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使徒行传

新约圣经注释 by 马唐纳

简介

「基督是主题,教会是器具,圣灵是力量。」~史廓治

壹.在正典中的独特地位

使徒行传是唯一受圣灵感动而写成的教会历史记载;使徒行传也是首段教会历史,又是唯一记载早期信仰的初期教会历史。其它历史记载都只是从路加的著作抽取资料,再加上一些传统传说(及很多假设!)。假如没有这卷书,我们便损失重大了。从福音书我们主的生平立刻进到使徒书信,会是极大的跃步。谁是接信的教会?她们是如何形成的呢?使徒行传解答以上及其它不少问题。这卷书不独是一道桥梁,连接基督生平和使徒书信中的教训与基督的生命;更是犹太教与基督信仰、律法与恩典的过渡环节。这构成阐释使徒行传其中一个主要困难,即是说,这集中在耶路撒冷的小型犹太人运动,逐渐推广,变成普世性的信仰,甚至侵入罗马帝国的首都。

贰.作者

几乎人人都同意,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的作者是同一人。假如第三卷福音书是路加写的,使徒行传也是路加的著作;反过来说也一样(请参看本书路加福音简介)。

路加著写使徒行传的外证早已存在,并且强而广泛。反马吉安主义序论中的路加福音部分(约主后160-180年)、穆拉多利经目(约主后170-200年),及早期教会教父爱任纽、亚历山太的革利免、特土良和俄利根,全都认同使徒行传的作者是路加。几乎每个跟随他们学习教会历史的人都赞同这点,包括优西比乌和耶柔米等权威学者。

使徒行传本身显示路加著写的内证有三方面。在使徒行传开首,作者特别提到前书,此书也题献给提阿非罗。路加福音一章1至4节显示使徒行传所指的前书就是第三卷福音书。两书的写作风格、富怜悯的心肠、词汇、护教重点及很细微的资料,都把二者连结在一起。要不是后人把路加福音与其它三卷福音书并列,这两本书便会合成一体,如哥林多前、后书一样。

第二,从使徒行传上下文可以清楚看出作者是保罗旅途上的同伴。为人熟知的「我们」段落(一六10~17;二○5~二一18;二七1~二八16)显示在记录的事件中,作者确实在场。以疑惑不信的观点解释这些段落属「虚构」体裁,是不具说服力的。假如加上这些「我们」段落,只是要令书卷看来更真实,那么为何这些段落并不常出现,而且要插得那么巧妙呢?又为什么隐藏在「我们」中的「我」没有给予姓名呢?

最后,剔除保罗的其它同伴,而这些同伴是作者以第三身提及的;也剔除在「我们」段落中没有跟保罗在一起的同伴,只有路加是唯一一个可能剩下来的人。

叁.写作日期

虽然一些新约书卷的写作日期并不是关键,但使徒行传就颇为重要了。使徒行传是一卷教会历史,而且是最早期的教会历史。

对于使徒行传的写作日期,有三种不同的意见,其中两个认为路加是作者,一个否定。

1.一个是第二世纪。当然,这个日期排除路加是作者的可能性。路加最迟也不会活过主后八十年或八十五年。有些自由派的学者认为作者引用了约瑟夫的《犹太掌故》(约主后93年),但他们所断言有关丢大的事迹跟使徒行传的记载并不相符,而二书相同之处也并非强而有力。

2.一般认为路加在主后七十至八十年间写成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这说法容许路加在其福音书中引用马可福音(大概从主后六十年代开始)。

3.一个可取的结论是,路加在使徒行传的历史事迹完结后不久便把这书写成,就是保罗第一次在罗马下狱的前后。

有可能路加准备著写第三卷书(但显然这不是神的旨意),所以路加只字不提发生在主后六十三至七十年间的大事。无论如何,以下遗漏没提到的事件显示一个较早的写作日期:罗马焚城后(主后64年),希律在意大利强烈逼迫基督徒;犹太与罗马之战(主后66至70年);彼得、保罗殉道(主后60年代后期);以及伤害犹太人和希伯来基督徒最深的事迹

肆.背景与主题

使徒行传记载很多生活和行动。当中,我们看见圣灵作工、组织教会,把能力赐给教会,并且扩展教会的对外事工。使徒行传是伟大的档案,记载权能的圣灵使用最叫人难以相信的器具,克服最难应付的障碍,采用最异乎寻常的方法,达成最突出的结果。

