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基督教伦理学(15)

要守安息日

非常辛苦,没有休息的时间;很沉重,没有自由。所以这个是上帝的拯救,让你得到安息。

从创世记,神的创造结束了,就安息了。安息日的意义,就在神把一切的工都做好了,使我们不要再操劳了。虽然我们生活在这个罪恶的世界,神规定我们一定要工作,而且会有很多的愁苦;即使我们将来在新天地,虽然没有任何的愁苦,也还要工作。不管怎样,安息日都告诉我们,现在、将来,我们都因为神做好了一切,那种困苦、忧虑可以减到最低;最好的是,当我们在新天地时,困苦、忧虑完全除掉。

另外一方面,我们也想到,申命记里讲的,不安息是因为我们在努力,我们不自由,而上帝把我们救出来了。所以安息日,有让我们得平安、得自由的意思。

还有安息日的诫命。如果要守安息日,不只是那一天休息,我们希望在每天的日子里,都有那个不忧虑的安息。上帝很奇妙,祂的带领,在将来,我们应该不是这样;在今天,我们不仅是一个礼拜有一天的安息日,其实照上帝的安排,我们应该是每天都有安息夜,就是在我们汗流满面、工作完了,神给我们休息,而且每天休息还不够,还一个礼拜有一天是完全的休息,我都觉得这是上帝给我们很大的享受。我不知道你觉得怎样,我觉得能睡觉实在是天下最舒服的事。那当然相对的,不能睡觉是很痛苦的事情。

安息日的诫命在申命记讲最多了,你要让你的仆婢、甚至你的牛驴牲畜,都能够安息。这个诫命里,也不仅讲到上帝给你的恩典,也讲到你要对人有恩典,你要使别人有安息。很麻烦,很多人就是使人不安息,他真有这种本领,他就是让你很紧张、很担心,有时候是我们的父母,有时候是我们的老板,所以你一看到他,就没有安息;一想到他,就愁烦。有时候牧师也是这样,真是让人家非常的劳苦重担。我们这个世界、社会都是这样。所以圣经里面讲到得安息、得平安的时候,不只是那种劳苦,包括我们被奴役––被罪恶奴役、被魔鬼奴役、被律法奴役。这里,我们能够从「作奴役」的恶,包括律法的恶,得到释放。

最起码在申命记5章里,安息日的诫命是包括对别人的良善。我还是说,不管是安息夜,(圣经里没有这个词,是我自己发明的,我自己讲的),我们每天应该要有睡觉的时间;另外,我们有安息日,表示我们六天要努力工作,有一天是休息;不是自己休息而已,也要让别人休息。我们也再讲,虽然我们的部下或者员工,他们天天都在工作,我们也不是只有在安息日让他们休息,我们应该每天都让他们的工作不在那种恐惧、痛苦、害怕当中。这包括你对你家里的菲佣,或者是外劳,或者是在任何一个单位里那些比较低层的工作人员,我们都应该有这样的想法。你有权势了以后,不要叫你下面的人,包括你的儿女,有那种痛苦。

我们看利未记,安息的观念就更丰富了。利未记25:1,「耶和华在西乃山对摩西说:你晓谕以色列人说:你们到了我所赐给你们那地的时候,地就要向耶和华守安息。六年要耕种田地,也要修理葡萄园,收藏地的出产。第七年,地要守圣安息,就是向耶和华守的安息,不可耕种田地,也不可修理葡萄园。遗落自长的庄稼不可收割;没有修理的葡萄树也不可摘取葡萄。这年,地要守圣安息。地在安息年所出的,要给你和你的仆人、婢女、雇工人,并寄居的外人当食物。这年的土产也要给你的牲畜和你地上的走兽当食物。」

可能你在基督教机构或大学里,都会知道“Sabbatical” and “furlough”,就是七年有一年的休假。现在有些牧师也要求这些,有些同工就很不高兴,哪有牧师睡一年的觉。这些我都觉得,大家不在恩典中,这事就变成律法,让人非常痛苦的。像长执对牧师的休假非常不高兴,牧师又会说我已经做牛做马做了六年了,居然这一年还不让休息。长执就会说,我们在社会上工作,什么时候得到安息年过。当然只有大学教授有,但大学教授其实也没有那么享受。我觉得大学教授的安息年,也不是安息,那一年都是要预备的论文。你对上帝若没有正确的信靠,这些东西都会变成多余而且错误的事了。

就像以色列人,根本没有享受到安息日的安息。当耶稣在安息日治病的时候,叫人得到了真正的安息;他们却非常愤怒地要把他打死,因为耶稣在安息日做工。路加福音13:10-17,有一个被鬼压了18年、腰直不起来的女人;那个女人,耶稣释放了她。「不~你在安息日治病」,好几次了。我们因为知道这些故事,通常不太去想它。约翰福音5:2-16,有一个人在毕士大池那里,已经38年了,「他安息了38年」,不是,「他被捆绑了38年,他38年很痛苦」。然后耶稣说,「你拿起你的褥子走」,他好了。我们都熟悉这个故事,我要你们想想看,那个成见叫人荒唐。有一个人躺了38年不能动,有一天他起来走路了,你的反应是什么?「你不可以走路。」这就是犹太人的反应,「今天是安息日,你不可以走路。」他们居然没有想到,「哦!你38年不会走路,现在会走路了,哇!哈利路亚。」他们没有,他们说:「不可以走路,在安息耶!」那天的确是安息日,但是他38年没走路了,现在可以走路了,你说再等一等,再等一等。

