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基督教伦理学(5)
「两国论」续:神全能的护理
我们继续来讲「两国论」,在但以理时代,神就是用所谓的自然的法则在掌管这个罪恶的世界,也包括掌管基督徒。当这个世界的人在自然法则之下,自然法使我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当我们说自然法则不一定是所谓好的自然法则,种诈骗,可能得诈骗的钱。在今世,神很可能使诈骗的人很有钱,这是很普遍的现象,没什么稀奇,但基督徒没常识,就会问一大堆同样的问题:为什么基督徒没有佛教徒有钱啊!为什么无神论考试考得比基督徒好?因为他比较聪明,比较用功,比较会做生意嘛!他天天在赌场发牌,所以他发牌发的比一个没发过牌的人(不管是不是基督徒)好,这叫自然法。神没有因为人信他,就使他事事都好,菜烧得好不好,要按自然法(火候、刀工等好),不是按你有没有信耶稣。老话一句,没有基督教牛肉面,只有好不好的牛肉面。当你的确是骗术比别人高明的时候,神也允许你骗了很多钱,像诈骗集团。神最后一定会审判,甚至在今生也一定给他们不同的报应。
以赛亚书10:5讲,「亚述是我怒气的棍、手中拿我恼恨的杖。」罗马书9:21-23也讲,神可以「从一团泥里拿一块作成贵重的器皿」,就是指「得救的人」,就是下面说的「那种蒙怜悯早预备得荣耀的器皿」。神也可以「又拿一块作成卑贱的器皿」,就是下面说的「愤怒的器皿」,或者「那可怒豫备遭毁灭的器皿」。
总之,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分两类。当然我们不讲万事万物,我们讲人。人也可以分两类,通通都是上帝的仆人,包括撒但魔鬼。撒但魔鬼和不信主的人,代表了上帝「愤怒的仆人」,「毁灭的仆人」,上帝使用他来发出上帝的愤怒,来刑罚世人;最后这些器皿也会承受到上帝的愤怒。不管是希特勒、拿破仑、或任何一个暴君,或瘟疫蝗虫,这些也都是上帝的器皿。另外一种,就是「预备得荣耀的器皿」,保罗说得很清楚,就是我们这些被上帝所召的,是「蒙怜悯的器皿」。
所以,万事万物都在上帝的管理之中,没有一个不在祂管理之中。我们坚信这一点,我们的生活观才会正确。千万不要以为你碰到不幸的事情,就好像宿命论一样,这都是上帝的意思,听天由命。上帝的意思,让那个人来惩罚伤害你,结果不是叫你继续被他伤害,也许是教你怎么响应,或许是一拳打回去。
以赛亚书10:5:「亚述是我怒气的棍、手中拿我恼恨的杖。我要打发他攻击亵渎的国民、吩咐他攻击我所恼怒的百姓、抢财为掳物、夺货为掠物、将他们践踏、像街上的泥土一样。」这里讲亚述是上帝使用的,也就是罗马书9章讲的上帝「愤怒的器皿」,将来要遭受愤怒。各位,这些器皿没有一个真正认识上帝,但也没有一个可以丝毫摆脱上帝使用他们,包括慈济、包括星云法师…通通都是,可是他们不会承认被神使用,10:7,「然而他不是这样的意思、他心也不这样打算。他心里倒想毁灭、剪除不少的国。」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们完全不是在想我是在做上帝的工作,我是在服事上帝,他们只是在想我是要怎么样增加我的势力范围…等等这些东西。
所以后来主说,10:12,「主在锡安山,和耶路撒冷,成就祂一切工作的时候,主说,我必罚亚述王自大的心,和他高傲眼目的荣耀。因为他说,我所成就的事,是靠我手的能力,和我的智慧。我本有聪明。」这我讲过,耶稣跟彼拉多的对话,耶稣说:「若不是从上头赐给你的,你就亳无权柄办我。」(约19:11)耶稣要被人处死,他却说,「是我的父让你处死我的」,不信主的人听了都觉得非常荒唐不能理解的,但希望我们基督徒能够懂,我们知道我们上帝的旨意。
