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圣经》与物理学
1.《圣经》与物理学的基本量
创世记第1章第1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1446-1406年
起初神创造天地。
起初,即时间。
天,即空间。
地,即物体。
我们知道,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物体,但物体不能脱离时间和空间而独立存在。“创世记”第一章第一节说:“起初神创造天地”。这个“起初”,在整个句子中的词意清楚表明了,它是时间的开始,即是创造宇宙万物的起点。时间、空间和物体这三种物理量,被称为物理学的“基本量”,其它物理量可以从这三者导出。物理学的这三个基本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过是近、现代物理科学发展的时候才被确定的。1,2这句《圣经》节告诉我们:时间、空间及物体并不是自然而然有的,它们都有一个开始,它们是被造的;创造者是超越时间、空间及物体的。这一节经文只用极其简练的七个字就明确地向世人宣告宇宙万物的起源,实在令人赞叹不已!
2.《圣经》与物质的来源、光和能量
创世记第1章第2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1446-1406年
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耶利米书第51章第15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626-586年
耶和华用能力创造大地,用智慧建立世界,用聪明铺张穹苍。
物质是由哪些成份所构成的呢?这是物理学家们致力研究的课题。公元1804年,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过不久又说,原子才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当科学家在1898年发现电子之后,才知道原子里面的花样很多,中间有原子核,四周有电子绕行,排列相当有规则,所以说,电子才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直到1919年发现原子能之后,科学家才真正弄明白,原来一切物质都是能量的结合。根据大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1955,德国生美籍犹太人,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计算,一磅物质可以化为114亿度(千瓦小时)的电力。3,4
现在,科学家对物质的构成成份研究所得出的结果,一致认为:能量凝聚产生原子(原子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它们又遵循一种严格的规律进行运动,此规律是物质世界存在和运动的基础);原子凝聚产生分子;分子凝聚产生单子;单子凝聚产生混合物质。5原来一切的物质都是由能量凝聚产生而来的。人类到了公元20世纪,经历了多少科学家呕心沥血的研究,才弄明白的科学事实,而神早在2600年前就明确告诉我们了,《圣经》说:“耶和华用能力创造大地(物质)”。
但是,能量(能力)是从哪里来的呢?目前,科学家们无从知道,也不明白如何进一步研究。这个,大概叫作科学的顶点吧。然而,造物主却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个远超人类智慧的奥秘。请继续查阅以下的《圣经》节:
诗篇第33篇第9节;第62篇第11节;第93篇第1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1040-970年
33:9因他说有,就有;命立,就立。
62:11神说了一次,两次,我都听见了:就是能力都属乎神。
93:1……耶和华以能力为衣,以能力束腰,世界就坚定,不得动摇。
希伯来书第4章第13节;第11章第3节
成书时间:公元60-70年
4:13并且被造的,没有一样在他面前不显然的;原来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跟前,都是赤露敞开的。
11:3我们因着信,就知道诸世界是借神的话造成的;这样,所看见的,并不是从显然之物造出来的。
约翰福音第1章第3节
成书时间:公元80-90年
万物是借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
路加福音第1章第37节
成书时间:公元60年
因为出于神的话,没有一句不带能力的。
哈巴谷书第3章第4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640-609年,或者公元前609-598年
他的辉煌如同日光;从他手里射出光线,在其中藏着他的能力。
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了三篇论文,其中最重要的是“狭义相对论”。他在1916年又发表了“广义相对论”,E=mc2(E是能量,m是质量,c是光速):一物体完全消灭时所得到的能量,等于那物体的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运动物体的速度增加,亦即其动能增加,则其质量会增加,这增加的质量显然是从增加的能量而来。故质量与能量根本上是相同的物理量。6这个公式,无疑是人类科学史上最负盛名的公式。爱氏的发现告诉我们,所谓质量不过是浓缩了的能量,故质量就是能量,能量就是质量,二者不过是状态不同罢了。神先用他话语的权能,创造了光,然后再创造这物质世界,即“他的辉煌如同日光;从他手里射出光线,在其中藏着他的能力。”。这与近代光能是最基本的能量何等符合!