有些人跟我讲哪个牧师、还是谁讲了一些话,我听了都是火大的,我都觉得这个世界上怎么有这种成见。大家再想想圣经,那些法利赛人、犹太人也是这样,「这个不可以,那个不可以」。他们的脑袋都不会去想,那不是脑残了,那是脑病变了,那脑子已经变成不知道什么东西了,而这种现象在教会里非常普遍,在神学院里非常普遍。我也不知道是我神经病,还是这么多人神经病。怎么会不把神的话当权威,然后脑子也不去思想。当然这些人有的我还是有点崇敬,是死板,但还算是尊敬上帝的死板,只是他的脑病变有点严重而已。

我怎么想都是,38年了,他能走,多么欢喜快乐,「哦,你不准走,明天再走。」「生来瞎眼的,你今天不能医他,今天他不准看见,明天再看见。」从一个角度来讲,他是尊重神的话。神的话,有时候好像,就是不合道理、我们也要尊重。但耶稣这样做,你就知道安息日的争议是什么。

请各位要留心我讲这话,也希望我不要讲错、也不要用错,就是「字句叫人死,精意叫人活」(林后3:6)。我们相信圣经的字句是上帝的默示,是宝贵的;但是它那个意义是什么,更重要。安息不是叫你去睡觉。犹太人已经把安息日完全扭曲了,安息日变成一个最痛苦的守律法的日子。耶稣叫我们得到安息。这个女人被撒旦捆绑了18年,今天我让她得到释放,这不是很好吗?让她真正得到安息,这不是很好吗?安息是一种平安,安息是一种跟上帝的和好。

这里也是一样,上帝的规定,人都会有相反的想法、相反的做法。规定你要休息,这句话就已经是矛盾。假如有一天拿着枪命令你要休息––其实在军队里就有类似的情形,我们一定要午睡,午睡时候一定不准动,有人动、有人不睡觉的时候,就要强迫你休息––这就是一个处罚。你不准动,所以你要用最好的姿势。各位,你在睡觉的时候,有人拿着枪,「你如果再不睡着,就一枪打死你」,你能睡觉吗?他很希望你睡觉,但要这样做能叫人睡觉吗?我又要说了,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这种律法,我们才能够睡觉。最明显的就是小学时候,规定你要睡午觉,每个学生都不想,老师就巡逻,不睡、讲话就处罚。结果这些学生,不睡、不想睡,老师在旁边站很久,不敢动,就睡着了。人还是需要律法,只是律法怎么用,才能真正让你享受到福音?

这事情是两国的伦理,我们可以想得到的,就是我们外在看得见的,还是须要律法来约束。跟世人的一样,我们也须要能够改善它。而我们内心有上帝的福音,这福音、上帝的爱,怎么样呈现在外面律法的那个部份,这是个人不同的看法。我们和不信主的人也有某种程度的配合,那包括安息也是一样,和好也是一样。

安息,这问题太严重了,耶稣是为此被钉死的。整个的圣经都讲到这么多安息,有安息日、有安息夜、也有安息年。这些规定、上帝的良法美意,不用神的良善的心、爱人的心、十字架的那种爱来了解的话,就必定变得非常残酷、非常冷酷、非常不舒服。以前犹太也是这样,教会历史也是这样,主日变得一点安息都没有。我们传道人就更是这样。传道人最怕的就是星期天,因为那安息日真是劳苦重担到死;传道人最喜欢就是星期一,因为可以休假。传道人最怕圣诞节、平安夜、圣善夜,因为那个日子真是没有平安、累死人了。平安夜、圣善夜结束,大家通通回家了,「我也终于可以回家平安一下」;但再过一年,又是一个痛苦夜。

这些复活节、平安夜、圣诞节,真的常常把人累得不得了。以前,有人因为师母特别辛苦,就成立一个「关怀师母协会」,那个时候是因为有师母真的操劳、过劳死的,所以有人成立了这样一个协会。这个协会所办的就是师母退休会,康师母有收到过。各位,好不容易有个休假天,却要上山、布置、敬拜赞美、听道、做笔记、作见证。本来还有时间可以休息,现在因为师母关怀协会的成立,又要再早死一点。你知道教会里有很多这种愚蠢到极点的事情吗?这真的需要好好的信靠上帝。各位,我们现在都是死前的欢笑,也许这一节开始又要有很多被奴役的事情了。

神要人有休息,申命记的安息不限于个人,不限于以色列人,包括仆婢、奴隶,包括动物,你这安息应该是恩典临到其它人。现在谈到救恩,我看宠物要带到教堂是越来越不可拦阻的趋势。更可怕是,美国越来越多,台湾也有人问,为宠物举行追思礼拜,我看也是不可拦阻的事情了。这些事对我来讲,其实没有那么严重,为宠物举行追思,我是觉得很荒唐,但是我觉得你举行也不是什么罪恶,不用把这个事情变得这么恐怖的事情。就这件事情,我觉得人生已经够痛苦了,轻松一点比较好。但是,我们基督教福音的影响,的确不是只有对基督徒有影响;对非基督徒,仆婢、外邦人、寄居的,还有对动物都有影响;甚至对植物、土地都有影响。

你们如果念土壤学,应该都知道,以前种鸦片的那个土地,须要怎样的休复一下。我觉得,这很妙,,这地长了一种有非常强列影响力的植物,要让它再种植、长出其它植物,它要好好休息一下,因为过去作恶多端太久了。这个很有属灵的意义,我要再问一下土壤专家。现在这里讲到,土地也要休息,葡萄也要休息,就是那个庄嫁就不再收割了,葡萄树也不修理了,意思就是有一点,顺其自然,就让它休息,这一年不去管它了。