这里要讲的是,上帝掌管万物,一切都在上帝的掌管之中。约翰福音、以赛亚书、罗马书都这样讲,其实整个圣经都这样讲。我也提一下和但以理书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以斯帖记。
以斯帖记是圣经里面唯一一卷书,没有提到上帝,没有提到敬拜,没有提到祷告,没有提到任何宗教活动。从世人来看的话,显然根本没有上帝,上帝完全是失败了。从以斯帖记来看的话,以色列根本已经亡国了。但我觉得这跟但以理书一样激励我们。这个时候,掌管世上权柄的是波斯王亚哈随鲁,也已经不是巴比伦了。就他有最大的权柄这件事情,在以斯帖记第一章里所表达的是,波斯大军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个军队,要去征服希腊。这大概是指亚哈随鲁王要为十几年前他父亲大利乌在马拉松战役(马拉松赛跑的来源)的失败复仇。在这个战役之前,发生了以斯帖记的事情。一般历史学家都不相信这件事情,说是以色列人发明的,因为历史没有记载。我们当然不相信这个事情,但是也很奇妙,这卷书竟在这种情形之下,没有讲到上帝。我觉得宝贵的就是在这里。你今天生活中,不管有没有讲到上帝,一般人都不会相信上帝在那里。可是我们需要有一个信心,在好像没有看到上帝任何作为的时候,甚至看到这个世界上的人多么强大的时候,我们能够相信有上帝。
这里有些跟但以理书一样,都是在波斯统治之下,王的权柄和权威很大。王的权柄在但以理书和在以斯帖记里面一样,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当他下了命令,再盖上玉玺以后,这个命令就绝不可改。幽默、有趣的就在这里:波斯王是非常有权威的,言出必行的;可是在以斯帖记和但以理书里,我们看到的就是,他毫无权力。但以理书是当大利乌王愚蠢的听了部下的阴险的建议,「王啊,我们觉得你太伟大了。我们觉得,您伟大到一个地步,单称你伟大还不够,要把你当成上帝才行。」大利乌就很高兴,觉得自己是上帝。不过也没那么了不起,因为只能作三十天的上帝,「三十日内,人不可以像你以外的任何东西求甚么。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甚么,就必扔在狮子坑中。」(但6:7-8)意思就是,我们只有三十天把你当上帝。这是愚蠢到极点的建议,但是被胜利冲昏头的人就会这么愚蠢。像毛泽东、我们常常认为自己真的很伟大。大利乌王就真的飘飘欲仙,以为「我真是伟大,我真是了不起。」
这件事的结果是,大利乌王什么能力都没有,他被自己的话缠住了。那伟大的话、绝不可更改的话,是让他害死他最信任的臣子,而且他没有办法救他。就那一幕里面,不要只想到,但以理丢到狮子坑里还很平安。重点不只是神堵住狮子的口,重点是神让大利乌知道,人是多么的烂和无力。包括你被称为是最了不起,你的话就是神的话,三十天之内人只能向你求。这句话到最后,因为盖上玉玺,王一点办法都没有。王想了一天,想不出法子,「王听见(但以理要被丢在狮子坑里)这话,就甚愁烦,一心要救但以理,筹划解救他,直到日落的时候。」最后那天日落,部下来警告王说:「你当知道我们国家条例,凡王的命令都不可以改。」那是威胁。如果你不照你的话去实行,你的话就没有权威;你的话没有权威,我们就造反了。人间的政治运作,不管在国民党、民进党,或古或今,有人很聪明,有人会操纵(manipulate),这些都是世界的智慧。