神首先创造光(创世记第1章第3节),即第一日造的;到第四日,才创造太阳(创世记第1章第16节)。有人说没有太阳,哪来的光?对,《圣经》果然不合当时的“科学”。但是,现代天文学家却告诉我们天体里有宇宙光的存在。1912年8月,美籍奥地利物理学家维克托·弗朗西斯·赫斯(VictorFrancisHess,1883-1964,193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和高贺士特(WernerKolhorster,1887-1946,德国物理学家、气象学家)同乘气球升至一万三千英里的高空,他们在不同的高度检测到不同强度的宇宙辐射线,并命名为“宇宙线”(CosmicRays)。7自此以后,无数的科学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继续研究并证实了宇宙光的存在。
3.《圣经》中关于雷电的科学启发
约伯记第28章第26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970-930年(所罗门时代)
他为雨露定命令,为雷电定道路。
300年前,人们以为空中打雷是因为“雷公神”发怒的缘故。所以,人们把它和其它一些天象当成一种神明来加以盲目崇拜。若有人不幸被雷打死,即被认为是此人触犯了“雷公神”的法律,或者是此人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恶事而被“雷公神”惩罚。当时,由于没有足够的科学知识,人们害怕雷电,把它尊崇为一种神明。
然而,当我们追溯科学历史时,便知道人类到1749年,由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BenjaminFranklin,1706-1790,他是一位基督徒,也是著名的政治家)提出闪电是因为电荷流动的结果之假设。到了1752年,他才做那著名的风筝实验,即借连接风筝的铜丝把云层中的电荷带进实验室,从而证实了他的假设。8但是,神在《圣经》里却早已启发我们这个奥秘的科学道理了,即“为雷电定道路”。
4.《圣经》中关于宇宙射线的科学描绘
约伯记第38章第7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970-930年(所罗门时代)
那时晨星一同歌唱,……
诗篇第19篇第1-4节;第65篇第8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1040-970年
19:1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2这日到那日发出言语,这夜到那夜传出知识。3无言无语,也无声音可听。4它的量带通遍天下,它的言语传到地极。神在其间为太阳安设帐幕。
65:8住在地极的人,因祢的神迹惧怕;祢使日出日落之地都欢呼。
远在三千多年前,约伯和以色列的君王大卫受了神的感动,写下这些优美的句子。然而,我们可能会说,这不过是诗人过分夸张和不合科学的形容而已。但是,当我们了解宇宙中会发出宇宙射线,星球和星云之间会发放出电磁波时,也许会改变对这几处《圣经》节的看法,相信你我心灵的深处会有不同的感受。
以下,让我们简略回顾一下有关的物理科学史:
1901年11月12日,威廉·康拉德·伦琴(WilliamKorradRoentgen,1845-1923,德国物理学家,基督徒)公布了他在1895年发现的X射线,他因此获得了1901年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9
阿瑟·荷里·康普顿(ArthurHollyCompton,1892-1962,美国人,基督徒)证明了X射线象粒子一样,跟电子碰撞之后会斜向反弹出去。此外,反弹的X射线的波长会改变,叫作康普顿效应。他因此获得了192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康氏对研究光子、γ射线和宇宙射线等贡献颇大。10
1899年,在麦基尔大学任教、大名鼎鼎的原子核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卢瑟福博士(Dr.ErnestRutherford,1871-1937,生于新西兰)发现放射性物质所放射出来的辐射物是α及β射线,在一般情况下,还会放射γ射线。11
1912年8月,美籍奥地利物理学家维克托·弗朗西斯·赫斯和德国物理学家兼气象学家高贺士特同乘气球升至一万三千英尺的高空,他们测定到不同高空的强、弱辐射线。自此以后,无数的科学家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作了一连串的试验,证明了这种辐射线的存在。并因它来自外太空的宇宙,而将这辐射线命名为“宇宙线”。12
现代物理学家们对宇宙射线的认识是:在原级宇宙射线中,大部分是质子,质子跟空气中的原子核碰撞后,产生质子、中子、中性和带电的介子、反质子、反中子、重介子和超子等。中性的介子会衰变成射线,这射线再变成正负电子偶。其后会产生次级宇宙线,达到地面的多数是电子、正电子、介子、中微子及光子。13
朋友,当你在明月当空肃静的夜晚,抬头仰望布满繁星的天空时,你曾否想到,在这浩瀚无边的宇宙中,神创造了宇宙射线向有限的人类展示他奇妙的作为?
