温暖又权能的手,把我这个弱躯托住,能以老躯侍奉他,为他作见证,成了我晚年的一个大喜乐。



记于鄞县集仕港怀恩楼夏休时1996.8.22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七十四、浙南之行 浙江教会在国内教会中居有重要的地位,人数之多为各省之首。浙江南方的几个县市在全省教会中又是最兴旺的。 在前面的篇幅中,已经说过,一九八九年二月,我曾和杭州、宁波的几位同工去温州市内城西教会参与培灵会的工作,看见了圣灵的印证。 七年过去了,此刻,时间已经到了一九九六年的七月,在酷暑休息的日子里,回忆三年前(1993年)秋天的浙南之行。 那一年,我刚到80岁,跨入了耄耋之年,能有机会去浙江南方一走,感到是主给我晚年的恩典,晚年的侍奉良机。 今天清晨,当我守候主前,奉行我个人的灵修时刻,几句经上的话,带着感动力,来到我的眼前,进到我的心中,说: “我要来说主耶和华大能的事。……”(诗71:16) “神啊,我到年老发白的时候,求你不要离弃我,等我将你的能力指示下代,将你的大能指示后世的人。”(诗71:18) 主的吩咐是有力量的,然而自身已经年高力衰,记忆力已经大大不如从前了。我不免感到叹息又自责:……自责之余,根据一九九三年的那册小小《记事本》,尽力回忆往事,诉说主恩。 1、受邀作客 一九九三年以前的岁月里,我听到一个消息,说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教会有位信徒
,悔改重生之后不再担任一家公司的副总经理,立志献身服事主。后来又在浙江神学院进修一年,在教会中作义工,热情服事主。 不久以后又听见一个消息说,他有意邀我去作客。但我因事工忙碌,老躯又弱,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到了一九九三年的十月四号,他果真来到宁波,坚决约我去苍南龙港(事前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到他家里作客,说:“蔡文浩牧师、孙锡培牧师都到过我家,唯独你没有去过。这一次,一定请你去,既是去休养身体,又可以同我们那边的弟兄姐妹有点交通。”他还说了一些别的话,加重表达他的诚意。 经过默默无声的祈祷以后,我同意了。 他协助我整理行装。次日,先陪我到杭州,再从杭州飞往温州,然后驱车到目的地龙港。浙南之行就这样起步了。 2、往访病危中的蔡文浩牧师 在此,应当追述一件事。到达杭州那天是十月四日,得悉蔡牧师已因患肝癌住进浙江医院,而且已到病危时刻。我和杨宝华弟兄决定次日先去看望蔡牧师,然后再到笕桥机场。同往医院的有青年同工顾约瑟弟兄等数人。 浙江医院离市中心很远,车行很久才到达。当那个环境优美又十分安静的医院出现在眼前时,我的心充满了感触。双脚步入专用病房,只见81岁的蔡老已经处于昏
迷之中,真是“无言无语,也无声音可听”,一片沉寂……整个病室中,只见蔡老的一个女儿侍立在床边,偶然看见护士进来看望一下,其余就是我们几个探望他的来客。 一片沉寂!沉寂一片!此时此刻,各人的心情都是沉重的,然而又是无法描写的。大家的眼睛望着这位对浙江教会起过重要作用的老人,沉思着,默然无语…… 此时,我内心有个感动,要试一试,要对他说几句重要的话,也许他还能听得见,对他有用处。于是,我移步到他床沿,弯下腰,用口贴近他的耳朵,说:“蔡牧师啊,我是从宁波教会来的,是你的同工,你的朋友盛足风,特来看望你。”话音一落,他立刻开口回话:“喔,谢谢!谢谢!”