乔布5:13,「神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诡计。」保罗也引了这句话(林前3:19)。以斯帖记里,你也可以看到,人在做任何事的时候,一方面,如果你不敬畏上帝,不管神给你多大的荣耀,最后都会陷害你自己;另外一方面,你会看到上帝在掌权。以斯帖记里面没有写;以斯帖记写的就是一个既胡涂又浑蛋的君王,他的权柄好大,而且他很善变。这跟我们台湾很多情形一样,做生意非喝酒不可,希望我们基督教里没有这个风气。王有命令,不可以勉强人喝酒干杯,很显然他自己没有遵守这个命令。自己喝醉了,就说,把王后叫来,让大家看一看。这是男人最得意的事,让人看我老婆多棒。结果王后不来,他就很愤怒。这里有个想得很周到的制度,就是有七个人帮忙建议波斯王,避免王的独裁。我们没有说这不好,只是这些东西如果叫我们不敬畏上帝,就不能产生那最重要、最美好的结果。这七个最重要的咨询,国策顾问,资政里面有一个大臣叫做米母干,说,「王后不听你的话,这个很不好、很麻烦,万一传到全国,全国的太太都不听先生的话了。」怎么办呢?「你要盖上玉玺,下一个命令,把王后废掉。」大家听了都以这话为美。
米母干是一个蠢人。他能作总统府资政一定就是非常聪明,但是我觉得他非常蠢,完全不懂政治,不懂人性。他要把王后废掉,永远不能再回来。我可以跟你讲,王后后来回来了,以斯帖记没有写。以斯帖作王后的年代大概只有六年,后来照波斯的记载,这王后又回来了。理由很简单,「你想他回来」,男人就是这样,一旦失去,就开始想念了。米母干居然没有想到,王现在气他的太太,气的不得了;你说把她废掉了,一旦没有她,他就会想;想到最后,不能叫她回来,都是米母干害的,那个时候米母干脑袋就难保了。然后,等王后回来的时候,你的脑袋就更难保了。我不应该讲这些,只是因为圣经没写,所以我提一下而已,不是教你怎么诡诈。
果然王废掉了王后以后,就开始想皇后了。怎么办?叫男人不想女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换一个女人。男人都是花花心的。比较早,跟唐明皇、历代的皇帝的时候一样,最残忍、悲惨的事,就是把自己的女儿送去给那个大嫖客嫖(照柏杨讲的),然后说是皇后。我们中国后宫的妃嫔,说是佳丽三千,一般统计都是将近一万,有的还超过一万。回教更恐怖,每天晚上跟一个处女睡觉,第二天就把她杀掉。《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就是这样来的。人很残忍的,我们中国也不多让,这么多美女送到后宫,其实皇帝喜欢的只有几个,然后皇帝死,这些后宫佳丽通通都殉葬。他不占有她,也不会叫她从良,也不会让她再婚,运气最好的,就是像武则天一样,送到尼姑庵里;那更下流的是,通常就是太子也很喜欢,留给太子,隋炀帝就是这样。我们不是在讲故事,我们在讲基督教伦理;我们也不只是在讲基督教伦理,我们是在讲基督教神学:在这罪恶的世界里,上帝在掌管。犹太人差一点要被消灭了,在这个丑恶的制度里,在这个愚蠢的皇帝里,在这个骄傲的皇后里,在这些错综复杂的事情里,上帝使用了以斯帖救了犹太人。
我们人生的故事,往往可以比以斯帖记更生动,只是你不经常想到。有时候我们信心不够,有时候我们也没有这样的信心。波斯的制度不好,波斯皇帝想王后,没有办法把王后召回来,就选处女。我问过希伯来文专家,以斯帖是末底改主动送去皇宫里的,还是被抓去的?电影里,她是被抓去的。那些女孩子都把自己化妆得丑的不得了,用泥巴弄在脸上,还是被抓去了。各位,要拍马屁,最好的就是选一个漂亮的女人在皇帝身边,你就可以飞黄腾达了。是很下流。
