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基督教伦理学(16)

不可杀人

我们继续看出埃及记20:13,「不可杀人」,我们曾经略略提过一下。如果我们问,死刑是不是也禁止,因为死刑也是在杀人?答案,「不是」。不可杀人,是神不准人去伤害别人;但是当人犯了这样罪的时候,则应该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地对他,这应该是一个合理的处置方式。这就是说,不可杀人,如果把它用在说不可以杀死刑犯,不可以杀「杀人的人」,就不太通了。就像我们说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时候,不是说你不可以把别人的眼睛挖下来。不可以把别人的眼睛挖下来,是制止你对人家的暴力行为,而不是不准别人对你的暴力行为还以处罚。我不觉得不可杀人是用在要废止死刑的。

另外就是在罗马书13章,上帝说,不信主的政府不是空空配剑。那个「配剑」,传统的讲法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政府有杀人的权力;第二个是政府有发动战争攻击敌人或防御敌人攻击的权力。

我们当然不会说杀人是好事情,我们当然会说这个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但是我们也必须说,从上帝给人的处罚的观念来讲,杀人应该是要有的。这当然是很不幸的事情,但在罪恶世界里是不可避免的。

不可奸淫

下面这个项目,「不可奸淫」,对我来说,我觉得也没有太多需要去讲的。耶稣已经讲过,这个也是你在心中,和杀人一样,主所看中的是你心中那个良善,就算外表没有杀人,没有奸淫;但心中有各种污秽、仇恨、自大、愤怒,这也是神不允许的。我们就再一次希望,我们的心是在基督的国度里,被基督的爱,被上帝的爱,被上帝的圣灵所充满的,来做事的。这个做事,行在外面的时候,我们必须跟世界上的人一起遵照上帝的法律。这个内心里的爱怎么样呈现在外表上面,可能是非常多元,只要没有违反法律都行。

不可偷盗

「不可偷盗」,不可以偷别人的东西,我们也许可以多讲一点。

利未记19:11-12,「你们不可偷盗,不可欺骗,也不可彼此说谎。不可指着我的名起假誓,亵渎你神的名。我是耶和华。」这里,不可以彼此说谎,跟不可偷盗、不可欺骗放在一起。倒是今天在台湾,我们可以有一些理解,就是什么叫做偷盗,如果这个偷盗只是在说,不可以做一个小偷,到别人家里偷东西的话,那我想这个诫命规定的范围也太小了。应该不会只讲这些。偷盗包括,可能更好的定义是,你拿了不应该是你的东西。奸淫可以是,你跟不应该发生关系的人发生性关系。那不可偷盗是你拿了不应该拿的东西。那什么叫做不应该拿的东西,或者不是属你的东西?在底下讲到,如果说,你是借着欺骗、诈骗得到的,那就是不应该的。所以,利未记把不可欺骗跟不可偷盗放在一起。

以弗所书4:28,「从前偷窃的,不要再偷;总要劳力,亲手做正经事,就可有余、分给那缺少的人。」你看到上帝的规定,比我们想的,或者世界想的,还要更丰富一些。偷窃的,不要再偷,然后还要努力做正经事,意思就是说,不仅你不应该去拿不属于你的东西,你也不应该不做你应当做的事。因为你偷别人的钱来买面包,这固然是不对;你不做事以至于别人要出钱,来替你买面包,这也是不对的事。所以他把不要偷窃,和要亲手做正经事连在一起。那么亲手做正经的事,又跟就可有余分给缺少的人,又连在一起。这个我们很难想到,我们通常想这个是一种比较超越标准的美德。所谓超越标准的美德,单这偷东西来讲,我们没有偷,这算不上美德,这只是一个基本该做的事;我很努力的工作,这是一个美德了。我努力工作赚钱,再把这个分给缺少的人,这就是特别的美德了,就不是律法的规定了。我想没有律法规定说,你所有有余的都要分给其它人。

事实上,你该缴的税,缴了;该奉献的十一奉献,奉献了;那其它留下来的就应该是你自己的;可是这里说的「有余」,是要分给其它的人。那现在事情就又复杂一点了,伦理又跟政治扯上关系了。你的钱应该是属你的,包括薪资的制度,包括社会的制度。

我们再举一些例子,什么东西应该是你的?这有一点困难,简单的来讲,你自己劳力得来的,是不是你的?想当然尔,那你自己劳力得来的。我们就用农夫耕田,或者是木匠做桌椅,或者是牧羊人牧羊来了解。各位,农夫耕田耕的都是你的吗?您种田种到最后都是你的?记不记得我们台湾以前还有一个口号,耕者有其田;也就是说,耕种的人不一定有田;然后我们常常发现,耕种的人生产出来的东西,不是你的,而且我们觉得理所当然不是你的。为什么?因为那个土地不是你的,就是佃农能得多少,是看土地的主人给你多少。所以,你劳动,得来的就是你的,这好像不一定讲得通。

另外,我们讲,如果你劳动得来的就是你的,还是有问题。就是说,你今天是种田的,我们假定你种稻子的,种了稻子以后通通都是你的,可是你一定吃不完,而且你也不能天天吃稻子,然后你要把稻子变成米。你把稻子变成米的过程,那个机器从哪里来?然后米要煮成饭,那个柴和锅子从那里来?就人类的社会,就会有很多的交易的行为。比较早期的就是以货易货,我的米可能十斤米可以换半斤猪肉,然后五十斤米可以换到一个锅。这种以货易货的习惯实在非常不方便。