我觉得这些都是我们华人文化没有的。华人的文化,很强烈的,我一定要管你。讲的时候,我管你是我爱你,我为你好。你看连师母要休息也要参加个退休会。我拿着枪,「所有的,都要休息,要不然就一枪打死」,这叫你怎么休息?我也要劝各位,就是有点听其自然。我觉得华人的伦理里,好像见不得别人有一点点的自由。就我自己也是这样子,长老来办公室,我一定要把很多东西堆在桌上。我看过这个漫画,有一个员工累死了,所有东西都办好了,桌上清空。老板回来了,赶快又把那些东西拿回来,装得很忙。照理说,老板看到员工桌上空的,应该很高兴,表示他办事效率很好。如果一大堆东西,通常应该表示他很笨,怎么总是这么一大堆东西。但是好像老板都喜欢人家东西多一些,老师看到学生也是,学生如果这样都是不用功。那牧师看到信徒也是,信徒如果不在读经祷告,而是在看电视,更不好。我觉得,其实这不是不好,应该也有正面的意义,就我们见不得人闲,见不得人自由,见不得人快乐,都要唯苦意识,真是命苦。

 安息是一种自由、释放、得赎

这些如果从希伯来书来看的话,通通都是一个预表。安息日是一个预表,预表耶稣;安息年也是预表,最后是禧年了。禧年是,利未记25:8,「你要计算七个安息年,就是七七年。这便为你成了七个安息年,共是四十九年。」这也是非常动人的一件事情,就是一次比一次更慎重。每天的安息夜,这是我们该有的休息;一个礼拜一次的安息日,这更神圣一点;七年一次的安息年,这更神圣;五十年一次的禧年,这更神圣,「第五十年你们要当作圣年。」(25:10)

在这些神圣的日子里,其实都提到上帝的创造和上帝的拯救。禧年也是一样,一切的喜乐是从赎罪日那天开始,「当年七月初十日,你要大发角声;这日就是赎罪日,要在遍地发出角声。」(25:9)也就是你真正得到安息,是上帝的创造;你真正得到自由,是上帝的释放;你真正得到喜乐,是你的罪恶得赎。这些都和救恩连在一起。

要发出角声。角声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坏的意思,急促的敲钟声、警铃声表示有危险了。这我们今天华人教会没有,但以前在欧洲,都有警示的钟声。有的是好的意思,用敲钟、吹号表示你所有的罪都没有了,重担没有了,大家欢喜快乐吧,「在遍地给一切的居民宣告自由。」(25:10)。

利未记25:11-14讲到,各人要归自己的产业,各归本家,「第五十年要作为你们的禧年。这年不可耕种;地中自长的,不可收割;没有修理的葡萄树也不可摘取葡萄。因为这是禧年,你们要当作圣年,吃地中自出的土产。这禧年,你们各人要归自己的地业。你若卖甚么给邻舍,或是从邻舍的手中买甚么,彼此不可亏负。」

然后讲那六年。这禧年没有买卖的,买卖是在禧年以外的那六年做的,就跟安息日外的六日你要诚实工作。然后,「你要按禧年之后的年数向邻舍买;他也要按年数的收成卖给你。年岁若多,要照数加添价值;年岁若少,要照数减去价值,因为他照收成的数目卖给你。你们彼此不可亏负,只要敬畏你们的神,因为我耶和华是你们的神。我的律例,你们要遵行,我的典章,你们要谨守,就可以在那地上安然居住。地必出土产,你们就要吃饱,在那地上安然居住。你们若说:『这第七年我们不耕种,也不收藏土产,吃甚么呢?』我必在第六年将我所命的福赐给你们,地便生三年的土产。(因为第七年还没有耕种,)第八年,你们要耕种,也要吃陈粮,等到第九年出产收来的时候,你们还吃陈粮。」(25:15-22)

意思就是,如果你真听我的话,你真的守安息年的话,我会让你在第六年的丰富,让你第七、第八、第九年都有得吃。其实这一点,我们用最简单的话来讲你就懂了。以前共产主义在俄国得势的时候,曾经废掉星期天。这种七天一个周期的历制,在我们中国是没有的。中国是农历,一个月一个月的算,中国历史上没有休息,没有什么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的。这些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都是基督教传过来的,尤其有一天不工作。所以基督教传过来的时候,很多人在我们中国人的这种劳碌命,还有在那个俄国共产党的布尔雪维克政变,还有在法国大革命无神论兴起的时候,都说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基督教七天要休息一天,是懒惰的。我忘记是哪个时候,于是,俄国就跟我们中国一样,根本没有休息的劳碌工作。结果发现,没有休息的结果,工厂,还有农地,还有各地,效率更差!

其实很简单,我们今天就努力工作,连郭台铭先生也不能不准你睡觉。你说,每天睡觉八个小时,好浪费,这八个小时可以赚多少钱,而且是下班赚多少钱。你真的这样做,三天就会过劳死!我们需要睡觉。除了每天需要的睡觉,上帝给我们很大的恩典,七天有一天,是更大的可以睡觉,可以晚起,可以更多的玩。当然在教会里不是这样,要起得更早。在以前清教徒,星期天整天都在庄严肃穆、敬拜赞美,虽然不是跳跳唱唱,但是也是在听道查经,我觉得无聊透顶了。所以,奥运选手李爱锐(Eric

Liddell),在安息日、主日时不愿意跑,那是很伟大的事。但是你也不要死板的说,就一定不可以。你能够信靠上帝很好,我觉得这是很伟大、很了不起,我们也尊敬,但我不觉得这个可以绝对化。我不觉得星期天,我就可以不做事情,我不觉得我星期天就一定不跑,我不觉得我就可以跟医院抗议说主日我一定要敬拜,你不要排我什么大夜班、小夜班,不要排我星期天轮值;如果那天有人死了,那也是主的安排。我不觉得我们一定要这样。