我们基督教伦理是自由伦理,不要把它想成那么死板。什么是死板?但以理进到巴比伦皇宫里,他立志不用王的饍食玷污自己,可是你不要以为,那是说,我们今天基督徒都不吃祭拜的东西了。这不是那么死板的。因为后来在但以理书第七章后,讲到但以理,说,「他忧愁了三个月,美味没有入他的口,酒也没有入他的口」,就是后来在波斯的时候,他这些都吃了。以斯帖就更希奇了,她被送到宫殿里,是被玷污的。她不是吃王的酒食和肉;她是跟他睡觉。这里也看到末底改的聪明,也听到耶稣对我们的一个吩咐。这点我不知道怎么确实来用,就是我们每一个时候都需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太10:16)。我看大家都很像蛇了,不太需要劝,但是耶稣说要「灵巧像蛇」。「灵巧」,就是「狡猾」那个字,「神所造的,惟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创3:1)。我不知道这个话临到您的心里是,「哦,今天真是学会了,以后可以狡猾一点」,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实在不是我教你的,因为你本来就很狡猾,我只是挑动,勾引了,你把它发出来而已。
我常常觉得,我们今天的伦理并不是很照着圣经,照着耶稣吩咐去做。我一点没有教你诡诈。你看到末底改的聪明。末底改跟以斯帖讲,你绝对不要透露你的身分。如果你看整个以斯帖记的发展,你就知道,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做法。在那个时候,显然,犹太人已经开始惹人嫌了。到后来,哈曼去跟王讲的时候,希奇的是,哈曼说:「有一种民,这种民他们的律例和万民的律例是不一样的。」这是错的。我们已经讲过犹太人的律例。我们的律例基本上都是一样的,神把这个自然法则给我们,都写在我们心里,世界上每一国人民都会觉得偷窃是错误,说谎是错误,淫乱是错误。虽然在这种解释之下,可能有一种不同的方式,但是基本都觉得做这些事是错误。
哈曼说:「有一种民,散居在王国各省的民中,他们的律例与万民的律例不同,也不守王的律例」,下一句话好狠,「所以容留他们与王无益。」(帖3:8)这句话是错的,但就某种意义来讲也是对的,这些犹太人的律例和万国只有一个不一样,就是我们信靠上帝;其它我们跟万人都一样,我们呼吸一样的空气,我们有一样的逻辑,我们有一样的七情六欲。这个不一样当然就造成很多的不一样。哈曼说,「这种民,留他们无益,把他们通通杀掉。」一方面表示,波斯是一个大帝国,很多的少数民族被他们统一了;一方面也表示,你把各种不同的人放在一起治理,是不容易的。就像英国人以异族统治印度一样,必须非常有技术,印度被他治理的好好的,没有什么暴动,已经算不错的了。印度到今天还有一些暴动。就我们台湾,外省人、本省人都不太能合了,如果是几十种就更不容易合了。中国也是很危险,有五十六种少数民族,包括新疆和西藏那边都很危险的。统治一个大帝国时一定要求稳定。
「有一种民跟别人不合群,所以留他无益。」这讲得可能有道理,但是亚哈随鲁王听了哈曼的建议,起码应该说:「哪一种人,哪一个族,哪一个肤色的,哪一种语言的民,是这么不好要去掉。」亚哈随鲁王连问都没有问,就把戒指脱下来给哈曼,说:「好,你去把他们通通杀掉。」他非常胡涂,前面还有一个更大的胡涂,这也是很巧啊,也让我们再次看到,基督徒要灵巧像蛇。