我感到喜乐。于是接下去再说:“蔡牧师,我们信奉主,服侍主,已经几十年了。此刻请你紧紧抓住主,倚靠他的宝血……”。然后再用主亲口说的话送进他的耳边:“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神,也当信我。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 此后,大家又静静地站立一段时间。然后,我请大家围拢来,在蔡老身边献上一次诚恳的祷告。最后目视蔡老睡容,在沉重的心情下和他告别。 离别医院后,我和杨弟兄驱车直奔笕桥,办好各项手续,登上小型飞机,
直飞浙南温州市。 3、到达龙港城 从温州机场驱车到苍南县龙港城龙跃路时已是夜间九点多钟了。杨家的女主人项姐妹将我和她的丈夫杨弟兄迎进家里,一夜安眠,感谢主恩。 据悉,龙港原是一个农村,后来兴建为城市,而且发展很快,成了一个名城,连国家领导人也被吸引,前来视察。 沧海可以变桑田,桑田可以变城镇;这是人、时、地的变化,其中人的变化是主要因素,人思想的变化则是因素中的因素,起主导与决定作用。然而,基督的门徒由于接受了圣灵和福音的光照,则进一步认识到,在人的变化中,心灵深处的变化要比思想的变化更为深入、更有意义,更起作用,更有价值,更有果效,又更为奇妙。 4、主日讲道 到龙港后,初步接触那里的弟兄姐妹,看见他们的饥渴和热诚。 十月十三日是主日,受约到宜山教会讲道,那地距龙港只有十分钟的车程,有一位朱弟兄和细丹姊妹陪我前往。我留心观察,感到那教会的祈祷空气较好,聚会气氛也较释放。那天参加聚会(礼拜)的信徒约有四百余人,其中青年约占70%,实在动人心腑,为宁波一带教会所不及。 二天后,从邻县平阳教会来了十七个弟兄姐妹,彼此相会、交通。在交谈中,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在灵性生活中,怎样
才能使自己的心热起来?这是一个好问题,一个大问题,又是各地信徒常常提出的问题。 《圣经》教导说:“要心里火热,常常服事主。”(罗12:11)然而,谈何容易?当时,我提供几个要点彼此勉励。 (1)经上说:主是“太阳”,又是“晨光”。可见,主自己才是我们心里热能的源头;人凭自己是没有力量热起来的。 (2)圣灵是“火”。火能产生热量和热能。 (3)神的话语也是“火”(耶23:29),又是“食物”(耶15:16)。这二者都是供应我们热量的。这个热量是储在神的话语之中。《路加福音》24章记载二个门徒,是以马忤斯一带的人。他们见证自己的经验,说:“在路上,主和我们说话,给我们讲解圣经的时候,我们的心岂不是火热的吗?”(路24:32)他们见证主的话就是热能。 (4)爱主的弟兄姊妹是盐、是光。这二件东西都有杀菌力,又能供应热能。 (5)经验又表明,属灵的书刊,甜美的属灵经历,也都能发出光和热,供应我们心灵的需求。 以上五个方面,我们大家去接近、去靠拢、去爱慕、去追求,去领受,就会自然地使自己发生变化。 谈话以后,一同祈祷,然后握别。 到了十月二十六日,受邻县平阳西门教会90高龄的杨老
