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路加福音16-20章注释

新约圣经注释 by 马唐纳

二十二.不义管家的比喻(一六1~13)

一六1、2主耶稣现在从法利赛人和文士转向门徒,教训他们作管家的事。这段经文无可否认是路加福音最难明白的其中一段。难处在于不义的管家的故事似乎在夸赞不忠,但当我们一直读下去,就会看见事实不是这样。故事中的财主象征神自己,管家是一个受托付管理他人财物的人;就这故事而论,任何一个主的门徒都是管家。故事中的管家被指侵吞雇主的钱财,他被召去作交代,知道自己要被辞退。

一六3~6管家的头脑敏捷,他意识到自己要为将来铺路。然而,他已年纪老迈,不能作体力劳动的苦工;他又太自尊,羞于讨饭(虽然不是羞于偷盗)。那么,他怎样才能保障自己呢?灵机一触,他想到一个赢取朋友的计划;朋友可以在他落难之时对他施予援手。计划是这样的:他走到雇主的一个顾客那里,问顾客欠多少,当顾客说一百篓油时,管家叫他付还五十,账项就算结清。

一六7另一个顾客欠一百石麦子,管家叫他还八十,然后在他的账单上画上「已付清」。

一六8故事惊人的部分发生了,主人夸奖这不义的管家作事聪明。为什么有人会赞同如此不忠实的行为?管家的所作所为乃是不义的。下面的经文显示管家并不是因他的狡猾获赞赏,而是因他的先见之明受赞赏。他作事谨慎,放眼将来,并且未雨绸缪;他牺牲目前的得益,预备将来的奖赏。但当应用在我们生活上的时候,我们必须非常清楚这点:神儿女的将来不是在这世界上,而是在天上。正如那个管家采取措施保障自己退休后有朋友相助,基督徒也应该好好利用他主人的财物,以保证自己上到天家时受到欢迎。

主说:「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较比光明之子,更加聪明。」意思是不敬虔、未重生的人,为他们在这世界上的将来作预备时、所显示的智慧比真信徒积存财宝在天上时的智慧更多。

一六9我们应该藉着那不义的钱财,为自己结交朋友,意即我们应该利用金钱和其它物质,为基督赢取灵魂,建立可以存到永恒的友谊,裴雅森说的明白有理:

钱可以用来买圣经、书本、小册子,因此间接地买来人的灵魂。物质的、短暂的东西,就变成不灭的、非物质的、属灵的和永恒的。这里有一个人,他有一百元;他可以全数花在宴会或派对上,不管那一种情况,第二天他不会因此得着任何报酬。另一方面,他将每一元都投资在圣经上,买了一百本神的话,这些他明智地播下的国度种子,发芽生长,收成的不是圣经,而是灵魂。从不义当中,他结交了不死的朋友,当他跌倒时,他们可以接他到永存的帐幕里去。(注48)

这就是我们主的教训。藉着明智地投资物质的财产,我们可以有分于带给人永恒的祝福。我们可以确定当我们到达天堂的门囗时,会有一群透过我们牺牲的奉献和祷告而得救的人欢迎我们,这些人会感谢的说:「是你邀请我们到这里来的。」

达秘评论说:

一般来说,人是神的管家;从另一种意义,另一个方面来看,以色列是神的管家,被放在神的葡萄园里,受托以律法、应许、约和敬拜。但总体来说,以色列浪费了他的财物;人看上去,就如一个完全不忠实的管家。现在要怎样做呢?神出现了,以他恩典的权能将人在地上滥用的转变为得着属天果子的方法。世界的物质交在人手里,不是叫他用在世界眼前的享乐上,这是完全背离神的;是要叫他眼望将来。我们不是要寻求现在拥有物质,而是透过恰当的运用为将来作预备。把所有变成将来的朋友,比现在拥有金钱为好。这世上的人都要灭亡,所以人是不得其所的管家。(注49)

一六10如果我们在管理最小的事(金钱)上忠心,在处理大事(属灵的财宝)上也忠心。另一方面,一个人对神托付他的金钱运用得不义,在重大的事情上也会不义。「最小的事」强调了金钱相对的不重要。

一六11任何人在为主使用不义的钱财上不忠心,就不要期望主将真实的钱财托付给他。金钱被称为不义的钱财,不是它本身是邪恶的;但倘若罪没有进到世界,很可能就不需要金钱。金钱是不义的因为它没有被用在荣耀神的目的上,与真实的钱财相违背。金钱的价值是不确定和短暂的;属灵事物的价值是固定和永恒的。

一六12第12节给别人的东西和自己的东西作了区分。我们所有的,我们的金钱、时间、才干,都属于主,都要为他而用。我们自己的东西指我们忠心服事主而在今生和来世所得的奖赏。倘若我们在他的东西上不忠心,他怎能给我们自己的东西呢?

一六13要同时为物质和为神而活是压根儿不可能的。如果我们受金钱控制,就不能真正事奉主。为了积聚财富,我们必须为工作献上自己最好的努力;这样做的时候,我们正在抢夺本是属神的东西。两样的效忠互相抵触,动机不纯,所作的决定难以大公无私。我们的财宝在那里,心也在那里。我们要努力赚取财富,就是事奉玛门;是不可能在同时又事奉神的。玛门竭力要求我们献出所有和我们自己──我们的晚上、周末、和我们应该给主的时间。

二十三.贪婪的法利赛人(一六14~18)

一六14法利赛人不仅骄傲虚伪,还贪爱钱财。他们以为敬虔是赚钱的方法。他们选择宗教正如人选择一分高薪厚利的职业一样。他们事奉并不是为荣耀神和帮助邻舍,而是要中饱私囊。他们听见主耶稣教训他们应该舍弃世界的财富,积存财宝在天,就嗤笑他。对他们来说,金钱比神的应许更加真实,没有什么能阻碍他们囤积财富。

一六15外表上,法利赛人似乎是虔诚和属灵的,他们认为自己在人眼前是义的;然而骗人的外表后面,神看见他们心里的贪婪。他不被他们的假装瞒骗。他们所表现的这种生活方式,是别人容许的(诗四九18),但是神却看为可憎恶的。他们将宗教上的圣职与钱财上的富裕拉上关系,因此看自己是成功的;但就神而论,他们都在属灵上犯了**。他们宣称自己爱耶和华,实际上玛门才是他们的神。

一六16第16至18节的关连性很难理解。起初读来,几节经文似乎跟前面和后面的章节没有什么关连;然而,如果我们记得第十六章的主题是法利赛人的贪财和不忠,就容易明白了。正是那些以自己谨守律法为傲的人,被揭露为贪财的伪善者;律法的精神与法利赛人的精神形成鲜明的对比。

律法和先知到约翰为止。主以这番话描述以摩西开始的律法时代,结束于施洗约翰。现在,一个新时代开始了;从约翰的时候起,神国的福音被传开;施洗约翰出来,宣告以色列等候的王临到,他告诉百姓,如果他们悔改,主耶稣就会作他们的王。因着他的传讲,和稍后主自己和门徒的传讲,许多人的生命里就产生热烈的反应。

「人人努力要进去」的意思是那些回应信息的人,要竭力进入神的国。比如税吏和罪人,要跳过法利赛人设立的路障;其它人要厉害的对付自己贪爱钱财的心;偏见要被胜过。

一六17、18新时代并不意味着要废弃基本的道德真理。天地废去较比律法的一点一画落空还容易。

法利赛人以为自己在神国里,但主实际上说:「你们不能漠视神重要的道德律法,而仍自称在神国里享有一席位。」也许他们会问:「我们漠视了什么重要的道德真理?」主就向他们指出婚姻的律法,是其中一条永不落空的律法。凡休妻另娶的,就是犯**,娶被休之妻的,也是犯**。这正是法利赛人在灵性上所犯的。犹太人曾与神立约,但现在这些法利赛人背弃神,疯狂的追求物质财富。也许这节经文暗示他们不但灵性上犯了**,而且实际上也犯**罪。

二十四.财主和拉撒路(十六19~31)

一六19~21主以两种生活、两种死亡和两种来生总结作物质财富管家的讲论。要注意,这里所说的并不是个比喻,我们提出这点,因为有些评论家,以故事为比喻作藉囗,推掉经文的严肃含意。

开始时,我们要弄清楚,那个无名的财主并不是因为他富有,而被下在阴间。救恩的基础是相信主,人因拒绝相信他而被定罪。财主轻率的忽略了一个被人放在他门囗的讨饭的乞丐,这显示财主没真正得救的信心;如果他有神的爱在心里,就不会过着奢华、舒适、安逸的生活,眼看着一个同胞坐在门前,乞求一点饼的零碎充饥。他应该放弃对金钱的贪爱,竭力进入神的国。

同样,拉撒路得救并不是因为贫穷;他信靠主以致灵魂得救。

现在请留意对财主的描述。身上穿的尽是最昂贵、订制的衣服,桌上满是珍馐百味;他为己而活,只顾肉体的享乐和肉欲;他对神没有真正的爱心,也没有关心同胞。

拉撒路表现一个鲜明的对比。他是一个衣衫褴褛的讨饭的乞丐,每天被人放在财主门囗,浑身生疮,因饥饿而瘦骨嶙峋,受着不洁的狗来舔他的疮的折磨。

一六22那讨饭的死了,被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许多人质疑天使是否实际上参与把信徒带到天堂,然而,从经文的字句中,我们看不出有可怀疑的原因。天使在今生服侍信徒,似乎没有理由为何在死的时候不这样做。亚伯拉罕的怀里是象征性的表达手法,表示快乐无比的地方。对任何一个犹太人而言,享受与亚伯拉罕的相交意味着不能言喻的福乐。我们可以将亚伯拉罕的怀里等同于天堂。那个财主死后,他的身体埋葬了──那个他所关心,为其耗费的身体。

一六23、24事情并未了结,他的灵魂,那有知觉的自我,下了阴间。阴间是旧约的用语Sheol(音译索奥)──逝去之灵的居所──的希腊文。在旧约时代,这是指得救和不得救的灵同时居住的地方。这段经文指那是不得救的灵的居所,因为我们读到财主在那里受痛苦。

耶稣说这个犹太财主下到阴间,必定叫门徒吓了一跳;旧约常教导他们,富裕是神祝福和喜悦的标志。顺服主的以色列人,蒙应许得着物质上的富庶。那么,富裕的犹太人怎会下到阴间?主耶稣刚刚宣告,一个新秩序由约翰的传讲开始了;从此以后,富裕再不是一个祝福的标志,而是对一个人作管家的忠心程度的试验。多给谁的,就向谁多要。

第23节证实「灵魂沉睡」这个理论是错的。该理论指灵魂在死亡与复活之间是没有知觉的。这节证明人死后仍有知觉存在,事实上,我们对财主能够拥有的知识感到震惊。他……远远的望见亚伯拉罕,又望见拉撒路在他怀里;他甚至能够与亚伯拉罕沟通,称他为我祖亚伯拉罕。他乞求可怜,请求叫拉撒路带点水给他凉凉舌头。当然,这里有个问题,一个没有身体的灵魂,如何能经验火焰的乾渴和痛苦。我们只可以说这里用的是比喻的手法,但并不因此表示那种痛苦不真实。

一六25亚伯拉罕称他为儿,暗示他是亚伯拉罕肉身的后裔,但明显不是属灵上的。这位先祖叫他回想生前的奢华、安逸和纵欲,又提到拉撒路的贫穷和痛苦。现在,死后情况逆转,地上的不平互相颠倒。

一六26本节经文让我们学到,今生的选择决定了永恒的结局,一旦死亡,结局就限定了。没有通道可以从得救之灵的居所往被定罪之灵那里,倒过来也一样。

一六27~31在死后,财主忽然变得爱传福音,他希望有人到他五个弟兄那里去,警告他们不要来那痛苦的地方。亚伯拉罕回答说,这五兄弟作为犹太人,有旧约圣经足以警告他们。财主反驳亚伯拉罕,说若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到他们那里去,他们必定悔改。然而,亚伯拉罕结论说,不听神的话已是终结。如果人不留意圣经,就算有一个人从死里复活,他们也不会信。主耶稣自己就无可置疑的证明,他从死里复活,人们却仍然不信。

新约圣经告诉我们,一个信徒死后,身体埋葬在坟墓里,但灵魂会到天堂与基督同在(林后五8;腓一23)。当一个不信的人死后,身体同样埋葬在坟墓里,但灵魂会下到阴间。就他而言,阴间是一处痛苦和悔恨的地方。

在被提的时候,信徒的身体会从坟墓复活,与灵魂重新结合(帖前四13~18);然后会与基督永远同住。在白色大宝座审判的时候,不信的人身体、灵魂也会重新结合(启二○12、13);然后被丢进火湖里,接受永远的刑罚。

第十六章最后对法利赛人,也对世上所有为钱而活的人作了一个最严肃的警告,并以此作总结。他们在世的行为正危害自己的灵魂,在地上乞食比在阴间乞水为好。

玖.人子训诲他的门徒(一七1~一九27)

一.关于绊倒人的危险(一七1、2)

本章的连贯性或思路颇为模糊,好象路加把几个不相干的题目凑合一起。但基督开首对绊倒人的危险的讲论,可以跟第十六章末财主的故事连起来。过奢华、自满和安逸的生活,很可能成为信心幼弱者的绊脚石;尤其一个出名的基督徒,他会成为别人跟随的榜样。因此,引导主耶稣基督的跟从者去过物质主义和崇拜玛门的生活,是何等严重的事。

当然,这个原则可以概括地应用。小子可以因被鼓励去爱世界而绊跌;可以因涉及情欲的罪而绊跌;也可以因任何淡化圣经中明确意思的教导而绊跌。任何引导他们偏离单纯的信心、奉献和圣洁的事物,都是绊脚石。

主知道人的本性和世界的险恶,他说绊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这并不减轻绊倒人之人的罪。就是把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沉到海的深处,比绊倒人还要强。很明显,这么强烈的言词不但描绘肉身的死亡,而且指到永远的定罪。

当主耶稣提到绊倒这小子里的一个,极可能不单包括小孩,似乎也指到信心幼嫩的门徒。

二.关于需要饶恕人的心(一七3、4)

在基督徒的生活中,不单有绊倒人的危险;也有心藏怨恨,得罪你的人道歉时你拒绝饶恕的危险。这正是主在本段经文要处理的。新约教导关系这个题目的步骤如下:

1.如果一个基督徒被另一个基督徒恶待了,他应该先从心里饶恕那得罪他的人(弗四32),让他自己的灵里免去仇恨和恶毒的意念。

2.然后他应该私下找那得罪他的人,劝诫那人(3节;太一八15);他若懊悔,就应该得着饶恕。即使那人重复犯罪,然后又说懊悔,也要饶恕他(4节)。

3.如果私下劝诫不听,被恶待的人应该带一、两个见证人同去(太一八16)。如果那人还是不听,事情就应该交给教会处理。若不听教会,就与那人断绝交通(太一八17)。

劝诫和其它纪律处分并不是要羞辱那得罪人的人,而是要挽回他,使他恢复与主和与弟兄的相交。所有劝诫都要出于爱心。我们无从判断一个得罪人的人是否真诚悔改,必须接纳他自己悔改的话。因此耶稣说:「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转说,我懊悔了,你总要饶恕他。」这是天父恩待我们的方式。不管我们怎样时常叫他失望,我们仍然可以确定:「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壹一9)。

三.关于信心(一七5、6)

一七5对使徒来说,在一天里饶恕七次,若不是不可能,就是有很大的困难。他们感到自己不能表露这样的恩典,因此求主加增他们的信心。

一七6主的回答显示,信心的多少并非问题,信心的质素才是重点;并且,问题也不在于多得信心,而在于运用已有的信心。我们的骄傲和妄自尊大叫我们不能饶恕弟兄,这种骄傲需要根除、丢弃。如果象一粒芥菜种大小的信心,可以连根拔起一棵桑树,栽在海里,这样的信心就更容易叫我们胜过阻碍我们不断地饶恕弟兄的硬心和顽梗了。

四.关于有用的仆人(一七7~10)

一七7~9基督的真奴仆没有骄傲的理由,妄自尊大必须被连根拔起,在原位栽上一个真知道自己无用的心。这就是奴仆的故事给我们的教训。仆人整天耕地或是放羊,经过一天苦干后从田里回来,主人没有叫他坐下吃晚饭;相反,主人吩咐他束上围裙,预备晚饭,奴仆要等到做完所有工作,才可以吃晚饭。主人不用感谢奴仆为他做这些事,这是奴仆的分内事。毕竟,一个奴仆属于他的主人,他的首要职责是顺服。

一七10门徒也是主耶稣基督的奴仆,他们属于他──包括灵、魂和身体。在加略山救赎的光照下,他们为救主所作的,没有什么足够补偿他所付上的;因此,门徒作完一切在新约圣经中吩咐他的,仍必须承认自己是无用的仆人,所作的只是他应分作的。

根据雷赫声的说法,奴仆有五个标记:

1.他必须愿意接受接二连三的工作,又不被体谅。

2.这样做的时候,他必须愿意接受没有人感谢他。

3.做完这一切后,他必不指责主人自私。

4.他必须承认,自己是无用的仆人。

5.他必须承认,当他以温柔谦卑的态度来作和忍受他要接受的,他也不过是尽了自己的本分。(注50)

五.耶稣洁净十个麻风病人(一七11~19)

一七11不感恩的罪是门徒生活中的另一个危险,十个麻风病者的故事正好说明这点。我们看到主耶稣往耶路撒冷去,途经撒玛利亚和加利利的边境。

一七12~14他进入一个村子,有十个长大麻风的看见他。由于自己的病况,他们没有走近他,但从远处高声喊叫,求他医治。他赏赐他们的信心,叫他们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意思是他们到达祭司那里时,麻风病会被医治。祭司没有能力医治他们,但他们被设立宣告麻风得洁净。麻风病者听从主的话,前往祭司的居所,他们去的时候,病就奇妙的得到洁净。

一七15~18他们都有信心得医治,但十个中只有一个回去感谢主。有趣得很,这个是撒玛利亚人,是犹太人不屑与其交往的邻居。他俯伏──敬拜的正确姿势──在耶稣脚前──敬拜的正确地方。耶稣问得洁净的不是十个人么,但只有一个,「这外族人」,回来感恩。其馀的九个在那里呢?他们没有一个回来归荣耀与神。

一七19主耶稣对这个撒玛利亚人说:「起来走罢,你的信救了你了。」感恩的只有十分之一,这人承受基督的真财富。耶稣以活泼的祝福来迎接我们的回转(15节)和感谢(16节)。「你的信救了你了」表示,虽然那九个人的大麻风得洁净,但第十个更从罪中得拯救!

六.关于神国的来临(一七20~37)

一七20、21我们很难知道法利赛人提出有关神的国的问题是出于诚意,还只是嘲笑;但我们知道作为犹太人,他们盼望一个有极大的能力和荣耀的国度临到。他们寻找可见的迹象和政治上的剧变,救主告诉他们:「神的国来到,不是眼所能见的。」意思是至少在当时,神的国不是以外在可见的形式来到。这不是一个可见的、地上的和暂时的王国,可以指出在这里或在那里的;相反,救主说神的国在他们心里,或者说得更确实一点,在他们中间。主耶稣的意思不是说神国实际上在法利赛人的心里,因为这些顽硬的宗教伪善者,心里没有地方给予作王的基督。他的意思是神的国在他们中间。他是合法正统的以色列王,他行了神迹,向所有人展示他的凭据。法利赛人却不想接待他,神的国已给他们显明了,但他们却完全不去留心察看。

一七22主对法利赛人讲述的时候,形容神的国为已经来到的;但他转向门徒时,说到神的国是未来的事情,在他第二次降临时建立。他首先描述他第一次和第二次降临之间的空档时期。日子将到,门徒巴不得看见人子的一个日子,却不得看见。换句话说,他们渴望一个日子,他在地上与他们同在,他们与他享受甜蜜的相交。那些日子在某种意义上,是他以权能和极大的荣耀再来的日子的预尝。

一七23、24许多假基督会兴起,统治者会宣告弥赛亚已临到,但跟从他的人不被任何这类的假警报所蒙骗。基督的再临好象闪电,从天这边闪到天那边,是可见和清楚明显的。

一七25主耶稣再次告诉门徒,在任何这些事发生之先,他自己要受许多苦,又被那世代弃绝。

一七26、27再回到他来作王这个题目上。主教导说,紧接那荣耀的事件发生之前的日子,好象挪亚的日子那样,人又吃又喝,又娶又嫁。这些事不是错的,都是正常合法的人类活动;人的罪恶在于只为这些事而活,没有思想神,也没有时间给神。挪亚和家人进方舟后,洪水就来到,把其馀的人都灭了。因此,基督的再临意味着对那些弃绝他怜悯的人的审判。

一七28~30主又说,他第二次降临以前的日子类似罗得的日子那样。当时的文明发达,人不单又吃又喝,而且又买又卖,又耕种又盖造;人的努力带进一个没有神而安定繁荣的黄金时代。正是罗得和妻女离开所多玛的那日,就有火与硫磺从天上降下来,把这罪恶的城灭了。人子显现的日子,也要这样;那些只顾享乐、自满和做买卖的都会被消灭。

一七31那日子,留恋地上的东西会危及人的生命。如果他在房上,就不应试图回屋里抢救任何财物;如果他在田里,就不要回家;他应该逃离那些审判将要临到的地方。

一七32虽然罗得的妻子在催迫下才愿离开所多玛,她的心仍留在城中,从她回头向后望就知道了。她离开了所多玛,所多玛却没有离开她;因此神把她灭了,变成一根盐柱。

一七33凡想要保全生命。但只顾肉身安全而不理灵魂的,必丧掉生命。另一方面,任何人在大灾难期间,因为对主忠心而丧掉生命的,实际上必救活生命到永恒。

一七34~36(注51)主再临是一个分离的时间。两个人睡在一个床上,要取去一个接受审判;另一个是信徒的,要留待进入基督的国度。两个女人一同推磨,一个不信的,要在神怒气的暴风中被取去;另一个属神的,要留待与基督一同享受千禧年的祝福。

事有凑巧,第34和35节刚好配合地球的圆形状。地球的这边是晚上;另一边,正如那些活动显示,是白天。这个事实所显示的科学知识,直至多年后才发现。

一七37从救主的话,门徒充分了解到,他的再临是对叛逆的世人,从天上而来的灾难审判。因此他们问主审判会在那里发生。他的回答是,尸首在那里,鹰也必聚在那里。鹰或兀鹰象征迫近眉睫的审判,因此回答的意思是审判会猛烈袭击各种形式的不信和对神的反叛,不管在什么地方发现。

在第十七章,主耶稣已提醒门徒,苦难和逼迫就在他们前头;在他荣耀显现之先,他们要经过严厉的试炼。为预备他们,救主进一步给他们有关祷告的教训;在以后的章节中,我们会看见一个祷告的寡妇,一个祷告的法利赛人,一个祷告的税吏,和一个祷告的乞丐。

七.切求的寡妇的比喻(一八1~8)

一八1祷告的寡妇这个比喻,教导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这个原则对所有人和各样祷告,大致上都是合用的;但比喻在这里有一个特别的意思,就是在遭遇试验时祈求神的拯救。以及在基督第一与第二次降临中间的漫长而疲累的时间里,要祷告而不灰心。

一八2、3比喻描述一个不义的官,为人冷漠,既不惧怕神,也不尊重世人。那城里有个寡妇,被一个不知名的对头**。寡妇不断到官那里,求他伸冤,好脱离不人道的对待。

一八4、5那官不为她案件的合情合理所动;她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并未感动官替她伸冤;然而,她经常到官那里,催逼官采取行动。她持续不断的恳求,带来对她有利的决定。

一八6、7然后主对门徒解释,若一个不义之官尚且因一个可怜寡妇的不断恳求而替她伸冤,神岂不更愿替自己的选民出头?选民可能特别指大灾难期间的犹太余民,但也指每个时代所有受逼迫的信徒。神没有在事前早作干预的原因,是他长期对人宽容忍耐,不愿一人沉沦。

一八8但那日子快到了,他的灵不再与人争斗,他要惩罚那些**他的跟从者的人。主耶稣用一个问题来结束比喻:「然而人子来的时候,遇得见世上有信德么?」这可能指穷寡妇有的那种信心;但也可能表示,主回来的时候,只剩一小撮人尽忠于他。在这期间,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受这昼夜向神呼求的信心所激励。

八.法利赛人和税吏的祷告(一八9~14)

一八9~12下一个比喻的对象,是那些以自己是义人而骄傲,并藐视别人为卑贱的人。救主指出了比喻中第一个人是法利赛人,清楚显示他说话的对象是那一群人。虽然那个法利赛人有祷告的动作,但实际上却不是跟神说话;反而是夸赞自己道德和宗教上的成就。他没有将自己跟神完美的标准比较,看看自己实际上是如何满身罪污;相反,他将自己跟社会上其它人比较,以自己较好为骄傲。他重复说「我」,揭示内心的真正情况是自负和妄自尊大。

一八13那税吏跟他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他站在神面前,感到自己完全的不配,他谦卑至极,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向神呼求怜悯:「神阿,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他没有看自己只是众多罪人中的一个,而看自己是那个不配从神得到任何东西的罪人。

一八14主耶稣提醒他的听众,神接纳的就是这种自己卑微和悔改心灵。跟人的外表所显示的刚刚相反,那个税吏回家去……算为义了。神升高那些自卑的,但降卑那些自高的。

九.耶稣和小孩(一八15~17)

这事件加强了我们刚才所学的──要进入神国,小孩子的谦卑是不可少的。做母亲的抱着自己的婴孩,挤拥在耶稣周围,为要从他得着祝福。门徒对这些干扰感到困恼,耶稣却责备他们,温柔地叫……小孩子到他那里去,说:「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第16节回答了「小孩子死后会到那里呢?」这问题,答案是到天堂。主明白的说:「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

小孩子可以在很年幼时得救,但那个年纪就视乎个别小孩而定;事实上,任何孩子,不管多年幼,若想到耶稣面前,都应该予以准许,并鼓励他的信心。

小孩子不需要成为成年人才可以得救,但成年人却需要小孩子的单纯信心和谦卑,才可以进神的国。

十.年轻富有的官(一八18~30)

一八18、19这段经文举例说明了一个不能象小孩子那样接受神国的人。有一天,一个官来到主耶稣那里,称他为良善的夫子,问要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救主首先问他为何用良善的夫子这个称呼。耶稣提醒他,只有神是良善的。我们的主不是否认他自己是神,而是尝试引导这个官承认这事实。如果他是良善的,他就必定是神,因为只有神在本质上是良善的。

一八20然后耶稣处理他的问题:「我该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我们知道永生不是可以承受的,也不是可以凭做善事赚取的。永生是神藉耶稣基督所赐予的礼物。主耶稣向这个官提出十诫,并非暗示他可以凭守律法得救;相反,他尝试用律法来定他的罪。主耶稣重提五条与我们对人的责任有关的诫命,就是律法的第二部分。

一八21~23在这人的生命中,律法似乎未能叫他知罪,因他狂傲地宣称,从小就都遵守了这些诫命。耶稣告诉他还缺乏一件──爱邻舍。假如他真的遵守了这些诫命,就会变卖他的所有,分给穷人;但事实是他没有爱邻舍如同自己。他过着自私的生活,没有真正爱别人;他听见这一切后,就甚忧愁,因为他很富足。从这事实就证明他自私了。

一八24主耶稣看见他,就评论有钱财的人进神的国的困难;困难在于他们拥有财富,但要不贪爱又不信靠财富。

整个部分引起了令不信者和基督徒皆困扰的问题。当别人因缺乏基督的福音而灭亡,我们却仍过着富裕和舒适的生活,怎能说自己真正爱邻舍呢?