当以斯帖成为了王后以后,以斯帖记2:19,「第二次招聚处女的时候,末底改坐在朝门。以斯帖照着末底改所嘱咐的还没有将籍贯宗族告诉人,」没有讲她的身分很重要,因为下面就是要杀这种人了。以斯帖没有讲她的身分,她就可以被保护住。2:21-23,「当那时候,末底改坐在朝门,王的太监中有两个守门的辟探和提列恼恨亚哈随鲁王,想要下手害他,末底改知道了、就告诉王后以斯帖,以斯帖奉末底改的名、报告于王。究察这事,果然是实,就把二人挂在木头上,将这事在王面前写于历史上。」两个太监要杀皇帝,这应该是绝对机密,不可能有人知道。可是末底改知道了。圣经里不是都是讲善良、诚实。在旧约新约里都有很多这种间谍故事,包括妓女喇合的事情;包括戴维和扫罗的事情;戴维跟押沙龙争战的时候,都有奸细,都有刺探的人;包括当犹太人发誓要杀掉保罗的时候,就被保罗知道这件事情。有眼线,有奸细。我不是叫你开始在教会里装窃听器,我只是说,基督徒在世界上生活的时候。以色列有这个传统,从妓女喇合一直到戴维,一直到今天以色列的情报机构,都有很敏锐的情报人员。我不知道末底改怎么知道人家要刺杀皇帝。
另外一件事,哈曼和亚哈随鲁王说要消灭犹太人的时候,「如果你把那一族人杀掉,我会捐多少钱」,只有他们这两个人在。后来末底改把这个数目告诉了以斯帖。你看他情报非常灵,他眼线很多,他都知道。我还是说,基督徒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愚蠢,我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我也不能多讲,多讲你们一定以为我在教你们说谎,欺骗,怎样找征信社,怎么样做这些。没有。世界上是很残酷的,你想到的常常只是人家打你左脸,你右脸也要给人家打,然后你就觉得很难。我今天如果跟你讲,然后你听成,从今天开始就要有刺客眼线等等,那你又听错了。我只是说,我们该有的灵活需要有。不过,神在这些事情上都有带领,你看到神的儿女,不管是以斯帖,还是末底改,在这个罪恶的世界里,他们非常尽心尽力尽一切可能的,要做保护自己的工作,甚至不惜把以斯帖送到宫殿里去。
看起来末底改故意不拜哈曼,挑起和哈曼的冲突。拜哈曼并不是违反圣经,因为对活人下跪,圣经是允许的。末底改为什么不拜哈曼?我觉得末底实在是有很敏锐的政治眼光,他看到在波斯境内,有人想要杀犹太人。二次大战前的犹太人,就没有一个是末底改,他们居然都没有看出来希特勒想要杀他们。犹太人很聪明,其实应该看的出来的,人家这么恨你犹太人,你在德国还那么笨笨的。末底改就看出来有危险。这也是真的,因为当哈曼一建议的时候,王马上就采纳了。所以我觉得,末底改故意要挑起这个争端,甚至要早点挑起这个争端,他手上的牌还有可能赢。他手上的牌是谁呢?就是以斯帖。晚一点就不行了,因为后面,2:19透露了,第二次招聚处女的时候。王后还在为甚么又招聚处女?后来以斯帖又说,「王已经不招我三十天了。」这表示这些皇帝、国王都是喜新厌旧,很容易变心的。以斯帖可能已经有一点失宠了。末底改知道要趁着以斯帖还新鲜的时候,还能吸引王的时候,赶快跟哈曼挑起正面的冲突,然后把宝都押在以斯帖身上,如果你等到以斯帖年老色衰,或者她已经失宠的时候,就没有筹码可用了。所以他就这样预备一切的事情。
但是,有这样一切的事情通通没有用,「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为什么没有用?当两个太监要杀王,果然是事实,就避免了一次的宫廷政变。末底改有莫大的功劳,可是这莫大的功劳,不但一点赏都没有得到,倒是「王就高升了哈曼」。一个人有功不受禄,一个人无功受禄了,这些是我们生活中也是会有的。在这个世界上,当然我们很多时候并不善良诚实,但很多时候我们善良诚实不一定得到好报的。很多时候你有一切最好的计划、打算,却没有办法实现。所以说,我们尽我们一切的努力,我们也尽我们一切的信靠上帝。基督徒伦理,也就是这两条,尽力的信上帝,尽力的为上帝工作;为上帝工作,包括爱神爱人了。你不可以因为信靠上帝而软弱,甚至信靠上帝应该叫你更坚定。