在早期的时候有用贝壳或者用什么东西来代表货币。货币就是这个货的币值。后来,用钱来交换。今天时代更方便了,我们连纸币都不需要了,以前是有支票,现在是有刷卡。再以后的话,恐怕通通都在线交易了,连卡都不要了;可能我在某个地方工作,薪资或金钱的数目还是要有;可能有一种统一的货币,不管是欧元,或者是全世界流行的。(有些基督徒一想到这个,可能又联想到敌基督了。我们不要那么敏感。)假如有一种金钱制度是很方便的,听说很多网上购物,我从美国买一部汽车,然后就从我的薪水里扣过去,这里面完全没有金钱的出现,金钱成为了一个很方便的代用品。那么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再讲到哪些东西是你的。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到金钱的部分,不是货物的部分了。我们先把健保那些东西都先放一边,因为那样太复杂了。现在医院里,有一个病人来开了一个大刀,从入院被照顾开始,到开刀完出院,假如他最后付的是一百万,各位,这一百万应该给谁?一百万,如果我们把医院那些电费、设备费通通扣掉,假定这些扣掉之后,他付的钱剩下了十万块,那十万块钱应该给谁?我们单单讲开刀,我们不讲别的事情。在我们现在制度里面,开一个刀,得到最多的,应该是医生。医生是不是应该得到最多?那旁边那些护士,开刀的时候,医生在里面多少时间,护士就在旁边多少时间;开刀完了以后,对病人所有的照顾也是护士。这个十万块钱为什么护士做的工和时间比较多,而他拿到的钱比医生要少?为什么会这个样子?我们当然会说,这个制度就是这样。那为什么这个制度是这个样子?你可以说这是市场造成的。在市场里面,那个开刀的医生,价值比较高一点;护士好像比较容易找到,所以护士那个薪资就低一点,所以医生就可以多拿一点。但是,是这样吗?可能你再算一算,医生拿的还不是最多。这个时候我们就不用医生护士和病人做例子。

我们就用汽车来做例子,我们假定一部汽车是一百万卖掉的,那有多少人应该能够分这一百万,怎么分?如果一百万汽车卖掉,我们都用简单的话讲,你就不要在这些事上追究实际上不是这样,我们就假定。这个一百万里面可能推销员拿了十万,合不合理呢?因为他是推销的,他有花力气,所以这是合理的。那么另外,这个汽车的工程师,他可能拿到的,我不知道,算是二十万,或者是十五万,甚至可能更多一点。而做这一部汽车,从头到尾做这一部汽车的汽车工人,我猜他拿到大概五万吧。我们就想一个汽车厂,还有加上推销员,卖车子赚到最少的可能是推销员和实际做汽车的人;拿到比较多的是工程师,而工程师没有做汽车,他只是设计。这又是我们看到市场上,把劳心的人薪水高一点,劳力的人薪水低一点。刚才那个医生的例子,其实也是一样适用。最可怕的是,可能,你觉得最不合理的,是这部汽车利润里拿到最多的,是没有动一根指头,既没有作工,也没有推销,也没有设计的老板、股东,如果你是大股东,你是董事长,你可能拿到得最多。

这个制度很奇怪了,一部汽车做工最多的人拿得最少,完全没有做工的人拿到了一切。同样的,任何一个企业单位,大概都是这个样子。他如果拥有最多的股份,他不一定是董事长,他不管甚至没有做公司的任何一点事,就只是股票的持有人,就可以得到的相当多的一份利润。我什么事都没有做,为什么我要拿这么多钱?其实很简单,你应该知道,就是因为这个汽车厂、这个公司能够有,工程师能够有工作,推销员能够有工作,汽车工人能有工作,是因为我拿出钱来,让这个厂被建起来了。所以你们有钱赚,是因为我是出资的人。这个我们想,当然也就理解了,因为这个环境就是这样,一个人有钱就真的是很幸福的事情。一个人有钱就不需要做工。你们都听过这个话,钱赚钱就很容易。人赚钱就很辛苦。你钱越多就越不需要工作才能赚钱,你只要持有股票就好了。

甚至我们不要讲股票那么复杂的事,我们就讲我现在有五千万,有五千亿了,有五十亿了,就放在银行里。我们就讲银行,不讲什么房地产、股票,我们都不讲那么复杂。我有那些东西,我就什么事都不用做,我就有很多吃喝玩乐,然后如果我是有钱的人拿这笔钱再留给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也就非常有钱的,他也什么事都不做。我们也把那些读书,回来变成老板那些部分通通去掉,就是他有这么多钱,他就是得到了五十亿的遗产,然后他就是从小很聪明,也不用读书,他什么都不要,我就天天打电动玩具,或五十亿你想,他能怎么花?假设他也不赌博,也不玩女人,也不玩游艇,也不玩飞机,他就是过一般的生活,买了一栋房子,然后呢,雇一个普通的佣人帮他烧饭,然后他每一天就是看看电影,逛逛街,旅游一下,什么事都不必做就可以过到死,说不定他的钱是放在一个比较好的基金里,五十亿钱滚钱,他孙子又有这么多钱了。

各位,这不公平呢?你如果说这不公平,那你能想出一个更好的制度吗?我们又想不出来。有很多人就想了,如果我们再把汽车,把开刀这些事放在一边,我们就说现在有一块大饼,这一块大饼那些人应该分得多少,几分之几?一块大饼,谁有资格去吃它?做面包的师父常常不能吃饼的,那是偷吃。买的人可以吃;又是有钱的人,我们又回到这个问题了。