一八25耶稣说,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许多人对这句话作出解释,有人提议,针眼是城墙内一个细小的门,骆驼要跪下来才可以经过。然而,路加医生所用的字,特别指外科医生所用的针。主这句话的意思似乎是表面的意思。换句话说,正如骆驼不可能穿过针的眼,财主也不可能进神的国。我们把经文解释为财主不能靠自己的努力进入神的国是不足够的,因为无论对富人或穷人来说,这也是个事实。意思是,只要一个人以财富为神,将财富隔在自己和灵魂得救中间,他就不能归正了,因此一个财主不可能进神的国。事实很简单,不是很多富人得救,而得救的人,必须先在神面前破碎自己。

一八26、27门徒想到这一切事情时,开始疑惑谁能得救。对他们来说,财富常常是神祝福的标志(申二八1~8)。若富有的犹太人不能得救,谁能得救呢?主回答说,在人不能的,在神却能。换言之,神可以使一个贪婪、贪财、残酷的物质主义者,除去贪财之心,代以真诚爱主之心。这是神恩典的奇迹。

这部分也同样引起叫神儿女困扰的问题。仆人不能高过主人,主耶稣为要拯救我们有罪的灵魂,舍弃了天上的富足;所以我们在他曾经贫穷的世界富足,是不合宜的。灵魂的价值、基督再来的逼近、基督的爱的约束力,都应可引导我们将每一样的物质资产,投资在主的事工上。

一八28~30彼得提醒主,门徒已撇下自己的家庭、亲人来跟从他;主回答说,这种奉献的生活会在今生得丰厚的赏赐,且在永恒的国度里得更多的赏赐。第30第下半部分(在来世……得永生),意思不是我们可以凭着舍弃一切,来赚取永生;而是指可以享受更多天上的荣耀,及在天上的国得到更多的赏赐。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归正时接受的生命到时得着完满的实现,即完全的生命」。

十一.耶稣再次预言他的死亡和复活(一八31~34)

一八31~33主第三次带着十二个门徒,仔细的告诫他们,在前面等着他的是什么(请看九22、44)。他预言他的受难和死亡,是成就旧约先知所写的一切。他以神的预知能力,平静地预言他将要被交给外邦人。「他很可能会被私下杀害,或在骚动中被石头打死。」(注52)但先知已预言了他的被卖、被戏弄、被凌辱、被吐唾沫,而事实也必须这样发生。他要被鞭打、被杀害,但第三**要复活。

下面的各章经文展开他奇妙地预知并预言的一连串事件:

我们上耶路撒冷去(一八35~一九45)。

人子将要被交给外邦人(一九47~二三1)。

他要被戏弄、凌辱(二三1~32)。

他们要杀害他(二三33~56)。

第三**要复活(二四1~12)。

一八34非常奇异,这些事门徒一样也不懂。他话语的意思是向他们隐藏的。我们似乎很难明白,他们为何对这事如此鲁钝?原因可能是:他们脑里所想的,尽是一个暂时的拯救者,救他们脱离罗马的统治,马上建立王国,因此他们拒绝思想任何其它的计划。我们常常相信自己想相信的,而抗拒与我们预想概念不符的真理。

十二.医治一个瞎眼的乞丐(一八35~43)

一八35~37主耶稣这时已渡过约但河,离开了比利亚。路加说下面的事件发生于耶稣将近耶利哥的时候,马太和马可则说是发生在他出耶利哥的时候(太二○29;可一○46);而且,马太说有两个瞎子,马可和路加则说有一个。可能路加所指的是那个新城,而马太、马可则指旧城;又可能在这地方有超过一个瞎子重见光明的神迹。不管真正的解释是什么,我们相信,如果我们有更多知识的话,表面的矛盾就会消失。

一八38瞎子在一定程度上认出耶稣是弥赛亚,因为他称耶稣为大卫的子孙。他求主可怜他,意思是恢复他的视力。

一八39虽然有人试图叫瞎子不作声,他却不断向主耶稣喊叫。人们不会关心一个乞丐,但耶稣会。

一八40、41耶稣站住。达秘评论得很深刻:「约书亚曾经命令太阳停在空中,但在这里,太阳、月亮和诸天的主,应一个瞎眼乞丐的请求而站住。」耶稣吩咐把他领过来,乞丐就被领到他跟前。耶稣问他想要什么,乞丐毫不犹豫,也不须归纳,马上回答说他想能看见。他的祈求简短、具体、充满信心。

一八42、43耶稣应允他的请求,他立刻就看见了。不但如此,他还跟随主,归荣耀与神。从这事件可以学到,对不可能的事情,我们应当相信神。伟大的信心叫他大得荣耀,正如诗人所写:

你来到王面前,

带着大堆祈求;

他的恩典和能力如此浩瀚,

没有人的祈求是太多的。

~约翰纽顿

十三.撒该归主(一九1~10)

撒该归主的例子说明了路加福音十八章27节的真理:「在人所不能的事,在神却能。」撒该是一个财主,在一般情况财主可说是不可能进入神国的。但撒该在救主面前自己谦卑,不让他的财富成为他灵魂和神之间的阻隔。

一九1~5主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到耶路撒冷。他进了耶利哥,正经过的时候,……撒该……要看看他;无疑这是出于好奇心。虽然他身为税吏长,但为要见救主,却不耻下士,做一些异常的事情。因为他身量矮小,知道自己难以清楚看见耶稣,就跑到前头,爬上一棵在主经过的路旁的桑树。这个信心的行动没有被忽略,耶稣走近的时候,抬头一看撒该。他吩咐撒该快快下来,并提出要到这个税吏家中作客。这是唯一的记载,主自己提出到一个人家里作客。

一九6撒该遵命而行,欢欢喜喜的接待主。我们几乎可以确定他从这时开始已经归主。

一九7批评救主的人都议论,因为他到一个出名的罪人家里去住宿。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他来到象我们这样的世界,根本只可以到这样的家庭去!

一九8救恩为税吏的生命带来急剧的转变,他告诉救主,他有意把所有的一半给穷人(在这刻之前,他一直尽量从穷人搜刮金钱)。他又计划四倍偿还那些不诚实得来的钱,超出了律法的要求(出二二4,7;利六5;民五7),显明撒该现在为爱所约制,而以前他是被贪欲操纵。

无疑撒该曾用不诚实的方法取得东西。邬斯特将第8节下半译作:「因我曾不正当地苛索……。」没有用「若」字。

这里撒该好象要夸耀自己的博爱仁慈以赢取救恩似的。事实不是这样。他是说他在基督里的新生命,叫他想为过去作出赔偿;并因感谢神的救恩,他现在想用自己的钱财来荣耀神,给邻舍带来祝福。

本节是圣经中最大的赔偿之一。救恩并没有叫个人不用更正以往的错误,新生也没有令未归主时的欠债一笔勾销。如果在得救前偷了钱,这人在成为神的儿女后,真诚感恩的心要求他偿还这些钱。

一九9耶稣明明的宣告,救恩到了撒该的家,因为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撒该得着救恩不是因为他生来是犹太人,「亚伯拉罕的子孙」这个说法所表示的意思,不止肉身的后裔那末简单,这话说明撒该对主有相同于亚伯拉罕的信心。同时,救恩临到撒该的家也不是因为他的慈惠和赔偿(8节),这些是救恩产生的影响,不是原因。

一九10回答那些批评他与罪人同住的人,耶稣说:「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换句话说,撒该归主正达成了基督到来这世界的目的。

十四.十锭银子的比喻(一九11~27)

一九11救主离开耶利哥,将近耶路撒冷的时候,许多跟随他的人以为神的国快要显出来。他以十锭银子(注53)的比喻,打破他们这种错误的希望。他表明他第一次和第二次降临之间会有一段空档时间,门徒要为他忙碌。

一九12、13比喻中的贵胄好比历史中的亚基老。他被希律选为继承人,却被百姓弃绝;他到罗马去证实自己的委任,然后回去,赏赐仆人,杀了仇敌。

在比喻中,主耶稣自己就是那个贵胄,他往天家去,等候再回来,在地上建立他的国。十个仆人代表他的门徒,他给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用这些银子去作生意,直等到他回来。虽然主的仆人在才干和能力方面各有不同(请看才干的比喻,太二五14~30),但他们都拥有一些相同的东西,例如分享福音的特权,向世人介绍基督和祷告的特权等。毫无疑问,十锭银子所指的是这些。

一九14本国的人代表犹太国,他们不单弃绝他,还在他离开后,打发使者随后去说:「我们不愿意这个人作我们的王。」使者的信息可能代表他们怎样对待基督的仆人,如司提反和其它殉道者。

一九15就安排上而言,主似乎是回来建立他的国,然后要跟那领银子的仆人算帐。

今世信徒的事奉要在基督的审判台前被检验,这事要发生在天上,在信徒被提之后。

那些在大灾难期间为基督作见证的忠心犹太馀民,要在基督第二次降临时受检验。这个审判看来是本段经文首要表达的。

一九16头一个仆人用托付给他的一锭银子赚了十锭。他警觉到钱不是他自己的(「你的一锭银子」),于是他尽一己所能,令主人得最大的利益。

一九17主人称赞他在最小的事上有忠心──这给我们一个提醒,即使我们已经做到最好,仍然是无用的仆人。他的赏赐是可以有权柄管十座城。忠心事奉的赏赐看来与基督国度里的统治有关。门徒统治的范围决定于他奉献和尽力的实量。

一九18、19第二个仆人用原先的一锭银子赚了五锭,他的赏赐是可以管五座城。

一九20、21第三个没有带什么来,只有藉囗。他把小心地包在手巾里存着的一锭银子交还,没有用这锭银子赚到什么。为何没有?他尽量把责任推给贵胄,说贵胄是严厉的人,没有付出的地方要回报。他自打嘴巴。如果认为贵胄是这样的人,他至少可以将那锭银子交给银行,赚取一些利息。

一九22耶稣引述贵胄的话,并不是承认这是对的。仆人存着恶心,他自己懒惰,反责怪主人。但他若真的这样相信,就应该有相应的行为。

一九23本节似乎暗示,我们既可以把自己一切所有的拿出来为主作工,也可以交给别人,为他使用。

一九24~26贵胄对第三个仆人的判决,是夺过他这一锭来,给那头一个赚了十锭的。我们若不为主利用我们有的机会,机会就会被夺去。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在最小的事上有忠心,神必会看见我们有方法为他作更大的事奉。把那锭银子给那已有十锭的似乎不公平,但这是属灵生命的定律。那些热切地爱他,事奉他的仆人,会不断得着更多的机会。若不能把握所有机会,就会失去所有机会。

第三个仆人损失了赏赐,但经文没有指明有其它惩罚。他的得救明显没有问题。

一九27不愿贵胄作他们的王的百姓,被宣告为仇敌,判定死刑。这是令人叹息的预言,说到弃绝弥赛亚之民的结局。

拾.人子在耶路撒冷(一九28~二一38)

一.凯旋进城(一九28~40)

一九28~34这是他钉十架前的星期日。耶稣在上耶路撒冷的途中,正走近橄榄山的东麓。将近伯法其和伯大尼……就打发两个门徒进一个村子里,去领一匹驴驹,为他进入耶路撒冷之用。他准确地告诉他们,在那里会找到那头牲畜及主人会说些什么。门徒向那主人解释了他们的使命后,主人看来很愿意释放驴驹为耶稣用,也许他们以往因主的工作得过祝福,曾提出任何时候主有需要,都乐意协助。

一九35~38门徒以自己的衣服为主做了一个坐垫或鞍座。当他从橄榄山西麓上耶路撒冷的时候,众人把衣服铺在他面前的路上。然后,跟从耶稣的人因见过所行的一切异能,就异囗同声的发出赞美之声。他们高呼,拥戴他为奉主名来的王,又呼喊他的降临使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处在荣光。他们呼喊「在天上有和平」,而不是「在地上有和平」,这点很重要。地上不可能有和平,因为和平之子被弃绝,并且快要被杀害。但因着基督将要死在各各他山的十架上,并升上高天,所以在天上会有和平。

一九39、40耶稣公开地受到这样的尊崇,法利赛人就愤愤不平了。他们表示,耶稣应该责备他的门徒。但耶稣回答说,这样高声赞美是不可免的,若是门徒闭囗不说,这些石头必要呼叫起来!主因此责备法利赛人,比没有生命的石头更顽硬、更没反应。

二.人子为耶路撒冷哀哭(一九41~44)

一九41、42耶稣快到耶路撒冷的时候,为城哀伤叹息,谓她已丧失黄金机会。只要那里的百姓接受他为弥赛亚,他们就已得着平安;但他们没有看出他就是平安的源头。现在已经太迟了。他们已经决定怎样对待人子。因为他们弃绝他,他使他们眼睛瞎了;因为他们不看他,便再也看不见他了。

在这里稍停一下,仔细想想救主的眼泪的奇妙。正如谭姆士曾说:「让我们坐在基督跟前,直到学会他眼泪的秘密,既看见城市和乡村的罪恶和忧伤,便也为她们哀哭。」(注54)

一九43、44耶稣严肃地预示了提多的攻城──这个罗马将军怎样围绕耶城,困住里面的居民,屠杀年幼年长的人,并夷平城墙和建筑物,连一块石头也不留在石头上。这全都是因为耶路撒冷不知道眷顾她的时候。主曾经眷顾耶城,给她救恩;但百姓不要他,在他们计划的事情里,没有留给他的地方。

三.再次洁净圣殿(一九45、46)

耶稣在开始公开传道时曾洁净圣殿(约二14~17)。现在他的使命快要完结,他便进入这庄严的地方,赶出令祷告的殿变成贼窝的人。将商业主义引进神的东西是常常出现的危险。今天的基督教界正被这种罪恶不知不觉地影响了:教堂义卖和联谊会,有组织的集资运动,为利益而传福音──全都奉基督的名来进行。

基督引用了圣经(赛五六7和耶七11)来支持他的行动。教会里每个改革弊端的行动,都要以神的话为根据。

四.天天在殿里教训人(一九47、48)

耶稣天天在殿里教训人──不是在圣所里面,而是在百姓能到的庭院。宗教领袖苦寻藉囗要杀他,但一般百姓仍为这个行奇事的拿撒勒人所吸引。他的时间还没有到。但那时刻快要来临,祭司长、文士和法利赛人要渐渐靠拢谋害他。

这天是星期一;翌日星期二,是他公开教训人的最后一天。二十章1节至二十二章6节有记述。

五.辩驳人子的权柄(二○1~8)

二○1、2何等样的景象!众师之表不辞劳苦地在圣殿的荫下宣讲好消息,而以色列的领袖们竟侮慢地挑剔他教导的权柄。对他们来说,耶稣是拿撒勒一个粗鄙的木匠,他受过很少正规教育,没有学位,没有会堂制度的学术水平监定。他有什么资格?谁给他这权柄去教训和向其它人传道,并去洁净圣殿?他们都要知道!

二○3~8耶稣向他们提出一个问题作为回答,如果他们答的正确,他们就是回答了自己的问题。约翰的洗礼是由神核准的,还是单单来自人的权柄?他们被难倒了。如果他们承认约翰宣讲的是从神而来,那么,为何他们不遵行他的信息,悔改并接受他所传扬的弥赛亚呢?但如果他们说约翰不过是一个职业传道者,就会激起群众的愤怒,因为百姓仍然认为约翰是神的先知。于是他们说:「我们不知道约翰的权柄是从那里来的。」耶稣说:「既是这样,我不会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教训人。」他们若对约翰的认识不多,为何质问一个比约翰更大的,权柄从何而来?这段经文显示,教导神话语最重要的条件是被圣灵充满。被圣灵充满的人能够得胜那些权柄来自学位、头衔和荣誉的人。

「你在那里取得文凭?谁按立你的?」也许是出于妒忌,所以仍然发问这些老问题。没有在一些着名大学或其它地方修读过神学的成功传道人,他们的任命是否合适和有效,多会受到别人挑剔。

六.凶恶园户的比喻(二○9~18)

二○9~12神不断渴望以色列国回转的心肠,再次在葡萄园的比喻中描绘出来。神是那人,把葡萄园(以色列)租给园户(国家领袖──参看赛五1~7)。他差派仆人到园户那里收取当纳的果子。这些仆人就是神的先知,如以赛亚和施洗的约翰,他们尝试呼召以色列悔改和相信,但以色列的统治者却一贯不变的**先知。

二○13最后,神打发他的爱子去,明显是希望他们会尊敬他(当然,神是知道基督会被弃绝)。注意,基督跟所有其它差派出去的人都不同;他们是仆人,他是儿子。

二○14正如他们以往的历史,园户决定除灭这要来承受产业的。他们想得到专有权利,作百姓的领袖和教师──「使产业归于我们。」他们不愿把宗教上的地位交给耶稣,如果他们杀了他,就没有人能挑战他们在以色列的权力──他们是这样想。

二○15~17于是把他推出葡萄园外,杀了。这个时候,耶稣问他的犹太听众,葡萄园的主人要怎样处治这么凶恶的园户。在路加福音,祭司长和长老回答说,他要除灭他们(太二一41),这答案就定了他们自己的罪。在本段经文里,主自己给予答案,「他要来除灭这些园户,将葡萄园转给别人。」意思是弃绝基督的犹太人会被除灭,神会叫别人来得这特权的地位。「别人」可以指外邦人,或末日重生的以色列人。犹太人在这提议前退缩,听见的人说:「这是万不可的!」主引述诗篇一百一十八篇22节,确定这个预告,犹太的匠人弃绝基督,那石头。在他们的计划中,没有给他留地方,但神已定意给他超乎一切之上的地位,使他作房角的头块石头,一块绝不可缺少的石头,在最尊荣的地位上。

二○18本节指示基督的两次降临(注55)。他的第一次降临被描写为在地上的一块石头,人因他的自我降卑而绊跌,又因弃绝他而跌碎。在经文的下半节,石头是从天而降,将不信的人砸得稀烂。

七.归给该撒和归给神之物(二○19~26)

二○19、20文士和祭司长看出耶稣的话指着他们,就更着意要下手拿他。他们打发奸细去骗他说一些可以使他被罗马巡抚拘捕和审讯的话。这些奸细先赞他是一个不惜一切对神尽忠,并无惧于人的人──希望令他说一些对该撒不利的话。

二○21、22奸细就问耶稣,一个犹太人纳税给该撒对不对。如果耶稣说不,他们就会指控他叛国,把他交给罗马人审讯;如果他说对,他就会因此敌对希律党人(和犹太群众)。

二○23、24耶稣看出他们的阴谋,问他们要一个银钱;也许他自己连一个银钱也没有。他们拥有和使用这些银钱,说明他们受外邦权力辖制。耶稣问:「这像和这号是谁的?」他们承认那是该撒之物。

二○25、26然后耶稣讲出一个命令叫他们闭囗无言:「这样,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神的物当归给神。」他们似乎非常关心该撒的利益,却没有同样地关心神的利益。「银钱属于该撒,而你属于神。让世界拥有它的钱币,但让神拥有他手所造的。」我们很容易在小事上争论不休,却忽略了生命中的真正大事;也很容易给我们的同胞偿还债项,却抢夺了神应得的分。

八.撒都该人辩驳复活之事(二○27~44)

二○27尝试以政治问题来为难耶稣失败了,接着便有几个撒都该人来与他争辩神学问题。他们否认死人身体复活的可能,因此用一个极端的例子,企图叫复活的教义看上去荒谬。

二○28~33他们提醒耶稣,在摩西律法中,一个单身男人要娶兄弟的寡妇,藉以延续家庭的名字和保留家庭的产业(申二五5)。根据他们的故事,一个妇人接连嫁了七个兄弟,到第七个死的时候,她仍没有孩子,后来妇人也死了,「这样,当复活的时候,他是那一个的妻子呢?」这是他们要知道的问题,他们以为自己很聪明,提出这个不能回答的难题。

二○34耶稣回答道,婚姻关系是这生才有的,不会延续到天上。他不是说在天上,夫妻彼此认不出对方,只是他们的关系会完全不同。

二○35「惟有算为配得那世界」这句话并非暗示,有任何人本身配进天堂:罪人唯一拥有的价值,就是主耶稣基督的价值。「那些判断自己、见证基督和承认所拥有的一切都属于他的人,才是算为配得的。」(注56)从死里复活的人单单指信徒的复活,直译意思是从死人中复活的。说所有死人,包括得救和不得救的,都同时复活过来。这种说法在圣经中找不到根据。

二○36本节进一步显示属天形体的优越。不再有死亡。从这方面来说,人要和天使一样;他们要被显为神的儿子。信徒现在已经是神的儿子,但外表上看不出来;在天上,他们要外表上显明为神的儿子。他们在第一次复活中有分,便保证了这一点。「但我们知道主若显现,我们必要象他,因为必得见他的真体」(约壹三2)。「基督是我们的生命,他显现的时候,你们也要与他一同显现在荣耀里」(西三4)。

二○37、38为证明复活的事,耶稣提到出埃及记三章6节:摩西引述主称自己为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如果撒都该人停下来想想,他们会明白到:(1)神原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2)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全都死了,因此必然的结论是,神必定叫他们从死里复活过来。主不是说「我以往是亚伯拉罕的神……」,而是说「我现在是……」神作为活人的神这个特性,教人知道复活是必然的事。