这是一个邪恶的世界,亚哈随鲁王很胡涂,哈曼很残忍,末底改很精明能干,但是他的精明能干一点用都没有。你就看到上帝的手,一是,哈曼要杀掉犹太人,王就下命令说可以这样做,这是一月十三日的事情(斯3:12),但是哈曼也很迷信,要抽个签,结果抽到十二月(斯3:7)。如果抽签抽出来的日子是二月,恐怕就来不及了。是十二月,很长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当然可以预备大肆屠杀犹太人;但是这一段时间也给了犹太人做反击的准备。「签放在怀里,定事由耶和华」,这是箴言16:33。我们人计划是出于上帝,我们努力是出于上帝,能不能成就也是出于上帝,但人总要尽心。
末底改的聪明在这里已经显示出来了,当圣旨传到整个波斯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了。只有这个宫殿里不需要知道,因为末底改的聪明叫以斯帖隐瞒她的身分。然后末底改叫人去传话给以斯帖,说,「你去跟王讲几句话疏通疏通,你是我们唯一能押的宝」,以斯帖拒绝了。以斯帖讲说,「我已经三十日没有蒙召了,我要是擅自进去是会被杀死的」,当然末底改就责备她,「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然后,以斯帖说,「那我去禁食祷告,你们也为我祷告」。那下面也是以斯帖聪明的地方。以斯帖进去了,没有被处死。她没有一进去就说,「王啊」,然后开始眼泪汪汪,「请你怎么样、怎么样」。跟这些善变的、愚蠢的男人,你不要一开始就讲这个话,「你要怎么样」,你要吊他的胃口,「请吃饭啊」,「好啊」,然后把哈曼也请来。哈曼很高兴,哈曼的政策已快得到完全的执行了,就是明天,哈曼要求王把末底改吊死,然后到十二月把所有的犹太人杀掉。哈曼就去赴王后的宴席,哈曼得意到极点。这实在像小说一样,虽然不是小说,就最危险的那一天晚上王失眠了。圣经上有两次睡不着觉的好事,一次是波阿斯没睡着,发现路得就睡在他旁边。如果波阿斯睡着到天亮,就没戏唱了;另外一次就是波斯王睡不着觉。耶和华所爱的叫他睡觉,耶和华有事的时候也叫他起来。不是说,你每次失眠都会有惊天动地的大事要发生。不要这么愚蠢。也不是说,你每一次睡得好就一定是你做得多好。
我们相信神在掌权。就在那一天,王睡不着就看历史书,你就看到这些事上都有神的手在其中。看了,王就问,「末底改做这事有没有赏?」你就可以看到,几年前末底改做这事没有赏,是有上帝的旨意。那时候赏了,今天就不要再赏。那个时候没有赏,王就觉得怎么我这么胡涂。然后,把哈曼叫进来。太幽默了,哈曼正在预备一个架要把末底改吊死。哈曼当然很高兴,王召我。王说:「王所喜悦尊荣的人,要怎么待他呢?」王也太笨了一点,这有一点像一个丈夫问别人,「我要送我太太甚么礼物?」哈曼当然得意到极点,「王所喜悦的,一定是我嘛」,要怎么待他呢?哈曼现在高度的膨胀,「就把他当作王一样,就让他穿龙袍驾着御马嘛!然后,叫另外一个王最尊贵的人,在他面前喊:王怎么喜欢他!王怎么喜欢他!」以斯帖记整个的转折就在这里,王就说,你刚刚说的话统统做在末底改身上。哈曼真的怒到极点了,正等于你老公请你帮他的二奶铺床一样。