我们大概听过这个儿童故事,其实这个故事是非常符合资本主义精神的,看起来也很合道理。有一只小母鸡

Little Red Hen,她有一天发现了一堆麦子,她就问谁要跟我一起去种麦子;然后那个狗就说我不要,猫就说我不要,鹅就说我不要。这个是小孩子的故事,我都会跟我儿子讲。所以我都会用英文讲,Who is

going to plant these seeds with me? “Not me,” said the dog. “Not me,” said the

cat. “Not me,” said the goose. 我不要!我不要!我不要!我儿子一听就很高兴,Not me

! 我什么都不要做。然后那个小母鸡就说,那我自己去种麦子(Then I

will do it by myself),然后到了麦子长大了。这个中间怎么辛苦,施肥、浇水都把他忽略掉了。小母鸡就说了,「有谁要跟我一起去收割麦子」(Who will harvest the wheat with me?)那么猫说,“Not me.” 狗说,“Not me.” 鹅说,“Not

me.” 然后小母鸡说,「我自己来收割」(Then I will do it by myself),收割回来了,问说,「谁要跟我一起把这个麦子磨成面粉?」没有,然后最后问说,「谁要来跟我一起把这个面粉来做成蛋糕呢?」没有,然后蛋糕烤出来了,小母鸡说,「谁要跟我一起吃呢?」狗啊,猫啊,都要来吃了, “ME! ME! ME!” 然后小母鸡就说,「我一个人种的,我一个人收的,我一个人磨的,我一个人烤的,我一个人吃。」这个就是原始资本主义最基本的精神。

我们刚才已经讲过了,如果你是资本家有钱的时候,你根本什么都不做也吃得到,工人反而吃不到,这里原始的意义就是多劳多得,不劳不得。这个可能跟你们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是学者非常喜欢讨论的,就是什么样的制度是最好的?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还是其它的什么社会福利,大家都谈这些事情。那么谈的,其实从一个角度来讲,就是两件事,工要怎么分,谁应该做什么;第二个是,成品要怎么分,谁应该得什么,得多少。为什么大家都在讨论这些问题,这个包括我们薪资结构的问题,包括医院,包括神学院,包括教授们,包括董事长们。我常常发现,在神学院里,在大学里,大学秘书小姐是全世界最能干的人,整个系里大概就她忙进忙出,什么事她都会做,但是她薪水和资历声望都没有教授高。教授呢,一个礼拜教八堂课、四堂课,就是卖卖嘴皮子,就可以了。

为什么秘书,薪资要低一点呢?这些我们都用市场来决定。现在是,如果政府规定常常不太合理,就由市场来规定。慢慢觉得,那个市场多需要这种人,这种人薪水就高;不太需要这种人,或者这种人很多,那么薪水就比较低一点。

总之,那资本主义世界,就是一个自由经济市场来决定一切的世界。另外一些我们也觉得很奇怪的,但是又很普遍的现象,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少劳少得。我们发现,这个劳,如果是体力的劳动,常常多劳少得;如果是脑力劳动,就是多劳多得了;如果你不用体力劳动,也不用脑力劳动,是用钱来劳动的话,你钱就多得不得了。

然后我们再想到,用市场来决定一切的时候,Michael

Jackson,卖了一张唱片,赚好多钱。各位,我在那里唱歌,一毛钱都卖不到,为什么Michael

Jackson那么有钱?因为人家买他的唱片。为什么人家买他的唱片?因为他唱得好。你能说其实他唱得不好?这个我们就不知道。为什么那些热门音乐的家伙,那些十七八岁的小孩子,又吸毒啊,又长的怪里怪气,乱七八糟,然后底下二十万年轻人通通疯狂了,买了他很多东西,然后他就有私人飞机的,这合理不合理呢?音乐系的,到了美国念了什么钢琴演奏博士,花了他爸爸多少钱,回台湾找不到工作,只好教教钢琴,然后那个十七八岁的,就赚那么多钱,这个合理吗?

我们在讲赚钱的事情,我们在讲钱怎么分配的事情,我们在讲不可偷盗,有的时候圣经讲得,比较是不可偷别人的东西;现在讲得,好像那个是不属于你的东西。怎么会到你那里?我们又会说,什么东西是属于你的。各位,为了这个问题,就不知道流了多少血,不知道讨论了多少书。大家在经济上,都在谈这个事情,那我们基督徒呢?我还是说,如果你要说有一种什么基督教的经济学,多数的神学家是比较喜欢马克思主义或社会主义,因为多数神学家都是比较有人道精神,多数知识分子也是比较左派的。

这些知识分子可能因为他们有罪恶感。他们就是很会念书,也不劳动,四体不勤,五榖不分,也不会去清除什么垃圾,甚么都不会做,就坐在一个很大的办公室里,然后又有计算机,又有秘书小姐或者助教帮他打字,他们心里很享受,「康教授好,康院士好」,心里当然很受用,看人家这样捧他,但他良心总还有一点过不去,「我只是会读书,又很骄傲」,平常读了这些书就很有学问了;然后那些人不读书,或者要做很多的工,打字等等啊,不能读书。所以这些知识分子,心里有一点亏欠,通常都比较左派,一天到晚就讲平均平均,资本家钱太多了,什么人钱太少了,一定要大家共同去分享比较好。当然,这种事情不要去伤害到他就好,知识分子的所谓的良心,常常讲到平等、社会主义,打击资本家,常常是因为自己的生活很舒服,不大好意思,就要口里多为一些什么工人讲话,其实我不觉得他们生活中有一点体恤劳工。我看到很多知识分子这样写,但是没有看到他们这样做。

我们就不要说他们下流,虚伪。我们就说知识分子,包括这些知识分子神学家。这些神学家业真是很浑蛋,我是在讲我自己。这些神学家,包括来到屏东,来到高雄,有人奉茶、奉水、买便当、还有人帮他洗衣服,那个弟兄帮我洗衣服,我睡在他们家里,还给我白吃白喝,就在那里笑你们每一个人,讲完了以后我还拿一笔钱回去,你说,让我心里有一点罪恶感,为什么我根本都没做什么事,我就在那里卖卖嘴皮子,就拿了这么多钱,然后他,「牧师好辛苦哦」,天天又是探访,又是关怀,又在台上敬拜赞美,又要跳好久,跳的膝盖都痛了,然后薪水还没有我的一半多。我们就是有一点罪恶感,就常常讲,拉平这个距离。

