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你懂的感恩吗?

关心你的下一代 by 李鸿志

第二章、你懂的感恩吗?

我们能不为物役,或不为境苦,乃因知道存于世间的目的为何,这是我们内在能发出感恩的生命表现。

亲爱的李洁、李勤:收信平安!

这一封信是要跟你们谈有关“感恩”的事。

首先跟你们分享我的一次特别宣教经历。 2003年12月,我去了一趟孟加拉,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去贫穷落后的地方宣教。 八天时间内,和他们吃、住、受训在一起,让我体会很多,也谦卑不少。

和孟加拉人在一起用餐,入境随俗都得用手抓食。 而且当地菜色不好,鸡腿都小小的,能吃到蛋也不容易。 某天教完课,为了消除疲劳,我们全体一起玩按摩肩膀的游戏。 我向前按、向后按,发现他们的骨架都瘦瘦的,而我却很胖,顿时让我感到自己在台湾真是丰衣足食。 亦即,我们在物质上,实在比他们幸福许多。

此行,我们是带着捐款去帮助他们挖四个蓄水池,以解决当地缺水的问题。 有一天,我到一个很贫穷的部落去,从厨房看见妇女们在预备饭食,她们从罐里倒出黄色的油来清洗。 一开始我以为用油洗物太奢侈了吧! 但后来再仔细看,才知道原来那不是油,而是他们用的水。

即使孟加拉当地缺乏食物,但受训时大家吃一样的饭、住一样的房子,也不觉得苦。 反倒是我吃尽台湾美食后,再尝尝当地的食物,才觉得不满足。 不满足是因我知道台湾有比他们更好的食物存在,而且我已被喂惯了,

孟加拉几乎没有山,所以少有石头。 以前我从未发现,石头是过滤清水很重要的物件。 来到这里,我才发现石头对清水的贡献何等地大。 回想台湾拥有好山好水,天天都能喝到清水,真应该向上帝多多感恩才对。

曾有过孟加拉的落后生活经验,再重新检视自己的生活,才让我感到什么是知足。 有时心想,凭什么我比他们更能拥有美好的水源呢? 是我比他们配得吗? 不是的,那是上帝的恩典。 能拥有一颗感谢上帝的心,使我更学会珍惜所得到的一切。

拥有感谢上帝的心,使我们更懂得珍惜一切。

能感恩,是上帝对我们的怜悯。 因为我们所有的一切,原从祂而出。 我们若能明白自己“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约伯记1章21节),对所拥有的事物就会献上更多感恩。 换言之,一个能感恩的人,才会渴慕追求永恒,而不会被世事所蒙蔽。 相反地,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山会被外界所迷惑,被欲望所套牢。

想想,我们若过度爱物质享受,当苦难来临时,就显露出我们懦弱的本质。 因为被欲望套牢的人,不易有满足的一刻,总想不劳而获。 这就是人类性格懦弱的地方。 人们或想不择手段,取得自己所要的,但拥有这些的同时,也失去诚信的原则了。

若懂得回想从前,会带来很大的感恩,这是我们容易疏忽的地方。 我用鞋子作比喻。 当我们出生时,并没有带任何鞋子来到世上;但现今穿什么鞋出门,却常常成为我们的困扰。 回想从前,小时候很少有什么名牌鞋可穿。 但更早一点,我爸爸的爸爸只要有鞋穿就很满足了。 今与昔比,今天我们都有好几双鞋,应当更加感恩才对。

我们所拥有的一切,若知道它的原始目的,每个拥有物都会成为很好的资源,而非废物。 只要懂得感恩,即使是世界上最赤贫的人,也会有许多感恩的理由。 不要忘了,我们能不为物役、或不为境苦,乃因知道存于世间的目的为何,这是我们内在能发出感恩的生命表现。

过度爱物质享受”当苦难来临时,就显得懦弱。

拥有什么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恢复这些东西起初被造的目的。 如此一来,我们才会真实地感恩。 举例来说,现任我们住的房子是二十坪公寓,有点狭窄。 有客人来住时,就要挤一挤。 但我们都知道过去如何。 我们原是什么都没有的人,且房子还能遮风避雨、冬暖夏凉。 今与昔比,就令我们十分感恩了。

常向上帝表达感恩,我们就发现自己已身处恩典中了。

拥有房子,目的不是要拿来与人比较,或藉以彰显自己高人一等。 不,拥有房子的目的不是如此。 因为把视野延伸到孟加拉,看看世上还有许多人住茅草屋,或洪水暴涨时房子被冲走,连栖身之处都没有。 此刻我们还能安居乐业,想到这里,怎能不让我们深深地感恩呢?

我的意思是,不要等到失去什么时,才觉得此刻自己的幸福;反而要常常向上帝表达感恩,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已在恩典中了。

试试看,向某人表达某方面的感恩,你会发现其实在那方面,你已非常幸福了。

祝 真心爱主、永远爱主

爱你们的爸爸

亲切的小叮咛

有人说:“望远镜可以看到世界最远的外太空,而眼泪可以让人看到最深的内太空。” 另一人也说:“未哭过长夜,不足语人生。” 伤心之泪代表着失去。 若没有失去,就没有得着:有舍有得,才是事物的常态。

平安何处寻? 要寻找平安不是在盛世太平下找,而是要到炮火隆隆的战场上。 在那里,谁若能躲过飞弹的轰炸,就是平安。 相同地,感恩何处寻? 要寻感恩,不是在富裕的环境下寻,而是到极贫穷的地方。 在那里,谁若能拥有一点食物充饥,就会十分感恩。