二○39~44有几个文士承认耶稣的论据的说服力,但耶稣并未就此罢休,再次以神的话为引证。在诗篇一百一十篇1节,大卫称弥赛亚为主,犹太人一般同意弥赛亚是大卫的子孙;他怎能同时是大卫的主又是大卫的子孙?主耶稣自己就是问题的答案,他作为人子是大卫的后裔,然而他又是造大卫的主。他们眼睛瞎了,所以看不见。

九.防备文士(二○45~47)

然后,耶稣公开地提醒百姓要防备文士。他们穿着长衣,假装虔诚;他们走过街市时,喜爱人以尊贵的名号称呼他们;他们巧计要得会堂里和宴会中的显要位置;然而,他们抢夺手无寸铁之寡妇毕生的积蓄,以很长的祷告来掩饰他们的恶行。这些假冒为善的行为要受更重的刑罚。路加福音21-24章注释

十.寡妇的两个小钱(二一1~4)

当主耶稣观看财主把捐项投在圣殿的库里,他给财主和一个穷寡妇之间的强烈对比楞住了。他们投上一些,但她投上了一切。在神的计算里,她所投上的比他们合起来的还多。他们是自己有馀而拿出来的,但他是自己不足而拿出来的;他们投上的是对自己微不足道的,但他却把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因不需要而投上的大量金子,神抛掷在无底坑去;但染血的铜钱,他拿起来亲吻,将之变为永恒的金子。」(注57)

十一.概述将来有的事(二一5~11)

第5至33节组成一大篇的预言讲论,虽然跟路加福音第二十四和二十五章的橄榄山讨论很类似,但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应该再次提醒自己,福音书中的差异有深远的重要性。

在本段讲论中,主交替讲述了主后七十年耶路撒冷被毁,和他第二次降临之前的情况。这是一个双重指涉的例子──他的预言很快在提多围城时得到部分实现,但在大灾难的末期就能进一步完全的实现。

这篇讲论的大纲大概如下:

1.耶稣预言耶路撒冷被毁(5、6节)。

2.门徒问这事何时发生(7节)。

3.耶稣首先概略地描绘了他第二次降临前会有的事(8~11节)。

4.他然后描述耶路撒冷的坠落,和以后会有的事(12~24节))。

5.最后,他说到第二次降临以前会有的预兆,并敦促跟随他的人警醒等候他再来(25、26节)。

二一5、6有人赞赏希律所建的圣殿雄伟壮观。耶稣提醒他们,不要只顾瞬即消逝的美石和供物,日子将到,圣殿要被夷为平地。

二一7门徒即时好奇地要知道这些事什么时候会发生,和发生前会有什么豫兆。无疑,他们的问题单单指耶路撒冷的被毁。

二一8~11救主的回答似乎先把他们带到时代的末期,圣殿会在国度建立之前,再次被毁。那时会有假弥赛亚和虚假的谣传,打仗和扰乱出现;不独国民之间会有冲突,也会有自然的大灾难──地震、饥荒、瘟疫、可怕的异象和大神迹。

十二.末日之前(二一12~19)

二一12~15在前一段,耶稣描述了紧接时代末期之前要发生的事。第12节开始:「但这一切的事以先……。」所以我们相信第12至24节描述的时期,在这篇讲论与将来的大灾难时期之间。他的门徒要被拘捕、**,在宗教和人民的权柄下受审、被囚。对他们来说,这好象是失败和悲剧,但事实上主在掌握,使这些事成为他荣耀的见证。他们不用预先准备如何辩护,在危急关头,神要给他们特别的智慧,说出彻底挫败他们敌人的话。

二一16~18家庭里会有背叛的事,不信的亲族要出卖基督徒,有些信徒甚至为基督的缘故被杀。第16节「你们也有被他们害死的」,和第18节「然而你们连一根头发,也必不损坏」之间,表面上似乎有所矛盾。唯一的解释是,虽然有些人会为基督殉道,但灵魂却得以保全。他们会死亡,却不会灭亡。

二一19本节表示,那些为基督耐心忍受的要证明他们信心的真实,但离弃他的却不然。那些真正得救的人会不惜任何代价持守真理、向主尽忠。修订标准本译作:「你们可以藉坚忍赢取自己的生命。」

十三.耶路撒冷的毁灭(二一20~24)

现在主明明的讲述耶路撒冷在主后七十年被毁的事。耶城被罗马兵丁围困,就标志这件事的开始。

早期──主后七十年──的基督徒认为,耶路撒冷被毁、大理石所建造美丽的圣殿被夷为平地之前会有一个信号:「你们看见耶路撒冷被兵围困,就可知道他成荒场的日子近了。」这是确实的信号,表示耶城将要被毁,也提示他们要逃亡。不信的人也许会驳辩,城墙外被军队包围,是不可能逃走的;但神的话绝不会落空。罗马的将军曾撤军一段短时间,这行动让犹太人信徒有机会逃走。他们逃到一个名叫比勒的地方,在那里性命得以保全。(注58)

任何再次进城的尝试都是致命的,耶城要为弃绝人子受罚。怀孕的妇人和奶孩子的母亲会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况;他们在逃避神对以色列地和犹太百姓的审判时会受到阻碍。许多人被杀害,生还的人要被掳到别的地方去。

第24节下半部分的预言很引人注目,提到耶路撒冷古城从那时起,要受外邦人管治,直到外邦人日期满了。意思不是犹太人不能有短时间的控制,而是耶城会不断受到外邦人的入侵和干扰,直到外邦人的日期满了。

新约对外邦人的富足、外邦人的数目添满,和外邦人的日期都加以区别:

1.外邦人的富足(罗一一12)指当以色列被神暂时撇在一边,外邦人现时享有的尊荣地位。

2.外邦人的数目添满(罗一一25)是被提那段时间,基督的外邦新妇已完全,从地上被接去;并神恢复他与以色列的交往。

3.外邦人的日期(路二一24)真正始于主前五百二十一年,以色列被巴比伦俘掳,一直延续至外邦不再控制耶路撒冷的日子。

救主这段话以后的多个世纪,耶路撒冷大部分被外邦控制。叛教者犹利安大帝(主后336至363年)企图证明主的预言不正确,使人怀疑基督信仰;因此,他鼓励犹太人重建圣殿。他们热烈的作工,甚至挥霍地使用银铲子,用紫罩子盛泥。但他们工作的时候,地震和地底涌上来的火球打断他们的工作;他们逼于放弃这个计划。(注59)

十四.第二次降临(二一25~28)

这段经文描述基督第二次降临前会有的自然灾变和地上的突变。在地球上清楚可见的日、月、星辰要出现异常情况,天体要偏离轨道,地球可能因此移离轴心,狂涛骇浪要席卷陆地,人类因天体接近与地球相撞的轨迹而终日惶恐;然而,属神的人有盼望:

那时,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云降临。一有这些事,你们就当挺身昂首,因为你们得赎的日子近了。

十五.无花果树和各样的树(二一29~33)

二一29~31另一个表示他即将再来的征兆,是无花果树和各样的树发芽。无花果树正好象征以色列国。在末后的日子,她会开始出现新生命;明显地,多个世纪分散和默默无闻的以色列国,在一九四八年重新立国,现在更是联合国中的一员。这些事实都有一定的重要性。

其它树木发芽长叶可能象征民族主义的惊人发展,和在新兴国家中冒起许多新政权。这些征兆表示基督荣耀的国度快将建立。

二一32耶稣说这世代还没有过去,这些事都要成就。但他说「这世代」是什么意思呢?

1.有人认为是指他说这些话时活着的世代,而「那些事」全部在耶路撒冷被毁时成就了。然而,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基督还没有在能力和大荣耀中,驾云再来。

2.另一些人相信「这世代」指这些征兆出现时活着的人,他们会看见这些征兆的开始,也会活着看见基督再临,所有预言的事件会在一个世代之间发生。这是一个可能的解释。

3.另一个可能是「这世代」指犹太人对基督的敌视态度。主曾说犹太民族会存活,分散却不至灭亡,他们对基督的态度一直不会改变。也许第2和第3点都是对的。

二一33大气和星体的天空要被废去,现时的天地也要废去;但主耶稣的这些预言却绝不会不成就。

十六.警醒祷告(二一34~38)

二一34、35在这段期间,他的门徒应该慎防只顾吃、喝和俗世的思虑,因为他会忽然临到。那日子就是这样临到地上一切以地球为他们长远居所的人。

二一36真门徒应该时常警醒、祈求,从注定要经历神忿怒的不敬虔世界中分别出来,站在那些在人子面前得蒙悦纳的人当中。

二一37、38每一天,主在殿里教训人,每夜则在橄榄山上睡觉,他在世上无家可归。众百姓清早上圣殿,挤拥着他,要再次听他讲道。

拾壹.人子的受难和死亡(二二~二三)

一.阴谋杀耶稣(二二1、2)

二二1这里的除酵节指一段时间,从逾越节开始,及其后的七天,在这段期间,不可吃有酵的饼。逾越节在尼散月,犹太历第一个月的第十四天举行。从尼散月的第十五天至第二十一天的七天,称为除酵节;但在本节中,除酵节指整个节期而言。如果路加福音原意是写给犹太人,作者就不需要提到除酵节和逾越节之间的关连。

二二2祭司长和文士不停阴谋怎么才能杀害主耶稣,但他们知道必不可引起骚动,因为他们惧怕百姓,又知道许多人仍然非常敬重耶稣。

二.犹大卖主(二二3~6)

二二3撒但入了那称为加略人犹大的心,他本是十二门徒里的一个。根据约翰福音十三章27节的记载,这个行动发生在逾越节筵席的时候,耶稣递给他一点饼之后。我们的结论是事情接连发生,又或者路加要强调事实,而非事情发生的准确时间。

二二4~6不管如何,犹大与祭司长并守殿官,即犹太圣殿守卫的领袖,作了一次交易。他小心的部署计划,在不引起暴动的情况下,把耶稣交在他们手里。计划得到全盘接纳,他们约定给他银子──三十块钱,正如我们在别处读到的。犹大便出去,部署出卖计划的细节。

三.预备逾越节的筵席(二二7~13)

二二7这段经文所提各段时间的关连有明显的问题。除酵日一般认为在尼散月第十三天,这天犹太人的家庭要除去所有有酵的饼;但这里说,那是须宰逾越节祭牲的一天,就是尼散月的第十四天。莫礼士跟其它学者提议,当时逾越节有两个不同的日期,一个是官方采用的,另一个是耶稣和其它人采用的。(注60)我们相信最后一个星期四发生的事从这里开始,一直至到第53节。

二二8~10主打发彼得和约翰进耶路撒冷,预备庆祝逾越节的筵席。从主给他们的指示可见,主对一切事情都了如指掌。他们进了城,遇见一个男人拿着一瓶水。在东方的城市,这是很罕见的;通常是女人拿水瓶。这个男人正好象征圣灵,他引导寻找的心灵,到与主相交的地方去。

二二11~13主不仅预知这个男人的位置和所走的路,也知道有一个家主愿意用摆设整齐的一间大楼,招待他和门徒。也许这个人认识主,已经将个人和所有的完全交托给他。客房和摆设整齐的一间大楼有所不同,慷慨的主人提供的设备,比门徒预期的好。耶稣在伯利恒降生的时候,旅店(希腊文是Kataluma)没有地方给他;在这里,他吩咐门徒要客房(同一个希腊字),但他们得到更好的──摆设整齐的一间大楼。

一切正如他所预指的进行,门徒就预备好逾越节的筵席了。

四.最后的逾越节(二二14~18)

二二14千百年来,犹太人都庆祝逾越节的筵席,记念他们藉毫无瑕疵之羔羊的血,得以从埃及和从死亡中,光荣地被拯救出来。当救主与使徒最后一次同坐,这一切是何等活生生的在他脑海中展现。他才是真正的逾越节羔羊,他的血将要为拯救所有信靠他的人而流。

二二15、16这次特别的逾越节对他有难以言喻的意义,他甚愿意在受苦以先吃这筵席。他不会再守逾越节,直至他再临地上,建立荣耀的国。「我很愿意」带有强烈、热切渴望的意思。这句具启示意义的话,叫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地方的信徒都去思想,主耶稣是何等热切的渴望,与我们在他的桌上相交。

二二17、18这是逾越节仪式的一部分。耶稣接过杯来,祝谢了,递给门徒,再次提醒他们,他不再喝这葡萄汁,直等至他在千禧年作王时。逾越节筵席的描述到第18节结束。

五.第一次主餐(二二19~23)

二二19、20最后一次逾越节筵席过后,紧接的是主的晚餐。主耶稣设立这神圣的记念方式,叫以后历世历代跟从他的人,都记念他和他的死。他首先给他们饼,象征他即将为他们舍去的身体;然后是那动人地说出他宝血的杯。那血就是他在加略山的十架上流的。他说那杯是用他血所立的新约,为属他自己的人流出。意思是他原先跟以色列国立的新约,用他自己的血来印证。我们主耶稣基督在地上建立国度时,新约就会完全应验成就,但我们作为信徒,现在就可以进入这约的好处中。

不用多说,饼和杯预表或代表他的身体和血。他说的时候身体还没有舍去,血也未流出来。因此说这些象征神奇地变成实物,是很荒谬的。犹太人禁止食血,因此门徒知道他不是指真的血,而是指他血的象征。

二二21很明显犹大实际上出席了最后晚餐,然而约翰福音第十三章同样清楚地显示,这个叛徒在耶稣蘸了一点饼递给他后,就离开了那房间。因为这事发生在圣餐设立之前,许多人相信在传递饼和杯的时候,犹大实际上不在场。

二二22主耶稣的受苦和死亡是预定的,但犹大出卖他,是出于意志的完全同意,所以耶稣说:「卖人子的人有祸了。」纵使犹大是十二门徒之一,他却不是一个真信徒。

二二23本节揭示了一些令人惊奇的事,和门徒对自己的不信任。他们不知道那一个会犯罪作这畏缩的事。

六.服事才是真伟大(二二24~30)

二二24、25这是对人心的一个可怕谴责。紧接圣餐之后,门徒中间竟然起了争论,辩他们那一个可算为大!主耶稣提醒他们,在他的约里,为大的概念跟人的大相径庭。治理外邦人的君王,一般被认为是伟大的人物;事实上,他们被称为「恩主」。但这只不过是一个称号,他们实质上是个残酷的暴君;他们有良善的名,却没有良善的性格。

二二26跟从救主的人却不可这样。那些要为大的,倒要象年幼的;那些要为首的,倒要谦卑的服侍其它人。这些革命性的宣言,跟一贯的传统,即年幼的不及年长,和为首的藉控制显示伟大,完全相反。

二二27按人的判断,在筵席中作客的比服侍人用膳的为大。但主耶稣来到作为服事人的,所有跟从他的人都必须效法他。

二二28~30主称赞门徒,在磨炼之中常和他同在。这是主的慈仁。他们刚才还彼此争论,而且不久之后还要撇弃他逃跑;然而,他知道在他们心里,他们爱他,并为他的名忍受责骂。他们的赏赐是当基督回来坐大卫的宝座,统管全地之时,与他坐在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正如父神确实地应许将国度赐给基督,他们也确实要与他一同作王,治理更新的以色列国。

七.耶稣预言彼得不认主(二二31~34)

在人类无信义的历史中,现在来到三件黑暗事件的最后一件。第一件是犹大卖主,第二是门徒自私的野心,现在说到彼得的懦弱。

二二31、32重复说西门,西门,表明基督对这个摇摆不定的门徒的慈爱和关怀心肠。撒但想要得着所有门徒,好筛他们,象筛麦子一样。耶稣称呼彼得,作为众人的代表。但主已经为西门祈求,叫他的信心不至滑跌(「我已经为你祈求」是伟大的说话)。在他回头归向主以后,他要坚固他的弟兄。这回头并非指得着救恩,而是指跌倒后的挽回。

二二33、34彼得表现出过大的自信,说愿意陪耶稣一同下监,一同受死。但主告诉他,晨光还没有普照,他要三次说不认识主!

在马可福音十四章30节,主的话被引述为鸡叫两遍以先,彼得要三次不认主。根据马太福音二十六章34节,路加福音二十二章34节和约翰福音十三章38节的记载,主说在鸡叫以先,彼得要三次不认他。无可否认,这个表面上的矛盾很难解决。可能有两次鸡叫,一次在晚上,另一次在晨曦。我们也应该留意,福音书中至少记载了六次彼得不认主,他在下列人士之前否认基督:

1.一个使女(太二六69、70;可一四66~68)。

2.另一个使女(太二六71、72)。

3.旁边站着的人(太二六73、74;可一四70、71)。

4.一个人(路二二58)。

5.另一个人(路二二59、60)。

6.大祭司的一个仆人(约一八26、27)。这个人很可能跟其它人不同,因为他说:「我不是看见你同他在园子里么?」(26节)。

八.新行军命令(二二35~38)

二二35在事奉的早期,主差门徒出去,没有钱囊,没有囗袋,没有鞋──最低限度的需求。有基本的需要已经足够,事实也证明这样。他们都承认没有缺少什么。

二二36但这时他将要离开他们,他们对他的服侍要进入一个新阶段。他们会面对贫穷、饥饿、危险,所以有必要为前面的需要作预备。他们要带钱囊、带囗袋或餐盒,没有刀的要卖衣服买刀。救主叫门徒买刀是什么意思呢?很明显,他不是要他们用刀作为侵犯他人的武器。这样的行动违反他在下面的教训:

「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约一八36)

「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太二六52)

「要爱你们的仇敌……。」(太五44)

「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太五39;又请看林后一○4)

那么,耶稣说刀是什么意思呢?

1.有些人提议,他是指圣灵的宝剑,就是神的道(弗六17)。这有可能,但同时钱囊、囗袋、衣服也要灵意化了。

2.韦廉斯说剑的意思是一个受命政府的保护,指出在罗马书十三章4节,剑指掌权者的能力。

3.兰格说剑用作防御人类的敌人,而不是用来攻击。但路加福音五章39节似乎排除了剑的这个用途,即使是为防卫的目的。

4.有人认为剑只是用来防御野兽而已。这也可能。

二二37本节解释为何门徒需要带钱囊、囗袋和剑。主一直跟他们同在,到这时候,一直供给他们地上的需用。他很快就要按照以赛亚书五十三章12节的预言,离开他们。那关系他的事必然要成就,即他被列在罪犯之中,藉以结束他在世上的生活和使命。

二二38门徒完全误解了主。他们带了两把刀,暗示足够应付前面的任何问题。主耶稣说:「够了。」对话就此结束。他们似乎认为用两把刀,就可以阻挠敌人杀害他的企图。这跟他的想法相去甚远呢!

九.客西马尼园的伤痛(二二39~46)

二二39客西马尼园位于橄榄山的西坡,耶稣常常到那里祷告。门徒,包括那卖他的,当然知道这事。

二二40圣餐结束后,耶稣和门徒离开大楼,到那园子去。到达后,他提醒他们要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也许他想到的迷惑,是敌人包围时,他们被迫离弃神和基督的压力。

二二41、42然后耶稣离开门徒,走到园中更远的地方,在那里独自祷告。他祷告说,父若愿意,就把这杯撤去,然而他想神的意思成就,不要他自己的意思成就。我们明白这个祷告的意思是:如果有其它方法,除了主上十字架之外,罪人可以藉着得救的,请启示那方法。天上静默无声,因为没有其它方法。

我们相信基督在园里所受的痛苦,不是他赎罪工作的一部分。救赎的工作在十架上那三小时的黑暗中完成了。但客西马尼园的经历预期加略山的工作。在园子那里,主耶稣想到将与我们的罪接触,就在思想上受到极大的痛苦。

二二43、44他完全的人性,从受煎熬时表现的伤痛可以看见。有一位天使从天上显现,加添他的力量。只有路加记载了这事,和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的事实。后面的细节引起了路加这位谨慎的医生的注意。

二二45、46耶稣回到门徒那里。他们已经睡着了,不是因为漠不关心,而是因为忧伤疲惫。他再次敦促他们起来祷告,因为危急的时刻已近在眉睫;他们会被试探,在权威之前否认他。

十.耶稣被卖和捉拿(二二47~53)

二二47、48这时候,犹大与一群祭司长、长老和守殿官来到,要捉拿主。经过事先安排,这个叛徒用亲嘴为记号来识别耶稣。司徒雅各评论:

这是至可怕的接触方法,可说是人类的邪恶行为所不能及的极点。犹大在客西马尼园出卖他的主,不是以呼喊或重击或刺戳,而是以亲吻。(注61)

耶稣无限悲怆地问:「犹大,你用亲嘴的暗号卖人子么?」

二二49~51门徒觉察到光景不好,准备要动武。事实上,他们内中有一个人,说实就是彼得,用刀削掉了大祭司的仆人的右耳。耶稣责备他用肉体的方法来打属灵的战争,他的时间到了,神预定的目的必须成就。耶稣仁慈地摸那受害者的耳朵,把他治好了。

二二52、53耶稣问犹太人的领袖和官长,为何出来拿他,好象他是逃亡的强盗?他不是天天在殿里教训人么?为何那时他们却不下手拿他?他知道答案,这是他们的时候,黑暗掌权了。这时大概是星期四的午夜。

我们主所受的宗教审讯大约可分为三个阶段。先到亚拿面前受审问,然后到该亚法面前,最后在犹太人议会面前受审。这连串事件直到第65节的记载,大概发生在星期五凌晨一时至五时之间。

十一.彼得不认主并痛哭(二二54~62)

二二54~57当主被带到大祭司的宅里,彼得远远的跟着。他跟那些在院子中央生火取暖的人一起,一个使女定睛看彼得,大声说他是耶稣的一个跟从者。令人很难过,彼得不承认他认识耶稣。

二二58~62一会儿,有人指责彼得是跟从拿撒勒人耶稣的,彼得再次否认指控。约过了一小时,又有人认出彼得是加利利人,是主的一个门徒。彼得否认,表示不晓得那人说什么。但他这次否认,被鸡的叫声打断了。在这黑暗的时刻,主转过身来看彼得。彼得想起主预言他在鸡叫以先,要三次不认他。神儿子的回望后,彼得就出去在黑夜中痛哭。

十二.兵丁戏弄人子(二二63~65)

那些被派往耶路撒冷圣殿的官兵逮捕耶稣。这时,这些神圣所的看守者开始戏弄耶稣,又打他;他们蒙着他的眼睛,打他的面,然后叫他认一认打他的是谁。他们所做的不止这些,但他耐心地忍受罪人对他的顶撞。

十三.早上在犹太人议会面前受审(二二66~71)

二二66~69天亮时分(早上五至六时),长老……把耶稣带到他们的公会,又称为犹太人议会。议会的成员明明地问他,他是不是弥赛亚。耶稣实际上说,跟他们讨论这事是没用的,他们并不开怀接受真理。但他提醒他们,站在他们面前备受屈辱的这位,有一天要坐在神权能的右边(参看诗一一○1)。

二二70、71然后他们坦白地问他,他是不是神的儿子。他们的意思是清楚明白的。对他们来说,神的儿子就是与神同等的。主耶稣回答说:「你们所说的是。」(参看可一四62)这就是他们所要的。他们没有听过他说亵渎的话,宣称自己与神同等么?不再用见证了。但有一个问题,在他们的律法中,亵渎的刑罚是死刑。但犹太人在罗马统治之下,他们没有权柄处死犯人,所以他们要将耶稣带到彼拉多那里。彼拉多对宗教的指控如亵渎毫无兴趣,因此,他们要对他作出政治上的指控。

十四.耶稣在彼拉多面前受审(二三1~7)

二三1、2在犹太人议会(众人)面前受审后,耶稣被匆忙地解到罗马巡抚彼拉多那里,接受民事审讯。那些宗教领袖对他作出三个政治上的指控。首先,他们控告他诱惑国民,叫人转移对罗马政府的忠心。其次,他们说他禁止犹太人纳税给该撒。最后,他们指控他自己立为王。

二三3~7当彼拉多问耶稣,他是否犹太人的王,他回答说他是。彼拉多并不认为他的宣称对罗马帝国有任何威胁,经过私下跟耶稣面谈后(约一八33~38上),他对祭司长和众人说,他查不出耶稣有什么罪来。暴民越发坚决,指控耶稣煽动叛乱,从被藐视的加利利起,直至到耶路撒冷。彼拉多一听见……加利利这名字,就以为找到逃避责任的路。加利利属希律所管,所以彼拉多把耶稣送交希律,企图避免进一步牵涉入这案件。刚巧那时希律正在耶路撒冷访问。

希律安提帕是大希律的儿子。他屠杀了伯利恒的婴孩;也杀害施洗约翰,因为约翰谴责他与兄弟之妻的不法关系。这也是耶稣在路加福音十三章32节称「那个狐狸」的希律。

十五.在希律面前被藐视(二三8~12)

二三8耶稣能够在他面前受审,希律感到很欢喜,因为听见过他的事,久已想看他行一件神迹。

二三9~11不管希律问救主多少问题,都得不到回答。犹太人更激烈的指控耶稣,但他却不开囗。希律认为自己所能做的,就是让他的兵丁粗暴地对待耶稣,戏弄他,给他穿上华丽衣服,把他送回彼拉多那里去。

二三12从前希律和彼拉多彼此有仇,但这时仇恨变成友谊了。他们两人都同样反对主耶稣,这就叫他们联合起来。提奥非勒为这件事哀伤说:“这对基督徒是个耻辱。魔鬼可以说服恶人,为了作恶而将他们的仇恨撇在一旁;但基督徒却甚至不能为了行善而保持友谊。”

十六.彼拉多的判决:无罪的却被定罪(二三13~25)

二三13~17因为彼拉多未能公义地释放他那尊贵的囚犯,他发现自己进退维谷。他跟犹太人的领袖匆忙的召开了一个会议,向他们解释,希律和他都不能找到任何证据,证明耶稣叛乱。「可见他没有作什么该死的事。」因此他提议鞭打主,然后放他走。如司徒雅各指出:

这个令人惋惜的妥协,当然是完全不可接受和不合理的。这个可怜的人,受恐惧驱使,企图藉耶稣履行他的职责,同时又要取悦群众。但他两样都做不了,怪不得愤怒的祭司,无论如何也不接受那个判决。(注62)

二三18~23祭司长和众民烈怒难遏,他们要求判耶稣死罪,释放恶名昭彰、因作乱杀人被下在监里的罪犯巴拉巴。彼拉多再次怯懦地试图证实主无罪,但暴民的邪恶要求把他盖过了。不管彼拉多说什么,他们坚持要求判神的儿子死罪。

二三24、25尽管彼拉多已经宣告耶稣无罪,这时为了取悦百姓,却仍定他死罪。同时,他释放了巴拉巴给众人。

十七.人子被带到加略山(二三26~32)

二三26这时大概是星期五早上九时。往钉十架现场的途上,兵丁命令一个名叫西门的古利奈人背十字架。有关这个人的资料不多,但后来他的两个儿子似乎成为出名的基督徒(可一五21)。

二三27~30耶稣往钉十架途上,一群支持他的跟从者为他痛哭。他称呼人群中的妇女为耶路撒冷的女子,叫她们不应为他难过,反而要为自己难过。他是指着主后七十年临到耶路撒冷的可怕毁灭,那日子的痛苦和悲伤如此的重,以至一直以来被藐视的不生育的妇人,会被认为特别幸运。提多的围城,情景恐怖到一个地步,人甚至愿意让大山倒在他们身上、小山遮盖他们。

二三31然后主耶稣加上一句:「这些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树上,那枯乾的树,将来怎样呢?」他自己就是有汁水的树,不信的以色列人则是枯乾的树。如果罗马人把这样的羞辱和痛苦,堆在无罪、无辜的神儿子身上,这班谋杀神爱子的凶手,将要接受怎样严厉可怕的惩罚呢?