我还是说,这种在世界上的制度,都是相对的。我们心里希望总要有一种爱心,那个爱心是上帝的正义来统管。但是上帝给我们正义和爱心,怎么去给我们一个方向,就不一定那一种方式才是最好。加尔文在解十诫的时候,其实不只加尔文,很多神学家,还有路德都会这样讲,「偷窃、不可偷窃,不是说不可以到人家家里面去拿人家的钱而已。当别人当得的东西你没有给别人时,你就是在偷窃了。」所以,非常可能,一个老板没有偷员工的钱,没有到他家里去偷员工的钱,可是在给他薪水的时候,给的不够,那个是偷窃。员工也非常可能不是到老板家偷了东西,而是在员工上班的时候,他应该替老板做的事情,他没有好好的做,他就是偷了老板的钱。

我不是站在任何一方面来讲。对人家该给的,你该给别人,你应该替别人做的时候,当这一切当然都跟社会上的制度有关系,这些制度都不会是完美的,都各有它的缺点。当这些不是完美的制度,基督徒也在其中生活的时候,我们也希望有一个平安的良心,尽量可以跟大家一起来把制度改得更好,但是没有一个是够好的,没有一个是没有罪恶的。那我们能做的,就是我们尽可能得有爱心的来做。

 相爱要常以为亏欠

我们要来谈两个地方,一个在罗马书13:8:「凡事都不可亏欠人,惟有彼此相爱要常以为亏欠。」这都是我们在讲两个国度,基督国度里神的儿女该有的,爱的态度,你心里要常常以为亏欠;你外在的行为要绝不可亏欠。凡事不可亏欠人,是指你外在的行为,符合律法的要求––几点上班就几点上班,几点下班就几点下班;一天要完成什么工作,你就完成什么工作;那个是不可以亏欠的。但是当你内心相爱的时候,你总觉得亏欠,因为你总是从上帝那里领受的非常多,而你应该付出的还是不够。我们的内心应该有这种态度。

那么,你有爱心,就常常觉得亏欠人,这不是故意的、错误的罪恶感,而是你越有爱心,你就越知道你蒙神的祝福,神白白给你很丰富;神白白给你越丰富,你就越应该知道跟人家分享,不管是福音的好处,或任何的好处。我们在爱人的时候,包括常以为亏欠。你从来没有想到,爱跟常以为亏欠有关系。爱,常以为亏欠的意思,就是你去爱别人的时候,因为你知道上帝白白给你这么多,你却没有继续地分享出去,就以为亏欠。当你每次分享出去的时候,你就会更领受到上帝丰富的祝福,你就更会觉得有亏欠,所以一个有爱心的圣徒,是很喜乐平安的蒙恩;又在喜乐平安蒙恩当中,一点不会骄傲。不但不会骄傲,他会觉得他付出的还不够。

各位,就让我臭美一下,就像我在这里教书,我就觉得我非常亏欠,教得非常不好,当然你们应该就是,「那里,那里,很好,很好,是我们很亏欠,都在睡觉」,然后我就说,「是我很亏欠啦,实在没有好好准备」,这个是玩笑话,但是也有一点真实,就是我觉得,当我们在服事的时候,真的有主的爱的时候,应该绝对没有那种骄傲自大的态度,是觉得亏欠,是因为得到的是主的恩典,就觉得我做得不够完全,所以爱人的就完全了律法。爱人完全的律法,当然不是我们能完全律法,而是我们心中就是越来越完全了。我们就是因为不能完全律法,我们所以才会觉得亏欠。因为,神的律法是那么绝对的要求。

爱人如己

下面就很希奇了,罗马书13:9,「像那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贪婪,或有别的诫命,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如果照保罗字面讲,别的诫命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里面了,那么保罗应该就是说,从除我以外不可有别的神,从你当守安息日为圣日,从前面的四诫到后面的六诫里面,都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里面了。可是保罗没有这样讲,保罗只是讲到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他没有讲到前四诫,所以可能后面这六诫是他更要强调的。但是,爱人如己,我非常爱一个人,不是在前面的四个诫里,跟除我以外没有别的神、跟守安息日有什么关系?

我们又要稍微再多讲一点了,这恐怕也是很多人的错误,我需要去纠正一下。当然这种错误可能你觉得不服气,就是在路德和加尔文的解释里,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不是两个命令,而是一个命令。

很多人会这样解释,爱人如己就是有两个命令:一个要爱邻舍,一个要爱自己。尤其你听到很多心理学都是讲要多爱自己一点,要爱自己,那么对不起,我知道这是很流行的,可是我非常反对这个讲法。如同路德和加尔文一样,圣经没有丝毫命令要爱自己。不但没有这条命令,圣经讲,我们要恨恶自己的生命,这个很清楚。不但没有讲要爱自己,我们常常听到圣经里面讲要舍己。所以现在教会里、心理学界流行讲,要多爱自己一点,那是不对的讲法。我们讲「爱人如己」的时候,只是在用一个我们都能懂的话来讲要怎么爱人,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天性,知道怎么样爱自己。爱人如己的意思就是说,你爱别人要好像要爱自己一样。这里根本不是讲,你要爱你自己,因为你已经太自恋了。