牧师之邀,前去相会。据悉杨老牧师有很多属灵经验,西门堂也相当蒙恩。到达西门堂后,聆听了该堂的情况介绍,感到喜乐,感谢主恩。拍照留念后,又受约到南门堂义工杨志清弟兄家中。晚餐后在南门堂的周三查经祈祷会中证道,参加聚会的人数甚多,青年人也多,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当夜驱车归回龙港杨弟兄家中休息。由于年老,往返都有杨弟兄等陪同。 ※※※※※ 某个主日,受约到钱库镇礼拜堂讲道。 再有一个主日在龙港主恩堂讲道。该堂礼拜人数较多,堂会组织也很健全。一位浙江神学院的毕业生陈弟兄担任专职传道任务。 另一次的聚会中,在主恩堂传讲“恩典与真理”,分二次讲完,感到有主的膏油调和在所传的信息中。我感觉到,每讲这一专题,都有主的恩膏。主乐意让我多次传讲这一信息。信徒听后也有较深的感受。 5、主恩堂的圣经班 龙港镇主恩堂办了一个青少年圣经学习班,有2030名学员。当我头一次进入这个圣经班时,看见一位白发老牧师在那里讲课。后来我也受邀去讲课二次或者三次。我将《如何明白神的旨意》这个专题浅化、简化,加上见证,使青少年容易领会。听道人,不论程度如何,他们的“当前需要”是什么,心灵口味又如何,都是传道人应当注
意的。恳求主和他的灵在这二点上提醒我们,指教我们,操练我们。 一个教会或者是一个堂所,能够有一群青少年爱幕真理,学习圣经,是一件美事。如能把圣经班办起来,又能坚持下去,则更为难能可贵。 教会是基督在地上的“有形身体”,同时她也生活在新陈代谢的必然规律之中。因此培养新生力量就成了我们无可推卸的任务。在这一点上,我为主恩堂深深感谢主恩。 再就各地教会的具体条件看,开办圣经班或圣经院校,并非容易。作为一个堂口(所),一个中小型教会,开办短期“晨昏灵修班”形式的做法,是比较可行的,值得试办,值得推广。 6、别龙港,去松门 如上所说,蒙主恩待,我在龙港作客期内,有机会服侍主和那边的教会。 在那段时间里,在浙南各县教会中服侍主的男女青年同工前来龙港与我相会。他们是几年前或十几年前从浙江神学院毕业的学生,现在久别重逢,自然非常亲昵。他们默默地相商后,作出安排,要求我在他们安排的培灵聚会中参与讲道,传一些教会所需的信息。他们知道我年老体弱,不能每天连续工作,为我搭配了几位青中年同工。 十一月一日早上,我告别龙港教会和义工杨弟兄的家,受邀前往温岭市的松门镇。车子在公路上奔行了八个小时左右,
才于当天夜幕与灯火的景色中到达目的地。八小时的坐车时间对一个80高龄的老弱者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沿途的种种景色给我以愉快的享受。一路同行的有陈灵保、杨宝华等弟兄,驾驶小车的是一个叫作乐可友的弟兄。他的姓名引起我的兴趣一个快乐的人,一个可以做朋友的人。 松门位于浩瀚的东海之滨,是一个古老的城镇。现在已经是一个相当发达的地方了。据我所知,三十年代宋尚节博士曾到松门和石塘二地举行过大布道会,撒下了福音的种子。 现在(指1993年)的松门礼拜堂大约可容一千余人,四天的培灵会中,人数大大超过千人。我因身体原因,有一次只向会众讲了十多分钟,末了一天的下午又向会众讲了四十分钟。那十多分钟的短讲,在我一生中可说是仅有的经验,用《约翰福音》14章21节的话勉励大家。在四十分钟的讲道中,以“信从主耶稣,亲爱众圣徒”作为中心信息,(弗1:15)针对当地教会需要。 感谢施怜悯的神,他的能力在人的软弱上显明出来,那四十分钟的信息摸着了听众的心灵。散会以后,教会的负责弟兄和青年同工向我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 7、一次难忘的圣餐 那位负责弟兄和青年同工向我表示:“今天下午的聚会是四天聚会中末了的一次
