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第三十八章 德国与英国的宗教生活(1)

历史的轨迹:二千年教会史 by 祁伯尔

第三十八章 德国与英国的宗教生活

1.路德派教会中教义的争论

墨兰顿在改教运动一开始便是路德的密友与助手。 但他后来结识慈运理,又与加尔文建立友谊。 一段日子以后,他开始在某些教义上不能赞同路德的看法。 路德在世时,他没有将自己歧异的观点说出来;路德死后,他开始让人知道他的看法,以致成为路德派中第一个明显的争论。

墨兰顿去世多年后,于公元1577年订立了“协同信条”(Formula of Concord),这是一份对路德派主要教义表示赞同的声明书。

不久,又有新的争论出来:一位路德派神学家加历斯都(George Calixtus)(公元1586一1656年),与改革派、安立甘派及天主教思想家多有接触后,极力反对在自己宗派中有这么多不愉快的争论。 他认为,路德派与改革派、天主教之间的差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基督徒的生活。 他教导说:“教会有圣经和使徒信经就已足够了。” 他的看法虽然缺乏远见,但仍吸引不少人跟从,因为人们早已厌倦了教义的争论,以及争论所带来的痛苦。

公元1645年召开的会议中,加历斯都的看法遭到强烈反对,于是争论又继续了好多年。 到加历斯都去世之时,大家也已争论得筋疲力尽。

这时期中,德国尚须忍受三十年战争所带来的苦果。 军队自四面八方而来,扫荡整个德国;城市农场全遭毁坏,许多百姓惨被屠杀,城里乡下均因掠夺而陷入困境。 在这样悲哀的情况下,没有人再关心教义;因此,“强调生活不谈教义”的“敬虔主义”,成为当时德国人所欢迎的。

然而,敬虔主义却为现代主义铺路;在现代哲学培养下,现代主义很快在德国各大学及各教会中普遍传开,使教会深陷在灵魂的挣扎之中,相信连路德也认不出自己所创立的教会。

十九世纪,正统派仍有几位能干的护教者,如:亨斯登伯(Hengstenberg)和查恩(Zahn),这些人不但学识高深,对圣经也有单纯的信心,他们坚信圣经是神永无错谬的话语。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第三十八章 德国与英国的宗教生活 1.路德派教会中教义的争论 墨兰顿在改教运动一开始便是路德的密友与助手。 但他后来结识慈运理,又与加尔文建立友谊。 一段日子以后,他开始在某些教义上不能赞同路德的看法。 路德在世时,他没有将自己歧异的观点说出来;路德死后,他开始让人知道他的看法,以致成为路德派中第一个明显的争论。 墨兰顿去世多年后,于公元1577年订立了“协同信条”(Formula of Concord),这是一份对路德派主要教义表示赞同的声明书。 不久,又有新的争论出来:一位路德派神学家加历斯都(George Calixtus)(公元1586一1656年),与改革派、安立甘派及天主教思想家多有接触后,极力反对在自己宗派中有这么多不愉快的争论。 他认为,路德派与改革派、天主教之间的差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基督徒的生活。 他教导说:“教会有圣经和使徒信经就已足够了。” 他的看法虽然缺乏远见,但仍吸引不少人跟从,因为人们早已厌倦了教义的争论,以及争论所带来的痛苦。 公元1645年召开的会议中,加历斯都的看法遭到强烈反对,于是争论又继续了好多年。 到加历斯都去世之时,大家也已争论得筋疲力尽。
这时期中,德国尚须忍受三十年战争所带来的苦果。 军队自四面八方而来,扫荡整个德国;城市农场全遭毁坏,许多百姓惨被屠杀,城里乡下均因掠夺而陷入困境。 在这样悲哀的情况下,没有人再关心教义;因此,“强调生活不谈教义”的“敬虔主义”,成为当时德国人所欢迎的。 然而,敬虔主义却为现代主义铺路;在现代哲学培养下,现代主义很快在德国各大学及各教会中普遍传开,使教会深陷在灵魂的挣扎之中,相信连路德也认不出自己所创立的教会。 十九世纪,正统派仍有几位能干的护教者,如:亨斯登伯(Hengstenberg)和查恩(Zahn),这些人不但学识高深,对圣经也有单纯的信心,他们坚信圣经是神永无错谬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