以前清教徒或比较敬虔的西方,都是星期天什么事情都不可以做。你看那个李爱锐,有小孩子在星期天的下午踢足球,他说不可以。事实上,伊丽莎白一世跟清教徒的一个对抗就是,星期天下午是Sports

time,可以踢球的。清教徒抗议。好,我们很敬佩清教徒那一整天都要敬拜上帝。刚有人跟我讲敬拜上帝很长,两个钟头。各位,两个钟头算什么,清教徒是一天!从早开始到晚,那不只敬拜,也要敬默,默想读神的话,忏悔,祷告,不能睡觉,也不能出去玩,然后一直到晚上。清教徒的主日安息,和犹太人的,几乎不分上下,一样的沉重!牛掉到井里去了,「愿主赐福牠,让牠会游泳吧!明天再来。」不用说,你们一定是当天就救牠起来,不能死板。当然我也承认,各位我们一旦灵活起来,一定又犯罪了。我们中国人那种灵活的脑筋最可怕了。我们承认律法跟福音,宽松之间很难说。

这里,重点就是说,你星期天到底要休息多久,要怎么样,一般正常的状况来讲,神给的恩典实在很丰富,你每天能够汗流满面的工作,你晚上睡觉应该是比较舒服的,而且你吃的饭是你汗流满面流下来的饭,也比较香一点。如果你是什么贪污来的,中六合彩来的,你也知道,就是来的快,去的也快,而且没有什么快乐。甚至你是什么遗产来的,得的那么多,我们看到很多也没有什么好结果的。在罪恶的世界,即使工作有那个咒诅的成份,如果你愿意汗流满面的来做,还是一件美事。基督徒如果能够在工作上尽心努力,想到这是上帝给我们的恩典,其它有一切的不公平或荒唐不合理的老板,想出一些工作叫我们做事,是这么无聊的话或这么错误的话,当然你可以力争、可以改变。但是我们还是说,如果一切合理合法,祷告所做的都不能改变,你去想,这还是上帝给你的;你可以不做这工作,你可以辞职;如果做,我总觉得你就感恩的去做吧。

我现在也在学这些事情,因为生活中总有一些没有意义、无聊、错误的事情,不只是工作,但是如果非做不可,那就做吧。如果我们不能改变,我们就相信这是上帝给我们十字架磨练去做。可是上帝慈爱还是给我们很多恩典,不但是每个礼拜有这样的事,每七年又来一次,更丰富的,这一年什么都不要做,连植物也不要做事,连土地也不要做事。这一年土地,没有人会耕你,操你,浇你,很辛苦的。你知道我们那些化学肥,其实都是对土地的一种刺激,逼得它挤出一点营养来。那个化学肥其实都不是很好的。我们台湾这些经验丰富,多半知道的,这一年在生态上非常好,土地就会累,土地也会反抗,所以让土地也休息。其实最可悲是我们中国,中国因为是古老的民族,黄河流域那边的土地已经弄了几千年了,你可以说那土地非常的累。我在美国碰到中国来的,他们就非常吃惊,他们说:「美国的土地真的好肥呀!怎么不施肥就可以长出东西。」我说我们台湾也是,不施肥总还是长出来。他说我们大陆的没办法,一定要施大量的肥料,才能长得出来,因为已经用了几千年了,没有休息过。神让土地也休息。这里可以想到罗马书8章,在罪恶的世界里,保罗很生动的形容,「万物都在劳苦叹息」,连土地都在。

不过,这里我们把比较生态的部份停下来,还有更重要的,利未记25:23-28,「地不可永卖,因为地是我的;你们在我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在你们所得为业的全地,也要准人将地赎回。你的弟兄若渐渐穷乏,卖了几分地业,他至近的亲属就要来把弟兄所卖的赎回。若没有能给他赎回的,他自己渐渐富足,能够赎回,就要算出卖地的年数,把余剩年数的价值还那买主,自己便归回自己的地业。倘若不能为自己得回所卖的,仍要存在买主的手里直到禧年;到了禧年,地业要出买主的手,自己便归回自己的地业。」这些我们等一下再说明。

利未记25:29-34,「人若卖城内的住宅,卖了以后,一年之内可以赎回;在一整年,必有赎回的权柄。若在一整年之内不赎回,这城内的房屋就定准永归买主,世世代代为业;在禧年也不得出买主的手。但房屋在无城墙的村庄里,要看如乡下的田地一样,可以赎回;到了禧年,都要出买主的手。然而利未人所得为业的城邑,其中的房屋,利未人可以随时赎回。若是一个利未人不将所卖的房屋赎回,是在所得为业的城内,到了禧年就要出买主的手,因为利未人城邑的房屋是他们在以色列人中的产业。只是他们各城郊野之地不可卖,因为是他们永远的产业。」

这里讲到土地和房屋,这些也有很多人就想到禧年的伦理,也就是说禧年有平均地权的意思。对今天的房屋、土地的价值一直飙涨的情况,也有很多基督徒说,我们也应该来学习、来做。这是废话,你怎么来做?台湾只有2%的基督徒,那些大地主,谁听你的!「土地不可买卖,买卖了以后,到第49年要回原来的卖主。」我的意思是说,基督教的这些观念,如果他不是基督徒,你不能、也不可能强迫人家这样做的。现在这里的意思,简单的讲就是土地。你一定要记得,这是个商业还不发达、甚至城市也还不太发达的状况;城市发达了以后,不能这样讲了。这里也有讲,如果房子在城里的,有另外一种规定。整个以色列的观念,土地是上帝的,个人不能有私有土地,所以不会有炒地皮这种现象发生。