。为了成全和睦,为了医治内耗所造成的心灵创伤,最好下午能举行一次圣餐,一同纪念主……”。 为了这次四天聚会,我内心的负担本已不轻,此刻,听了他们的这些话,心灵的压力、担子,更觉沉重。灵中的祈祷和迫切感加深了,加强了。 我又想,并且说出口来:“聚会的群众这么多,会场又这么拥挤,这样大型的圣餐聚会如何进行得好?这又需要花多么长久的时间?不如另行设法,另行安排。经过商量,决定将下午的聚会分为大型和小型两种形式同时进行。大型聚会仍旧照常在大会堂里举行;小型聚会另选一个小会场,专让本堂的骨干信徒和堂委等等一同参加,擘饼纪念主。 到了下午,我受托主持这个小型的擘饼聚会。我的心情并不轻松,祈祷进一步加深。我意识到,属灵的事,既是工作,更是灵战:“又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林后10:5)。 时候到了,堂中的堂委,诗班里的代表,驻堂的青年同工(浙江神学院毕业的陈灵保弟兄)都一齐来到一个大约1214平方米的小室中。 我们安静下来,又唱诗,又祈祷,又读经,又自审……我们准备自己,以新鲜的心灵领受主的身体和宝血,纪念主的舍己、舍身、舍命,纪念主和自己的关系。写到这里,我引用不久前那位青
年同工来信中的几句话,就是他回忆当年那次聚会的话。他说:“当时一共有24位主内肢体,他们经历过房产风波的创伤。在四天聚会中,他们在光中看见了自己的亏欠,看见了和睦的必要,终于能够坐在一起。大家带着紧张、忧伤、痛悔的心,面对桌子,面对白布下的饼和杯,思绪万千……” 我自己,一面望着这班饱经摩擦、忧苦与创伤(由于撒但的谎言与挑拨)的肢体们,一面仰望着圣灵的工作。因为我深知,除了主的灵力以外,没有人能够除去他们心灵中的成见或偏见,没有人能够成就真正的和睦。 按照经上的话,略略讲解、勉励。我的话语不多。会场安静而又肃穆……! “我们中间有谁蒙了恩典被主的灵感动了,就请你站起来,主动与对方寻求和睦……”我的话虽然说出,但仍旧出现了片刻的沉静、沉默。 我再打破沉默,倚靠主大胆呼召说:“我们中间,谁愿意勇敢地作第一个站出来的人,与对方和好,神就要赐福!” 立刻,一个青年站立起来,泣不成声,走到另一青年面前,哽咽着说:“弟兄啊,请原谅我!我对不起你,这三年来,我一直气恨你。现在请求你原谅我……”对方也立刻回应说:“我也同样对不起你,很多地方亏欠你,请求你的原谅……” 青年人一带头,主的灵立
刻有了出口,全场的人都受感而哭……其中多人开口,承认自己的过失,彼此认罪,彼此饶恕。其中有人把双手伸出去,搭在对方的双肩上,以此表达他们受感与和好的感情。此情此景,真像一幅精彩非凡的图画,一副圣灵描绘的属天图画。 接下去就是吃主的饼,喝主的杯;大家以新鲜的灵和洁净的口领受了为罪人受刑受死的主耶稣。 最后,大家一同起立,个个伸出自己的双手去拉住在自己身边的亲爱肢体的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大家在唱诗、祈祷、祝福中完成了这个意义深远的小型圣餐聚会。 ①福哉系联妙结,在主爱中同心; 教会信徒心灵团契,在地如同在天。 ②信众在父座前,同心虔诚祈祷; 同一艰难、安乐、关心,同一希望目标。 ③大家分当忧患,大家分肩重担; 大家共洒同心之泪,大家休戚相关。 (节录赞美诗131首) 且不说过早的事,单说我本人从一九三六年开始走上侍奉之路,直到一九九六年的此时此刻,我从未经历过,也未曾看到过,在圣餐聚会中出现如此感动人心的场面。哈利路亚!哈利路亚!哈利路亚!这是主耶稣基督的作为,是保惠师圣灵的感化,人心才能如此奇妙地熔解冰冻,“化干戈为玉帛” 啊!真正是一次难忘的圣餐,
