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你有正确的交友观吗?
以谦虚的心多读好书,多请教那些敬畏上帝的人,如何经营婚姻,藉以拥有正确的交友观。
如此,在婚姻的道路上,你们就可减少许多无谓的犯错。
亲爱的李洁、李勤:收信平安!
这一封信是要跟你们谈有关“交友”的事。
我把这个题目缩小成结交异性朋友,这样在对焦上比较好讨论。
回想十几年前,我心中渴望能交个异性朋友,最好对方就是我的终身伴侣。
但由于缺乏正确的观念,让我走偏了路,也尝了不少失败之苦。
等回头再看这些错误,真的往事难回首,所以这封信若对你们有何贡献,我想就是“前车之监”吧!
谈异性交友,必须先理清“约会”(dating)和“以婚姻为目的的交友”(courtship)之别。
这两者看似相同,其实不同。
当一对未婚男女在一起时,他们是在约会,还是在交往?
不知你能辨别吗?
高维理先生在《圣经交友观》(培基出版)中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他们自己、他们的家人,以及他们的子孙都有重要的影响。”
交友若是以约会为目的,关心的焦点会在两情相悦上,其中就有许多陷阱存在。
因为约会时,双方都掩饰了自己的缺陷,而把最好的外貌呈现给对方,目的是为了得到她(他)的重视。
所以,之前的掩饰不过是一个饵,后面还有一个钩子存在。
两性交往中,由于有情欲因素的存在,所以放饵的人通常都不能等待,想要就要,于是很快就突破了对方的身体防线,而伤害了彼此。
这样的交友,与不求己利的真爱,截然回异。
交友若是为了约会,便很难避免给自己放纵的借口。
但在约会中使用借口,就会忽略对方,尤其是疏于满足对方心灵成长的需要。
换书之,以约会为目的的交友,容易带来性试探。
性试探让人吸引的地方是,使单身者提早享受婚姻中的种种特权,却毋须负责。
如此一旦进入婚姻后,便常有后遗症——不会觉得有必要再去赢得配偶的芳心。
然而以婚姻为目的的交友(courtship),其动机却与约会(dating)截然不同。
最好的例子就在旧约路得记里,波阿斯与路得的关系。
路得和婆婆从摩押地返回时,波阿斯对路得的动机是“给”而非“得”,他说:“你来投靠耶和华——以色列上帝翅膀下,愿你满得他的赏赐。”
(参考路得记2章12节)波阿斯也吩咐仆人说:“她就是在捆中拾取麦穗,也可以容她,不可羞辱她”(参考15节)由此看出波阿斯的动机是给而不是得;他和路得的婚姻关系,是委身而非利用。
因着courtship的发展,最后便造就了双方拥有美好的婚姻结果。
有一位年轻男士曾以courtship的方式来交友,后来他作见证时说:“从前我与内人因着courtship的关系,而有特殊的聚合力。
若我采用约会,便无法享受这种结果。
我深信交友中,courtship是惟一行得通的路,”在此之前,他定意以上帝为中心,并投入一个查经班来专心服事主。
上帝的时间未到前,他并不刻意去找个太太,直到上帝介入为止。
上帝如何介入他的婚姻呢?
有一天有个牧师叫住他,对他说:“嗨!
年轻人,我想你已准备好,是该结婚的时候了,”牧师亲切地拍着他的肩膀就走了。
几个礼拜后,又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基督徒绅士告诉他:“我不是抬举你,不过我想任何一个年轻女子,都愿意成为你的妻子,”这位年轻人当下愣住了,心想怎有人对他这样表明,但这位绅士说:“我会为你祷告,”三天后,另一位先生也告诉他:“我已为你祷告许久了,”甚至明确地提到和他孙女交往的可能性。
几个礼拜后,他的祖母说:“几天前我遇到一位年轻女孩,相当欣赏她美好的品格,”而她正是之前那位绅士所提及的孙女。
波阿斯和路得的婚姻关系,是彼此委身的。
他说:“几天后,我和那女孩作了简短的交谈,彼此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重要的是,我的父母也鼓励我们进一步认识,并祝福我们。”
这事之后,那女孩告诉我:“我只想告诉你,你已赢得我的心了!”
隔天,他们就宣布订婚消息,不久就结婚了,最近刚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
他说:“因着上帝奇妙的介入,把我们摆在一起,最有意思的是我已三十三岁,而我所娶的女孩也安静地等候上帝。
直到三十二岁,上帝才将她带到合适她的丈夫面前。”
以courtship的方式来交友,是很合乎圣经原则的,而以dating的方式并不是,好比以下这故事一样。
有个男孩初次到海边捡舍贝壳,发现一颗打不开的蚌壳。
他费尽力气,终于将它打开了,壳里有一粒圆白石。
当时他只想要蚌壳,不要圆白石,于是把这颗圆白石奋力往海边一掷,便高兴地返家了。
后来当他懂事后,才知道从前所丢掉的圆白石乃是最好的珍珠,而所保留的蚌壳却是次好的。
这故事说明了热恋中的新人,常要等一段漫长的时间后,才能明了婚姻是交友最重要的目的,约会并不是。
有约会经验的人,回头来看,几乎很少人敢说约会时所作的都是正确的事。
若不信,时间是最好的评判。
若能回头再看从前,他们会明白在约会中所作最好的行动,有可能也是以后最无知的伤害。
很难想象,这样的无知,至今仍有许多人一直再犯。
以婚姻为目的方式交友,是合乎圣经原则的。
好比几天前,我看了一本书《婚姻之约》(培基出版)。
其中作者设计了二十道婚姻习俗的题目,而我才答对六题。
看完书中的解释后,我觉得自己错得心服口服。
这提醒了我,拥有正确的观念并不容易,要付很大的代价!
当我答对六题时,成绩底下有句评语——“答对零至六题者,你是毫无意义的习俗牺牲品,”(亦即,我只随从习俗,但却不明婚姻的真正意义。
)
古人说:“我们都很无知,只是无知的题目不同而已。”
由于缺乏正确观念,对于交友,从前的我是一边犯错,一边成长;但今日有人把“前车之监”告诉你们,你们便可有更好的选择——一边得胜,一边成长。
我们都很无知,只是无知的题目不同而已。
所以,以谦虚的心多读些好书,多请教那些敬畏上帝的人如何经营婚姻,藉以拥有正确的交友观。
如此,在婚姻的道路上,你们就可减少许多无谓的犯错。
祝 真心爱主、永远爱主
爱你们的爸爸
亲切的小叮咛
每个父母都盼望自己的孩子有最好的归属,因为这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幸福。
父母的眼睛都很锐利,能看出孩子与谁交往,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因为父母纵使从前没那么幸福过,但他们曾看过、听过,也知道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
所以好好向他们请教,不但可以问到真正的路,也可避开前车之监。
以婚姻为目的的交友,是合乎圣经的。
它的相反,就是以肉体享受为目的。
肉体享受并不是交友的目的,若是,那么在恋爱中提早享受性生活,有何不可?
若这也可以,那么其中若有人出轨,可能另一人就会作出更不好的报复了。
以婚姻为目的的交友,就是强调婚约比婚礼重要:永续亲密比短暂享受肉体重要。
这是“珍珠和蚌壳”的比喻重点。
聪明的孩子会以珍珠——圣经教导为标竿,而非以蚌壳——肉体享乐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