福音书停止描述的时候,使徒行传便开始,且以快速、富戏剧性的描述带领我们览阅在早年动荡的日子中的初期教会。使徒行传记载关键的转接期,当时新约教会正处于抛掉犹太教尸衣的时期,展示教会与众不同的特征,就是一种新的相交──在基督里,犹太人与外邦人合成一体。因此,有人恰到好处地称使徒行传为:「以撒断奶期」的故事。

我们阅读使徒行传时,看见神在作工,灵里便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兴奋。同时,罪与撒但反抗和阻挡时,我们也感受到那种张力。

使徒行传首十二章,彼得担演主要角色,因他勇敢无惧地向以色列民传讲福音。从第十三章开始,使徒保罗走到最前线,他是个热心、被圣灵充满、孜孜不倦的外邦人的使徒。

使徒行传包含约卅三年的时期。费廉思指出人类历史再无另一段时期可与此相比──一小撮平民改变世界至一个地步,令他们的敌人眼中充满忿怒的泪光说,这些人竟「翻天覆地」!(注1)

大纲

壹.在耶路撒冷的教会(一~七)

一.升天的主应许圣灵的能力(一1~5)

二.升天的主对使徒的训令(一6~11)

三.门徒专心祷告在耶路撒冷等候(一12~26)

四.五旬节与教会的诞生(二1~47)

五.瘸腿的人得医治,彼得告诫以色列人(三1~26)

六.遭受逼迫,教会增长(四1~七60)

贰.犹太和撒玛利亚的教会(八1~九31)

一.腓利在撒玛利亚传道(八1~25)

二.腓利与埃提阿伯的太监(八26~40)

三.大数人扫罗悔改归主(九1~31)

叁.直到地极的教会(九32~二八31)

一.彼得向外邦人传讲福音(九32~一一18)

二.在安提阿培植教会(一一19~30)

三.希律的**与他的死(一二1~23)

四.保罗首次传道旅程:加拉太(一二24~一四28)

五.耶路撒冷的会议(一五1~35)

六.保罗第二次传道旅程:小亚细亚与希腊(一五36~一八22)

七.保罗第三次传道旅程:小亚细亚与希腊(一八23~二一26)

八.保罗被捕受审(二一27~二六32)

九.保罗启程往罗马并遇船难(二七1~二八16)