下面不需要多讲了,在完全看不到上帝,甚至没有记载上帝的每一件事上,上帝都在做事。而基督徒需要在每一件事上,认定我们的上帝。就你的生命里,其实比以斯帖记可以更复杂,更曲折,但重要的是,你要有对上帝的信靠。在想不到的时候,神做了一些事情。其实神一直都在做事。这是以斯帖,在这种国家,这种情形下,上帝也在掌管。
另外,公会是上帝所设立的。可能在摩西的时代就有公会的雏形了。摩西做事做得很辛苦,上帝就说:「你这样很辛苦。就选七十个长老来帮你治理。」所以后来治理事情的时候,就有这个公会,主要是大祭司,还有民间的长老,还有有声望的人。可是这后来成为处死耶稣的主要东西。犹太人是选民,神却让犹太人做这么多错事;罗马人是邪恶的,或者说罗马人不是基督徒,神却让他们使整个基督教的传播,不管在法律的保护上,或者海陆和陆路的平安上,都是罗马人做的。如果不是罗马人扫除了路上的强盗和海上的海盗的话,保罗和其它的宣教士要那么方便的去宣教,是很不容易的。还有,罗马人也把语言都统一了。罗马人征服世界有各种不同的语言。当然罗马在耶稣之前就差不多统一了,大家就只有两种语言,一般人用希腊文,官方下命令用拉丁文。这个让保罗、让宣教士宣教很方便。我们今天还没那么方便。今天你去冰岛宣教,你去莫斯科宣教,你都语言不通!没有一个统一的语言。那个时候就统一了,所以神在这些事上都在工作。
忠孝节义是相对的
在这罪恶的世界上,我们对神绝对的忠心;我们对这个世上国度的一切,包括权柄的效忠,是相对的。这我就非常不同意我们中国的观念了,我们今天还是。我们中国对世上的权柄,有四个效忠的对象。对国王,叫忠;对父母,叫孝;对丈夫,叫节;对朋友,叫义。我们中国人所表现出来,就在忠孝节义方面,有一种绝对的顺服。
忠,就苏武牧羊,你绝对的忠实到底。你在圣经看到的不是这样。你看到以色列人,上帝叫他们作巴比伦奸,杰里迈亚书整个就在讲这些。杰里迈亚书21章,神叫杰里迈亚一直跟以色列人所讲的话,是我们华人难以相信的事情,就是投降。我们从小到大听到的就是我们效忠的对象只有一个,国王我们效忠到底。请你原谅,我对这些民族英雄,尤其明朝的文天祥,史可法,都大有问号。第一个明朝是一个非常腐败残暴的朝代,有什么好对他们忠心的。清朝刚入关的时候还统治的比明朝好!如果你史可法、文天祥是这么好,我绝对不投降,那么以前在明朝的时候那些贪官污吏,像马世英,你史可法怎么不反他几句呢?你没有什么勇气嘛。不必因为那是异族的统治,你就不能接受。那是一种很强烈的种族主义,我觉得我们不应该有。
基督徒只有绝对的忠于上帝。你要说,我们基督徒对政权不会绝对的忠实。这问题今天在台湾已经不太有,因为民主,所以这个统治者你不喜欢,你投选票把他换下来就好。以前就没办法,换一个人就是要砍头。这个制度算是比较好,但是不管是不是这个制度,我们需要有个想法,
以前看美国NBA,还有职棒,就觉得这些人都很糟糕,怎么今天替波斯顿打,明天又去替洋基打,后天又去什么,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球队出的钱比较多。不应该这样,要忠实一点!现在就不这样想了。那个地方钱多去那一个。这不一定不对,这也不一定对。你绝对忠实于一个公司,不一定不对,也不一定对。我说这些东西都没有那么绝对的,绝对的忠实是对上帝的,其它对国家、对民族都没有那么绝对。
杰里迈亚书21:8,「你要对这百姓说、耶和华如此说、看哪、我将生命的路、和死亡的路摆在你们面前,住在这城里的、必遭刀剑、饥荒、瘟疫而死。但出去归降围困你们迦勒底人的、必得存活。」杰里迈亚讲了好几次,事实上整个杰里迈亚书都是这样讲,以至于有一些解经家说,杰里迈亚其实是巴比伦的间谍。这是胡说八道。杰里迈亚不断地强调,巴比伦是上帝的工具。巴比伦是残暴的,上帝要使用这个残暴的工具来刑罚以色列人。杰里迈亚是绝对忠于上帝来做这个事。他不是不爱他的国家和民族,但是他的国家民族的爱,是相对的。绝对的是上帝。基督徒没有对这个世界上有什么那一个人是绝对的。不改变的那种忠诚,只有对上帝是这样。