诸天和穹苍是神手所造的,它们都在在地述说着神的荣耀和传扬神的作为。无论白昼与黑夜,这些星球与星云,都在默默无声地告诉我们有关宇宙的知识。借着听不到的声音,如电磁波;借着看不见的物质,如宇宙线,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星球和星云等的各种知识。这种耳朵听不到的声音,肉眼看不见的物质,是遍布天下、直到地极的。多么优美的句子啊!不但美,而且真实。科学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圣经》中某些句子的深刻含义,但我们更需要神的帮助,愿他打开我们心灵的眼睛,好让我们能够体悟到宇宙天地,以及万物之创造者的存在。
5.《圣经》中关于光线弯曲的科学记载
约伯记第38章第13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970-930年(所罗门时代)
叫这光普照地的四极。……
这处经文,如照原文直译,应作“叫这光如手指的曲转,照到地的极处。”
过去,人们认为光线只能直射而不能弯曲。在科学史上,1801年,杨汤马士(ThomasYoung,1773-1829,英国物理学家)首先用实验证明光有干涉的现象。14爱因斯坦在1916年发表了“广义相对论”,爱氏认为光线本身如同具有质量一样,经过一堆极庞大物质的外围时,会被那强大的万有引力把光的方向稍为曲折。所以,他说:“光线走过太阳附近的空间,受星体引力的作用而弯曲。”151919年,英国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爱丁顿(ArthurStanleyEddington,1882-1944)用精密准确的仪器,在日蚀时观察一个恒星的位置,结果发现星光的方向果然与平时不同,正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所预料的,这一发现大大地巩固了爱氏在理论上的推理。16后来又有人用科学的方法准确地测量出:擦过太阳的星光有0.00049度的弯曲。17而早在近3000年前,这位创造宇宙诸天万物的神就透过《圣经》告诉我们,光线具有弯曲(曲折)的性能。
6.《圣经》中光线可以分离的科学证据
约伯记第38章第24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970-930年(所罗门时代)
光亮从何路分开?东风从何路分散遍地?
1666年,在科学史上,牛顿爵士(SirIssacNewton,1642-1727)于1704年发表了《光学》著作,首先用三棱镜把白光分开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18在这以前,人们根本不能想象光是可以被分开的科学道理。然而,《圣经》早在近3000年前已经清楚地启示人类“光亮从何路分开?”
7.《圣经》中对电报机、电话机等的科学启发
约伯记第38章第35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970-930年(所罗门时代)
你能发出闪电,叫它行去,使它对你说:“我们在这里”?
在这里,我们必须简要追溯一下有关的物理科学历史。
1820年,丹麦哥本哈根的物理学教授奥斯特(ProfessorHansChristianOersted,1777-1851)发现,如果把磁针悬挂起来而让电流流经其旁,则磁针会摆动。这个发现立刻得到了应用,即用电报键来使流经电线的电流断断续续,便可以使相隔很远地方的一个磁针依照电流的断续而摆动。如果预先约定每一个长短不同的断续代表不同的文字符号,便可以把信息传达到远方了。这就是近代电报机的鼻祖。19
利用此原理也可以造成电流计。
奥斯特教授的这一发现,很快就引来了一连串科学家在科学上的发明:
当这个发现一传到天才的法国物理学家安培(AndreMarieAmpere,1775-1836)的手里时,他于1820年7月21日发明了“电流强度单位”,后人为了纪念他,把它叫作“安培”,他是基督徒。20
安培的发现传到英国的大科学家法拉弟(MichaelFaraday,1791-1867)面前时,他于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他还发现了“电解定律和光与磁的基本关系”,他是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也是基督徒。21
亨利(JosephHenry,1797-1878)由此而发明了“马达”和量度电流大小的“电流计”,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创办人之一,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22
1864年,苏格兰物理学家和数学家麦克斯韦(JamesClerkMaxwell,1831-1879)用数学证明了任何电或磁的改变,都会在空间放出能量,此能量以波的形式传递。这种波被称为“电磁波”。他是“光的电磁波理论”的奠基人,他是基督徒。23
1886年,德国物理学家古斯塔夫·赫兹(HeinrichR.Hertz,1857-1894,德籍犹太人,是德国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亥姆霍兹博士的学生)在实验室中成功地用振荡电路放射出电磁波,从而证实了麦克斯韦在数学理论上的证明是正确的。他所制造出来的,就是今天收音机常用的短波。24