一次难忘的爱筵! ※※※※※ 上面的事发生在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五日。过了二年或者三年,我有机会重逢松门镇青年同工灵保弟兄,问他说:“一九九三年的恩典效果,现在还能看得到吗?”他的答复令人安慰又鼓舞:“肢体们团结和睦,情况良好。原来只能容一千余人的旧堂已经容不下日益加增的礼拜人数了,我们正在筹建可容三千人的礼拜堂,如果没有了同心合意,这件事是无法想像的……” 到今年一九九六年的一月,我从《天风月刊》首期第13页上已看到了,他们为建造新堂而写的一篇纪实文章,题为《难忘的时刻,美好的见证》,使我心中充满感恩和喜悦,再一次将荣耀归给又真又活又慈爱的神。 “耶和华我们的主啊!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诗8:9) 8、到石塘和箬山 松门的大会是那天下午结束的,夜餐后告别大家。驱车向南直奔,车行三刻钟,到达目的地石塘。同行者有青年同工数人。 石塘是个滨海集镇,宏伟的礼拜堂屹立在一座小山的近处,和四周的房子相比,颇有鹤立鸡群之感。据说,堂内可容听道群众二、三千人,在当时,是浙江省各县市中最大的一座礼拜堂。 我们是十一月五日夜间到达石塘的,第二天起,将有三天的讲道聚会,即通常称呼的培灵会。那
三天中,多由青年同工传讲主的话语。我只讲了一场或者二场。我只记得七号那天的讲题是“你们是干净的,但不都是干净的”,用主耶稣自己口中的一句话,作为中心信息。这是七号上午的事。那天下午,正当青年同工在会中讲道即将完毕时,忽有三位女信徒拥进休息室里来,一边走,一边哭不成声,一进来就跪在地上悔改认罪,忧伤自责。显然,她们是被圣灵光照了,是被神的话语揭开了心中黑色的幕布,开始进入救恩的门,走上生命的路。 在我隔壁的休息室,我也发现有一群信徒跪在地上痛悔祈祷,以悔改的心,寻求赦罪的恩。 到第三天,悔改认罪,要求帮助的听众越发增多,几个休息室都容纳不下了。神的话语在圣灵大能的手中,发出了极大的威力,听的讲的都被神自己的大作为感动了。 我的青年同工们认真祈祷,认真讲道,使圣灵得以自由地运行在听众的心中。只有圣灵才能作属灵的事,作救灵的工。这是《使徒行传》告诉我们的,也是历代神的仆人们告诉我们的。历代教会中胜利的经验,都离不开认真又诚恳又迫切的祈祷心声。感谢神,我们也蒙怜悯,一同有分于这一个经验。 先贤说得对:“教会是跪着前进的。” 我们接过这一句话说:“传道人的工作胜利是在双膝弯曲的祈祷中求
得的!主耶和华啊!阿门!” 事后,群众中有人告诉我们:这次参加聚会的人约有三千人左右,每一餐饭的用米量达到一千斤,而其中一部分近处的听众是回家去用饭的。 ※※※※※ 八号下午四时一刻,我们与石塘众信徒恋恋不舍地告别,驱车前往箬山。五时到达目的地。 到了箬山教会后,当夜开始预备性聚会,正式的聚会也是三天,九日、十日、十一日。这里的聚会,多数也由青年同工负责,我只在十号上午和十一号上午各讲一场。十号的讲题是“基督徒与眼泪”,十一号的讲题是“同心合意,兴旺福音”。神的灵也动了善工。 当天下午五时四十分与当地信众挥手告别,驱车直奔温州。 9、再到温州 告别箬山教会后,在长途中坐车几达6个小时,来到温州将军桥教会。将军桥究竟是属温州的哪一个县区,至今心中无数。 出乎意料,到会的人数稀少,聚会的属灵气氛也很不理想。 聚会的时间只定二天,但是每天上午二场,下午二场,晚上也二场。每天共有六场。 二天中,由于身体的疲乏,只讲二场,其余场次都由青年同工负担。 到第二天,看见人数增多了。 ※※※※※ 10、前往瑞安 十一月十四日上午八时和将军桥教会石教师告别,应余成坤等同工之邀,