二三32在耶稣的行列中,又有两个犯人安排和耶稣一同处死。

十八.耶稣被钉十字架(二三33~38)

二三33行刑的地方名叫髑髅地(注63)(源自拉丁语「头髅」的意思)。也许地形仿似头骨,又或者得名原因是因为这是死亡之地;头骨常常被看为死亡的象征。圣经克制地描绘钉十架的情况是值得注意的。经文没有停留于可怖的细节上,只有简单的句子「在那里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司徒雅各的话很中肯:

难以置信弥赛亚竟必须死亡,而他要这样死亡更是完全不能相信的。然而事实却是这样。基督碰过的每一样东西──包括十字架在内──都加以辉煌和美丽的装饰和转化。但让我们永不要忘记,他是从怎样骇人的深渊中,被高举在十字架上。(64)

哦,那高举的十架;

教我它是何意义,

那一位,忧患之子,

被钉流血舍身。

~本纳尼

那一天,髑髅地悬着三个十字架,耶稣的十字架在中间,他的两旁各有一个犯人的十字架。这应验了以赛亚书五十三章12节──「他也被列在罪犯之中」。

二三34耶稣有无限的慈爱和怜悯,在十架上他高呼:「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谁知道这个祷告,免去了神何等汹涌的烈怒!摩根评论救主的慈爱说:

在耶稣的心灵里,没有愤恨,没有忿怒,没有隐藏的意愿,要惩罚苦待他的人。人对披甲的拳头啧啧称羡,但当我听到耶稣这样祷告,我知道那拳头唯一会到的地方是地狱。(注65)

然后,兵丁分了他的衣服,拈阄分他那无缝的里衣。

二三35~38百姓站在十架前观看,戏弄他,向他挑战,他若真是弥赛亚,是神所拣选的,就救自己。兵丁也戏弄他……拿醋送给他喝,挑剔他救自己的能力。十字架上挂着一个牌子:

这是犹太人的王

我们再引述司徒雅各的话:

我们不能忽略这个事实,牌子上的字用三种语言写上:希腊文、拉丁文和希伯来文。无疑,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叫人群中的每一个都能看得明白。但基督的教会常常正确地看见,这象征她主人的主权是普世的,因为这些是世界的三大语言,每一种通行于一个重要区域。希腊文是文化和知识的语言,在那个范野里,牌上的文字写着,耶稣是王!拉丁文是法律和政治的语言,在那里耶稣是王!希伯来文是启示宗教的语言,在那里耶稣是王!因此,他即使被挂将死,「他头上戴着许多冠冕」(启一九12)仍是事实。(注66)

十九.两个犯人(二三39~43)

二三39~41我们从其它福音书的记载知道,起初两个犯人都辱骂耶稣。他若是基督,为何他不救自己和他们呢?后来其中一个转变了心态,责备同伴不敬畏神。毕竟,他们是为自己所犯的罪受苦,他们的刑罚是应得的;但挂在中间十字架上的这个人没有作过一件不好的事。

二三42那个犯人转向耶稣,求主(注67)在他回来在地上建立国度时记念他。这样的信心很惹人注目。这个将死的犯人相信耶稣将从死里复活,最终要在世上作王。

二三43耶稣赏赐他的信心,应许就在那一天,他们要一起在乐园里。乐园相同于第三层天(林后一二2、4),意思是神的居所。今日──多么快!同我──何等的同在!在乐园里──何等的喜乐!欧德曼写道:

这事向我们启示一个真理,救恩是以悔改和信心作条件的。然而,也包括其它重要的信息。经文宣告救恩是独立于礼仪的,那个犯人从未接受洗礼,也没有参加圣餐……事实上,他勇敢地在充满敌意的群众面前,在百姓和兵丁的讥讽和嘲弄下,公开承认他的信仰。即使没有任何正式的礼仪,他仍得蒙拯救。经文也进一步证实,救恩是独立于善行的……看来也没有「睡着的灵魂」这回事。身体会死去,但死后知觉仍然存在。经文又证实没有「炼狱」。这个悔改的犯人,从罪恶和羞辱的生命,马上进入蒙福的状况。也可以说,救恩不是普遍有效的,那里有两个犯人,只有一个得救。最后注意的是,死亡之后的喜乐,真正的本质包含在个人与基督的交通。对将死的犯人的应许,重心在于:「你要同我在一起。」这是我们蒙福的确据,去世是「与基督同在」,那是「好得无比的。」(注68)

从耶稣基督的旁边,一个人上天堂,另一个下地狱。你在十字架的那一边?

二十.三小时的黑暗(二44~49)

二三44从午正……直到申初,即中午至下午三时,黑暗笼罩地面(或地球,希腊文可以表达两个意思)。这是给以色列的一个信号,他们弃绝那光,现在被神审判,眼睛蒙蔽了。

二三45殿里的幔子,从上到下在中间裂为两半。这象征藉着主耶稣基督的死,为所有凭着信心来的人,开了一条路,到神那里去(来一○20~22)。

二三46、47就是在这三个小时的黑暗中,耶稣的身体被挂在木头上担当了我们罪的刑罚。这段时间结束时,他把灵魂交托在神他父的手里,甘心的献上他的生命。一个罗马百夫长深深的为这景象所慑服,就归荣耀与神说:「这真是个义人!」

二三48、49聚集观看的众人,都为这悲痛和不祥预感的恐怖景象所震慑。有一些忠心跟从耶稣的人,包括从加利利跟着他来的妇女们,……站着,看这人类历史中最残酷的景象。

二十一.葬在约瑟的坟墓里(二三50~56)

二三50~54直到这时,约瑟仍是私下作主耶稣门徒的。虽然他是犹太人议会的议士,但却不赞同他们对耶稣的判决。现在约瑟勇敢地去见彼拉多,问是否有幸能将耶稣的身体从十字架上移下来,好好地埋葬。(这时约是下午三时至六时。)约瑟得了准许,赶快把耶稣的身体用细布裹好,安放在石头凿成的坟墓里;那坟墓直到那时,是从未葬过人的。这事发生在星期五,在预备日。这里说安息日快到了,我们必须谨记,犹太人的安息日从星期五日落后开始的。

二三55、56约瑟取了身体,安放在坟墓的时候,从加利利来的忠心妇女一直跟着他,然后他们就回去,预备香料香膏,再回来膏她们所爱的主的身体。在埋葬耶稣身体的时候,在某意义上,约瑟也埋葬了自己。这个行动,使他永远从钉死生命和荣耀的主的民中,分别出来。他不再属犹太教,但会过分别的道德生活,见证犹太教的不是。

那些妇女在星期六休息,遵行安息日的诫命。

拾贰.人子的凯旋(二四)

一.空坟墓旁的妇女(二四1~12)

二四1星期天黎明的时候,她们到坟墓去,带着为耶稣的身体所预备的香料。但她们预期怎样到达停放耶稣尸体的地方?她们不知道坟墓门囗被一块大石封着么?我们没有答案。我们所知道的是她们深深地爱主,而爱为达到目的,常常会忘记困难。

「她们的爱很早生发(1节),她们得到丰厚的赏赐(6节)。早起寻求的人得见复活的主(箴八17)。」

二四2~10她们到达坟墓前,看见石头已经从坟墓门囗辊开了,一走进去,看见主耶稣的身体已经不见了。我们不难想象她们的困惑。当她们仍然在尝试去找出原因时,有两个衣服放光的天使(参看约二○12)出现,向她们保证耶稣已经复活,在坟墓里寻找他是徒劳的。正如他还在加利利与她们同在时所应许的,他已经复活了。他不是预先告诉了她们,人子必须被交在罪人手里,钉在十字架上,在第三**要复活么?(路九22,一八33)。她们想起了这一切事,就赶忙的回到城里去,把消息告诉十一个门徒。首先报告复活信息的人包括抹大拉的马利亚和约亚拿,并雅各的母亲玛利亚。

二四11、12门徒一点也不相信她们,听来这只是老妇的胡言,不可置信!荒诞古怪!这是他们的想法──直至彼得亲自到坟墓去,看见细麻布独在一处。这些布曾经紧紧的缠裹主身体,经文没有告诉我们,那些布是散开了,还是仍然保持身体的形状,但我们推定是后者也不会出错。似乎主留下裹尸布好象茧那样。裹尸布留在坟墓里显示身体不是偷去的,盗贼不会花时间去解开那些布。彼得回到家里,继续试着去解答这个奥秘,这是什么意思呢?

二.往以马忤斯路上(二四13~35)

二四13两个在以马忤斯路上的门徒中,一个名叫革流巴,另一个则不知是谁。也许是他的妻子。其中一个传统说法是路加自己,但我们可以肯定,不是原本的十一个门徒之一(参看33节)。不管怎样,他们两人从耶路撒冷回去以马忤斯,在大概二十五里的路程上,难过地(注69)述说主的受死和埋葬。

二四14~18他们一边前行的时候,有一个陌生人就近他们,与他们同行。这人就是复活的主,但他们认不出他来。他问他们在谈论什么。起初,他们站住一会儿,一幅可怜悲惨的模样;然后,革流巴惊奇的表示,连一个在耶路撒冷作客的,竟不察觉在那里所出的事。

二四19~24耶稣以这个问题「究竟发生什么事呢?」来引导他们说出事情的始末。他们的回答,首先向耶稣表示尊崇,然后回顾他的受审和钉十字架;他们说到那破灭的希望,还有他的身体不在坟墓里的报告。事实上,有天使已经保证他活了。

二四25~27耶稣就慈爱地责备他们,未能知晓这正是旧约先知预言弥赛亚所要走的道路。首先他必须受苦,然后才得荣耀。从创世记开始,一直到众先知书,主复述凡经上指着自己作弥赛亚的话,给他们讲解明白。何等美妙的研读,我们要怎样爱慕与他同在呢!我们有同一本旧约,有圣灵教导我们,所以我们也可以很快的找到凡经上所指着他自己的话。

二四28~29这时门徒已经接近他们的家了,他们邀请这同行的客旅一起度过那晚。起初,他礼貌地表示要继续他的旅程。但他们劝他与他们住下,结果,他们得着何等丰厚的赏赐!

二四30、31当他们坐下来晚饭的时候,作客的取了主人的位置。

简单的晚餐变成圣餐,那家成为神的居所。这就是基督在每处他到过的地方所行的。凡接待他的,就会得到很好的接待。两个门徒为他开了自己的家门,这时他也开了他们的眼睛。(读经会出版《每日灵粮》)

当他擘开饼,递给他们,他们才认出他来。他们看见他手上的钉痕吗?我们只知道,他们的眼睛奇妙地明亮了,认出他来。这事一发生,耶稣不见了。

二四32他们追想白天的旅程,怪不得当他和他们说话,给他们讲解圣经的时候,他们的心里火热。他们的教师和同行者原来是主耶稣基督。

二四33他们不在以马忤斯度宿了,反而赶快回耶路撒冷去,正遇见十一个使徒和其它人聚集在一处。「十一个」在这里是概括的用词,表示原先的一班门徒,不包括犹大在内。事实上,从约翰福音二十章24节可知,不是十一个都在场,但这个词是当作集体名词用。

二四34在以马忤斯的门徒可以分享他们的喜信之前,耶路撒冷的门徒快乐地宣告,主已经真的复活了,并已经显现给西门彼得看了。

二四35然后到从以马忤斯来的两个门徒说:「是的,我们知道,因为他与我们同行,进我们的家,在擘饼的时候,向我们启示了他自己。」

三.向十一个门徒显现(二四36~43)

二四36~41主耶稣复活的身体是真实的、可触摸的和有骨有肉的身体。这是被埋葬的同一个身体,但这个身体已经改变,不会再死亡。耶稣以这荣耀的身体,可以进入一间关着门的屋内(约二○19)。

这正是他在第一个星期日晚上所作的。门徒抬头看见他,然后听到他说:「愿你们平安。」他们惊惶失措,以为是鬼魂。当他向他们展示他的手、他的脚上的爱的记号,他们才开始明白过来。即使这样,也是几乎有点不真实,这实在太好了。

二四42、43为了向他们表明真是耶稣自己,他吃了一片烧鱼和一块蜜房。

四.开启心窍(二四44~49)

二四44~47这段经文可说摘录了救主在复活和升天之间的教训。他解释他复活是应验他自己从前他们所说的话。他不是曾经告诉他们,旧约众先知指着他的话都要应验吗?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是旧约的三大类别;放在一起,就代表整本旧约。旧约先知指着基督的话,要点是什么呢?

1.他必须受害(诗二二1~21;赛五三1~9)。

2.第三**必须从死里复活(诗一六10;拿一17;何六2)。

3.人要奉他的名传悔改赦罪的道,从耶路撒冷起直到万邦。

耶稣开他们的心窍,使他们能明白所有这些圣经。事实上,这章充满打开了的东西:开了的坟墓(2节)、开了的家(29节)、开了的眼睛(31节)、开了的圣经(32节)、开了的嘴唇(35节),开了的心窍(45节)和开了的天(51节)。

二四48、49门徒就是主复活的见证,他们必须出去传播这荣耀的信息。但他们必须先等候父的应许。即等候五旬节圣灵降临,然后他们才领受从神而来的能力,为复活的基督作见证。父神曾在这些旧约经文,如以赛亚书四十四章3节;以西结书三十六章27节;约珥书二章28节中,应许赐下圣灵。

五.人子升天(二四50~53)

二四50、51基督在复活后四十日升天。他领门徒到伯大尼的对面,即橄榄山的东面,就举手给他们祝福,正祝福的时候,他就被带到天上去了。

二四52、53他们就拜他,大大的欢喜,回耶路撒冷去。以后的十天,他们大部分时间在殿里称颂神。

路加的福音,以虔诚的信众在殿里,祈求等候已久的弥赛亚开始;又在同一处地方、以虔诚的信徒称颂神(注70)听了祷告,成就了救赎结束。李南称路加福音为世界上最优美的着作。这实在是一个美好的高峰。阿们。

评注

1(一2)司徒雅各(JamesS.Stewart),TheLifeandTeachingofJesusChrist,页9。

2(一4)同一个字(anothen)也出现在约翰福音三章7节:「你们必须重生」(或作「从上头生」)。

3(一16、17)路克(G.ColemanLuck),Luke,页17。

4(一28)希腊原文是个被动分词,表示她领受了恩典。拉丁文gratiaplena(满有恩典)被误用来教导说马利亚是恩典的源头。这里强调精确翻译的重要性。

5(一72~75)摩根(G.CampbellMorgan),TheGospelAccordingtoLuke,页30-31。

6(二7)达秘(J.N.Darby),SynopsisoftheBooksoftheBible,III:293。

7(二8)司徒雅各(Stewart),LifeandTeaching,页24。

8(二13、14)批判性(NU)文本作「归善良的人」,似乎跟人的堕落这圣经教义有所矛盾。接受批判性文本的福音派人士一般将原文意译。英王钦定本传统可能是最好的。

9(二33)NU文本作「他父母」并没有**童贞女产子这事实,只是不太清楚。请比较传统主要文本,与Nu文本中的第43节。

10(二40)NU文本略去「在灵里」(和合本同)。

11(四13)司徒雅各(Stewart),LifeandTeaching,页45。

12(四28)赖尔(JohnCharlesRyle),ExpositoryThoughtsontheGospels,St.Luke.1:121。

13(五30)Nu文本作「法利赛人和他们的文士」,意指这些文士同时也拥有法利赛人的身分。

14(六17~19)然而,许多学者相信「平地」(英王钦定本)是山边一处平坦的地方。不同的只是缩写,马太和路加采取不同的着重点,及编辑上的安排(由神默示的)。

15(六26)大部分手抄本略去「所有」(和合本同),暗示只有某些人会称赞妥协的人。

16(六27~29上)迈耳(F.B.Meyer),TheHeavenlies,页26。

17(六47~49)大部分跟随批判性文本(「盖造得好」)的现代圣经都错失了重点。不是一个人如何建立自己的生命,而是建基于谁(基督)身上!

18(七21~23)摩尔(C.G.Moore),由谭姆士(W.H.GriffithThomas)引述,OutlineStudiesintheGospelofLuke,页129。

19(七27)高德(F.L.Godet)CommentaryontheGospelofLuke,1:350。

20(七30~34)赖尔(Ryle),St.Luke,I:230。

21(七49、50)同上,页239。

22(八11~15)达秘(J.N.Darby),TheGospelofLuke,页61。

23(八18)凌耳(G.H.Lang),TheParabolicTeachingoftheure,页60。

24(八26、27)NU文本在这里及第37节作格拉森(和合本同)。

25(八34~39)达秘(Darby),Synopsis,III:340。

26(八51~53)安德逊爵士(SirRobertAnderson),MisunderstoodTextsoftheNewTestament,页51。

27(九19、20)司徒雅格(Stewart),LifeandTeaching,页109、110.

28(九28、29)洛杰斯(W.H.Rogers),出处不详。

29(九32、33)赖尔(Ryle),Gospels,St.Luke,I:320。

30(九50)韦连士(A.L.Williams),出处不详。

31(九62)这里可能不是指片刻的回望,而是如「回到埃及」,这种以色列人在旷野的心态。

32(一○1~12)NU文本在这里及第17节作「七十二」。

33(一○16)赖尔(Ryle),St.Luke,I:357,358。

34(一○36、37)戴伟森(F.Davidson)ed.,TheNewBibleCommentary,页851。

35(一○42)高斯(C.A.Coates),AnOutlineofLuke'sGospel,页129。

36(一○42)欧德曼(CharlesR.Erdman),TheGospelofLuke,页112。

37(一一4)路加记载的「门徒祷文」篇幅较短,可能暗示路加福音所记的不是逐字纪录。批判性(Nu)文本省略了(请看新英王钦定本注脚)。一般被认为是马太福音的编者加插的。

38(一一9)希腊文为现在时态祈使语气,表示持续的动作。

39(一一41)艾朗赛(HarryA.Ironside),AddressesontheGospelofLuke,页390。

40(一一46)凯理(WilliamKelly),AnExpositionoftheGospelofLuke,页199。

41(一二2、3)高德(Godet),Luke,II:89。

42(一二15)梅勒(J.R.Miller),ComeYeApart,节录自六月十日的文章。

43(一二36)凯理(Kelly),Luke,页24。

44(一三6~9)凌耳(Lang),ParabolicTeaching,页230。

45(一四33)赖尔(Ryle),Gospels,St.Luke,II:86。

46(一四34、35)凯理(Kelly),Luke,页249。

47(一五20)司徒雅各(Stewart),LifeandTeaching,页77-78。

48(一六9)裴雅森(A.T.Pierson),OurLord'sTeachingsAboutMoney(小册子),页10-11。

49(一六9)达秘(J.N.Darby),TheManofSorrows,页178。

50(一七10)雷赫声(RoyHession),TheCalvaryRoad,页49(中文版《各各他道路》,证主出版)。

51(一七34~36)最古老的和大部分的手抄本都缺少第36节。因此第36节很可能是不可靠的。

52(一八31~33)赖尔(Ryle),Gospel,St.Luke,II:282。

53(一九11)一弥拿(和合本作「锭」,希伯来文作minah,希腊文作mna)比一英镑的价值高出许多;因此,英王钦定本在这里翻作「镑」是低估了原来的价值。

54(一九41、42)谭姆士(GriffithThomas),Luke,页303。

55(二○18)其它人以石头指悔改的罪人跌在耶稣身上,是真正的痛悔和得救;相对于那些拒绝基督的人,在将来的审判中被砸至粉碎。

56(二○35)高斯(Coates),Luke'sGospel,页252。

57(二一1~4)柏尔克(Dr.JosephParker),出处不详。

58(二一20~24)ChristianTruthMagazine,一九六二年十一月,页303。

59(二一20~24)纪邦(EdwardGibbon),TheDeclineandFalloftheRomanEmpire,II:95-101。

60(二二7)莫礼士(LeonMorris),TheGospelAccordingtoLuke,页302-304。

61(二二47、48)司徒雅各(Stewart),LifeandTeaching,页154。

62(二三13~17)同上,页161。

63(二三33)这可爱的名字在英文圣经(英王钦定本)中唯一出现于本节。尽管有千万间礼拜堂名为「加略山教会」,然而大部分现代圣经译本都放弃了这个传统译法。(和合本翻作「髑髅地」)。

64(二三33)司徒雅各(Stewart),LifeandTeaching,页166。

65(二三34)摩根(Morgan),Luke,页269。

66(二三35~38)司徒雅各

(Stewart),LifeandTeaching,页168。

67(二三42)传统和主要文本作「主啊……求你记念我」,比批判性(NU)本文「耶稣啊……求你记念我」更感人。表示尊敬的称谓「主」(也可以作「先生」),较用一个(当时普遍的)人名,显示出更深的信心。