孝,我们中国人说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这本来就已经是谎话,不可能了。我们人都是罪人!从创世记开始,那些属灵的伟人,亚伯拉罕、艾萨克、雅各布、戴维,这些人都没有什么好父母。描写出这些,就是让我们知道,不像我们中国人,你看每次基督徒的追思礼拜,跟那个不信主的人一样。不信主的人是用文言文写的,显考至圣什么什么,反正都是歌功颂德。然后我们基督徒也是,爸爸妈妈怎么怎么了不起。我觉得我们诚实的程度实在太少了。圣经里写家庭,没有像我们那样粉饰太平,不好的都写出来,以至于我们对父母的孝顺,不是绝对的顺从。艾萨克也是听了亚伯拉罕的话,引颈就擒或被砍,但是那主要是对上帝,我们是在主里听从父母。我们听从父母的时候,还是有一个前提,使徒讲过,「我们是听从神,不是听从人」,当然人的命令跟神的命令是冲突的时候,当这个冲突有很多的解释。什么时候是冲突,你爸爸妈妈不准你来教会,这个算不算冲突?这个要不要违反?也许我们不违反,就不来教会。他叫你拜偶像,那也许我们就应该违反,因为那个是更直接的冲突。神的命令跟人的命令有冲突的时候,我们是听神的,以至于我们在孝的事上不会是绝对的,忠不会是绝对的。
讲到婚姻,我们应该是忠诚的。基本上我们也是反对离婚的。但是我们也会讲到,人都是罪恶的。婚姻要能持守是好,当然一方实在是很不好的时候,也不一定是完全没有出路,但最起码没有我们中国那种很不公平的观念:一个是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始终只能有这一个对象。这是很不公平的。第二个就是保罗在哥林多前书7章讲的,「丈夫死了或者妻子死了,你就再娶再嫁。」非常希奇。我不知道你们会不会这样想,我以前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很吃惊,老婆死了,这老公不久就再娶一个。男人,我们觉得无所谓;如果老公死了,老婆再嫁了,「唉呦!这个人水性杨花」,这些都不对的。我们以前有一个天主教的法律学者叫吴金雄,他的儿子叫吴季札,是一个很有名的钢琴家,现在应该都过世了。吴金雄老婆死了续弦的时候,我记得好像他儿子吴季札就是司琴。在我们中国人,恐怕又不行了,「唉呦,你这对你那个死去的老妈是何等的不忠实。你老爸又娶了另外的女人,你还帮他们司琴」,这些观念总的来讲就是,我们是不是把一种对上帝绝对的忠诚,化在人间的这些关系上,以至于变成了很多不合理的情形。
忠和孝都不是绝对的,节也不是。夫妻都在的时候,我们当然持守这个婚姻,绝对的相爱。可是当一方面死了,圣经没有禁止再婚。当然圣经最鼓励的是「守素安常」(林前7:26),你没结婚的时候不要想结婚,结婚了以后不要想离婚,老公老婆死了不要想再结婚,就是你把你现在的状况安排好就好了。我们通常就是最不守素安常,没结婚的时候想结婚,结婚了以后想离婚,然后老婆活着的时候希望老婆死,死了以后又希望再结婚再受一次痛苦。这个关系不是那么绝对的,这些都是人间里面,相对的。这些关系不是持守到永远的,我们将来在天上不娶也不嫁了。
不管是基督徒,中国人或者非基督徒,没有这种对上帝永恒的认识,就把这些相对的绝对化了;我觉得产生的,不是可歌可泣,实在是可悲可笑。
(Sandra Wang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