前往瑞安县城。 到达那边以后,先在一位金姓同工家中用午餐,稍事休息后,即到一家旅社休息。接着瑞安教会负责同工倪光道、余成坤二位牧者来访…… 由于旅社环境不安静,改住瑞安衙后堂同工杨锦荣先生家中静静休息。 聚会于当天晚上开始,讲“心里的把握”,会场气氛良好,与会的信徒也多。 次日,即11月15日晚上,因见青年听众特别多,遂决定见证主在我童年、青年、老年三个时期中所赐下的殊恩。“讲道理,摆事实,证主爱”。 我深深感觉到,上述九个字,三个方面,三个要点,乃是福音使者最重要的证道法则,也是听众心目中最最渴慕的灵命粮食。 又次日,即16日10时以前,我讲了“奉献我们的爱”。10时余,和大家挥手告别。 在瑞安,回忆11年之前,即1982年的七月,倪光道弟兄,俞荣悌弟兄等曾在杭州的“圣经进修班”里一同相会,而且还一同摄影留念。此番重逢于瑞安,倍觉亲切,深感甘甜。他们中的一位还特别把当年在杭州时同摄的照片拿出来,重温旧情,增加这次重逢的喜乐。 11、离别瑞安,又到温州 在将军桥教会的二天聚会中,出乎意料,在参加聚会的听众之中,有位中年姐妹前来与我谈话,要我于工作之后接受邀请到她们家中
去作客并休息。我表示:“我是初到此地教会,对各方面情况不熟悉,不适宜前来打扰。”她领会我的想法,回答说:“我们是全家归主的,我们一家早已考虑到你的想法,已经安排好弟兄和你住在一起,可以完全放心……” 我看出主内肢体的诚意,又感觉到自己近阶段的劳累,正需要静下来,好好休息几天,于是就答应下来了。 等到瑞安工作完毕,我就和个别同工一道驱车,直到温州范家住所。在一所有弟兄也有姐妹的一座楼房里安息下来。休息一周以后,身体日渐恢复。 在休息期间,有机会在晚间同来访的客人交通属灵的道,属灵的事,大家从主那里获得教益。 那个家庭有一位侍奉主多年的老年母亲,那位老人家有二个蒙恩的小辈弟兄,和三个敬爱主的小辈女儿。大家述说恩典的故事,共沐主恩,甚感欣慰。我再次感受到在基督里心灵交通的神圣意义和珍贵价值。这些是世界所不能给的。生命的一致,灵感的共鸣,把素昧生平的人自然又奇妙地联系起来,这是人间的奇迹。如果不是神的恩爱在发挥作用,谁肯把一个素无交情的老人接到自己家里去作客、去休息,又给以款待呢?谁也不愿意这样做。 经上的话印证了这一件事: “凡敬畏你,守你训词的人,我都与他作伴。”(诗119:6
3) “敬畏你的人见我,就要欢喜,因我仰望你的话。”(诗119:74) “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约12:26下) ※※※※※ 12、飞回宁波 十一月廿四日,是我归回宁波的预定日子。廿三日晚上有不少主内弟兄姊妹前来话别。大家一同唱诗,一同祈祷,又用主的话语勉励。最后奉主耶稣的尊名为众人祝福…… 次日,在晓平弟兄陪伴下,一同飞抵宁波栎社机场。女儿丹水和亲戚美德到机场迎接。四十五分钟的空中生活是短暂的,蒙主看顾,平安到家。 过了几天,得到来自杭州的消息,就在我回家的这个日子,蔡文浩牧师与世长别,在主内安息了。 “……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传7:2)往事历历在目,引起思绪万千。 屈指计算,十月四日出门,十一月廿四日回家,总共50天。在这不短的50天中,主用温暖又权能的手,把我这个弱躯托住,能以老躯侍奉他,为他作见证,成了我晚年的一个大喜乐。 记于鄞县集仕港怀恩楼夏休时1996.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