68(二三43)欧德曼(Erdman),Luke,页217-218。

69(二四13)NU文本作「『你们彼此谈论的是什么事呢?』他们就站住,面上带着愁容。」

70(二四52、53)批判性(NU)文本略去「赞美」和最后的「阿们」(和合本同)。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二十二.不义管家的比喻(一六1~13) 一六1、2主耶稣现在从法利赛人和文士转向门徒,教训他们作管家的事。这段经文无可否认是路加福音最难明白的其中一段。难处在于不义的管家的故事似乎在夸赞不忠,但当我们一直读下去,就会看见事实不是这样。故事中的财主象征神自己,管家是一个受托付管理他人财物的人;就这故事而论,任何一个主的门徒都是管家。故事中的管家被指侵吞雇主的钱财,他被召去作交代,知道自己要被辞退。 一六3~6管家的头脑敏捷,他意识到自己要为将来铺路。然而,他已年纪老迈,不能作体力劳动的苦工;他又太自尊,羞于讨饭(虽然不是羞于偷盗)。那么,他怎样才能保障自己呢?灵机一触,他想到一个赢取朋友的计划;朋友可以在他落难之时对他施予援手。计划是这样的:他走到雇主的一个顾客那里,问顾客欠多少,当顾客说一百篓油时,管家叫他付还五十,账项就算结清。 一六7另一个顾客欠一百石麦子,管家叫他还八十,然后在他的账单上画上「已付清」。 一六8故事惊人的部分发生了,主人夸奖这不义的管家作事聪明。为什么有人会赞同如此不忠实的行为?管家的所作所为乃是不义的。下面的经文显示管家并不是因他的狡猾获
赞赏,而是因他的先见之明受赞赏。他作事谨慎,放眼将来,并且未雨绸缪;他牺牲目前的得益,预备将来的奖赏。但当应用在我们生活上的时候,我们必须非常清楚这点:神儿女的将来不是在这世界上,而是在天上。正如那个管家采取措施保障自己退休后有朋友相助,基督徒也应该好好利用他主人的财物,以保证自己上到天家时受到欢迎。 主说:「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较比光明之子,更加聪明。」意思是不敬虔、未重生的人,为他们在这世界上的将来作预备时、所显示的智慧比真信徒积存财宝在天上时的智慧更多。 一六9我们应该藉着那不义的钱财,为自己结交朋友,意即我们应该利用金钱和其它物质,为基督赢取灵魂,建立可以存到永恒的友谊,裴雅森说的明白有理: 钱可以用来买圣经、书本、小册子,因此间接地买来人的灵魂。物质的、短暂的东西,就变成不灭的、非物质的、属灵的和永恒的。这里有一个人,他有一百元;他可以全数花在宴会或派对上,不管那一种情况,第二天他不会因此得着任何报酬。另一方面,他将每一元都投资在圣经上,买了一百本神的话,这些他明智地播下的国度种子,发芽生长,收成的不是圣经,而是灵魂。从不义当中,他结交了不死的朋友,当他跌
倒时,他们可以接他到永存的帐幕里去。(注48) 这就是我们主的教训。藉着明智地投资物质的财产,我们可以有分于带给人永恒的祝福。我们可以确定当我们到达天堂的门囗时,会有一群透过我们牺牲的奉献和祷告而得救的人欢迎我们,这些人会感谢的说:「是你邀请我们到这里来的。」 达秘评论说: 一般来说,人是神的管家;从另一种意义,另一个方面来看,以色列是神的管家,被放在神的葡萄园里,受托以律法、应许、约和敬拜。但总体来说,以色列浪费了他的财物;人看上去,就如一个完全不忠实的管家。现在要怎样做呢?神出现了,以他恩典的权能将人在地上滥用的转变为得着属天果子的方法。世界的物质交在人手里,不是叫他用在世界眼前的享乐上,这是完全背离神的;是要叫他眼望将来。我们不是要寻求现在拥有物质,而是透过恰当的运用为将来作预备。把所有变成将来的朋友,比现在拥有金钱为好。这世上的人都要灭亡,所以人是不得其所的管家。(注49) 一六10如果我们在管理最小的事(金钱)上忠心,在处理大事(属灵的财宝)上也忠心。另一方面,一个人对神托付他的金钱运用得不义,在重大的事情上也会不义。「最小的事」强调了金钱相对的不重要
。 一六11任何人在为主使用不义的钱财上不忠心,就不要期望主将真实的钱财托付给他。金钱被称为不义的钱财,不是它本身是邪恶的;但倘若罪没有进到世界,很可能就不需要金钱。金钱是不义的因为它没有被用在荣耀神的目的上,与真实的钱财相违背。金钱的价值是不确定和短暂的;属灵事物的价值是固定和永恒的。 一六12第12节给别人的东西和自己的东西作了区分。我们所有的,我们的金钱、时间、才干,都属于主,都要为他而用。我们自己的东西指我们忠心服事主而在今生和来世所得的奖赏。倘若我们在他的东西上不忠心,他怎能给我们自己的东西呢? 一六13要同时为物质和为神而活是压根儿不可能的。如果我们受金钱控制,就不能真正事奉主。为了积聚财富,我们必须为工作献上自己最好的努力;这样做的时候,我们正在抢夺本是属神的东西。两样的效忠互相抵触,动机不纯,所作的决定难以大公无私。我们的财宝在那里,心也在那里。我们要努力赚取财富,就是事奉玛门;是不可能在同时又事奉神的。玛门竭力要求我们献出所有和我们自己──我们的晚上、周末、和我们应该给主的时间。 二十三.贪婪的法利赛人(一六14~18) 一六14法利赛人
不仅骄傲虚伪,还贪爱钱财。他们以为敬虔是赚钱的方法。他们选择宗教正如人选择一分高薪厚利的职业一样。他们事奉并不是为荣耀神和帮助邻舍,而是要中饱私囊。他们听见主耶稣教训他们应该舍弃世界的财富,积存财宝在天,就嗤笑他。对他们来说,金钱比神的应许更加真实,没有什么能阻碍他们囤积财富。 一六15外表上,法利赛人似乎是虔诚和属灵的,他们认为自己在人眼前是义的;然而骗人的外表后面,神看见他们心里的贪婪。他不被他们的假装瞒骗。他们所表现的这种生活方式,是别人容许的(诗四九18),但是神却看为可憎恶的。他们将宗教上的圣职与钱财上的富裕拉上关系,因此看自己是成功的;但就神而论,他们都在属灵上犯了**。他们宣称自己爱耶和华,实际上玛门才是他们的神。 一六16第16至18节的关连性很难理解。起初读来,几节经文似乎跟前面和后面的章节没有什么关连;然而,如果我们记得第十六章的主题是法利赛人的贪财和不忠,就容易明白了。正是那些以自己谨守律法为傲的人,被揭露为贪财的伪善者;律法的精神与法利赛人的精神形成鲜明的对比。 律法和先知到约翰为止。主以这番话描述以摩西开始的律法时代,结束于施洗约翰。现在,一
个新时代开始了;从约翰的时候起,神国的福音被传开;施洗约翰出来,宣告以色列等候的王临到,他告诉百姓,如果他们悔改,主耶稣就会作他们的王。因着他的传讲,和稍后主自己和门徒的传讲,许多人的生命里就产生热烈的反应。 「人人努力要进去」的意思是那些回应信息的人,要竭力进入神的国。比如税吏和罪人,要跳过法利赛人设立的路障;其它人要厉害的对付自己贪爱钱财的心;偏见要被胜过。 一六17、18新时代并不意味着要废弃基本的道德真理。天地废去较比律法的一点一画落空还容易。 法利赛人以为自己在神国里,但主实际上说:「你们不能漠视神重要的道德律法,而仍自称在神国里享有一席位。」也许他们会问:「我们漠视了什么重要的道德真理?」主就向他们指出婚姻的律法,是其中一条永不落空的律法。凡休妻另娶的,就是犯**,娶被休之妻的,也是犯**。这正是法利赛人在灵性上所犯的。犹太人曾与神立约,但现在这些法利赛人背弃神,疯狂的追求物质财富。也许这节经文暗示他们不但灵性上犯了**,而且实际上也犯**罪。 二十四.财主和拉撒路(十六19~31) 一六19~21主以两种生活、两种死亡和两种来生总结作物质财富
管家的讲论。要注意,这里所说的并不是个比喻,我们提出这点,因为有些评论家,以故事为比喻作藉囗,推掉经文的严肃含意。 开始时,我们要弄清楚,那个无名的财主并不是因为他富有,而被下在阴间。救恩的基础是相信主,人因拒绝相信他而被定罪。财主轻率的忽略了一个被人放在他门囗的讨饭的乞丐,这显示财主没真正得救的信心;如果他有神的爱在心里,就不会过着奢华、舒适、安逸的生活,眼看着一个同胞坐在门前,乞求一点饼的零碎充饥。他应该放弃对金钱的贪爱,竭力进入神的国。 同样,拉撒路得救并不是因为贫穷;他信靠主以致灵魂得救。 现在请留意对财主的描述。身上穿的尽是最昂贵、订制的衣服,桌上满是珍馐百味;他为己而活,只顾肉体的享乐和肉欲;他对神没有真正的爱心,也没有关心同胞。 拉撒路表现一个鲜明的对比。他是一个衣衫褴褛的讨饭的乞丐,每天被人放在财主门囗,浑身生疮,因饥饿而瘦骨嶙峋,受着不洁的狗来舔他的疮的折磨。 一六22那讨饭的死了,被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许多人质疑天使是否实际上参与把信徒带到天堂,然而,从经文的字句中,我们看不出有可怀疑的原因。天使在今生服侍信徒,似乎没有理由为何
在死的时候不这样做。亚伯拉罕的怀里是象征性的表达手法,表示快乐无比的地方。对任何一个犹太人而言,享受与亚伯拉罕的相交意味着不能言喻的福乐。我们可以将亚伯拉罕的怀里等同于天堂。那个财主死后,他的身体埋葬了──那个他所关心,为其耗费的身体。 一六23、24事情并未了结,他的灵魂,那有知觉的自我,下了阴间。阴间是旧约的用语Sheol(音译索奥)──逝去之灵的居所──的希腊文。在旧约时代,这是指得救和不得救的灵同时居住的地方。这段经文指那是不得救的灵的居所,因为我们读到财主在那里受痛苦。 耶稣说这个犹太财主下到阴间,必定叫门徒吓了一跳;旧约常教导他们,富裕是神祝福和喜悦的标志。顺服主的以色列人,蒙应许得着物质上的富庶。那么,富裕的犹太人怎会下到阴间?主耶稣刚刚宣告,一个新秩序由约翰的传讲开始了;从此以后,富裕再不是一个祝福的标志,而是对一个人作管家的忠心程度的试验。多给谁的,就向谁多要。 第23节证实「灵魂沉睡」这个理论是错的。该理论指灵魂在死亡与复活之间是没有知觉的。这节证明人死后仍有知觉存在,事实上,我们对财主能够拥有的知识感到震惊。他……远远的望见亚伯拉罕,又望见拉撒路
在他怀里;他甚至能够与亚伯拉罕沟通,称他为我祖亚伯拉罕。他乞求可怜,请求叫拉撒路带点水给他凉凉舌头。当然,这里有个问题,一个没有身体的灵魂,如何能经验火焰的乾渴和痛苦。我们只可以说这里用的是比喻的手法,但并不因此表示那种痛苦不真实。 一六25亚伯拉罕称他为儿,暗示他是亚伯拉罕肉身的后裔,但明显不是属灵上的。这位先祖叫他回想生前的奢华、安逸和纵欲,又提到拉撒路的贫穷和痛苦。现在,死后情况逆转,地上的不平互相颠倒。 一六26本节经文让我们学到,今生的选择决定了永恒的结局,一旦死亡,结局就限定了。没有通道可以从得救之灵的居所往被定罪之灵那里,倒过来也一样。 一六27~31在死后,财主忽然变得爱传福音,他希望有人到他五个弟兄那里去,警告他们不要来那痛苦的地方。亚伯拉罕回答说,这五兄弟作为犹太人,有旧约圣经足以警告他们。财主反驳亚伯拉罕,说若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到他们那里去,他们必定悔改。然而,亚伯拉罕结论说,不听神的话已是终结。如果人不留意圣经,就算有一个人从死里复活,他们也不会信。主耶稣自己就无可置疑的证明,他从死里复活,人们却仍然不信。 新约圣经告诉我们,一个信徒死后
,身体埋葬在坟墓里,但灵魂会到天堂与基督同在(林后五8;腓一23)。当一个不信的人死后,身体同样埋葬在坟墓里,但灵魂会下到阴间。就他而言,阴间是一处痛苦和悔恨的地方。 在被提的时候,信徒的身体会从坟墓复活,与灵魂重新结合(帖前四13~18);然后会与基督永远同住。在白色大宝座审判的时候,不信的人身体、灵魂也会重新结合(启二○12、13);然后被丢进火湖里,接受永远的刑罚。 第十六章最后对法利赛人,也对世上所有为钱而活的人作了一个最严肃的警告,并以此作总结。他们在世的行为正危害自己的灵魂,在地上乞食比在阴间乞水为好。 玖.人子训诲他的门徒(一七1~一九27) 一.关于绊倒人的危险(一七1、2) 本章的连贯性或思路颇为模糊,好象路加把几个不相干的题目凑合一起。但基督开首对绊倒人的危险的讲论,可以跟第十六章末财主的故事连起来。过奢华、自满和安逸的生活,很可能成为信心幼弱者的绊脚石;尤其一个出名的基督徒,他会成为别人跟随的榜样。因此,引导主耶稣基督的跟从者去过物质主义和崇拜玛门的生活,是何等严重的事。 当然,这个原则可以概括地应用。小子可以因被鼓励去爱世界而
绊跌;可以因涉及情欲的罪而绊跌;也可以因任何淡化圣经中明确意思的教导而绊跌。任何引导他们偏离单纯的信心、奉献和圣洁的事物,都是绊脚石。 主知道人的本性和世界的险恶,他说绊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这并不减轻绊倒人之人的罪。就是把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沉到海的深处,比绊倒人还要强。很明显,这么强烈的言词不但描绘肉身的死亡,而且指到永远的定罪。 当主耶稣提到绊倒这小子里的一个,极可能不单包括小孩,似乎也指到信心幼嫩的门徒。 二.关于需要饶恕人的心(一七3、4) 在基督徒的生活中,不单有绊倒人的危险;也有心藏怨恨,得罪你的人道歉时你拒绝饶恕的危险。这正是主在本段经文要处理的。新约教导关系这个题目的步骤如下: 1.如果一个基督徒被另一个基督徒恶待了,他应该先从心里饶恕那得罪他的人(弗四32),让他自己的灵里免去仇恨和恶毒的意念。 2.然后他应该私下找那得罪他的人,劝诫那人(3节;太一八15);他若懊悔,就应该得着饶恕。即使那人重复犯罪,然后又说懊悔,也要饶恕他(4节)。 3.如果私下劝诫不听,被恶待的人应该带一、两个见证人同去(太一八16)。如果那人还是不
听,事情就应该交给教会处理。若不听教会,就与那人断绝交通(太一八17)。 劝诫和其它纪律处分并不是要羞辱那得罪人的人,而是要挽回他,使他恢复与主和与弟兄的相交。所有劝诫都要出于爱心。我们无从判断一个得罪人的人是否真诚悔改,必须接纳他自己悔改的话。因此耶稣说:「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转说,我懊悔了,你总要饶恕他。」这是天父恩待我们的方式。不管我们怎样时常叫他失望,我们仍然可以确定:「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壹一9)。 三.关于信心(一七5、6) 一七5对使徒来说,在一天里饶恕七次,若不是不可能,就是有很大的困难。他们感到自己不能表露这样的恩典,因此求主加增他们的信心。 一七6主的回答显示,信心的多少并非问题,信心的质素才是重点;并且,问题也不在于多得信心,而在于运用已有的信心。我们的骄傲和妄自尊大叫我们不能饶恕弟兄,这种骄傲需要根除、丢弃。如果象一粒芥菜种大小的信心,可以连根拔起一棵桑树,栽在海里,这样的信心就更容易叫我们胜过阻碍我们不断地饶恕弟兄的硬心和顽梗了。 四.关于有用的仆人(一七7~
10) 一七7~9基督的真奴仆没有骄傲的理由,妄自尊大必须被连根拔起,在原位栽上一个真知道自己无用的心。这就是奴仆的故事给我们的教训。仆人整天耕地或是放羊,经过一天苦干后从田里回来,主人没有叫他坐下吃晚饭;相反,主人吩咐他束上围裙,预备晚饭,奴仆要等到做完所有工作,才可以吃晚饭。主人不用感谢奴仆为他做这些事,这是奴仆的分内事。毕竟,一个奴仆属于他的主人,他的首要职责是顺服。 一七10门徒也是主耶稣基督的奴仆,他们属于他──包括灵、魂和身体。在加略山救赎的光照下,他们为救主所作的,没有什么足够补偿他所付上的;因此,门徒作完一切在新约圣经中吩咐他的,仍必须承认自己是无用的仆人,所作的只是他应分作的。 根据雷赫声的说法,奴仆有五个标记: 1.他必须愿意接受接二连三的工作,又不被体谅。 2.这样做的时候,他必须愿意接受没有人感谢他。 3.做完这一切后,他必不指责主人自私。 4.他必须承认,自己是无用的仆人。 5.他必须承认,当他以温柔谦卑的态度来作和忍受他要接受的,他也不过是尽了自己的本分。(注50) 五.耶稣洁净十个麻风病人(一七11~1
9) 一七11不感恩的罪是门徒生活中的另一个危险,十个麻风病者的故事正好说明这点。我们看到主耶稣往耶路撒冷去,途经撒玛利亚和加利利的边境。 一七12~14他进入一个村子,有十个长大麻风的看见他。由于自己的病况,他们没有走近他,但从远处高声喊叫,求他医治。他赏赐他们的信心,叫他们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意思是他们到达祭司那里时,麻风病会被医治。祭司没有能力医治他们,但他们被设立宣告麻风得洁净。麻风病者听从主的话,前往祭司的居所,他们去的时候,病就奇妙的得到洁净。 一七15~18他们都有信心得医治,但十个中只有一个回去感谢主。有趣得很,这个是撒玛利亚人,是犹太人不屑与其交往的邻居。他俯伏──敬拜的正确姿势──在耶稣脚前──敬拜的正确地方。耶稣问得洁净的不是十个人么,但只有一个,「这外族人」,回来感恩。其馀的九个在那里呢?他们没有一个回来归荣耀与神。 一七19主耶稣对这个撒玛利亚人说:「起来走罢,你的信救了你了。」感恩的只有十分之一,这人承受基督的真财富。耶稣以活泼的祝福来迎接我们的回转(15节)和感谢(16节)。「你的信救了你了」表示,虽然那九个人的大麻风得洁净,但第十
个更从罪中得拯救! 六.关于神国的来临(一七20~37) 一七20、21我们很难知道法利赛人提出有关神的国的问题是出于诚意,还只是嘲笑;但我们知道作为犹太人,他们盼望一个有极大的能力和荣耀的国度临到。他们寻找可见的迹象和政治上的剧变,救主告诉他们:「神的国来到,不是眼所能见的。」意思是至少在当时,神的国不是以外在可见的形式来到。这不是一个可见的、地上的和暂时的王国,可以指出在这里或在那里的;相反,救主说神的国在他们心里,或者说得更确实一点,在他们中间。主耶稣的意思不是说神国实际上在法利赛人的心里,因为这些顽硬的宗教伪善者,心里没有地方给予作王的基督。他的意思是神的国在他们中间。他是合法正统的以色列王,他行了神迹,向所有人展示他的凭据。法利赛人却不想接待他,神的国已给他们显明了,但他们却完全不去留心察看。 一七22主对法利赛人讲述的时候,形容神的国为已经来到的;但他转向门徒时,说到神的国是未来的事情,在他第二次降临时建立。他首先描述他第一次和第二次降临之间的空档时期。日子将到,门徒巴不得看见人子的一个日子,却不得看见。换句话说,他们渴望一个日子,他在地上与他们同在,他们
与他享受甜蜜的相交。那些日子在某种意义上,是他以权能和极大的荣耀再来的日子的预尝。 一七23、24许多假基督会兴起,统治者会宣告弥赛亚已临到,但跟从他的人不被任何这类的假警报所蒙骗。基督的再临好象闪电,从天这边闪到天那边,是可见和清楚明显的。 一七25主耶稣再次告诉门徒,在任何这些事发生之先,他自己要受许多苦,又被那世代弃绝。 一七26、27再回到他来作王这个题目上。主教导说,紧接那荣耀的事件发生之前的日子,好象挪亚的日子那样,人又吃又喝,又娶又嫁。这些事不是错的,都是正常合法的人类活动;人的罪恶在于只为这些事而活,没有思想神,也没有时间给神。挪亚和家人进方舟后,洪水就来到,把其馀的人都灭了。因此,基督的再临意味着对那些弃绝他怜悯的人的审判。 一七28~30主又说,他第二次降临以前的日子类似罗得的日子那样。当时的文明发达,人不单又吃又喝,而且又买又卖,又耕种又盖造;人的努力带进一个没有神而安定繁荣的黄金时代。正是罗得和妻女离开所多玛的那日,就有火与硫磺从天上降下来,把这罪恶的城灭了。人子显现的日子,也要这样;那些只顾享乐、自满和做买卖的都会被消灭。 一七3
1那日子,留恋地上的东西会危及人的生命。如果他在房上,就不应试图回屋里抢救任何财物;如果他在田里,就不要回家;他应该逃离那些审判将要临到的地方。 一七32虽然罗得的妻子在催迫下才愿离开所多玛,她的心仍留在城中,从她回头向后望就知道了。她离开了所多玛,所多玛却没有离开她;因此神把她灭了,变成一根盐柱。 一七33凡想要保全生命。但只顾肉身安全而不理灵魂的,必丧掉生命。另一方面,任何人在大灾难期间,因为对主忠心而丧掉生命的,实际上必救活生命到永恒。 一七34~36(注51)主再临是一个分离的时间。两个人睡在一个床上,要取去一个接受审判;另一个是信徒的,要留待进入基督的国度。两个女人一同推磨,一个不信的,要在神怒气的暴风中被取去;另一个属神的,要留待与基督一同享受千禧年的祝福。 事有凑巧,第34和35节刚好配合地球的圆形状。地球的这边是晚上;另一边,正如那些活动显示,是白天。这个事实所显示的科学知识,直至多年后才发现。 一七37从救主的话,门徒充分了解到,他的再临是对叛逆的世人,从天上而来的灾难审判。因此他们问主审判会在那里发生。他的回答是,尸首在那里,鹰也必聚在
那里。鹰或兀鹰象征迫近眉睫的审判,因此回答的意思是审判会猛烈袭击各种形式的不信和对神的反叛,不管在什么地方发现。 在第十七章,主耶稣已提醒门徒,苦难和逼迫就在他们前头;在他荣耀显现之先,他们要经过严厉的试炼。为预备他们,救主进一步给他们有关祷告的教训;在以后的章节中,我们会看见一个祷告的寡妇,一个祷告的法利赛人,一个祷告的税吏,和一个祷告的乞丐。 七.切求的寡妇的比喻(一八1~8) 一八1祷告的寡妇这个比喻,教导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这个原则对所有人和各样祷告,大致上都是合用的;但比喻在这里有一个特别的意思,就是在遭遇试验时祈求神的拯救。以及在基督第一与第二次降临中间的漫长而疲累的时间里,要祷告而不灰心。 一八2、3比喻描述一个不义的官,为人冷漠,既不惧怕神,也不尊重世人。那城里有个寡妇,被一个不知名的对头**。寡妇不断到官那里,求他伸冤,好脱离不人道的对待。 一八4、5那官不为她案件的合情合理所动;她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并未感动官替她伸冤;然而,她经常到官那里,催逼官采取行动。她持续不断的恳求,带来对她有利的决定。 一八6、7然后主对门徒解释,若一个不
义之官尚且因一个可怜寡妇的不断恳求而替她伸冤,神岂不更愿替自己的选民出头?选民可能特别指大灾难期间的犹太余民,但也指每个时代所有受逼迫的信徒。神没有在事前早作干预的原因,是他长期对人宽容忍耐,不愿一人沉沦。 一八8但那日子快到了,他的灵不再与人争斗,他要惩罚那些**他的跟从者的人。主耶稣用一个问题来结束比喻:「然而人子来的时候,遇得见世上有信德么?」这可能指穷寡妇有的那种信心;但也可能表示,主回来的时候,只剩一小撮人尽忠于他。在这期间,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受这昼夜向神呼求的信心所激励。 八.法利赛人和税吏的祷告(一八9~14) 一八9~12下一个比喻的对象,是那些以自己是义人而骄傲,并藐视别人为卑贱的人。救主指出了比喻中第一个人是法利赛人,清楚显示他说话的对象是那一群人。虽然那个法利赛人有祷告的动作,但实际上却不是跟神说话;反而是夸赞自己道德和宗教上的成就。他没有将自己跟神完美的标准比较,看看自己实际上是如何满身罪污;相反,他将自己跟社会上其它人比较,以自己较好为骄傲。他重复说「我」,揭示内心的真正情况是自负和妄自尊大。 一八13那税吏跟他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他站