土地是上帝的,土地又分给十二个支派,每个支派有他们的地,这在乔舒亚记就有说。然而这十二个支派里,一定有很多的家、族,然后再分分分。圣经没有讲的很清楚,个人可能没有什么土地的,就每一个家族可能有一块土地,或者康氏的这个族,屏东的康氏,或者九如的李氏,另外有九如的李氏,也可能有垦丁的李氏,就李家、张家,各人有一块自己的地。这一块地可能可以再分,圣经没有讲。每个人分得的这些土地,有人务农就知道,有人土地比较好、比较肥;有人土地比较近河流;有人土地阳光比较充足点。我听说法国那些葡萄园,太阳晒得多的,和晒得少的,都有很大的区别。

各位,这由人来讲,都是运气。你得到那块土地,就是特别怎么样怎么样,生产就是多一点。各位,这也真是气死人了,同样这两块土地,农夫都在辛苦的耕种,有人这块土地长得就多一点,有的就少一点,我想这是没办法避免的事,一定都有。科技可能可以尽量改善,但是还是有不一样的,因为各人有各人不同的。你说个性和能力,兄弟两个耕田,有人技术好一点,有人差一点;有人是绿手指(Green

thumb),种花一定种得很好;有人是黑手指,一种就死;有人一种就甜一点,就好一点。这我们人说是运气,是上帝这样安排的。

有人勤快一点,有人懒惰一点。同样两个人起跑点是一起的,经过了几年;如果快的话,经过几个月或几天,就看出不一样了。学校的功课是这样,社会的事业是这样,种的土地也是这样。不管是什么原因,有人就慢慢有钱了,有人慢慢就穷了。我这是讲两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中间的例子,你们可以自己想很多。有人的土地,产了很多的五谷,然后他又会经营、又会卖,他钱多了。他钱多了,他会继续赚钱。那不是开连锁店,不是再加一加,就把隔壁的田再买下来。或者人家比较穷,或者是田不太好的,或者他经营不太好的话就愿意卖出去了。然后,慢慢有钱的人可能就越来越有钱了,他的田也越来越多了,然后这里还包括雇农的这些问题。那穷的人就越来越穷,他田卖了以后他能干什么,可能就是帮有钱的人打工。

在圣经有这规定,到了禧年,所有的田都要还去。你当年买的到了禧年的时候,就要还回去。这中间你是在哪一年买的,跟禧年之间有差多少,你要赔的钱、或还的钱,可以有一个计算方式,免得买的人花这么多钱来买,最后到禧年又要完全还回去,也很亏。但是他买了,如果只有10年就要还回去,他应该得到多少补偿;或者他买了这块地,他买了40年然后还回去,又应该得到多少补偿。这些,上帝都有一个合理的规定,只是在这里没有讲。但是不管怎么样,财富的来源在农业的社会,纯粹是土地。你不管多么有钱,到最后这个财富的来源––土地,要再归回到原来卖出的那人。也就是,以色列每隔50年,就有一次平均地权;每隔50年,每个人又回到原来的起跑点,一样多的土地。那么在这50年中间,有些人勤快,多赚了多少钱,累积了多少,上帝也都允许,但是到最后土地都要还回去了。这样就保证以色列没有大地主,也没有贫无立锥之地的人了。

这种理论比较接近共产主义的理论,也有很多人觉得很好,尤其现在房地产这么贵,我们也觉得很多不公平。不过这是信仰上帝下的一种文化,在人间你不太能强制,事实上在以色列里也没有强制。

而且这里的原则用在今天,我们根本不是从土地里种多少谷子来赚钱了。现在土地问题可能是房价的问题了。那怎么处理?细节我们都没办法处理,因为我们不懂。每个时代做法不一样的,但大原则是––神不要一个人太过富有,富有到可以控制很多东西;也不要一个人太过贫穷,贫穷到他不能生活了。那你真的很贫穷,什么都没有,你还可以有一个指望,到了禧年的时候,你就得到了安息。失去的土地又回到我这里来了。那么欠的债也是,到了禧年的时候,通通不计算了。当然在这里,有人就想到懒惰、作恶,有人就在禧年的前一年借一大笔钱,禧年的时候就不要还。这些圣经都有一些规定,禁止人这样想,但是原则上,还是在说,神不要一个人太富有,或太贫穷;讲得再属灵一点,就是说神不要有人有太多的重担。

每到安息年、禧年的时候,他的重担可以没有了、他欠的债务可以没有了、他缺乏的可以没有了,包括了利未记25:35,「你的弟兄在你那里若渐渐贫穷,手中缺乏,你就要帮补他,使他与你同住,像外人和寄居的一样。不可向他取利。」这个取利就是你借钱给他,不取利。借钱取利,甚至舐血的高利贷,在中世纪后资本主义慢慢发展的时候,马丁路德尤其对这深恶痛绝。

但是加尔文就比较开明一点,他允许这样的事,因为他看到商业文化慢慢开始了,你要让资金流动的话,不能没有一点利息。尤其今天通货膨胀这么高了。以前可能100年没有什么利息的,没有什么通货膨胀的,所以你借人100,人家还你100是可以的。但现在你100块钱放银行,过了几年也有120块。所以借人家钱,有一点利息,不是什么贪婪或罪过,加尔文就看到这一点。