我们基督徒在讲爱,总是要记得,我们能够做任何事情,包括公义、良善、智慧、还有爱人,甚至包括爱自己,都是因为上帝爱我们。很遗憾的,包括基督徒辅导、心理专家,都没有弄清楚这个: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所以你要爱自己、爱人的话,其实就是要接受神对你的爱。神对你的爱,包括祂为你的牺牲,包括祂告诉你––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该做的事,包括祂爱你,祂管教你、锻练你。特别圣经上讲,焉有儿子不守管教呢?如果你们不是神的儿子,就不被管教了。就我们一般讲的,爱的教育里面有很严厉的要求。

当然,我们再一次的说,人间的这些,常常有很多的偏差;可是神对我们,是不会偏差、不会错误的。神爱我们。上帝的爱向我们显出来的时候,最爱的,不是别的,是显出我们的罪恶,耶稣为我们的罪死了,这是神的爱。那这个最大的爱临到我们,我们就开始知道不自私、不自利,知道我们需要悔改顺从上帝,我们需要听上帝的话而行,我们需要知道上帝对我们怜悯和慈爱。我们对人的爱最好的也是这一点,让人认识这位耶稣,让他心里也变成一个喜乐的人。这是爱人,爱人让他能够认识上帝。当然在爱人让他认识上帝的时候,我们也非常清楚,像雅各布书里讲的,就是他有需要,你不可以说平平安安去吧,因为你爱这个人,你是爱他的全部,就像上帝爱我们是爱我们全部,不是什么只爱我们的灵魂或者身体,而是爱我们全人。我们整个人都是要得到救赎的,不是只有某一个部分。而且上帝爱我们的时候,也不是只有将来到天堂上才爱我们,祂在永远中就爱我们了,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所以,我们今天爱人的时候,也是希望有一种长久的爱对他好。

当然我们也知道,因为我们在不同的阶段中,有不同的需要;当满足我们需要的时候,也有不同的方式。你爱一个小baby,跟爱一个成年人,是不一样的。你不会我很爱你,然后带你去选,「你喜欢哪一个婴儿的奶粉啊?」不会这样子,你爱一个运动员,或者爱一个天才儿童,跟爱一个智障的孩子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爱一个很聪明的、有潜力的运动员或天才儿童,也许你在爱他的时候,你会把他的潜力逼到最强、最多。他会觉得你在虐待,你是魔鬼教练,有可能,我只是在举一个例子,就像神在我们生活中,常常就用最严厉的十字架来逼我们,来把我们变得更美善,这些都可能的。那么可能你爱一个智障的孩子,你就不是用最魔鬼营的训练把他的潜能逼出来;他已经没有潜能了,你可能用最温柔的方式,循循善诱,或者就是我们一般讲的宠爱他。

我觉得现代心理学在教的,就是把每一个人都当作智障的人,拼命的宠他,说,「你很棒啊,你很好啊」,就是他永远都是智障儿。各位,请你不要听错。我没有教你回家就开始对你儿子打骂,管教,像日本人武士道一样,「你再不好好念,我就打死你」,这些我们中国父母已经做太多了,不要再做这些事了。我们恰当的爱人,是因为上帝给我们的爱,这里面有非常多的恩典。这需要有一些智能。

所谓「爱人如己」,只是因为我们通常知道怎么善待自己,所以用爱人如己来讲。事实上我们真的要爱别人和爱我们自己,都是领受上帝对我们的爱。然后在这个真理的爱里面,我们知道怎么样行得不贪婪,不奸淫,不偷盗。所以爱人如己这句话里面,也包括了教导人在道德上,不奸淫、不贪婪、不偷盗、不伤害人等等。

所以你爱人,不仅有领受、有付出,也有那个标准;圣经的规定,你不管做的怎么好,你都要觉得有亏欠,你没有什么在教导他们,或者是引导他们,或爱他们中间的骄傲,你总觉得还是不够。

 不可奸淫与爱人如己

不可奸淫,在爱人如己里面,这我们真的要去想一想。其实我们讲的简单一点就是,这些律法都是在爱人这一句话里面,所以就跟现在性爱的观念是完全的相反了。我们今天讲一个男孩子爱一个女孩子,常常就是要和他上床,这是爱,「我很爱你」,其实这种爱你,就是我想奸淫你。这里讲的刚好相反,你真的爱她,就不可奸淫。现在很多讲法就是,爱能够等候,但那个讲得就太简单了。什么叫爱呢?爱就是等待?下次再有人讲爱就是等待,我就说,「那请你们到死的时候再结婚,因为要等待嘛!」「那等待得越久,等了八十年才结婚,不是最有爱吗?」这些讲得都是糊里胡涂的话,就是我们讲,爱是等待就是说,你们要等到有婚姻的时候才能发生性关系,这个意思。

 不可杀人与爱人如己

在这里,我们就再想一想看,爱人如己,或者爱这个人跟不奸淫有什么关系?你爱这个人,跟不杀人有什么关系?各位,这个世界上,很多人我根本都不杀他,可是我可没有爱他,比方街上的人。当然,我们就基督徒的观点来讲,我们也是爱他,但我根本不认识他,没有爱他的意愿,也没有爱他的行动,当然,我当然也没有杀他。各位,这一点你就又可以看到,上帝的律法是多么的严厉啊。你守了十诫吗?一个犹太人说我守了十诫,没有杀人。耶稣说,你如果恨弟兄,你就是杀人。保罗在这里讲得更厉害了,如果你没有爱他,你就是杀他。当然这句话可能是太沉重了。我们不太敢说,我们没有爱他就是杀他;但是我们的确可以说,我们希望我们有一个心是主的爱,那么主的爱是神爱世人的,就是我们对每一个人希望有一个最大的善意,我们希望他美好,我们希望他的生命能够被建造起来,而不是被伤害。