在神面前,感到自己完全的不配,他谦卑至极,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向神呼求怜悯:「神阿,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他没有看自己只是众多罪人中的一个,而看自己是那个不配从神得到任何东西的罪人。 一八14主耶稣提醒他的听众,神接纳的就是这种自己卑微和悔改心灵。跟人的外表所显示的刚刚相反,那个税吏回家去……算为义了。神升高那些自卑的,但降卑那些自高的。 九.耶稣和小孩(一八15~17) 这事件加强了我们刚才所学的──要进入神国,小孩子的谦卑是不可少的。做母亲的抱着自己的婴孩,挤拥在耶稣周围,为要从他得着祝福。门徒对这些干扰感到困恼,耶稣却责备他们,温柔地叫……小孩子到他那里去,说:「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第16节回答了「小孩子死后会到那里呢?」这问题,答案是到天堂。主明白的说:「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 小孩子可以在很年幼时得救,但那个年纪就视乎个别小孩而定;事实上,任何孩子,不管多年幼,若想到耶稣面前,都应该予以准许,并鼓励他的信心。 小孩子不需要成为成年人才可以得救,但成年人却需要小孩子的单纯信心和谦卑,才可以进神的国。 十.年轻富有的官(一八1
8~30) 一八18、19这段经文举例说明了一个不能象小孩子那样接受神国的人。有一天,一个官来到主耶稣那里,称他为良善的夫子,问要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救主首先问他为何用良善的夫子这个称呼。耶稣提醒他,只有神是良善的。我们的主不是否认他自己是神,而是尝试引导这个官承认这事实。如果他是良善的,他就必定是神,因为只有神在本质上是良善的。 一八20然后耶稣处理他的问题:「我该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我们知道永生不是可以承受的,也不是可以凭做善事赚取的。永生是神藉耶稣基督所赐予的礼物。主耶稣向这个官提出十诫,并非暗示他可以凭守律法得救;相反,他尝试用律法来定他的罪。主耶稣重提五条与我们对人的责任有关的诫命,就是律法的第二部分。 一八21~23在这人的生命中,律法似乎未能叫他知罪,因他狂傲地宣称,从小就都遵守了这些诫命。耶稣告诉他还缺乏一件──爱邻舍。假如他真的遵守了这些诫命,就会变卖他的所有,分给穷人;但事实是他没有爱邻舍如同自己。他过着自私的生活,没有真正爱别人;他听见这一切后,就甚忧愁,因为他很富足。从这事实就证明他自私了。 一八24主耶稣看见他,就评论有钱财
的人进神的国的困难;困难在于他们拥有财富,但要不贪爱又不信靠财富。 整个部分引起了令不信者和基督徒皆困扰的问题。当别人因缺乏基督的福音而灭亡,我们却仍过着富裕和舒适的生活,怎能说自己真正爱邻舍呢? 一八25耶稣说,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许多人对这句话作出解释,有人提议,针眼是城墙内一个细小的门,骆驼要跪下来才可以经过。然而,路加医生所用的字,特别指外科医生所用的针。主这句话的意思似乎是表面的意思。换句话说,正如骆驼不可能穿过针的眼,财主也不可能进神的国。我们把经文解释为财主不能靠自己的努力进入神的国是不足够的,因为无论对富人或穷人来说,这也是个事实。意思是,只要一个人以财富为神,将财富隔在自己和灵魂得救中间,他就不能归正了,因此一个财主不可能进神的国。事实很简单,不是很多富人得救,而得救的人,必须先在神面前破碎自己。 一八26、27门徒想到这一切事情时,开始疑惑谁能得救。对他们来说,财富常常是神祝福的标志(申二八1~8)。若富有的犹太人不能得救,谁能得救呢?主回答说,在人不能的,在神却能。换言之,神可以使一个贪婪、贪财、残酷的物质主义者,除去贪财之心,
代以真诚爱主之心。这是神恩典的奇迹。 这部分也同样引起叫神儿女困扰的问题。仆人不能高过主人,主耶稣为要拯救我们有罪的灵魂,舍弃了天上的富足;所以我们在他曾经贫穷的世界富足,是不合宜的。灵魂的价值、基督再来的逼近、基督的爱的约束力,都应可引导我们将每一样的物质资产,投资在主的事工上。 一八28~30彼得提醒主,门徒已撇下自己的家庭、亲人来跟从他;主回答说,这种奉献的生活会在今生得丰厚的赏赐,且在永恒的国度里得更多的赏赐。第30第下半部分(在来世……得永生),意思不是我们可以凭着舍弃一切,来赚取永生;而是指可以享受更多天上的荣耀,及在天上的国得到更多的赏赐。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归正时接受的生命到时得着完满的实现,即完全的生命」。 十一.耶稣再次预言他的死亡和复活(一八31~34) 一八31~33主第三次带着十二个门徒,仔细的告诫他们,在前面等着他的是什么(请看九22、44)。他预言他的受难和死亡,是成就旧约先知所写的一切。他以神的预知能力,平静地预言他将要被交给外邦人。「他很可能会被私下杀害,或在骚动中被石头打死。」(注52)但先知已预言了他的被卖、被戏弄、被凌辱、被
吐唾沫,而事实也必须这样发生。他要被鞭打、被杀害,但第三**要复活。 下面的各章经文展开他奇妙地预知并预言的一连串事件: 我们上耶路撒冷去(一八35~一九45)。 人子将要被交给外邦人(一九47~二三1)。 他要被戏弄、凌辱(二三1~32)。 他们要杀害他(二三33~56)。 第三**要复活(二四1~12)。 一八34非常奇异,这些事门徒一样也不懂。他话语的意思是向他们隐藏的。我们似乎很难明白,他们为何对这事如此鲁钝?原因可能是:他们脑里所想的,尽是一个暂时的拯救者,救他们脱离罗马的统治,马上建立王国,因此他们拒绝思想任何其它的计划。我们常常相信自己想相信的,而抗拒与我们预想概念不符的真理。 十二.医治一个瞎眼的乞丐(一八35~43) 一八35~37主耶稣这时已渡过约但河,离开了比利亚。路加说下面的事件发生于耶稣将近耶利哥的时候,马太和马可则说是发生在他出耶利哥的时候(太二○29;可一○46);而且,马太说有两个瞎子,马可和路加则说有一个。可能路加所指的是那个新城,而马太、马可则指旧城;又可能在这地方有超过一个瞎子重见光明的神迹。不
管真正的解释是什么,我们相信,如果我们有更多知识的话,表面的矛盾就会消失。 一八38瞎子在一定程度上认出耶稣是弥赛亚,因为他称耶稣为大卫的子孙。他求主可怜他,意思是恢复他的视力。 一八39虽然有人试图叫瞎子不作声,他却不断向主耶稣喊叫。人们不会关心一个乞丐,但耶稣会。 一八40、41耶稣站住。达秘评论得很深刻:「约书亚曾经命令太阳停在空中,但在这里,太阳、月亮和诸天的主,应一个瞎眼乞丐的请求而站住。」耶稣吩咐把他领过来,乞丐就被领到他跟前。耶稣问他想要什么,乞丐毫不犹豫,也不须归纳,马上回答说他想能看见。他的祈求简短、具体、充满信心。 一八42、43耶稣应允他的请求,他立刻就看见了。不但如此,他还跟随主,归荣耀与神。从这事件可以学到,对不可能的事情,我们应当相信神。伟大的信心叫他大得荣耀,正如诗人所写: 你来到王面前, 带着大堆祈求; 他的恩典和能力如此浩瀚, 没有人的祈求是太多的。 ~约翰纽顿 十三.撒该归主(一九1~10) 撒该归主的例子说明了路加福音十八章27节的真理:「在人所不能的事,在神却能。」撒该是一个财主,
在一般情况财主可说是不可能进入神国的。但撒该在救主面前自己谦卑,不让他的财富成为他灵魂和神之间的阻隔。 一九1~5主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到耶路撒冷。他进了耶利哥,正经过的时候,……撒该……要看看他;无疑这是出于好奇心。虽然他身为税吏长,但为要见救主,却不耻下士,做一些异常的事情。因为他身量矮小,知道自己难以清楚看见耶稣,就跑到前头,爬上一棵在主经过的路旁的桑树。这个信心的行动没有被忽略,耶稣走近的时候,抬头一看撒该。他吩咐撒该快快下来,并提出要到这个税吏家中作客。这是唯一的记载,主自己提出到一个人家里作客。 一九6撒该遵命而行,欢欢喜喜的接待主。我们几乎可以确定他从这时开始已经归主。 一九7批评救主的人都议论,因为他到一个出名的罪人家里去住宿。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他来到象我们这样的世界,根本只可以到这样的家庭去! 一九8救恩为税吏的生命带来急剧的转变,他告诉救主,他有意把所有的一半给穷人(在这刻之前,他一直尽量从穷人搜刮金钱)。他又计划四倍偿还那些不诚实得来的钱,超出了律法的要求(出二二4,7;利六5;民五7),显明撒该现在为爱所约制,而以前他是被贪欲操纵。
无疑撒该曾用不诚实的方法取得东西。邬斯特将第8节下半译作:「因我曾不正当地苛索……。」没有用「若」字。 这里撒该好象要夸耀自己的博爱仁慈以赢取救恩似的。事实不是这样。他是说他在基督里的新生命,叫他想为过去作出赔偿;并因感谢神的救恩,他现在想用自己的钱财来荣耀神,给邻舍带来祝福。 本节是圣经中最大的赔偿之一。救恩并没有叫个人不用更正以往的错误,新生也没有令未归主时的欠债一笔勾销。如果在得救前偷了钱,这人在成为神的儿女后,真诚感恩的心要求他偿还这些钱。 一九9耶稣明明的宣告,救恩到了撒该的家,因为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撒该得着救恩不是因为他生来是犹太人,「亚伯拉罕的子孙」这个说法所表示的意思,不止肉身的后裔那末简单,这话说明撒该对主有相同于亚伯拉罕的信心。同时,救恩临到撒该的家也不是因为他的慈惠和赔偿(8节),这些是救恩产生的影响,不是原因。 一九10回答那些批评他与罪人同住的人,耶稣说:「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换句话说,撒该归主正达成了基督到来这世界的目的。 十四.十锭银子的比喻(一九11~27) 一九11救主离开耶利哥,将近耶路撒冷的时
候,许多跟随他的人以为神的国快要显出来。他以十锭银子(注53)的比喻,打破他们这种错误的希望。他表明他第一次和第二次降临之间会有一段空档时间,门徒要为他忙碌。 一九12、13比喻中的贵胄好比历史中的亚基老。他被希律选为继承人,却被百姓弃绝;他到罗马去证实自己的委任,然后回去,赏赐仆人,杀了仇敌。 在比喻中,主耶稣自己就是那个贵胄,他往天家去,等候再回来,在地上建立他的国。十个仆人代表他的门徒,他给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用这些银子去作生意,直等到他回来。虽然主的仆人在才干和能力方面各有不同(请看才干的比喻,太二五14~30),但他们都拥有一些相同的东西,例如分享福音的特权,向世人介绍基督和祷告的特权等。毫无疑问,十锭银子所指的是这些。 一九14本国的人代表犹太国,他们不单弃绝他,还在他离开后,打发使者随后去说:「我们不愿意这个人作我们的王。」使者的信息可能代表他们怎样对待基督的仆人,如司提反和其它殉道者。 一九15就安排上而言,主似乎是回来建立他的国,然后要跟那领银子的仆人算帐。 今世信徒的事奉要在基督的审判台前被检验,这事要发生在天上,在信徒被提之后。
那些在大灾难期间为基督作见证的忠心犹太馀民,要在基督第二次降临时受检验。这个审判看来是本段经文首要表达的。 一九16头一个仆人用托付给他的一锭银子赚了十锭。他警觉到钱不是他自己的(「你的一锭银子」),于是他尽一己所能,令主人得最大的利益。 一九17主人称赞他在最小的事上有忠心──这给我们一个提醒,即使我们已经做到最好,仍然是无用的仆人。他的赏赐是可以有权柄管十座城。忠心事奉的赏赐看来与基督国度里的统治有关。门徒统治的范围决定于他奉献和尽力的实量。 一九18、19第二个仆人用原先的一锭银子赚了五锭,他的赏赐是可以管五座城。 一九20、21第三个没有带什么来,只有藉囗。他把小心地包在手巾里存着的一锭银子交还,没有用这锭银子赚到什么。为何没有?他尽量把责任推给贵胄,说贵胄是严厉的人,没有付出的地方要回报。他自打嘴巴。如果认为贵胄是这样的人,他至少可以将那锭银子交给银行,赚取一些利息。 一九22耶稣引述贵胄的话,并不是承认这是对的。仆人存着恶心,他自己懒惰,反责怪主人。但他若真的这样相信,就应该有相应的行为。 一九23本节似乎暗示,我们既可以把自己一切所
有的拿出来为主作工,也可以交给别人,为他使用。 一九24~26贵胄对第三个仆人的判决,是夺过他这一锭来,给那头一个赚了十锭的。我们若不为主利用我们有的机会,机会就会被夺去。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在最小的事上有忠心,神必会看见我们有方法为他作更大的事奉。把那锭银子给那已有十锭的似乎不公平,但这是属灵生命的定律。那些热切地爱他,事奉他的仆人,会不断得着更多的机会。若不能把握所有机会,就会失去所有机会。 第三个仆人损失了赏赐,但经文没有指明有其它惩罚。他的得救明显没有问题。 一九27不愿贵胄作他们的王的百姓,被宣告为仇敌,判定死刑。这是令人叹息的预言,说到弃绝弥赛亚之民的结局。 拾.人子在耶路撒冷(一九28~二一38) 一.凯旋进城(一九28~40) 一九28~34这是他钉十架前的星期日。耶稣在上耶路撒冷的途中,正走近橄榄山的东麓。将近伯法其和伯大尼……就打发两个门徒进一个村子里,去领一匹驴驹,为他进入耶路撒冷之用。他准确地告诉他们,在那里会找到那头牲畜及主人会说些什么。门徒向那主人解释了他们的使命后,主人看来很愿意释放驴驹为耶稣用,也许他们以往因主的工作得过
祝福,曾提出任何时候主有需要,都乐意协助。 一九35~38门徒以自己的衣服为主做了一个坐垫或鞍座。当他从橄榄山西麓上耶路撒冷的时候,众人把衣服铺在他面前的路上。然后,跟从耶稣的人因见过所行的一切异能,就异囗同声的发出赞美之声。他们高呼,拥戴他为奉主名来的王,又呼喊他的降临使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处在荣光。他们呼喊「在天上有和平」,而不是「在地上有和平」,这点很重要。地上不可能有和平,因为和平之子被弃绝,并且快要被杀害。但因着基督将要死在各各他山的十架上,并升上高天,所以在天上会有和平。 一九39、40耶稣公开地受到这样的尊崇,法利赛人就愤愤不平了。他们表示,耶稣应该责备他的门徒。但耶稣回答说,这样高声赞美是不可免的,若是门徒闭囗不说,这些石头必要呼叫起来!主因此责备法利赛人,比没有生命的石头更顽硬、更没反应。 二.人子为耶路撒冷哀哭(一九41~44) 一九41、42耶稣快到耶路撒冷的时候,为城哀伤叹息,谓她已丧失黄金机会。只要那里的百姓接受他为弥赛亚,他们就已得着平安;但他们没有看出他就是平安的源头。现在已经太迟了。他们已经决定怎样对待人子。因为他们弃绝他,他使
他们眼睛瞎了;因为他们不看他,便再也看不见他了。 在这里稍停一下,仔细想想救主的眼泪的奇妙。正如谭姆士曾说:「让我们坐在基督跟前,直到学会他眼泪的秘密,既看见城市和乡村的罪恶和忧伤,便也为她们哀哭。」(注54) 一九43、44耶稣严肃地预示了提多的攻城──这个罗马将军怎样围绕耶城,困住里面的居民,屠杀年幼年长的人,并夷平城墙和建筑物,连一块石头也不留在石头上。这全都是因为耶路撒冷不知道眷顾她的时候。主曾经眷顾耶城,给她救恩;但百姓不要他,在他们计划的事情里,没有留给他的地方。 三.再次洁净圣殿(一九45、46) 耶稣在开始公开传道时曾洁净圣殿(约二14~17)。现在他的使命快要完结,他便进入这庄严的地方,赶出令祷告的殿变成贼窝的人。将商业主义引进神的东西是常常出现的危险。今天的基督教界正被这种罪恶不知不觉地影响了:教堂义卖和联谊会,有组织的集资运动,为利益而传福音──全都奉基督的名来进行。 基督引用了圣经(赛五六7和耶七11)来支持他的行动。教会里每个改革弊端的行动,都要以神的话为根据。 四.天天在殿里教训人(一九47、48) 耶稣天天在殿里教
训人──不是在圣所里面,而是在百姓能到的庭院。宗教领袖苦寻藉囗要杀他,但一般百姓仍为这个行奇事的拿撒勒人所吸引。他的时间还没有到。但那时刻快要来临,祭司长、文士和法利赛人要渐渐靠拢谋害他。 这天是星期一;翌日星期二,是他公开教训人的最后一天。二十章1节至二十二章6节有记述。 五.辩驳人子的权柄(二○1~8) 二○1、2何等样的景象!众师之表不辞劳苦地在圣殿的荫下宣讲好消息,而以色列的领袖们竟侮慢地挑剔他教导的权柄。对他们来说,耶稣是拿撒勒一个粗鄙的木匠,他受过很少正规教育,没有学位,没有会堂制度的学术水平监定。他有什么资格?谁给他这权柄去教训和向其它人传道,并去洁净圣殿?他们都要知道! 二○3~8耶稣向他们提出一个问题作为回答,如果他们答的正确,他们就是回答了自己的问题。约翰的洗礼是由神核准的,还是单单来自人的权柄?他们被难倒了。如果他们承认约翰宣讲的是从神而来,那么,为何他们不遵行他的信息,悔改并接受他所传扬的弥赛亚呢?但如果他们说约翰不过是一个职业传道者,就会激起群众的愤怒,因为百姓仍然认为约翰是神的先知。于是他们说:「我们不知道约翰的权柄是从那里来的。」耶
稣说:「既是这样,我不会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教训人。」他们若对约翰的认识不多,为何质问一个比约翰更大的,权柄从何而来?这段经文显示,教导神话语最重要的条件是被圣灵充满。被圣灵充满的人能够得胜那些权柄来自学位、头衔和荣誉的人。 「你在那里取得文凭?谁按立你的?」也许是出于妒忌,所以仍然发问这些老问题。没有在一些着名大学或其它地方修读过神学的成功传道人,他们的任命是否合适和有效,多会受到别人挑剔。 六.凶恶园户的比喻(二○9~18) 二○9~12神不断渴望以色列国回转的心肠,再次在葡萄园的比喻中描绘出来。神是那人,把葡萄园(以色列)租给园户(国家领袖──参看赛五1~7)。他差派仆人到园户那里收取当纳的果子。这些仆人就是神的先知,如以赛亚和施洗的约翰,他们尝试呼召以色列悔改和相信,但以色列的统治者却一贯不变的**先知。 二○13最后,神打发他的爱子去,明显是希望他们会尊敬他(当然,神是知道基督会被弃绝)。注意,基督跟所有其它差派出去的人都不同;他们是仆人,他是儿子。 二○14正如他们以往的历史,园户决定除灭这要来承受产业的。他们想得到专有权利,作百姓的领袖和
教师──「使产业归于我们。」他们不愿把宗教上的地位交给耶稣,如果他们杀了他,就没有人能挑战他们在以色列的权力──他们是这样想。 二○15~17于是把他推出葡萄园外,杀了。这个时候,耶稣问他的犹太听众,葡萄园的主人要怎样处治这么凶恶的园户。在路加福音,祭司长和长老回答说,他要除灭他们(太二一41),这答案就定了他们自己的罪。在本段经文里,主自己给予答案,「他要来除灭这些园户,将葡萄园转给别人。」意思是弃绝基督的犹太人会被除灭,神会叫别人来得这特权的地位。「别人」可以指外邦人,或末日重生的以色列人。犹太人在这提议前退缩,听见的人说:「这是万不可的!」主引述诗篇一百一十八篇22节,确定这个预告,犹太的匠人弃绝基督,那石头。在他们的计划中,没有给他留地方,但神已定意给他超乎一切之上的地位,使他作房角的头块石头,一块绝不可缺少的石头,在最尊荣的地位上。 二○18本节指示基督的两次降临(注55)。他的第一次降临被描写为在地上的一块石头,人因他的自我降卑而绊跌,又因弃绝他而跌碎。在经文的下半节,石头是从天而降,将不信的人砸得稀烂。 七.归给该撒和归给神之物(二○19~26)
二○19、20文士和祭司长看出耶稣的话指着他们,就更着意要下手拿他。他们打发奸细去骗他说一些可以使他被罗马巡抚拘捕和审讯的话。这些奸细先赞他是一个不惜一切对神尽忠,并无惧于人的人──希望令他说一些对该撒不利的话。 二○21、22奸细就问耶稣,一个犹太人纳税给该撒对不对。如果耶稣说不,他们就会指控他叛国,把他交给罗马人审讯;如果他说对,他就会因此敌对希律党人(和犹太群众)。 二○23、24耶稣看出他们的阴谋,问他们要一个银钱;也许他自己连一个银钱也没有。他们拥有和使用这些银钱,说明他们受外邦权力辖制。耶稣问:「这像和这号是谁的?」他们承认那是该撒之物。 二○25、26然后耶稣讲出一个命令叫他们闭囗无言:「这样,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神的物当归给神。」他们似乎非常关心该撒的利益,却没有同样地关心神的利益。「银钱属于该撒,而你属于神。让世界拥有它的钱币,但让神拥有他手所造的。」我们很容易在小事上争论不休,却忽略了生命中的真正大事;也很容易给我们的同胞偿还债项,却抢夺了神应得的分。 八.撒都该人辩驳复活之事(二○27~44) 二○27尝试以政治问题来为难耶稣失败了,
接着便有几个撒都该人来与他争辩神学问题。他们否认死人身体复活的可能,因此用一个极端的例子,企图叫复活的教义看上去荒谬。 二○28~33他们提醒耶稣,在摩西律法中,一个单身男人要娶兄弟的寡妇,藉以延续家庭的名字和保留家庭的产业(申二五5)。根据他们的故事,一个妇人接连嫁了七个兄弟,到第七个死的时候,她仍没有孩子,后来妇人也死了,「这样,当复活的时候,他是那一个的妻子呢?」这是他们要知道的问题,他们以为自己很聪明,提出这个不能回答的难题。 二○34耶稣回答道,婚姻关系是这生才有的,不会延续到天上。他不是说在天上,夫妻彼此认不出对方,只是他们的关系会完全不同。 二○35「惟有算为配得那世界」这句话并非暗示,有任何人本身配进天堂:罪人唯一拥有的价值,就是主耶稣基督的价值。「那些判断自己、见证基督和承认所拥有的一切都属于他的人,才是算为配得的。」(注56)从死里复活的人单单指信徒的复活,直译意思是从死人中复活的。说所有死人,包括得救和不得救的,都同时复活过来。这种说法在圣经中找不到根据。 二○36本节进一步显示属天形体的优越。不再有死亡。从这方面来说,人要和天使一样;他们
要被显为神的儿子。信徒现在已经是神的儿子,但外表上看不出来;在天上,他们要外表上显明为神的儿子。他们在第一次复活中有分,便保证了这一点。「但我们知道主若显现,我们必要象他,因为必得见他的真体」(约壹三2)。「基督是我们的生命,他显现的时候,你们也要与他一同显现在荣耀里」(西三4)。 二○37、38为证明复活的事,耶稣提到出埃及记三章6节:摩西引述主称自己为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如果撒都该人停下来想想,他们会明白到:(1)神原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2)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全都死了,因此必然的结论是,神必定叫他们从死里复活过来。主不是说「我以往是亚伯拉罕的神……」,而是说「我现在是……」神作为活人的神这个特性,教人知道复活是必然的事。 二○39~44有几个文士承认耶稣的论据的说服力,但耶稣并未就此罢休,再次以神的话为引证。在诗篇一百一十篇1节,大卫称弥赛亚为主,犹太人一般同意弥赛亚是大卫的子孙;他怎能同时是大卫的主又是大卫的子孙?主耶稣自己就是问题的答案,他作为人子是大卫的后裔,然而他又是造大卫的主。他们眼睛瞎了,所以看不见。 九.防备文士(二○45~