1896年,22岁的意大利人马可尼(MarcheseGuglielmoMarconi,1874-1937,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工程师)第一个用人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并取得了无线“传电脉冲方法”专利。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发射和接收无线电的电台,他因此获得了190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和伯兰(Berland)共同发明了无线电,他们都是基督徒。25后来,马可尼和俄国科学家波波夫(Ⅱолоβ.A.C.1859-1906,他宣称于1895年发明了无线电)同被人们赞誉为“无线电之父”。
伏特(AlessandroVolt,1745-1827,意大利物理学家),发明电压单位,后人为了纪念他,把它叫作“伏特”,他是基督徒。26
欧姆(¨GeorgSimonOhm,1789-1854,德国物理学家),发明制定电阻单位,后人为了纪念他,把它叫作“欧姆”,他是基督徒。27
查理·奥古斯丁·库仑(CharlesAugustindeCoulumb,1736-1806,法国物理学家),发明电量单位,后人为了纪念他,把它叫作“库仑”,他是基督徒。28
爱迪生(ThomasAlvaEdison,1847-1931,美国大科学家),这个大发明家一生中有1093个专利,其中改进两种新型电报机(1868年),在1877年,发明碳精电话送话机和留声机。他是基督徒。29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AlexanderGrahamBell,1847-1922,生于苏格兰)于1876年3月10日发明了电话。30
塞谬尔·莫尔斯(SamuelFinleyBreeseMorse,1791-1872)于1837-1838年间制成了能够往返传送信号的电报机。人类首次借电报来传递信息是在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当时呆在华盛顿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中,他用激动得发抖的声调,向40英哩外的巴尔的摩城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长途电报:“神为他行了何等的大事!”(民数记第23章第23节)莫尔斯出生于一位牧师的家庭,他是基督徒。31
其实,雷达也与这一节经文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它对遥远距离的准确定位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科学家认为,最早的雷达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布莱特(GregoryA.Breit,1899-)和塔维(MerleAntonyTuve,1901-1982)于1925年首先发明的。32而雷达的大量应用不过是今时代的事了。
我们不可以说,《圣经》预告了以上这些科学技术的发明,然而,这处《圣经》节对此的启发是相当明显的。
到目前为止,还有不少的人认为,基督徒都是迷信者,大多是一群没有多少文化而寻求心灵安慰的软弱、无能者。有史以来,全世界最出类拔萃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是一个非常虔诚的有神论者;而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更是一个典型笃信《圣经》的虔诚基督徒,有人统计,他的所有作品中,科学部分只占16%,而关于《圣经》的属灵作品竟然有84%之多,总字数超过一百四十万字。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韦伯(MaxWeber,1864-1920)很早就指出,科学发展与英国清**的贡献有着密切的关系。近代学者墨顿(Morton)更以统计数据证实了韦伯的看法,即英国著名的皇家科学会(RoyalSociety)中,1663年的会员里清**至少占63%。又有人统计1666年至1883年的200多年间,巴黎科学院(AcademyofParis)所挑选的外籍院士中,80%是新**。33,34又根据盖洛甫(¨Gallu)的统计,前三世纪300位全世界最著名的科学家中,92%是神的信徒,其中几乎括囊了人们熟知的所有伟大科学家。35
难怪神在《圣经》里早已提醒我们说:“骄傲来,羞耻也来;……”(箴言第11章第2节)神在《圣经》里告诉我们,他爱世人,他爱所有的人。无论你是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或者是目不识丁的;无论你是富裕的或者是贫穷的;无论你是尊贵的、高位的或者是卑贱的、被人厌恶的;无论你是能力大的或者是小的;无论你是健康的或者是伤残的;无论你是高大、美丽的或者是矮小、丑陋的;无论你是良善的或者是罪犯、作恶多端的;……神说,他爱你(爱你的灵魂)。但是,有一个条件,是神不会强迫你的,那就是你心灵深处的谦卑和需要。主耶稣基督说:“3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4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5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6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7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8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9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10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11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12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马太福音第5章第3-12节)神在《圣经》里又说:“……愿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启示录第22章第17节)但愿无限慈爱、怜悯的神开恩可怜我们,赐福给那些心灵里真正谦卑、需要他拯救的人们。