在这里,以色列那时候的通货膨胀和利润还没有那么高,所以,「不准取利,也不可以向他多要;只要敬畏你的神,使你的弟兄与你同住。你借钱给他,不可向他取利;借粮给他,也不可向他多要。」(利25:37)借粮给他,不可向他多要,就是他还的时候,你不可以再加上利息。这都不是死板地说,我们不可以借弟兄姐妹钱。我相信在教会里面也会有借。你不一定就是死板的说,一定不可以有利息,因为这些事,精神重点是你要善待人;精神重点是你不要因为让自己能够更丰富,而让那贫穷的人就更可怜。他须要借100块已经很可怜了,你已经很丰富了,有100块能借给人家,然后他居然还要还你110块,最后你拿回来是110块。意思不是利息的问题是。意思是,对那穷乏可怜的人,你要有一点同情心;你对自己的丰富要感恩,不要再贪得无餍。不一定是说我们一定要怎么做,或那个是怎么样。

那乡下的房子要赎回。城市就不一样了,因为城市的土地非常值钱。如果他买回来了,以后再还给你,这损失实在太大了。所以他,城市的住宅,真要赎回,一年之内可以,一年以上就不行了。这跟我们现在情形也很像,你买了一栋房子,过了一年再用原价买回来,这通常是不可以的,不可能的,因为已经涨了一些。可是在那个时候,利息还没那么高,所以你卖了房子在一年之内,还可以赎回来,应该是照原价赎回来;但是一年之后就不可以了,因为城里土地的价值,比乡下的要高的多,所以是很合理的规定。

甚至后面说,利未记25:39,「你的弟兄若在你那里渐渐穷乏,将自己卖给你,不可叫他像奴仆服事你。他要在你那里像雇工人和寄居的一样,要服事你直到禧年。」奴仆的服事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叫你做什么,你就去做什么,根本一点自主权都没有;第二个你没有薪水。雇工和寄居的服事还有薪水,你对你的弟兄如果还是这样的话,你就要给他薪水。

然后,「到了禧年,他和他儿女要离开你,一同出去归回本家,到他祖宗的地业那里去。因为他们是我的仆人,是我从埃及地领出来的,不可卖为奴仆。不可严严地辖管他,只要敬畏你的神。至于你的奴仆、婢女,可以从你四围的国中买。并且那寄居在你们中间的外人和他们的家属,在你们地上所生的,你们也可以从其中买人;他们要作你们的产业。你们要将他们遗留给你们的子孙为产业,要永远从他们中间拣出奴仆;只是你们的弟兄以色列人,你们不可严严地辖管。」(利25:41~46)这里有个问题了,种族歧视。以色列人如果太穷了,穷到最后什么都没有,就只好卖身做奴隶。因为那是你的弟兄,卖给你做奴隶,到了禧年的时候,你要放他自由;那外人,就是你的产业了。

这不大好吧。那我们就跟另外一处的圣经来看,出埃及记21:1,「你在百姓面前所要立的典章是这样:你若买希伯来人作奴仆,他必服事你六年;第七年他可以自由,白白地出去。」就是你买后,这个人把自己卖给你,100万,到了七年帮你做了七年工,他不用付一毛钱他就走了,他就自由了,因为已经帮你做七年了。「他若孤身来就可以孤身去;他若有妻,他的妻就可以同他出去。他主人若给他妻子,妻子给他生了儿子或女儿,妻子和儿女要归主人,他要独自出去。」你看这一定是很不公平,怎么可以这样子!问题是,如果这个奴隶,太太是主人帮他找的,然后太太又帮他生了儿子。在这种情形下呢,原来是主人给你的,生了小孩算是主人的,在那种时代,这不是太坏的事情,甚至可能是不坏的事情。因为你真的叫他带着妻子儿女出去,可能他还养不起。

「倘或奴仆明说:『我爱我的主人和我的妻子儿女,不愿意自由出去。』他的主人就要带他到审判官那里,又要带他到门前,靠近门框,用锥子穿他的耳朵,他就永远服事主人。」所以各位姊妹,你有耳洞,通通表示你是人家的奴隶。后面还有女仆的一些做法。要从它的字眼,看它的精神在哪里,它的时代的意义在哪里,那我们就不会觉得残酷、残忍了。在那个时候,如果一个人真的那么穷,可能在好主人家里继续做奴仆,并不是不好的事情。

事实上,整个中世纪那种文化,都跟出埃及记的时候有点相似。人的工作职业,不但不改变,而且世世代代不改变。后来那个工作就变成你的名字了。所以,这个人叫做史密斯先生(Mr. Smith),Smith就是铁匠。他的爸爸是史密斯––铁匠,他的儿子是史密斯––铁匠,他的孙子也是史密斯––铁匠。我们中国人,我爸爸姓康,我儿子姓康,我孙子当然也是姓康。但是在西方世界里面,那个姓常常就是你的职业,世世代代就是这个。他的名字叫泰勒(Mr. Taylor),他的祖父是Taylor––裁缝,他的爸爸是Taylor––裁缝,他是Taylor––裁缝,他的儿子是Taylor––裁缝,他的孙子也是Taylor––裁缝。你是这个行业的,你世世代代就一直是这样。这些今天我们想起来都觉得是残忍、很不好,因为我们天天都想换工作。但是你在想想那个时候幸福,还是我们这个时候幸福呢?也不一定。那时候,这种制度算是一种职业的保障,不但保障你不会被裁员(lay off),而且连你子子孙孙都会有一份工作。你说一定会有不幸,可是我们不要太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在这时候,每个世代在耶和华给他们的一些保障里,总是希望有公平、有良善,大家能够轻松一点,不要那么痛苦。