47) 然后,耶稣公开地提醒百姓要防备文士。他们穿着长衣,假装虔诚;他们走过街市时,喜爱人以尊贵的名号称呼他们;他们巧计要得会堂里和宴会中的显要位置;然而,他们抢夺手无寸铁之寡妇毕生的积蓄,以很长的祷告来掩饰他们的恶行。这些假冒为善的行为要受更重的刑罚。路加福音21-24章注释 十.寡妇的两个小钱(二一1~4) 当主耶稣观看财主把捐项投在圣殿的库里,他给财主和一个穷寡妇之间的强烈对比楞住了。他们投上一些,但她投上了一切。在神的计算里,她所投上的比他们合起来的还多。他们是自己有馀而拿出来的,但他是自己不足而拿出来的;他们投上的是对自己微不足道的,但他却把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因不需要而投上的大量金子,神抛掷在无底坑去;但染血的铜钱,他拿起来亲吻,将之变为永恒的金子。」(注57) 十一.概述将来有的事(二一5~11) 第5至33节组成一大篇的预言讲论,虽然跟路加福音第二十四和二十五章的橄榄山讨论很类似,但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应该再次提醒自己,福音书中的差异有深远的重要性。 在本段讲论中,主交替讲述了主后七十年耶路撒冷被毁,和他第二次降临之前的情况。这是
一个双重指涉的例子──他的预言很快在提多围城时得到部分实现,但在大灾难的末期就能进一步完全的实现。 这篇讲论的大纲大概如下: 1.耶稣预言耶路撒冷被毁(5、6节)。 2.门徒问这事何时发生(7节)。 3.耶稣首先概略地描绘了他第二次降临前会有的事(8~11节)。 4.他然后描述耶路撒冷的坠落,和以后会有的事(12~24节))。 5.最后,他说到第二次降临以前会有的预兆,并敦促跟随他的人警醒等候他再来(25、26节)。 二一5、6有人赞赏希律所建的圣殿雄伟壮观。耶稣提醒他们,不要只顾瞬即消逝的美石和供物,日子将到,圣殿要被夷为平地。 二一7门徒即时好奇地要知道这些事什么时候会发生,和发生前会有什么豫兆。无疑,他们的问题单单指耶路撒冷的被毁。 二一8~11救主的回答似乎先把他们带到时代的末期,圣殿会在国度建立之前,再次被毁。那时会有假弥赛亚和虚假的谣传,打仗和扰乱出现;不独国民之间会有冲突,也会有自然的大灾难──地震、饥荒、瘟疫、可怕的异象和大神迹。 十二.末日之前(二一12~19) 二一12~15在前一段,耶稣描述了紧接时
代末期之前要发生的事。第12节开始:「但这一切的事以先……。」所以我们相信第12至24节描述的时期,在这篇讲论与将来的大灾难时期之间。他的门徒要被拘捕、**,在宗教和人民的权柄下受审、被囚。对他们来说,这好象是失败和悲剧,但事实上主在掌握,使这些事成为他荣耀的见证。他们不用预先准备如何辩护,在危急关头,神要给他们特别的智慧,说出彻底挫败他们敌人的话。 二一16~18家庭里会有背叛的事,不信的亲族要出卖基督徒,有些信徒甚至为基督的缘故被杀。第16节「你们也有被他们害死的」,和第18节「然而你们连一根头发,也必不损坏」之间,表面上似乎有所矛盾。唯一的解释是,虽然有些人会为基督殉道,但灵魂却得以保全。他们会死亡,却不会灭亡。 二一19本节表示,那些为基督耐心忍受的要证明他们信心的真实,但离弃他的却不然。那些真正得救的人会不惜任何代价持守真理、向主尽忠。修订标准本译作:「你们可以藉坚忍赢取自己的生命。」 十三.耶路撒冷的毁灭(二一20~24) 现在主明明的讲述耶路撒冷在主后七十年被毁的事。耶城被罗马兵丁围困,就标志这件事的开始。 早期──主后七十年──的基督徒认为
,耶路撒冷被毁、大理石所建造美丽的圣殿被夷为平地之前会有一个信号:「你们看见耶路撒冷被兵围困,就可知道他成荒场的日子近了。」这是确实的信号,表示耶城将要被毁,也提示他们要逃亡。不信的人也许会驳辩,城墙外被军队包围,是不可能逃走的;但神的话绝不会落空。罗马的将军曾撤军一段短时间,这行动让犹太人信徒有机会逃走。他们逃到一个名叫比勒的地方,在那里性命得以保全。(注58) 任何再次进城的尝试都是致命的,耶城要为弃绝人子受罚。怀孕的妇人和奶孩子的母亲会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况;他们在逃避神对以色列地和犹太百姓的审判时会受到阻碍。许多人被杀害,生还的人要被掳到别的地方去。 第24节下半部分的预言很引人注目,提到耶路撒冷古城从那时起,要受外邦人管治,直到外邦人日期满了。意思不是犹太人不能有短时间的控制,而是耶城会不断受到外邦人的入侵和干扰,直到外邦人的日期满了。 新约对外邦人的富足、外邦人的数目添满,和外邦人的日期都加以区别: 1.外邦人的富足(罗一一12)指当以色列被神暂时撇在一边,外邦人现时享有的尊荣地位。 2.外邦人的数目添满(罗一一25)是被提那段时间,基督的外邦新妇
已完全,从地上被接去;并神恢复他与以色列的交往。 3.外邦人的日期(路二一24)真正始于主前五百二十一年,以色列被巴比伦俘掳,一直延续至外邦不再控制耶路撒冷的日子。 救主这段话以后的多个世纪,耶路撒冷大部分被外邦控制。叛教者犹利安大帝(主后336至363年)企图证明主的预言不正确,使人怀疑基督信仰;因此,他鼓励犹太人重建圣殿。他们热烈的作工,甚至挥霍地使用银铲子,用紫罩子盛泥。但他们工作的时候,地震和地底涌上来的火球打断他们的工作;他们逼于放弃这个计划。(注59) 十四.第二次降临(二一25~28) 这段经文描述基督第二次降临前会有的自然灾变和地上的突变。在地球上清楚可见的日、月、星辰要出现异常情况,天体要偏离轨道,地球可能因此移离轴心,狂涛骇浪要席卷陆地,人类因天体接近与地球相撞的轨迹而终日惶恐;然而,属神的人有盼望: 那时,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云降临。一有这些事,你们就当挺身昂首,因为你们得赎的日子近了。 十五.无花果树和各样的树(二一29~33) 二一29~31另一个表示他即将再来的征兆,是无花果树和各样的树发芽。无花果树
正好象征以色列国。在末后的日子,她会开始出现新生命;明显地,多个世纪分散和默默无闻的以色列国,在一九四八年重新立国,现在更是联合国中的一员。这些事实都有一定的重要性。 其它树木发芽长叶可能象征民族主义的惊人发展,和在新兴国家中冒起许多新政权。这些征兆表示基督荣耀的国度快将建立。 二一32耶稣说这世代还没有过去,这些事都要成就。但他说「这世代」是什么意思呢? 1.有人认为是指他说这些话时活着的世代,而「那些事」全部在耶路撒冷被毁时成就了。然而,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基督还没有在能力和大荣耀中,驾云再来。 2.另一些人相信「这世代」指这些征兆出现时活着的人,他们会看见这些征兆的开始,也会活着看见基督再临,所有预言的事件会在一个世代之间发生。这是一个可能的解释。 3.另一个可能是「这世代」指犹太人对基督的敌视态度。主曾说犹太民族会存活,分散却不至灭亡,他们对基督的态度一直不会改变。也许第2和第3点都是对的。 二一33大气和星体的天空要被废去,现时的天地也要废去;但主耶稣的这些预言却绝不会不成就。 十六.警醒祷告(二一34~38) 二一34、35在这
段期间,他的门徒应该慎防只顾吃、喝和俗世的思虑,因为他会忽然临到。那日子就是这样临到地上一切以地球为他们长远居所的人。 二一36真门徒应该时常警醒、祈求,从注定要经历神忿怒的不敬虔世界中分别出来,站在那些在人子面前得蒙悦纳的人当中。 二一37、38每一天,主在殿里教训人,每夜则在橄榄山上睡觉,他在世上无家可归。众百姓清早上圣殿,挤拥着他,要再次听他讲道。 拾壹.人子的受难和死亡(二二~二三) 一.阴谋杀耶稣(二二1、2) 二二1这里的除酵节指一段时间,从逾越节开始,及其后的七天,在这段期间,不可吃有酵的饼。逾越节在尼散月,犹太历第一个月的第十四天举行。从尼散月的第十五天至第二十一天的七天,称为除酵节;但在本节中,除酵节指整个节期而言。如果路加福音原意是写给犹太人,作者就不需要提到除酵节和逾越节之间的关连。 二二2祭司长和文士不停阴谋怎么才能杀害主耶稣,但他们知道必不可引起骚动,因为他们惧怕百姓,又知道许多人仍然非常敬重耶稣。 二.犹大卖主(二二3~6) 二二3撒但入了那称为加略人犹大的心,他本是十二门徒里的一个。根据约翰福音十三章27节的
记载,这个行动发生在逾越节筵席的时候,耶稣递给他一点饼之后。我们的结论是事情接连发生,又或者路加要强调事实,而非事情发生的准确时间。 二二4~6不管如何,犹大与祭司长并守殿官,即犹太圣殿守卫的领袖,作了一次交易。他小心的部署计划,在不引起暴动的情况下,把耶稣交在他们手里。计划得到全盘接纳,他们约定给他银子──三十块钱,正如我们在别处读到的。犹大便出去,部署出卖计划的细节。 三.预备逾越节的筵席(二二7~13) 二二7这段经文所提各段时间的关连有明显的问题。除酵日一般认为在尼散月第十三天,这天犹太人的家庭要除去所有有酵的饼;但这里说,那是须宰逾越节祭牲的一天,就是尼散月的第十四天。莫礼士跟其它学者提议,当时逾越节有两个不同的日期,一个是官方采用的,另一个是耶稣和其它人采用的。(注60)我们相信最后一个星期四发生的事从这里开始,一直至到第53节。 二二8~10主打发彼得和约翰进耶路撒冷,预备庆祝逾越节的筵席。从主给他们的指示可见,主对一切事情都了如指掌。他们进了城,遇见一个男人拿着一瓶水。在东方的城市,这是很罕见的;通常是女人拿水瓶。这个男人正好象征圣灵,他引导寻找
的心灵,到与主相交的地方去。 二二11~13主不仅预知这个男人的位置和所走的路,也知道有一个家主愿意用摆设整齐的一间大楼,招待他和门徒。也许这个人认识主,已经将个人和所有的完全交托给他。客房和摆设整齐的一间大楼有所不同,慷慨的主人提供的设备,比门徒预期的好。耶稣在伯利恒降生的时候,旅店(希腊文是Kataluma)没有地方给他;在这里,他吩咐门徒要客房(同一个希腊字),但他们得到更好的──摆设整齐的一间大楼。 一切正如他所预指的进行,门徒就预备好逾越节的筵席了。 四.最后的逾越节(二二14~18) 二二14千百年来,犹太人都庆祝逾越节的筵席,记念他们藉毫无瑕疵之羔羊的血,得以从埃及和从死亡中,光荣地被拯救出来。当救主与使徒最后一次同坐,这一切是何等活生生的在他脑海中展现。他才是真正的逾越节羔羊,他的血将要为拯救所有信靠他的人而流。 二二15、16这次特别的逾越节对他有难以言喻的意义,他甚愿意在受苦以先吃这筵席。他不会再守逾越节,直至他再临地上,建立荣耀的国。「我很愿意」带有强烈、热切渴望的意思。这句具启示意义的话,叫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地方的信徒都去思想,主耶
稣是何等热切的渴望,与我们在他的桌上相交。 二二17、18这是逾越节仪式的一部分。耶稣接过杯来,祝谢了,递给门徒,再次提醒他们,他不再喝这葡萄汁,直等至他在千禧年作王时。逾越节筵席的描述到第18节结束。 五.第一次主餐(二二19~23) 二二19、20最后一次逾越节筵席过后,紧接的是主的晚餐。主耶稣设立这神圣的记念方式,叫以后历世历代跟从他的人,都记念他和他的死。他首先给他们饼,象征他即将为他们舍去的身体;然后是那动人地说出他宝血的杯。那血就是他在加略山的十架上流的。他说那杯是用他血所立的新约,为属他自己的人流出。意思是他原先跟以色列国立的新约,用他自己的血来印证。我们主耶稣基督在地上建立国度时,新约就会完全应验成就,但我们作为信徒,现在就可以进入这约的好处中。 不用多说,饼和杯预表或代表他的身体和血。他说的时候身体还没有舍去,血也未流出来。因此说这些象征神奇地变成实物,是很荒谬的。犹太人禁止食血,因此门徒知道他不是指真的血,而是指他血的象征。 二二21很明显犹大实际上出席了最后晚餐,然而约翰福音第十三章同样清楚地显示,这个叛徒在耶稣蘸了一点饼递给他后,就
离开了那房间。因为这事发生在圣餐设立之前,许多人相信在传递饼和杯的时候,犹大实际上不在场。 二二22主耶稣的受苦和死亡是预定的,但犹大出卖他,是出于意志的完全同意,所以耶稣说:「卖人子的人有祸了。」纵使犹大是十二门徒之一,他却不是一个真信徒。 二二23本节揭示了一些令人惊奇的事,和门徒对自己的不信任。他们不知道那一个会犯罪作这畏缩的事。 六.服事才是真伟大(二二24~30) 二二24、25这是对人心的一个可怕谴责。紧接圣餐之后,门徒中间竟然起了争论,辩他们那一个可算为大!主耶稣提醒他们,在他的约里,为大的概念跟人的大相径庭。治理外邦人的君王,一般被认为是伟大的人物;事实上,他们被称为「恩主」。但这只不过是一个称号,他们实质上是个残酷的暴君;他们有良善的名,却没有良善的性格。 二二26跟从救主的人却不可这样。那些要为大的,倒要象年幼的;那些要为首的,倒要谦卑的服侍其它人。这些革命性的宣言,跟一贯的传统,即年幼的不及年长,和为首的藉控制显示伟大,完全相反。 二二27按人的判断,在筵席中作客的比服侍人用膳的为大。但主耶稣来到作为服事人的,所有跟从他的人都必
须效法他。 二二28~30主称赞门徒,在磨炼之中常和他同在。这是主的慈仁。他们刚才还彼此争论,而且不久之后还要撇弃他逃跑;然而,他知道在他们心里,他们爱他,并为他的名忍受责骂。他们的赏赐是当基督回来坐大卫的宝座,统管全地之时,与他坐在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正如父神确实地应许将国度赐给基督,他们也确实要与他一同作王,治理更新的以色列国。 七.耶稣预言彼得不认主(二二31~34) 在人类无信义的历史中,现在来到三件黑暗事件的最后一件。第一件是犹大卖主,第二是门徒自私的野心,现在说到彼得的懦弱。 二二31、32重复说西门,西门,表明基督对这个摇摆不定的门徒的慈爱和关怀心肠。撒但想要得着所有门徒,好筛他们,象筛麦子一样。耶稣称呼彼得,作为众人的代表。但主已经为西门祈求,叫他的信心不至滑跌(「我已经为你祈求」是伟大的说话)。在他回头归向主以后,他要坚固他的弟兄。这回头并非指得着救恩,而是指跌倒后的挽回。 二二33、34彼得表现出过大的自信,说愿意陪耶稣一同下监,一同受死。但主告诉他,晨光还没有普照,他要三次说不认识主! 在马可福音十四章30节,主的话被
引述为鸡叫两遍以先,彼得要三次不认主。根据马太福音二十六章34节,路加福音二十二章34节和约翰福音十三章38节的记载,主说在鸡叫以先,彼得要三次不认他。无可否认,这个表面上的矛盾很难解决。可能有两次鸡叫,一次在晚上,另一次在晨曦。我们也应该留意,福音书中至少记载了六次彼得不认主,他在下列人士之前否认基督: 1.一个使女(太二六69、70;可一四66~68)。 2.另一个使女(太二六71、72)。 3.旁边站着的人(太二六73、74;可一四70、71)。 4.一个人(路二二58)。 5.另一个人(路二二59、60)。 6.大祭司的一个仆人(约一八26、27)。这个人很可能跟其它人不同,因为他说:「我不是看见你同他在园子里么?」(26节)。 八.新行军命令(二二35~38) 二二35在事奉的早期,主差门徒出去,没有钱囊,没有囗袋,没有鞋──最低限度的需求。有基本的需要已经足够,事实也证明这样。他们都承认没有缺少什么。 二二36但这时他将要离开他们,他们对他的服侍要进入一个新阶段。他们会面对贫穷、饥饿、危险,所以有必要为前面的需要作预备。
他们要带钱囊、带囗袋或餐盒,没有刀的要卖衣服买刀。救主叫门徒买刀是什么意思呢?很明显,他不是要他们用刀作为侵犯他人的武器。这样的行动违反他在下面的教训: 「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约一八36) 「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太二六52) 「要爱你们的仇敌……。」(太五44) 「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太五39;又请看林后一○4) 那么,耶稣说刀是什么意思呢? 1.有些人提议,他是指圣灵的宝剑,就是神的道(弗六17)。这有可能,但同时钱囊、囗袋、衣服也要灵意化了。 2.韦廉斯说剑的意思是一个受命政府的保护,指出在罗马书十三章4节,剑指掌权者的能力。 3.兰格说剑用作防御人类的敌人,而不是用来攻击。但路加福音五章39节似乎排除了剑的这个用途,即使是为防卫的目的。 4.有人认为剑只是用来防御野兽而已。这也可能。 二二37本节解释为何门徒需要带钱囊、囗袋和剑。主一直跟他们同在,到这时候,一直供给他们地上的需用。他很快就要按照以赛亚书五十三章12节的预言,离开他们。那关系他的事必然要成就
,即他被列在罪犯之中,藉以结束他在世上的生活和使命。 二二38门徒完全误解了主。他们带了两把刀,暗示足够应付前面的任何问题。主耶稣说:「够了。」对话就此结束。他们似乎认为用两把刀,就可以阻挠敌人杀害他的企图。这跟他的想法相去甚远呢! 九.客西马尼园的伤痛(二二39~46) 二二39客西马尼园位于橄榄山的西坡,耶稣常常到那里祷告。门徒,包括那卖他的,当然知道这事。 二二40圣餐结束后,耶稣和门徒离开大楼,到那园子去。到达后,他提醒他们要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也许他想到的迷惑,是敌人包围时,他们被迫离弃神和基督的压力。 二二41、42然后耶稣离开门徒,走到园中更远的地方,在那里独自祷告。他祷告说,父若愿意,就把这杯撤去,然而他想神的意思成就,不要他自己的意思成就。我们明白这个祷告的意思是:如果有其它方法,除了主上十字架之外,罪人可以藉着得救的,请启示那方法。天上静默无声,因为没有其它方法。 我们相信基督在园里所受的痛苦,不是他赎罪工作的一部分。救赎的工作在十架上那三小时的黑暗中完成了。但客西马尼园的经历预期加略山的工作。在园子那里,主耶稣想到将与我们的罪接
触,就在思想上受到极大的痛苦。 二二43、44他完全的人性,从受煎熬时表现的伤痛可以看见。有一位天使从天上显现,加添他的力量。只有路加记载了这事,和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的事实。后面的细节引起了路加这位谨慎的医生的注意。 二二45、46耶稣回到门徒那里。他们已经睡着了,不是因为漠不关心,而是因为忧伤疲惫。他再次敦促他们起来祷告,因为危急的时刻已近在眉睫;他们会被试探,在权威之前否认他。 十.耶稣被卖和捉拿(二二47~53) 二二47、48这时候,犹大与一群祭司长、长老和守殿官来到,要捉拿主。经过事先安排,这个叛徒用亲嘴为记号来识别耶稣。司徒雅各评论: 这是至可怕的接触方法,可说是人类的邪恶行为所不能及的极点。犹大在客西马尼园出卖他的主,不是以呼喊或重击或刺戳,而是以亲吻。(注61) 耶稣无限悲怆地问:「犹大,你用亲嘴的暗号卖人子么?」 二二49~51门徒觉察到光景不好,准备要动武。事实上,他们内中有一个人,说实就是彼得,用刀削掉了大祭司的仆人的右耳。耶稣责备他用肉体的方法来打属灵的战争,他的时间到了,神预定的目的必须成就。耶稣仁慈地摸那受害者的
耳朵,把他治好了。 二二52、53耶稣问犹太人的领袖和官长,为何出来拿他,好象他是逃亡的强盗?他不是天天在殿里教训人么?为何那时他们却不下手拿他?他知道答案,这是他们的时候,黑暗掌权了。这时大概是星期四的午夜。 我们主所受的宗教审讯大约可分为三个阶段。先到亚拿面前受审问,然后到该亚法面前,最后在犹太人议会面前受审。这连串事件直到第65节的记载,大概发生在星期五凌晨一时至五时之间。 十一.彼得不认主并痛哭(二二54~62) 二二54~57当主被带到大祭司的宅里,彼得远远的跟着。他跟那些在院子中央生火取暖的人一起,一个使女定睛看彼得,大声说他是耶稣的一个跟从者。令人很难过,彼得不承认他认识耶稣。 二二58~62一会儿,有人指责彼得是跟从拿撒勒人耶稣的,彼得再次否认指控。约过了一小时,又有人认出彼得是加利利人,是主的一个门徒。彼得否认,表示不晓得那人说什么。但他这次否认,被鸡的叫声打断了。在这黑暗的时刻,主转过身来看彼得。彼得想起主预言他在鸡叫以先,要三次不认他。神儿子的回望后,彼得就出去在黑夜中痛哭。 十二.兵丁戏弄人子(二二63~65) 那些被派
往耶路撒冷圣殿的官兵逮捕耶稣。这时,这些神圣所的看守者开始戏弄耶稣,又打他;他们蒙着他的眼睛,打他的面,然后叫他认一认打他的是谁。他们所做的不止这些,但他耐心地忍受罪人对他的顶撞。 十三.早上在犹太人议会面前受审(二二66~71) 二二66~69天亮时分(早上五至六时),长老……把耶稣带到他们的公会,又称为犹太人议会。议会的成员明明地问他,他是不是弥赛亚。耶稣实际上说,跟他们讨论这事是没用的,他们并不开怀接受真理。但他提醒他们,站在他们面前备受屈辱的这位,有一天要坐在神权能的右边(参看诗一一○1)。 二二70、71然后他们坦白地问他,他是不是神的儿子。他们的意思是清楚明白的。对他们来说,神的儿子就是与神同等的。主耶稣回答说:「你们所说的是。」(参看可一四62)这就是他们所要的。他们没有听过他说亵渎的话,宣称自己与神同等么?不再用见证了。但有一个问题,在他们的律法中,亵渎的刑罚是死刑。但犹太人在罗马统治之下,他们没有权柄处死犯人,所以他们要将耶稣带到彼拉多那里。彼拉多对宗教的指控如亵渎毫无兴趣,因此,他们要对他作出政治上的指控。 十四.耶稣在彼拉多面前受审(二三1
~7) 二三1、2在犹太人议会(众人)面前受审后,耶稣被匆忙地解到罗马巡抚彼拉多那里,接受民事审讯。那些宗教领袖对他作出三个政治上的指控。首先,他们控告他诱惑国民,叫人转移对罗马政府的忠心。其次,他们说他禁止犹太人纳税给该撒。最后,他们指控他自己立为王。 二三3~7当彼拉多问耶稣,他是否犹太人的王,他回答说他是。彼拉多并不认为他的宣称对罗马帝国有任何威胁,经过私下跟耶稣面谈后(约一八33~38上),他对祭司长和众人说,他查不出耶稣有什么罪来。暴民越发坚决,指控耶稣煽动叛乱,从被藐视的加利利起,直至到耶路撒冷。彼拉多一听见……加利利这名字,就以为找到逃避责任的路。加利利属希律所管,所以彼拉多把耶稣送交希律,企图避免进一步牵涉入这案件。刚巧那时希律正在耶路撒冷访问。 希律安提帕是大希律的儿子。他屠杀了伯利恒的婴孩;也杀害施洗约翰,因为约翰谴责他与兄弟之妻的不法关系。这也是耶稣在路加福音十三章32节称「那个狐狸」的希律。 十五.在希律面前被藐视(二三8~12) 二三8耶稣能够在他面前受审,希律感到很欢喜,因为听见过他的事,久已想看他行一件神迹。 二三9~1