奸淫(强奸)和杀人,是两个相反的事。就我们罪恶的肉体来讲,常常会觉得奸淫是快乐的事。杀人当然是很痛苦的事,被杀是更痛苦的事。可是,不管是性爱的关系,或者跟别人的关系,让我们都是一种有上帝的爱对他的态度。这个不一定是街上这么多人我根本不认识,但是我总是对他存着善意;这善意最好的表达方式还是,我希望他能认识耶稣,因为耶稣为我们的罪死了,就是上帝的爱向我们显现出来。当然,爱他不可奸淫里,我想也有一个我们可以想到的,就是对她的一份尊重。我不知道对人的尊重,是不是也是算在爱里面,就不是把她当成一个性的发泄物。

 不可偷盗与爱人如己

不可偷盗,跟我们刚刚讲得连在一起,可能更清楚地可以说,当你没有去爱他的时候,你就是偷盗了。你要不偷他的东西,你就必须是爱他的。这不是说,老板觉得自己拿了员工的薪水了。我是老板,我一个月的薪水是一千万,我员工薪水一个月才三万。他在帮我们公司做事,然后还要平息自己的良心,说,如果没有这个公司他都饿死了,所以我没有多拿他的钱;我让他一天工作八小时,符合国家的劳工法;我让他,就像郭台铭先生讲,也有游泳池可以游泳,也有甚么可以怎么样,加不加班是他自己的事。这些也许在法律上都合理,所以他的确在法律上可能没有偷他的东西,或者用马克思的话讲,他没有剥削他们。但是,如果他对他没有爱的话,他还是偷了他的东西,因为上帝把非常丰富的东西给你。给你的原因或者给你的目的,就是希望你把这丰富的东西也再跟人家分享。所以,保罗说,「我欠犹太人和外邦人福音的债」,我想道理就在这里了。

「我欠犹太人和外邦人福音的债」,不是这些外邦人原来把一个东西叫福音放在保罗这里,然后保罗没还他们,以至于保罗欠了他们,要去还他们。保罗跟这些外邦人,就跟我们和所有不信主的人一样,我们根本没有欠他们任何东西,我们欠他们东西是因为上帝把福音、福音的大能、圣灵的大能给了我们,要求就是,我们要去给别人。所以你凡事常以为亏欠,跟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一样,跟任何一个美德一样,你都要跟上帝连在一起。任何事情,你没有强奸任何人、杀任何人、偷任何人。你想到上帝给你的恩典多么的丰富,你要把这些恩典跟那些人分享,而没有分享,你对他就是有亏欠。没有把他该得的东西给他,那个就是偷他的东西。

所以这里面可能最好讲的,我们能够了解的最多的,就是偷盗的这个地方。表面上我们不偷盗,而实际上我们常常偷盗。我们偷盗就是把上帝借着我们要给别人的恩典,没有传出去,没有给出去。

 不可贪婪与爱人如己

不可贪婪,包括在爱人里面,我们也要去想一想。也就是说,你今天不是不贪他的东西,照圣经里面讲,不贪他的妻子、产物。你不贪这些东西还不够,你需要爱他。我能够想到就说,当我们在贪别人东西的时候,我们不要讲妻子,就讲他那一部奔驰轿车,他那个房子。贪这个字的定义,到底是什么状况我也不知道,这没有一个准确的。当然我相信在我们中间,我们通常想到,「我如果能够有这些东西就好了」。这种贪,通常我们也不是想要去偷他;我们通常想到的是,我自己也能有这些东西就好了。所以当我贪恋别人的东西,因为贪而有偷盗行为的时候,我觉得多半发生在小孩子。如果大人,当然是别人的妻子,这个的确有贪,然后有勾引的情形。可是别人的奔驰轿车、别人的豪华大楼,如果我们贪,我们也很想要的话,通常一般人没有那么笨,除非是诈骗集团会想,「我要怎么样把它拿来」;通常我们顶多想,「我有一天也要有这些东西」。就是,我们贪恋的,其实恐怕不是别人的东西;我们贪恋的,是这些东西,或者这一类的东西。我们通常还有一个正义感,不要别人的东西,但是我要这些东西。我要奔驰轿车,但是不是要你的奔驰轿车;我要豪宅,但不是你的豪宅。我要自己也有一个。

在贪恋里面,恐怕这两个都有,因为贪婪有时候是贪婪别人东西,有人就是贪一种东西而已。不管是不是别人的,在这里,保罗所提醒的,和整个圣经,和耶稣所讲的,不要忧虑这一些事情,我想你听了这么复杂,正面的、简单的来理解,就是你要相信上帝有丰富的预备。这个相信上帝丰富的预备不是只有所谓的知足常乐,我不要贪。上帝给我的很够、很好了。

但我们对美好的事,要非常的贪。什么叫对美好的事要非常的贪?像宋尚节,我忘记他是怎么讲的,他向上帝要,给我十万个灵魂,就是他要传福音要让十万个人得救。当然这里可以有错误的贪。错误的贪就是说,不是真的要让这些灵魂得到上帝,而是说让我的教会很大,人家会称赞我,那个就是完全错误了。我想宋尚节向上帝要十万个灵魂,这种「向上帝的大大张口,上帝就充满你」,是我们希望把上帝的恩典,大大的得到,然后能够把这个恩典,广泛的传出去。

我们爱人如己,我们是领受上帝的爱,然后在这领受上帝的丰富里,我们继续不断的领受,和继续不断的分出去,让人得到好处,让人不断的得到他该得到的。他该得到上帝的祝福,也是他不该得到的好处。他不该得到,是他不配;他该得到,是上帝有心让所有不配的人都得到。而他得到,是借着教会,是借着我们这些蒙恩的人。所以,我讲的如果很复杂,就是我必须重新不断用不同的方式来讲,就我们爱人如己,我们不可做这些事––我们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最重要的是,我对别人充满了善意,而且,也希望有善行。而下面说,我对别人充满了善意,又有善行的时候,应该是我不断地领受上帝丰富的恩典了。

爱不加害于人,奸淫是加害于人,杀人是加害于人,偷盗是加害于人,贪婪是加害于自己;如果不是贪婪别人东西的话,那我们就希望,从领受上帝的爱,到付出,爱完全了律法。

爱的真义

爱这个字本身,很多人讨论过,拉丁文,还有希腊文,什么agape的爱,什么Phileo的爱,什么Eros的爱。我们单讲中文这个爱。这个爱是主动,还是被动呢?爱的意思是被爱,还是去爱人呢?