然后对你比较熟悉的人,一定要对他更亲一点,外人就比较严格一点,因为你比较不知道他的背景,而且这里的外人不认识上帝,所以他总是一直作奴隶。其实这个制度也不可能很久,以色列早就没有了。所以我觉得上帝给他们的规定是合宜的、合理的。那禧年更是一件很美好的事,表示不管有再多的不幸,到最后总还可以得到自由,没有那些强制的。

我们已经把安息的诫命用在我们生活的伦理态度。希望你能够多想点,包括我们平常的努力工作,包括你对人家的善待,包括免人家的债,包括平均地权,包括我们是得到上帝的恩典,被赦免的。总的来讲,我们在生活里应该很积极的工作,也应该很平安,这个平安也能让别人享受,这是上帝给我们的恩典。但是要这样做,我们就要努力,所以这个安息日的诫命是恩典,也是一个律法。

 安息是一种平安、和平、和好

我们再看希伯来书,这个安息、我们的劳苦重担都是在耶稣基督的救恩里得到成全的。我们可以看一下,新约里这个观念,我们得到救恩,你可以说是安息、没有重担;另外,这个安息里面有平安、有和平、有和好。而平安这个字,一方面是安息,一方面是和平,另外一种是和好,跟上帝的和好。在跟上帝的和好里,我们没有沉重的罪恶,我们没有沉重的压力了,「一切都是出于神;他借着基督使我们与他和好,又将劝人与他和好的职分赐给我们。这就是神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林后5:18)

除过犯,还有律法的重担、罪恶的亏欠,都因为耶稣的救恩,让我们跟神和好了。跟神和好的结果,包括跟人和好,「因他使我们和睦(原文作:他是我们的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而且以自己的身体废掉冤仇,就是那记在律法上的规条,为要将两下借着自己造成一个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在十字架上灭了冤仇,便藉这十字架使两下归为一体,与神和好了。」(弗2:14-16)

安息、平安、和平,这几个字的观念有点类似,都是神给我们的救恩。而这几个字的观念,都叫我们个人的心中平安、安宁。而这种心中的平安跟安宁,也跟其它的人事物,最重要的是上帝,是一种和好的状况。这种和好的状况,当然就是都须要上帝的恩典,所以这应该是在教会里面活出来的。就外邦人、犹太人通通都能够和好,和平了。

那我们就再想一下,我们华人一想到安息,常想到的是「夜不闭户,道不拾遗」。你能够好好的睡觉,并不是你工作辛苦了、劳累了,晚上就能够好好的睡觉。你能够好好的睡觉,包括你不怕小偷来。这个安息不仅是讲到,包括你能够重新得力、不劳累,也有一种意思就是不惧怕。我们在上帝的震怒中间是惧怕的。我们的安息表示有一种跟上帝和好而有的平安。

我们也都知道,我们没有这个平安,我们都在恐惧中,有的时候是担心疾病、有的时候是担心失业、有的是担心小偷来、有的是担心什么其它的事。你看我们现在有的,不管是在计算机里面,或者是现在诈骗集团又这么多。还有我自己也是这样,你看看,我发现我的钥匙越来越多了。我在想我们小时候也有小偷,但我们小的时候回家,就一个钥匙开门。现在我有一连串。我如果住一个大厦,我发现我从那个大门进去,又要有磁扣啊,又要有什么,然后进到大门,还有两三重铁门,什么门扣扣扣,很多。

有一个笑话:有一个人不断的装锁,都被小偷打开了。后来,灵机一动,他有七把锁他就锁三把,四把不锁,然后小偷就永远进不去,因为卡卡卡,把它打开,又把上面锁起来。当然小偷没有那么笨。但我们有很多的不安,包括计算机有很多防毒程序,防密码被盗的程序,可是防得了吗?我看每个人都有什么中毒,信箱被人怎么样。

我们没有安全。你的钱放在哪里有安全感,尤其是金融海啸。这个在罪恶的世界里,又回到刚刚耶稣基督讲的,你如果是服事玛门的话,你就一定有忧愁。我们因为有肉身在这世界国度里,我们就还是难免有忧愁,但是我们求主让我们心中有平安。

安息就是和好,以弗所书2章讲,跟人的和好里,也包括跟外邦人的和好,跟其它人的和好,都是透过福音。所以我们必须相信,福音能够影响到人间彼此之间的和平,但这个不是说建立一个联合国可以造成的。这还是福音的传递,叫人悔改先,才可以和好。在人家没有悔改信耶稣的时候,我们还是可以能够把某种程度的,因为基督徒有的那种不伤害人、爱人、而让这个整个社会多少还是有更多的安宁。这是安息日的诫命,这也是安息日让我们看到上帝给我们的福音。

孝敬父母

我们继续来看下一条诫命,出埃及记20:12,「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这一点我们已经提过一些了。我们中国人没有这样的观念。在我们来说,提出这些的观念非常的奇怪。这观念就是,基本上这个字不能翻成「孝敬」,英文都是翻尊重(honor)你的父母,让你的父母很荣耀;甚至我们可以这样翻译,敬重你的父母。为什么我说不要用那个「孝」字,对那个孝字,我已经讲过我们中国的忠孝节义。因为「孝」这个字,多少表达一件事情,就是「顺从」。对父母,包括父母年纪大了以后,我觉得顺从恐怕是很大的错误。因为他常常有不讲理,胡涂,很多东西不懂的时候。但是对那个父母年纪大,你奉养他、恭敬他、尊重他,这是很对的,这是很应该的。「孝」,我们中文有「听他」的那个成份,不好。所以我说孝敬父母,可能还是恭敬或者奉养父母,恭敬父母是比较恰当的。这里一点都没有说,我们不要对父母养老,要照顾他们这是很应该要做的;但是对那种孝他们,听他们,这个我觉得不恰当。因为很多时候,不管是他们的健康,各方面他们都并不能够明白的很好;这时候,他不应该有这样的权柄。