我们必须非常清楚知道“我们在这里”。这也就是当人类的始祖犯罪堕落时,慈爱的天父对人类发出的悲凉呼声:“8天起了凉风,耶和华神在园中行走。那人和他妻子听见神的声音,就藏在园里的树木中,躲避耶和华神的面。9耶和华神呼唤那人,对他说:‘你在哪里?’10他说:“我在园中听见祢的声音,我就害怕;因为我赤身露体,我便藏了。”(创世记第3章第8-10节)人犯罪堕落之前,神荣耀的光辉成为他们的衣裳,人身上圣洁的衣裳光明磊落,手洁心清,神与人、人与神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亲密无间,创造者就是我们人类的天父,那种亲情关系何止是肉身父母与儿女之间的亲情可以比喻的啊!然而,当人犯罪堕落的即刻,整个世界就因此被改变了。为什么听见天父的声音会觉得“害怕”?为什么要“躲避耶和华神的面”?为什么要“藏在园里的树木中”?为什么会看见自己令人羞耻的“赤身露体”?又为什么“天起了凉风”?慈爱的天父满怀沉重的心情对孩儿们说:孩儿啊!“你在哪里?”--你知道你以前所拥有何等尊贵的身份和所处荣耀的地位吗?你已经堕落在物质底下了,甚至与动物为伍的地步了,不但如此,你的死期也已经到了,因为你要接受公义的审判,那是在永恒的地狱里受刑(永死)啊!虽然如此,慈爱的天父还是为人类开辟了一条救恩的道路,使我们有机会能与他重新和好,那就是神亲自谦卑降世为人,为我们钉死在十字架上,死后第三天复活,以他无罪的代替我们有罪的,以他流血舍身的重大代价为全人类设立了救赎的恩典,使一切信靠、接受耶稣基督为救主的人都被拯救并获永生,主耶稣基督就用他的宝血洗净我们“赤身露体”的一切罪恶和羞耻,并为我们重新穿上圣洁、美丽的衣裳,使我们能够坦然无惧地回归慈爱天父的怀抱。耶和华神呼唤那人,对他说:“你在哪里?”今天的世代,慈爱的天父还照样怀着无比忍耐、温柔的声音继续向人呼唤着……亲爱的朋友,你知道你在哪里吗?
8.《圣经》中“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科学言语
诗篇第102篇第26-27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1040-970年
26天地都要灭没,祢却要长存;天地都要如外衣渐渐旧了,祢要将天地如里衣更换,天地就改变了;27惟有祢永不改变,祢的年数没有穷尽。
以赛亚书第51章第6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740-690年
你们要向天举目,观看下地;因为天必象烟云消散,地必如衣服渐渐旧了,其上的居民,也要如此灭亡,惟有我的救恩永远长存,我的公义也不废掉。
把能量守恒定律应用到热力学上,就表述为热力学第一定律(FirstLawofThermodynamics)了。它指出热可以转化为功,功也可以转化为热,一定量的热消失,就必然产生一定量的功;消耗一定量的功时,也必然出现与之对应的一定量的热的增加。
人们通过对自然现象的长期实践又发现,热不可能自动地、不付代价地从低温物体传至高温物体。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达方式。
我们知道热能是由分子无规则的运动而产生的,如何把无规则的分子运动转变成有规则的整体运动,也就是机械能呢?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可能由卡诺(SadiN.L.Carnot,1796-1832,法国人)开始,他是拿破仑(NapoleonBonaparte,1769-1821)手下一内政部大臣之子。1824年,他发表了一篇关于由热能转变成机械能--热机的文章。但是,他天才的想象力到25年之后才得到公认。卡诺后来所发现的蒸气机原理,最后被归纳成物理学上这一个极其重要的原--热力学第二定律(SecondLawofThermodynamics)。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RudolfClausius,1822-1888)在1850年提出:“不可以制造一个不由外界帮助,自动把热能由低温带到高温的机器。”开尔文爵士(LardWilliamThomsonKelvin,1824-1907,苏格兰人,基督徒)在1851年对此陈述:“不可以制造出一个能把热能完全转变成机械能,却没有能量损失的机器。”36
热力学第二定律不但指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热量传递方向、条件和限度,同时也引出了熵的概念。克劳修斯用熵(Entropy,希腊字,表示改变)来量度宇宙间有用能的多少。熵的改变量=热量的改变量/其绝对温度,而绝对温度就是普通的摄氏温度±273.15oC。当高、低温度各自集中时,便得低熵;当温度扩散均匀时,便得高熵。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每一物理或化学过程中,熵是不会自动减少的。而热量的转移,便一定会使宇宙间熵的总量增加。37
所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只应用在热力学上,它也是宇宙间一个普遍的真理。即当物体有秩序时,熵的数量小;而当物体无秩序时,熵的数量大。宇宙正由有秩序趋向无秩序,由有规则趋向无规则,由纯正走向混淆。