1不管希律问救主多少问题,都得不到回答。犹太人更激烈的指控耶稣,但他却不开囗。希律认为自己所能做的,就是让他的兵丁粗暴地对待耶稣,戏弄他,给他穿上华丽衣服,把他送回彼拉多那里去。 二三12从前希律和彼拉多彼此有仇,但这时仇恨变成友谊了。他们两人都同样反对主耶稣,这就叫他们联合起来。提奥非勒为这件事哀伤说:“这对基督徒是个耻辱。魔鬼可以说服恶人,为了作恶而将他们的仇恨撇在一旁;但基督徒却甚至不能为了行善而保持友谊。” 十六.彼拉多的判决:无罪的却被定罪(二三13~25) 二三13~17因为彼拉多未能公义地释放他那尊贵的囚犯,他发现自己进退维谷。他跟犹太人的领袖匆忙的召开了一个会议,向他们解释,希律和他都不能找到任何证据,证明耶稣叛乱。「可见他没有作什么该死的事。」因此他提议鞭打主,然后放他走。如司徒雅各指出: 这个令人惋惜的妥协,当然是完全不可接受和不合理的。这个可怜的人,受恐惧驱使,企图藉耶稣履行他的职责,同时又要取悦群众。但他两样都做不了,怪不得愤怒的祭司,无论如何也不接受那个判决。(注62) 二三18~23祭司长和众民烈怒难遏,他们要求判耶稣死罪,释放
恶名昭彰、因作乱杀人被下在监里的罪犯巴拉巴。彼拉多再次怯懦地试图证实主无罪,但暴民的邪恶要求把他盖过了。不管彼拉多说什么,他们坚持要求判神的儿子死罪。 二三24、25尽管彼拉多已经宣告耶稣无罪,这时为了取悦百姓,却仍定他死罪。同时,他释放了巴拉巴给众人。 十七.人子被带到加略山(二三26~32) 二三26这时大概是星期五早上九时。往钉十架现场的途上,兵丁命令一个名叫西门的古利奈人背十字架。有关这个人的资料不多,但后来他的两个儿子似乎成为出名的基督徒(可一五21)。 二三27~30耶稣往钉十架途上,一群支持他的跟从者为他痛哭。他称呼人群中的妇女为耶路撒冷的女子,叫她们不应为他难过,反而要为自己难过。他是指着主后七十年临到耶路撒冷的可怕毁灭,那日子的痛苦和悲伤如此的重,以至一直以来被藐视的不生育的妇人,会被认为特别幸运。提多的围城,情景恐怖到一个地步,人甚至愿意让大山倒在他们身上、小山遮盖他们。 二三31然后主耶稣加上一句:「这些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树上,那枯乾的树,将来怎样呢?」他自己就是有汁水的树,不信的以色列人则是枯乾的树。如果罗马人把这样的羞辱和痛苦,堆在
无罪、无辜的神儿子身上,这班谋杀神爱子的凶手,将要接受怎样严厉可怕的惩罚呢? 二三32在耶稣的行列中,又有两个犯人安排和耶稣一同处死。 十八.耶稣被钉十字架(二三33~38) 二三33行刑的地方名叫髑髅地(注63)(源自拉丁语「头髅」的意思)。也许地形仿似头骨,又或者得名原因是因为这是死亡之地;头骨常常被看为死亡的象征。圣经克制地描绘钉十架的情况是值得注意的。经文没有停留于可怖的细节上,只有简单的句子「在那里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司徒雅各的话很中肯: 难以置信弥赛亚竟必须死亡,而他要这样死亡更是完全不能相信的。然而事实却是这样。基督碰过的每一样东西──包括十字架在内──都加以辉煌和美丽的装饰和转化。但让我们永不要忘记,他是从怎样骇人的深渊中,被高举在十字架上。(64) 哦,那高举的十架; 教我它是何意义, 那一位,忧患之子, 被钉流血舍身。 ~本纳尼 那一天,髑髅地悬着三个十字架,耶稣的十字架在中间,他的两旁各有一个犯人的十字架。这应验了以赛亚书五十三章12节──「他也被列在罪犯之中」。 二三34耶稣有无限的慈爱和怜悯,
在十架上他高呼:「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谁知道这个祷告,免去了神何等汹涌的烈怒!摩根评论救主的慈爱说: 在耶稣的心灵里,没有愤恨,没有忿怒,没有隐藏的意愿,要惩罚苦待他的人。人对披甲的拳头啧啧称羡,但当我听到耶稣这样祷告,我知道那拳头唯一会到的地方是地狱。(注65) 然后,兵丁分了他的衣服,拈阄分他那无缝的里衣。 二三35~38百姓站在十架前观看,戏弄他,向他挑战,他若真是弥赛亚,是神所拣选的,就救自己。兵丁也戏弄他……拿醋送给他喝,挑剔他救自己的能力。十字架上挂着一个牌子: 这是犹太人的王 我们再引述司徒雅各的话: 我们不能忽略这个事实,牌子上的字用三种语言写上:希腊文、拉丁文和希伯来文。无疑,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叫人群中的每一个都能看得明白。但基督的教会常常正确地看见,这象征她主人的主权是普世的,因为这些是世界的三大语言,每一种通行于一个重要区域。希腊文是文化和知识的语言,在那个范野里,牌上的文字写着,耶稣是王!拉丁文是法律和政治的语言,在那里耶稣是王!希伯来文是启示宗教的语言,在那里耶稣是王!因此,他即使被挂将死,「他头上戴
着许多冠冕」(启一九12)仍是事实。(注66) 十九.两个犯人(二三39~43) 二三39~41我们从其它福音书的记载知道,起初两个犯人都辱骂耶稣。他若是基督,为何他不救自己和他们呢?后来其中一个转变了心态,责备同伴不敬畏神。毕竟,他们是为自己所犯的罪受苦,他们的刑罚是应得的;但挂在中间十字架上的这个人没有作过一件不好的事。 二三42那个犯人转向耶稣,求主(注67)在他回来在地上建立国度时记念他。这样的信心很惹人注目。这个将死的犯人相信耶稣将从死里复活,最终要在世上作王。 二三43耶稣赏赐他的信心,应许就在那一天,他们要一起在乐园里。乐园相同于第三层天(林后一二2、4),意思是神的居所。今日──多么快!同我──何等的同在!在乐园里──何等的喜乐!欧德曼写道: 这事向我们启示一个真理,救恩是以悔改和信心作条件的。然而,也包括其它重要的信息。经文宣告救恩是独立于礼仪的,那个犯人从未接受洗礼,也没有参加圣餐……事实上,他勇敢地在充满敌意的群众面前,在百姓和兵丁的讥讽和嘲弄下,公开承认他的信仰。即使没有任何正式的礼仪,他仍得蒙拯救。经文也进一步证实,救恩是独立于善
行的……看来也没有「睡着的灵魂」这回事。身体会死去,但死后知觉仍然存在。经文又证实没有「炼狱」。这个悔改的犯人,从罪恶和羞辱的生命,马上进入蒙福的状况。也可以说,救恩不是普遍有效的,那里有两个犯人,只有一个得救。最后注意的是,死亡之后的喜乐,真正的本质包含在个人与基督的交通。对将死的犯人的应许,重心在于:「你要同我在一起。」这是我们蒙福的确据,去世是「与基督同在」,那是「好得无比的。」(注68) 从耶稣基督的旁边,一个人上天堂,另一个下地狱。你在十字架的那一边? 二十.三小时的黑暗(二44~49) 二三44从午正……直到申初,即中午至下午三时,黑暗笼罩地面(或地球,希腊文可以表达两个意思)。这是给以色列的一个信号,他们弃绝那光,现在被神审判,眼睛蒙蔽了。 二三45殿里的幔子,从上到下在中间裂为两半。这象征藉着主耶稣基督的死,为所有凭着信心来的人,开了一条路,到神那里去(来一○20~22)。 二三46、47就是在这三个小时的黑暗中,耶稣的身体被挂在木头上担当了我们罪的刑罚。这段时间结束时,他把灵魂交托在神他父的手里,甘心的献上他的生命。一个罗马百夫长深深的为
这景象所慑服,就归荣耀与神说:「这真是个义人!」 二三48、49聚集观看的众人,都为这悲痛和不祥预感的恐怖景象所震慑。有一些忠心跟从耶稣的人,包括从加利利跟着他来的妇女们,……站着,看这人类历史中最残酷的景象。 二十一.葬在约瑟的坟墓里(二三50~56) 二三50~54直到这时,约瑟仍是私下作主耶稣门徒的。虽然他是犹太人议会的议士,但却不赞同他们对耶稣的判决。现在约瑟勇敢地去见彼拉多,问是否有幸能将耶稣的身体从十字架上移下来,好好地埋葬。(这时约是下午三时至六时。)约瑟得了准许,赶快把耶稣的身体用细布裹好,安放在石头凿成的坟墓里;那坟墓直到那时,是从未葬过人的。这事发生在星期五,在预备日。这里说安息日快到了,我们必须谨记,犹太人的安息日从星期五日落后开始的。 二三55、56约瑟取了身体,安放在坟墓的时候,从加利利来的忠心妇女一直跟着他,然后他们就回去,预备香料香膏,再回来膏她们所爱的主的身体。在埋葬耶稣身体的时候,在某意义上,约瑟也埋葬了自己。这个行动,使他永远从钉死生命和荣耀的主的民中,分别出来。他不再属犹太教,但会过分别的道德生活,见证犹太教的不是。
那些妇女在星期六休息,遵行安息日的诫命。 拾贰.人子的凯旋(二四) 一.空坟墓旁的妇女(二四1~12) 二四1星期天黎明的时候,她们到坟墓去,带着为耶稣的身体所预备的香料。但她们预期怎样到达停放耶稣尸体的地方?她们不知道坟墓门囗被一块大石封着么?我们没有答案。我们所知道的是她们深深地爱主,而爱为达到目的,常常会忘记困难。 「她们的爱很早生发(1节),她们得到丰厚的赏赐(6节)。早起寻求的人得见复活的主(箴八17)。」 二四2~10她们到达坟墓前,看见石头已经从坟墓门囗辊开了,一走进去,看见主耶稣的身体已经不见了。我们不难想象她们的困惑。当她们仍然在尝试去找出原因时,有两个衣服放光的天使(参看约二○12)出现,向她们保证耶稣已经复活,在坟墓里寻找他是徒劳的。正如他还在加利利与她们同在时所应许的,他已经复活了。他不是预先告诉了她们,人子必须被交在罪人手里,钉在十字架上,在第三**要复活么?(路九22,一八33)。她们想起了这一切事,就赶忙的回到城里去,把消息告诉十一个门徒。首先报告复活信息的人包括抹大拉的马利亚和约亚拿,并雅各的母亲玛利亚。 二四11、1
2门徒一点也不相信她们,听来这只是老妇的胡言,不可置信!荒诞古怪!这是他们的想法──直至彼得亲自到坟墓去,看见细麻布独在一处。这些布曾经紧紧的缠裹主身体,经文没有告诉我们,那些布是散开了,还是仍然保持身体的形状,但我们推定是后者也不会出错。似乎主留下裹尸布好象茧那样。裹尸布留在坟墓里显示身体不是偷去的,盗贼不会花时间去解开那些布。彼得回到家里,继续试着去解答这个奥秘,这是什么意思呢? 二.往以马忤斯路上(二四13~35) 二四13两个在以马忤斯路上的门徒中,一个名叫革流巴,另一个则不知是谁。也许是他的妻子。其中一个传统说法是路加自己,但我们可以肯定,不是原本的十一个门徒之一(参看33节)。不管怎样,他们两人从耶路撒冷回去以马忤斯,在大概二十五里的路程上,难过地(注69)述说主的受死和埋葬。 二四14~18他们一边前行的时候,有一个陌生人就近他们,与他们同行。这人就是复活的主,但他们认不出他来。他问他们在谈论什么。起初,他们站住一会儿,一幅可怜悲惨的模样;然后,革流巴惊奇的表示,连一个在耶路撒冷作客的,竟不察觉在那里所出的事。 二四19~24耶稣以这个问题「究竟发
生什么事呢?」来引导他们说出事情的始末。他们的回答,首先向耶稣表示尊崇,然后回顾他的受审和钉十字架;他们说到那破灭的希望,还有他的身体不在坟墓里的报告。事实上,有天使已经保证他活了。 二四25~27耶稣就慈爱地责备他们,未能知晓这正是旧约先知预言弥赛亚所要走的道路。首先他必须受苦,然后才得荣耀。从创世记开始,一直到众先知书,主复述凡经上指着自己作弥赛亚的话,给他们讲解明白。何等美妙的研读,我们要怎样爱慕与他同在呢!我们有同一本旧约,有圣灵教导我们,所以我们也可以很快的找到凡经上所指着他自己的话。 二四28~29这时门徒已经接近他们的家了,他们邀请这同行的客旅一起度过那晚。起初,他礼貌地表示要继续他的旅程。但他们劝他与他们住下,结果,他们得着何等丰厚的赏赐! 二四30、31当他们坐下来晚饭的时候,作客的取了主人的位置。 简单的晚餐变成圣餐,那家成为神的居所。这就是基督在每处他到过的地方所行的。凡接待他的,就会得到很好的接待。两个门徒为他开了自己的家门,这时他也开了他们的眼睛。(读经会出版《每日灵粮》) 当他擘开饼,递给他们,他们才认出他来。他们看见他手上的钉
痕吗?我们只知道,他们的眼睛奇妙地明亮了,认出他来。这事一发生,耶稣不见了。 二四32他们追想白天的旅程,怪不得当他和他们说话,给他们讲解圣经的时候,他们的心里火热。他们的教师和同行者原来是主耶稣基督。 二四33他们不在以马忤斯度宿了,反而赶快回耶路撒冷去,正遇见十一个使徒和其它人聚集在一处。「十一个」在这里是概括的用词,表示原先的一班门徒,不包括犹大在内。事实上,从约翰福音二十章24节可知,不是十一个都在场,但这个词是当作集体名词用。 二四34在以马忤斯的门徒可以分享他们的喜信之前,耶路撒冷的门徒快乐地宣告,主已经真的复活了,并已经显现给西门彼得看了。 二四35然后到从以马忤斯来的两个门徒说:「是的,我们知道,因为他与我们同行,进我们的家,在擘饼的时候,向我们启示了他自己。」 三.向十一个门徒显现(二四36~43) 二四36~41主耶稣复活的身体是真实的、可触摸的和有骨有肉的身体。这是被埋葬的同一个身体,但这个身体已经改变,不会再死亡。耶稣以这荣耀的身体,可以进入一间关着门的屋内(约二○19)。 这正是他在第一个星期日晚上所作的。门徒抬头看见
他,然后听到他说:「愿你们平安。」他们惊惶失措,以为是鬼魂。当他向他们展示他的手、他的脚上的爱的记号,他们才开始明白过来。即使这样,也是几乎有点不真实,这实在太好了。 二四42、43为了向他们表明真是耶稣自己,他吃了一片烧鱼和一块蜜房。 四.开启心窍(二四44~49) 二四44~47这段经文可说摘录了救主在复活和升天之间的教训。他解释他复活是应验他自己从前他们所说的话。他不是曾经告诉他们,旧约众先知指着他的话都要应验吗?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是旧约的三大类别;放在一起,就代表整本旧约。旧约先知指着基督的话,要点是什么呢? 1.他必须受害(诗二二1~21;赛五三1~9)。 2.第三**必须从死里复活(诗一六10;拿一17;何六2)。 3.人要奉他的名传悔改赦罪的道,从耶路撒冷起直到万邦。 耶稣开他们的心窍,使他们能明白所有这些圣经。事实上,这章充满打开了的东西:开了的坟墓(2节)、开了的家(29节)、开了的眼睛(31节)、开了的圣经(32节)、开了的嘴唇(35节),开了的心窍(45节)和开了的天(51节)。 二四48、49门徒就是主复
活的见证,他们必须出去传播这荣耀的信息。但他们必须先等候父的应许。即等候五旬节圣灵降临,然后他们才领受从神而来的能力,为复活的基督作见证。父神曾在这些旧约经文,如以赛亚书四十四章3节;以西结书三十六章27节;约珥书二章28节中,应许赐下圣灵。 五.人子升天(二四50~53) 二四50、51基督在复活后四十日升天。他领门徒到伯大尼的对面,即橄榄山的东面,就举手给他们祝福,正祝福的时候,他就被带到天上去了。 二四52、53他们就拜他,大大的欢喜,回耶路撒冷去。以后的十天,他们大部分时间在殿里称颂神。 路加的福音,以虔诚的信众在殿里,祈求等候已久的弥赛亚开始;又在同一处地方、以虔诚的信徒称颂神(注70)听了祷告,成就了救赎结束。李南称路加福音为世界上最优美的着作。这实在是一个美好的高峰。阿们。 评注 1(一2)司徒雅各(JamesS.Stewart),TheLifeandTeachingofJesusChrist,页9。 2(一4)同一个字(anothen)也出现在约翰福音三章7节:「你们必须重生」(或作「从上头生」)。 3(一16、17)路克
(G.ColemanLuck),Luke,页17。 4(一28)希腊原文是个被动分词,表示她领受了恩典。拉丁文gratiaplena(满有恩典)被误用来教导说马利亚是恩典的源头。这里强调精确翻译的重要性。 5(一72~75)摩根(G.CampbellMorgan),TheGospelAccordingtoLuke,页30-31。 6(二7)达秘(J.N.Darby),SynopsisoftheBooksoftheBible,III:293。 7(二8)司徒雅各(Stewart),LifeandTeaching,页24。 8(二13、14)批判性(NU)文本作「归善良的人」,似乎跟人的堕落这圣经教义有所矛盾。接受批判性文本的福音派人士一般将原文意译。英王钦定本传统可能是最好的。 9(二33)NU文本作「他父母」并没有**童贞女产子这事实,只是不太清楚。请比较传统主要文本,与Nu文本中的第43节。 10(二40)NU文本略去「在灵里」(和合本同)。 11(四13)司徒雅各(Stewart),LifeandTeaching,页45。 12
(四28)赖尔(JohnCharlesRyle),ExpositoryThoughtsontheGospels,St.Luke.1:121。 13(五30)Nu文本作「法利赛人和他们的文士」,意指这些文士同时也拥有法利赛人的身分。 14(六17~19)然而,许多学者相信「平地」(英王钦定本)是山边一处平坦的地方。不同的只是缩写,马太和路加采取不同的着重点,及编辑上的安排(由神默示的)。 15(六26)大部分手抄本略去「所有」(和合本同),暗示只有某些人会称赞妥协的人。 16(六27~29上)迈耳(F.B.Meyer),TheHeavenlies,页26。 17(六47~49)大部分跟随批判性文本(「盖造得好」)的现代圣经都错失了重点。不是一个人如何建立自己的生命,而是建基于谁(基督)身上! 18(七21~23)摩尔(C.G.Moore),由谭姆士(W.H.GriffithThomas)引述,OutlineStudiesintheGospelofLuke,页129。 19(七27)高德(F.L.Godet)CommentaryontheGospe
lofLuke,1:350。 20(七30~34)赖尔(Ryle),St.Luke,I:230。 21(七49、50)同上,页239。 22(八11~15)达秘(J.N.Darby),TheGospelofLuke,页61。 23(八18)凌耳(G.H.Lang),TheParabolicTeachingoftheure,页60。 24(八26、27)NU文本在这里及第37节作格拉森(和合本同)。 25(八34~39)达秘(Darby),Synopsis,III:340。 26(八51~53)安德逊爵士(SirRobertAnderson),MisunderstoodTextsoftheNewTestament,页51。 27(九19、20)司徒雅格(Stewart),LifeandTeaching,页109、110. 28(九28、29)洛杰斯(W.H.Rogers),出处不详。 29(九32、33)赖尔(Ryle),Gospels,St.Luke,I:320。 30(九50)韦连士(A.L.Williams),出处不
详。 31(九62)这里可能不是指片刻的回望,而是如「回到埃及」,这种以色列人在旷野的心态。 32(一○1~12)NU文本在这里及第17节作「七十二」。 33(一○16)赖尔(Ryle),St.Luke,I:357,358。 34(一○36、37)戴伟森(F.Davidson)ed.,TheNewBibleCommentary,页851。 35(一○42)高斯(C.A.Coates),AnOutlineofLuke'sGospel,页129。 36(一○42)欧德曼(CharlesR.Erdman),TheGospelofLuke,页112。 37(一一4)路加记载的「门徒祷文」篇幅较短,可能暗示路加福音所记的不是逐字纪录。批判性(Nu)文本省略了(请看新英王钦定本注脚)。一般被认为是马太福音的编者加插的。 38(一一9)希腊文为现在时态祈使语气,表示持续的动作。 39(一一41)艾朗赛(HarryA.Ironside),AddressesontheGospelofLuke,页390。 40(一一46)凯理(Will
iamKelly),AnExpositionoftheGospelofLuke,页199。 41(一二2、3)高德(Godet),Luke,II:89。 42(一二15)梅勒(J.R.Miller),ComeYeApart,节录自六月十日的文章。 43(一二36)凯理(Kelly),Luke,页24。 44(一三6~9)凌耳(Lang),ParabolicTeaching,页230。 45(一四33)赖尔(Ryle),Gospels,St.Luke,II:86。 46(一四34、35)凯理(Kelly),Luke,页249。 47(一五20)司徒雅各(Stewart),LifeandTeaching,页77-78。 48(一六9)裴雅森(A.T.Pierson),OurLord'sTeachingsAboutMoney(小册子),页10-11。 49(一六9)达秘(J.N.Darby),TheManofSorrows,页178。 50(一七10)雷赫声(RoyHession),TheCalvaryRoad,页49(中
文版《各各他道路》,证主出版)。 51(一七34~36)最古老的和大部分的手抄本都缺少第36节。因此第36节很可能是不可靠的。 52(一八31~33)赖尔(Ryle),Gospel,St.Luke,II:282。 53(一九11)一弥拿(和合本作「锭」,希伯来文作minah,希腊文作mna)比一英镑的价值高出许多;因此,英王钦定本在这里翻作「镑」是低估了原来的价值。 54(一九41、42)谭姆士(GriffithThomas),Luke,页303。 55(二○18)其它人以石头指悔改的罪人跌在耶稣身上,是真正的痛悔和得救;相对于那些拒绝基督的人,在将来的审判中被砸至粉碎。 56(二○35)高斯(Coates),Luke'sGospel,页252。 57(二一1~4)柏尔克(Dr.JosephParker),出处不详。 58(二一20~24)ChristianTruthMagazine,一九六二年十一月,页303。 59(二一20~24)纪邦(EdwardGibbon),TheDeclineandFalloftheRoman
Empire,II:95-101。 60(二二7)莫礼士(LeonMorris),TheGospelAccordingtoLuke,页302-304。 61(二二47、48)司徒雅各(Stewart),LifeandTeaching,页154。 62(二三13~17)同上,页161。 63(二三33)这可爱的名字在英文圣经(英王钦定本)中唯一出现于本节。尽管有千万间礼拜堂名为「加略山教会」,然而大部分现代圣经译本都放弃了这个传统译法。(和合本翻作「髑髅地」)。 64(二三33)司徒雅各(Stewart),LifeandTeaching,页166。 65(二三34)摩根(Morgan),Luke,页269。 66(二三35~38)司徒雅各 (Stewart),LifeandTeaching,页168。 67(二三42)传统和主要文本作「主啊……求你记念我」,比批判性(NU)本文「耶稣啊……求你记念我」更感人。表示尊敬的称谓「主」(也可以作「先生」),较用一个(当时普遍的)人名,显示出更深的信心。 68(二三43)欧德曼(Erdm
an),Luke,页217-218。 69(二四13)NU文本作「『你们彼此谈论的是什么事呢?』他们就站住,面上带着愁容。」 70(二四52、53)批判性(NU)文本略去「赞美」和最后的「阿们」(和合本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