你对你的父母要孝敬。这诫命,进入了人跟人的关系了。先讲到的是,对父母的孝敬;你想应该还有一个要讲的,这诫命少了一半,要善待你的儿女。要养育你的儿女,是要养育你的儿女才能使我们在地上长久,因为儿女就继续生下去,就长久了,父母都会死。但他为什么不讲养育儿女成为十诫的一条,而是孝敬父母成为十诫的一条,我觉得就是因为养育儿女,几乎就是我们的天性,天经地义的,不须要讲,所以他没有把延续人类种族的讲出来。这好像一个母亲,就连动物都会照顾牠们下一代,所以他不须要命令这件事。但是对父母的恭敬(honor),是我们不太容易办到的。父母有的时候,或者不懂事等等,这会叫我们觉得讨厌;但是对老年人,我们特别须要给他这些安全感,特别须要让他不要觉得很羞愧。当然我们也很希望他不要任性、随便乱来。

我们对父母的恭敬,也要和婚姻的事情连在一起了。在我们华人传统的伦理里,我觉得不合圣经的是什么呢?西方文化受基督教的影响,和圣经一样,我觉得比较正确的一件事,就是我们跟哪一个人有最密切、最重要的关系,应该是你的配偶,不是你的父母,也不是你的儿女。从亚当夏娃一开始就讲,「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二人成为一体。」耶稣也重复了这句话,保罗也重复了这句话。那我们中国人,通常对男性来讲,我们觉得最重要的是自己的父母;对女性来讲,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儿女。那么通常来讲,一般观念,都没有把配偶当作最重要的。这个不合圣经的。圣经的意思是,离开父母,跟妻子联合。

我没有要跟他们冲突,但我们自己也想想看,就神的规定,事实上这个是非基督徒也有的,在自然法则里,这个是非常清楚的。我觉得小孩子从出娘胎开始,就有一种倾向,要离开我们。只是很小的时候,我们养他,我们保护他,所以他还想留在这里。当小孩子会走路的时候,他就想跑出去了,他就不想父母来管。我觉得这是天性。等他再长大一点,有了男朋友、女朋友。各位做妈妈的,你千万不要要为这些事生气,不必要的,这是愚笨的生气,你忘记你在年轻的时候也是这样。他不想再听你的话了,他会尊敬你,以后会养你,但他现在喜欢另外一个女生了,她喜欢另外一个男生了,他们不会想要跟你在一起。这是一种天性,鸟的翅膀长熟了,就一定要飞走。我们华人真的是受不了,我们没有安全感,所以我们总想把小孩关在家里,让他能听我们的。这个很多产生悲剧。甚至到儿女结婚的时候,父母,特别多的就是婆婆。我也不是骂这些婆婆不好,我只是在说我们一直在演这个悲剧,而不去看一看圣经。

圣经说,人要离开父母。你要有这个预备。你养他、教他是上帝给你的命令,也是你的天性,这是也是自然法则,不管基督徒或非基督徒,都很清楚的写在我们心上。但是,神说他会离开的。虽然我们今天讲两性平等,不过从圣经里我们应该可以看到,这里主要是在讲丈夫,人要离开父母,你要离开你的父母,与妻子联合。所以听到很多男人在讲,「老婆可以再换一个,妈妈永远不能换」,这是混蛋。这种人下辈子就去做人家的太太会比较好一点,让他被换一换,看他感觉怎么样。各位,不能够这样想的。再一次,不是说不能孝顺,或者说不要恭敬、不要奉养自己的父母;我们理当恭敬、养自己的父母。但你要有一种心,这种心就是上帝给我们每一个人的,而上帝的安排好像也是这样子,就是人希望独立,跟另外一个异性成为一个新的家庭。

各位姊妹,你都知道,听说两个女人不能在一个厨房底下的,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当然你要抓住圣经的重点,祂不是说,真的有一天到了18岁、28岁了,就bye

bye 再见了,离开父母,我就好高兴、愉快;不是这个意思。我们今天也不是这样。我们离开父母还是回去看他,有的时候是父母住在我们家里,那更多的时候是我们住在父母的家里,因为我们没钱买房子。就这些,你都灵活一点来看,不要看得那么死板。重点是,神要你的心,跟你的配偶永结同心。这是神要保护家庭的意思。

然后妈妈们也要注意了,因为你这个上一代没有注意好,下一代犯同样错误了。那你在养育儿女的时候,你应该非常爱你的小孩,但你也要认识一点,就他们要走了。你重要的还是你的老公,就跟老公重要的是你的老婆,不是你的父母;他们都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你的配偶。所以当我们讲到恭敬父母的时候,这是上帝给我们的命令,我们去做,但不是说十诫没讲,我们就忽略了养育下一代,更不是说我们忽略了对我们配偶的照顾。这是圣经里其它的地方所讲的,你配偶和你的关系是最重要的了。

「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圣经里,实在相当早就开始有这样的情形。创世记里,当利百加被娶到艾萨克那里的时候,这时候艾萨克的母亲撒拉,已经过世了。创世记24:67,「艾萨克便领利百加进了他母亲撒拉的帐棚,娶了她为妻,并且爱她。艾萨克自从他母亲不在了,这才得了安慰。」不管这里是什么意思,包括后面的情形就是,如果撒拉还活着的话,利百加是很难进来的。得了安慰,当然也是因为利百加来了,但是如果他母亲还在,我看他也得不了这种安慰,那利百加永远辛苦。

(Anita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