高斯(CarlFriedrichGauss,1777-1855,德国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于1835年首先估计地磁场的强度。其后的量度数据显示地磁场在减弱中,约每1400年,地磁场会减至原来的一半。在过往的130年内,科学家测定到地球磁场大约衰减了14%。38-40地磁场强度的逐渐减弱,显示地球是被造的,它是有一个开始的。这个结果准确地证实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确实是宇宙间一个普遍的真理--“天地都要如外衣渐渐旧了”。
热力学第二定律也是达尔文进化论者的当头棒,因为从变形虫进化到人是一个有序增加的过程,也就是熵减少的过程,而这个过程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故是不可能的。它明确地指出:世界不是在“进化”中,而是在“退化”中。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云南省澄江县冒天山发现的古老生物化石群,即动物界中所有不同体形构造,属于“门”(Phylum)一级的动物有50多“门”,比现存的30多“门”更多,也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
曾经长期在美国西北大学执教的物理学家贝克博士(Dr.EdsonPeck)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在他的《科学家相信神》一书中指出: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宇宙象一个发条逐渐慢下来的大时钟,必须有人上发条,他相信那个上发条的就是神。41请我们再回到《圣经》里来看看:
希伯来书第1章第3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60-70年
他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是神本体的真象,常用他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他洗净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
热力学第二定律不过是公元1850年之后,才被科学家提出来的。这里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全人类,宇宙中确实有一位创造者管理着这一切。
其实,早在3500年前成书的创世记第3章,已经非常清楚地记载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科学事实了。当人违背神、犯罪堕落之后,公义的神就审判了这一切:1)人心开始变成有诡诈的智慧:他们两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体,……2)永生的生命变成了必腐朽必死的生命:神除去了生命果;人出于泥土,还要归于泥土。3)完美无缺的宇宙天地(包括生物界)也变坏了,因此被神咒诅了:天起了凉风。地必为你的缘故受咒诅: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地必给你长出荆棘和蒺藜来(生物界开始起突变)。4)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开始复杂起来了,人间痛苦、罪恶的事也产生了:怀胎、生产苦楚,你必恋慕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5)牲畜野兽(动物界)变凶恶了,并且会伤害人:必受咒诅。等等。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人世间罪恶的结果产生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可以说罪恶是导致热力学第二定律产生的本质原因。因为神审判并咒诅了这一切,使这所有的,本来可以承受永恒的,变成会朽坏的了。
神说:“其上的居民,也要如此灭亡。”任何人都逃脱不了死亡这一关,人一出生就迈向死亡,即开始了生、老、病、死的人生四步曲整个过程。幼嫩细腻的肢体逐渐变成枯干粗糙的;功能强壮、健全的内脏器官渐渐变成衰弱无能、病态百出;乌黑众多的秀发逐渐成为白发苍苍或者“地中海出现”的现象;敏捷的思维能力最后变成迟钝或者痴呆的;口齿伶俐的慢慢变成言语不清,甚至口是心非的;耳聪目明的慢慢变成近视、远视、散光眼、白内障或者老花眼和听力迟钝的;精力充沛的脑、体力逐渐变成疲惫不堪、行动缓慢的;天真无邪、美丽纯洁的心灵慢慢变成奸诈狡猾、作恶多端的;……这一些也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普遍真理。
还有一种社会现象也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普遍真理,即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啊!美丽的变成丑恶的;文明的变成野蛮的;白的变成黑的;有秩序的变成混乱的;本来应该是民主、自由的却变成极权、专制的。虽然人是绝对要死的,也不能自救,然而,神却为我们赐下了救赎恩--永恒的生命,即“惟有祢永不改变,祢的年数没有穷尽。”虽然人在黑暗里没有任何盼望,然而,神却为我们创造了“太阳”--救恩的大光;虽然人到了走投无路的绝境之地,神却为我们从天上降下了“天梯”--救主耶稣基督。这就是基督徒常常所说的,以及许多人亲身体验的真理:人的尽头就是神的起头。神不但让科学家明白他话语里的热力学第二定律之宝贵科学知识,从而为物质界的需要服务;神还透过这个科学知识让我们了解他话语里真正的目的和永恒的意义,即“惟有我的救恩永远长存,我的公义也不废掉。”朋友,你心灵深处的慧眼也能看到这个奥秘吗?你愿意打开心扉接受无限慈爱的神为世人设计的救赎恩典吗?