在圣经里讲到,爱是先被爱,我们是先被上帝爱。爱的律法是全世界最恐怖的一个律法,最做不到的一个律法,那是我们绝对做不到,所以你千万不要以为爱是容易的,是因为有上帝的爱,我们才能活出来。

这个爱,也可以是你们要爱,这是一个最大的祝福,因为我们可以凭着信心,白白领受上帝给我们的爱;我们这样领受了这样的爱,才能付出。

我常发的牢骚,你们可能有人知道,在我们华人教会里也有这种苦命的人,倪柝声,让我爱而不被爱,让我付出而不受。那一首诗你们大概都听过,很多人也唱了,都非常感动。「只知请酒,不知饮酒,让我们就是付出」,中国人这种悲苦情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在基督教讲爱的时候,讲得最多。我们每个人都是天下第一伟人,这天下第一伟人都是天下第一自杀人。天下第一自杀人就是,我们天天都是焚烧自己,照亮别人。怎么中国人这么喜欢做燃料,是燃料税太高了吗?这都不正常的。然后这种不正常里面,还有包括倪柝声写的诗歌,和我们看到什么圣弗朗西斯的祷告;其实那不是圣弗朗西斯的祷告,那是十九世纪一个作者冒他的名写的,当然写得也很好,就是我们要有上帝的爱。

我在看这些学者,你们有念神学的,可能也会看到,信义宗的一个新派神学家虞格仁(Amders

Nygren, 1890-1956)写的《圣爱与欲爱︰历代基督教爱观的研究》。他讲到爱观,说,爱基本上就是两种:一种就是自己想要得到的爱,那叫欲爱,就是Eros;一种就是付出的爱,舍爱,牺牲的爱,就是agape,这种爱就是上帝的爱。这种爱就是倪柝声诗里写的,「我就是不断地付出,我不求别人对我的爱,因为这就是上帝的爱。」

上帝的爱就是付出,一点丝毫不求别人对他的回报;胡说八道!各位,谁说上帝的爱就是拼命的付出,像一个怨妇一样,拼命的爱,好像上帝爱罪人就是这样。其实不是这样。各位再想一想看,你爱任何一个人,如果这个爱是一个真爱,不管你怎么了解,我相信你们都能了解,当我们去爱的时候,难道丝毫没有想到,那个人要回来爱你吗?你爱你的男朋友,爱你的丈夫都是这样吗?我天天爱他,但是他不理我,也不打电话给我,也不怎么样;总是我送生日礼物,总是我写MSN,总是我跟他讲,他都从来没有回应;没有关系,我就是这样爱他。结婚了以后,我天天服事他,他都不理我,天天在外面包二奶;没有关系,我都很爱他。各位,这是神经病。

我们教会是不是失败太多了。失败太多是因为我们根本不认识上帝,所以我们失败太多,就把希望降到最低标准,那个最低标准就是零。如果上帝的爱,就是我只付出,没人对我好,这种都是小媳妇做太久了,就对这个世界失去一些盼望,也不认识上帝。各位,我从来不知道上帝的要求是,你们爱不爱我没关系,我本身就是不断的爱你们。上帝的命令就是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本人!本神!这个就是上帝的命令。上帝那里有那么伟大,说,「哎呀,我不自私,通通去爱你们,你们不必爱我,你们去拜金牛犊没有关系,我是很大方的。拜偶像没有关系,我就是在那里独自流泪的上帝,反正我还会继续爱你们。」胡说八道!爱是希望人家好,如果人家去拜金牛犊,如果人家去赌博,如果人家去包二奶,如果你真是爱他的话,你会不高兴的。

爱是完全,爱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所以上帝要以色列人爱他,因为这是应该做的事,是正确的事。如果这个人不爱主的话,这个人可咒可诅。上帝的爱可是大大要求别人改变,而且回报的。如果不是这样,上帝真的是江湖浪子,浪子,拼命丢出去爱。这你在圣经里也看到很多。我们真是被咒诅的世代,大家在讲圣经的时候,越讲越偏离圣经,都是世界的那些。但是,在圣经里面,你看,要常以为亏欠,爱就完全了律法;这里讲到,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这些爱里面是充满了律法、规矩的,不是我们今天想的这些。

第一天我就有说,不要看那些烂书,就有人问那一些是烂书。我不能得罪人,烂书就是现在校园书房,还有包括华神出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是。这个,各位录下来没有关系,反正已经豁出去了。今天,大家不去看那些古典的好东西,包括神学的东西。现代也有一些非常好的,有一些传记,不一定是宣教士,这里面都非常好,可惜大家都不太看。大家都看辛班尼,这都是些浑蛋、骗子,但大家迷这些东西。有一本书现在最流行的就是「小屋」(SHACK),这本书在美国一直到今天是最畅销的。中文版,华人因为一跟基督教有关系,就都不看,感谢赞美主,中毒的人就少一点,但是我也看到好多人都在推荐它。