—切美好的品格,都是从苦难中换取的。 若我们要得着感恩的心,也一定要有所失才行。 试试看,当我们给予(或失去)时,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心是不是比以前更懂得珍惜,并为目前所拥有的一切更觉感恩?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第二章、你懂的感恩吗? 我们能不为物役,或不为境苦,乃因知道存于世间的目的为何,这是我们内在能发出感恩的生命表现。 亲爱的李洁、李勤:收信平安! 这一封信是要跟你们谈有关“感恩”的事。 首先跟你们分享我的一次特别宣教经历。 2003年12月,我去了一趟孟加拉,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去贫穷落后的地方宣教。 八天时间内,和他们吃、住、受训在一起,让我体会很多,也谦卑不少。 和孟加拉人在一起用餐,入境随俗都得用手抓食。 而且当地菜色不好,鸡腿都小小的,能吃到蛋也不容易。 某天教完课,为了消除疲劳,我们全体一起玩按摩肩膀的游戏。 我向前按、向后按,发现他们的骨架都瘦瘦的,而我却很胖,顿时让我感到自己在台湾真是丰衣足食。 亦即,我们在物质上,实在比他们幸福许多。 此行,我们是带着捐款去帮助他们挖四个蓄水池,以解决当地缺水的问题。 有一天,我到一个很贫穷的部落去,从厨房看见妇女们在预备饭食,她们从罐里倒出黄色的油来清洗。 一开始我以为用油洗物太奢侈了吧! 但后来再仔细看,才知道原来那不是油,而是他们用的水。 即使孟加拉当地缺乏食物,但受训时大家吃一样的饭、住一样的房子,也不觉得苦。 反倒是我吃尽台湾美
食后,再尝尝当地的食物,才觉得不满足。 不满足是因我知道台湾有比他们更好的食物存在,而且我已被喂惯了, 孟加拉几乎没有山,所以少有石头。 以前我从未发现,石头是过滤清水很重要的物件。 来到这里,我才发现石头对清水的贡献何等地大。 回想台湾拥有好山好水,天天都能喝到清水,真应该向上帝多多感恩才对。 曾有过孟加拉的落后生活经验,再重新检视自己的生活,才让我感到什么是知足。 有时心想,凭什么我比他们更能拥有美好的水源呢? 是我比他们配得吗? 不是的,那是上帝的恩典。 能拥有一颗感谢上帝的心,使我更学会珍惜所得到的一切。 拥有感谢上帝的心,使我们更懂得珍惜一切。 能感恩,是上帝对我们的怜悯。 因为我们所有的一切,原从祂而出。 我们若能明白自己“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约伯记1章21节),对所拥有的事物就会献上更多感恩。 换言之,一个能感恩的人,才会渴慕追求永恒,而不会被世事所蒙蔽。 相反地,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山会被外界所迷惑,被欲望所套牢。 想想,我们若过度爱物质享受,当苦难来临时,就显露出我们懦弱的本质。 因为被欲望套牢的人,不易有满足的一刻,总想不劳而获。 这就是人类性格懦弱的
地方。 人们或想不择手段,取得自己所要的,但拥有这些的同时,也失去诚信的原则了。 若懂得回想从前,会带来很大的感恩,这是我们容易疏忽的地方。 我用鞋子作比喻。 当我们出生时,并没有带任何鞋子来到世上;但现今穿什么鞋出门,却常常成为我们的困扰。 回想从前,小时候很少有什么名牌鞋可穿。 但更早一点,我爸爸的爸爸只要有鞋穿就很满足了。 今与昔比,今天我们都有好几双鞋,应当更加感恩才对。 我们所拥有的一切,若知道它的原始目的,每个拥有物都会成为很好的资源,而非废物。 只要懂得感恩,即使是世界上最赤贫的人,也会有许多感恩的理由。 不要忘了,我们能不为物役、或不为境苦,乃因知道存于世间的目的为何,这是我们内在能发出感恩的生命表现。 过度爱物质享受”当苦难来临时,就显得懦弱。 拥有什么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恢复这些东西起初被造的目的。 如此一来,我们才会真实地感恩。 举例来说,现任我们住的房子是二十坪公寓,有点狭窄。 有客人来住时,就要挤一挤。 但我们都知道过去如何。 我们原是什么都没有的人,且房子还能遮风避雨、冬暖夏凉。 今与昔比,就令我们十分感恩了。 常向上帝表达感恩,我们就发现自己已身处恩典中
了。 拥有房子,目的不是要拿来与人比较,或藉以彰显自己高人一等。 不,拥有房子的目的不是如此。 因为把视野延伸到孟加拉,看看世上还有许多人住茅草屋,或洪水暴涨时房子被冲走,连栖身之处都没有。 此刻我们还能安居乐业,想到这里,怎能不让我们深深地感恩呢? 我的意思是,不要等到失去什么时,才觉得此刻自己的幸福;反而要常常向上帝表达感恩,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已在恩典中了。 试试看,向某人表达某方面的感恩,你会发现其实在那方面,你已非常幸福了。 祝 真心爱主、永远爱主 爱你们的爸爸 亲切的小叮咛 有人说:“望远镜可以看到世界最远的外太空,而眼泪可以让人看到最深的内太空。” 另一人也说:“未哭过长夜,不足语人生。” 伤心之泪代表着失去。 若没有失去,就没有得着:有舍有得,才是事物的常态。 平安何处寻? 要寻找平安不是在盛世太平下找,而是要到炮火隆隆的战场上。 在那里,谁若能躲过飞弹的轰炸,就是平安。 相同地,感恩何处寻? 要寻感恩,不是在富裕的环境下寻,而是到极贫穷的地方。 在那里,谁若能拥有一点食物充饥,就会十分感恩。 —切美好的品格,都是从苦难中换取的。 若我们要得着感恩的心,也一定要有所失才
行。 试试看,当我们给予(或失去)时,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心是不是比以前更懂得珍惜,并为目前所拥有的一切更觉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