9.《圣经》中“能量守恒定律”的科学言语
传道书第3章第14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970-930年
我知道神一切所作的,都必永存;无所增添,无所减少。神这样行,是要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
在物理学上,无数精密的实验,都证明能量不可以无中生有,也不可以白白地消失,它只可以由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而存在,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ThePrincipleoftheConservationofEnergy)。亥姆霍兹博士(Dr.HermannvonHelmholtz,1821-1894,德国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于1847年,首先用数学方式把能量守恒归纳成这一条宇宙性普遍定律。这可能与焦耳(JamesJoule,1818-1889,英国物理学家,基督徒)的功劳密不可分,因为他在1840-1849年间作了很多精密的实验,找出了热能及机械能之间的变换常数,称为热功当量。42
能量就是物体所具有的做功的本能,能量与质量在本质上基本上是相同的物理量,可以互相转变。
能量可分为:1)机械能(动能;位能,又叫势能);2)热能;3)太阳能;4)电能;5)化学能;6)核子能等
能量既然是不灭的,那么宇宙间的能量是从何而来的呢(当然我们在本书一开始就已经讨论过了)?!能量守恒定律不外是19世纪才开始被普遍承认的一条定律,到了20世纪它又被修改(订)成为质能守恒定律。我们若把《圣经》中的这一节经文与能量守恒定律比较一下,便可以发现它比能量守恒定律还要完善。“神所作的一切(包括质量和能量),都必永存,无所增添,无所减少。”物理学家可以把这种物理现象归纳成定律,应用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从而在物质层面上造福人类,却不知道这些定律对人生所具有更深一层的重大意义。但是,这节《圣经》经文却明确地宣布:“神这样行,是要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难怪首先提出质量与能量可以互相转换的爱因斯坦说:“无限高超的神明,在我们脆弱的心智所能察觉的琐细小事上,显示他的存在,我对之心悦诚服。我的宗教信仰由此构成,这种在我心灵的深处,确信有超越的推动力,彰显在不可思议的宇宙中,构成我的上帝观。”43
另外两处《圣经》也分别暗示出能量及物质守恒。创世记第2章第3节和希伯来书第4章第3-4节,也就是说,神创造的工作已经停止,故万物不可以无中生有。
科学可以使人类制成复杂的电脑,却无法使人类从虚无中创造出一克任何物质;教育可以使人类的知识普及和增加,却无法使空虚的心灵得到真正的满足。但是,神却能做到这一切。许多人认为人死如灯灭,一了百了。然而,能量守恒定律却证明任何物质(包括我们的生命)不可以无中生有,也不可以白白地消失,它只可以由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而存在。这也是我们基督徒凭借着神的话,接受人的灵魂不灭的真理。
10.《圣经》关于物理学“测不准定律”、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之科学言语
哥林多前书第8章第1-3节;第13章第9-12节
成书时间:公元55年冬天
8:1……但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2若有人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按他所当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3若有人爱神,这人乃是神所知道的。
13:9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讲的也有限,10等那完全的来到,这有限的必归于无有了。11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象孩子,心思象孩子,意念象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12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如同主知道我一样。
10.1《圣经》中关于“测不准定律”的科学描绘
用不准确的仪器做实验所得出的数据,必然是不准确的。我们可以改良仪器,使它更精确。在理论上我们有完全的设计能力,使仪器有100%的精确度。但是,在实际上,物理学家的回答是:这是办不到的。因为仪器本身的绝对精确是不可能的。同时仪器的本身与被观察物之间,必须要有相互作用,才可以发挥仪器本身的效用,正是由于这个相互之间的作用,而破坏了那个被观察的物理量。因此,我们不可能获得绝对准确的物理数据。在物理学上,动量与位置,能量与时间,叫共轭量,它们也符合测不准原理。神在《圣经》里告诉我们:“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讲的也有限。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
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维尔纳·海森堡博士(Dr.Werner.K.Heisenberg,1901-1976,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于193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基督徒)于1927年首先提出“测不准原理”(Heisenberg-sUncertaintyPrinciple)。它表明自然的物质有一个特性,使我们不可以同时准确地决定它的位置与速度。如果我们增加其位置的准确性,则我们一定要牺牲它速度的准确性。如果它的位置是100%的准确,它的速度则必然是100%的不准确:44-46