SHACK这本书,我不鼓励你们看。但是实在不应该讲这句话,因为伊甸园那件事不断重演,不要看,你们一定会去看。然后叫你们要去看的,又都不去看。人都是这样的毛病,没有办法。我不鼓励各位去看,不过你去看也可以。这个故事,简单讲,就是有一个人的女儿被杀了,在一个破旧的小屋里,这个应该是发生在加拿大的故事,女儿在小屋里被很惨的奸杀。后来他当然很痛苦,不知道为什么,他就到这个小屋里,在这个屋里想要得到答案。结果就碰到了上帝。三位一体的上帝,就跟他解释了,解释到最后就是你要饶恕,你要爱他,你要爱那个凶手,然后那个凶手可能永远找不到,故事就结束了。这里面还有一些胡说八道的话,都是「政治正确」乱讲的话。

所谓「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就是利用一些所谓无偏见的言语字句,来保护弱势社群,比如说,「弱智」改称为「智力障碍」,用「精神病」代替「疯子」。总之,就是一切都要合最新的道理、最新潮流。最新潮流的圣父圣子圣灵,就是圣母圣子圣灵,因为不能高举父亲,歧视母亲。那么圣母不是玛利亚,是女性;那么圣灵就一个黑人的女人形式出现。各位,这些说得难听一点是亵渎上帝,说的好听一点就是幼稚。

圣经不是你喜欢把圣灵变成什么样子,就变成什么样子,但这个不是重点,我们就不去谈他了。小屋,这书里头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人的悲观和绝望,这个世界上没有真理,凶手找不到,也得不到任何的报复。那我们能够有的,就用基督教那个被用烂的名词,「你要爱人」,然后故事就完了。各位,真的,你想到一个女孩子被奸杀死了,那个凶手既没有悔改,也没有认罪,然后你做的就是,我就原谅你,我爱你到底,包容你到底,继续的祝福你到底––继续成功的强奸人吧––这什么东西,还受到这么多欢迎,我真的觉得就是因为我们在现代社会里,包括在教会里,看不到人悔改,看不到人改变,所以我们就想出一套神学––这套神学就是包容接纳。这个一个很悲哀的神学,小屋影响到人的,就是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公平,就是这么可怜,上帝也很痛苦,上帝也跟我们一起痛苦。这不是圣经讲的道理。

圣经讲的道理,有公义、有和平、有正直、有和好,但是必须悔改;有不悔改的要刑罚。其实我在美国的时候,我刚好看到另外一件事情,也是在加拿大发生的,那个棒极了,和SHACK比起来,那是真人真事,是在离哪里不远的一个很小的城市,有一个牧师发出一个祷告网,就是他十四、五岁的女孩子,晚上没有回来,请大家祷告。后来好像发现被强奸而死的尸体,凶手应该到今天还没有抓到。这个牧师也说,「我一定是爱凶手,我会原谅他,我求上帝保守我的女儿,在死前没有受到太多的伤害。当然这个事情已经过去了,我求神安慰我,让我继续的能够……。我相信耶稣的救恩,我相信上帝的公义,我希望人能够悔改信主。」那个表现就棒极了,那个表现就很合圣经,我相信上帝的公义和慈爱最后会显现。SHACK 里面表现的,就是普救论,大家统统会得救;我们要有这种爱心。

各位,我们还是在讲,当你不认识上帝,不信靠上帝的时候,你所有的一切美德都会错误,包括自由意志。当你不服上帝的权柄的时候,要有自由意志的时候,最后就没有自由意志。很多人就说,最后大家都得救。各位,普救论的讲法就是没有自由意志,意思是你信佛教,你信阿拉,你信什么,到最后都会违反你的自由意志,去成为耶稣的儿女。普救论的意思就是说,这个世界佛教徒、回教徒,最后都会得到耶稣的拯救。各位,对我来讲,如果我是一个佛教徒、回教徒,或无神论者、或毛泽东,我会非常的痛苦,我会生不如死;我若被祂拯救到天堂,我宁愿到地狱里面去,为什么呢?换一个角度来讲,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假如耶和华是假的,佛教是真的,天堂是佛教的极乐世界,佛教徒也很大方,欢迎我去。然后我这基督徒死了真的到了天堂去,那里天天都是唱他们的那些歌,南无阿弥陀佛,天天都跟慈济在一起。各位,我会非常痛苦。我不要去那里,我要跟我的耶稣在一起。同样的,今天如果是一个赌徒,他没有信耶稣,他没有重生得救,他没有主的生命,就到了天堂,「什么时候可以打麻将」,「我们这里没有打麻将的」,他不会快乐的。

虔诚的佛教徒到了基督教的天堂,他会很痛苦的;回教徒到了基督教的天堂,他会很痛苦的;无神论者到了基督教的天堂,他会很痛苦的,因为他们根本不信耶稣的那一套,现在要天天跟耶稣在一起,他们会非常痛苦。他们应该去地狱,因为地狱就是没有耶稣的地方。所以地狱对不信上帝的人是非常公平的,去他们想去的地方。所以,怎么会就有人想到普救论,大家最后通通被耶稣拯救,都是耶稣的儿女呢?他没有信耶稣,却叫他成为耶稣的儿女,那是很痛苦的事情。

祷告:

天父,我们谢谢祢的恩典,求主与我们同在,帮助我们,特别帮助孩子在讲这些话的时候,不是放肆,也不是困惑,而是帮助我们在理解这些话。帮助我们在一切言行上,总是能背十字架跟随祢,总是能舍己跟随祢,总是能相信跟随祢,总是因为祢的慈爱怜悯、不是我们欲望得到满足而跟随、相信,求主祝福我们分散的脚步,也求主祝福我们明天的事奉,和每天的日子,奉耶稣的名祷告,阿们!

(Sandra Wang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