十.保罗在罗马被软禁及向犹太人作见证(二八17~31)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简介 「基督是主题,教会是器具,圣灵是力量。」~史廓治 壹.在正典中的独特地位 使徒行传是唯一受圣灵感动而写成的教会历史记载;使徒行传也是首段教会历史,又是唯一记载早期信仰的初期教会历史。其它历史记载都只是从路加的著作抽取资料,再加上一些传统传说(及很多假设!)。假如没有这卷书,我们便损失重大了。从福音书我们主的生平立刻进到使徒书信,会是极大的跃步。谁是接信的教会?她们是如何形成的呢?使徒行传解答以上及其它不少问题。这卷书不独是一道桥梁,连接基督生平和使徒书信中的教训与基督的生命;更是犹太教与基督信仰、律法与恩典的过渡环节。这构成阐释使徒行传其中一个主要困难,即是说,这集中在耶路撒冷的小型犹太人运动,逐渐推广,变成普世性的信仰,甚至侵入罗马帝国的首都。 贰.作者 几乎人人都同意,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的作者是同一人。假如第三卷福音书是路加写的,使徒行传也是路加的著作;反过来说也一样(请参看本书路加福音简介)。 路加著写使徒行传的外证早已存在,并且强而广泛。反马吉安主义序论中的路加福音部分(约主后160-180年)、穆拉多利经目(约主后170-200年),
及早期教会教父爱任纽、亚历山太的革利免、特土良和俄利根,全都认同使徒行传的作者是路加。几乎每个跟随他们学习教会历史的人都赞同这点,包括优西比乌和耶柔米等权威学者。 使徒行传本身显示路加著写的内证有三方面。在使徒行传开首,作者特别提到前书,此书也题献给提阿非罗。路加福音一章1至4节显示使徒行传所指的前书就是第三卷福音书。两书的写作风格、富怜悯的心肠、词汇、护教重点及很细微的资料,都把二者连结在一起。要不是后人把路加福音与其它三卷福音书并列,这两本书便会合成一体,如哥林多前、后书一样。 第二,从使徒行传上下文可以清楚看出作者是保罗旅途上的同伴。为人熟知的「我们」段落(一六10~17;二○5~二一18;二七1~二八16)显示在记录的事件中,作者确实在场。以疑惑不信的观点解释这些段落属「虚构」体裁,是不具说服力的。假如加上这些「我们」段落,只是要令书卷看来更真实,那么为何这些段落并不常出现,而且要插得那么巧妙呢?又为什么隐藏在「我们」中的「我」没有给予姓名呢? 最后,剔除保罗的其它同伴,而这些同伴是作者以第三身提及的;也剔除在「我们」段落中没有跟保罗在一起的同伴,只有路加是唯
一一个可能剩下来的人。 叁.写作日期 虽然一些新约书卷的写作日期并不是关键,但使徒行传就颇为重要了。使徒行传是一卷教会历史,而且是最早期的教会历史。 对于使徒行传的写作日期,有三种不同的意见,其中两个认为路加是作者,一个否定。 1.一个是第二世纪。当然,这个日期排除路加是作者的可能性。路加最迟也不会活过主后八十年或八十五年。有些自由派的学者认为作者引用了约瑟夫的《犹太掌故》(约主后93年),但他们所断言有关丢大的事迹跟使徒行传的记载并不相符,而二书相同之处也并非强而有力。 2.一般认为路加在主后七十至八十年间写成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这说法容许路加在其福音书中引用马可福音(大概从主后六十年代开始)。 3.一个可取的结论是,路加在使徒行传的历史事迹完结后不久便把这书写成,就是保罗第一次在罗马下狱的前后。 有可能路加准备著写第三卷书(但显然这不是神的旨意),所以路加只字不提发生在主后六十三至七十年间的大事。无论如何,以下遗漏没提到的事件显示一个较早的写作日期:罗马焚城后(主后64年),希律在意大利强烈逼迫基督徒;犹太与罗马之战(主后66至70年);彼
得、保罗殉道(主后60年代后期);以及伤害犹太人和希伯来基督徒最深的事迹 肆.背景与主题 使徒行传记载很多生活和行动。当中,我们看见圣灵作工、组织教会,把能力赐给教会,并且扩展教会的对外事工。使徒行传是伟大的档案,记载权能的圣灵使用最叫人难以相信的器具,克服最难应付的障碍,采用最异乎寻常的方法,达成最突出的结果。 福音书停止描述的时候,使徒行传便开始,且以快速、富戏剧性的描述带领我们览阅在早年动荡的日子中的初期教会。使徒行传记载关键的转接期,当时新约教会正处于抛掉犹太教尸衣的时期,展示教会与众不同的特征,就是一种新的相交──在基督里,犹太人与外邦人合成一体。因此,有人恰到好处地称使徒行传为:「以撒断奶期」的故事。 我们阅读使徒行传时,看见神在作工,灵里便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兴奋。同时,罪与撒但反抗和阻挡时,我们也感受到那种张力。 使徒行传首十二章,彼得担演主要角色,因他勇敢无惧地向以色列民传讲福音。从第十三章开始,使徒保罗走到最前线,他是个热心、被圣灵充满、孜孜不倦的外邦人的使徒。 使徒行传包含约卅三年的时期。费廉思指出人类历史再无另一段时期可与此相比─
─一小撮平民改变世界至一个地步,令他们的敌人眼中充满忿怒的泪光说,这些人竟「翻天覆地」!(注1) 大纲 壹.在耶路撒冷的教会(一~七) 一.升天的主应许圣灵的能力(一1~5) 二.升天的主对使徒的训令(一6~11) 三.门徒专心祷告在耶路撒冷等候(一12~26) 四.五旬节与教会的诞生(二1~47) 五.瘸腿的人得医治,彼得告诫以色列人(三1~26) 六.遭受逼迫,教会增长(四1~七60) 贰.犹太和撒玛利亚的教会(八1~九31) 一.腓利在撒玛利亚传道(八1~25) 二.腓利与埃提阿伯的太监(八26~40) 三.大数人扫罗悔改归主(九1~31) 叁.直到地极的教会(九32~二八31) 一.彼得向外邦人传讲福音(九32~一一18) 二.在安提阿培植教会(一一19~30) 三.希律的**与他的死(一二1~23) 四.保罗首次传道旅程:加拉太(一二24~一四28) 五.耶路撒冷的会议(一五1~35) 六.保罗第二次传道旅程:小亚细亚与希腊(一五36~一八22) 七.保罗第
三次传道旅程:小亚细亚与希腊(一八23~二一26) 八.保罗被捕受审(二一27~二六32) 九.保罗启程往罗马并遇船难(二七1~二八16) 十.保罗在罗马被软禁及向犹太人作见证(二八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