ΔE·Δt≥h
ΔP·Δx≥h
h称为普朗克常数(Planck’sConstant),其值等于6.63×10-34J·s,ΔE为测量能(E)的误差,Δt为测量时间(t)的误差。此两误差相乘,其值大于或等于h。故能量若测得准,时间必测不准;时间若测得准,能量必测不准。若测得准,时间必测不准;时间若测得准,能量必测不准。
ΔP为测量动量(P)的误差,Δx为测量动量时位置(x)的误差。两数相乘,其值大于或等于h。故动量若测得准,位置必测不准;位置若测得准,动量必测不准。
物理学的发展告诉我们,有两件事是我们无论如何努力都不可以达到的:一件是绝对零度(-273.15°C);另一件是光速。这两个极限告诉我们,人类的能力是有限的。
不但如此,在科学研究的所有领域里,我们借助的实验器材是不断在改进(良)的,是不断在向100%的精确度靠近的,却又永远不能达到100%的准确。不但其准确性受到实验器材的限制,也受时间、空间、温度、能量消耗以及人员操作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故100%的准确可以说是永远达不到的。
同时,海森堡博士的“测不准原理”严重地打击了机械唯物论,它指出每一颗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不能同时准确地确定,故粒子未来的行动也不能100%地确定。
人往往不知道明天的命运将会如何?我们也常常测不准人生前面的道路将会怎么样?甚至我们连自己也还没有认识透自己;还看不清自己的那副面孔。当我们拥有某些知识时,自高自大、自命不凡,还以为自己很了不得;当我们狡诈、作恶时,还以为自己很有本事;当我们说谎、行骗时,还以为自己口才伶俐、手段高明;当我们密谋害人时,还以为自己智谋过人,不知羞耻;当我们恨人、骂人时,还以为理由充分、证据确凿;……这就是因为,当一个人心灵的眼睛被蒙蔽、没有被神的光照耀时,便看不清自己的真面孔了。很不幸,这些也符合海森堡博士的“测不准原理”。神说:“并且被造的,没有一样在他面前不显然的;原来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跟前,都是赤露敞开的。”(希伯来书第4章第13节)可见,人的不完全、不完美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神面前却是“赤露敞开的”,人不知道的,神知道;人连自己都不明白的,神对你我他/她却一清二楚。神要我们回归他,并且要学他的样式,因为他是完全、完美和爱的源头。
10.2《圣经》中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描述
在哲学理论上,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即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绝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即绝对真理,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1)真理的客观内容具有绝对性。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有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2)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47
相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或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48
这两个哲学上的概念,是构成我们人生观、社会观、自然观以及世界观的基础。可见,人类所有的认知能力,人类所有的科学研究成果,人类所有的经验论证和学说,都是相对真理的反映,它们永远是向绝对真理靠近的;但是,却是永远无法达到绝对真理的那一点。这就是我们人类以及整个社会文明的光景。这就是《圣经》里所告诉我们的:“若有人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按他所当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我们人类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里确实知道一些东西,即“按他所当知道的”;但是,这不等于我们人类完全明白这一切的本质是什么,即“他仍是不知道”,我们永远是有限的知道、明白而已,即能知道、明白绝对真理的一部分罢了。
所以,严格的说(或者从狭义的概念看),绝对真理仍是纯属神的,因为唯有他是真理的源头。《圣经》说:“等那完全的来到,这有限的必归于无有了。”,“那完全的”就是神本身。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翰福音第14章第6节)这种绝对的话,只能出自绝对者的口啊!
古人用铜镜看自己的像貌模糊不清;今人用显微镜看粒子的位置也是模糊不清。古人对科学略知一、二;今人也是仅知沧海一栗而已。
物质论,并没有错;但加上一个“唯”字,是否显得太过霸道、愚昧了?
心灵论,并非不对;但加上一个“唯”字,是否表现出太过武断、无知了?
神的话语犹如脚前的灯,路上的光。神的话语一解开,我们的心便豁然开朗,犹如瞎子忽然间睁开了眼睛,见到了光明。《圣经》中有关物理学方面的启示,令我们无法不拜伏在神的脚前。朋友,您愿意来到神的面前,接受真光,永享神无尽的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