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听众吉姆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为了维护家庭的利益,我可以放弃我的‘权利’和‘个性’——我有足够的男子气度做到这一点。
我总能做到先人后己,照顾到别人的需要。
而且,当他们体会到我的这种苦心时,他们也会放弃他们的权利来适应我。
这是一种双赢的状态。
“但是,即便是了解到了这一点,仅仅靠自己的力量我也做不到;要借助于上帝的力量,人们才能够在为自己着想之前先想到他人。
只靠自己的力量,我们根本做不到:我们人类太自私、太以自我为中心了。”
吉姆的信提出了我们当今社会上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如果没有上帝,一个人能否成为“好人”或“有道德的”人?
约瑟夫•利伯曼议员在竞选2000年副总统的时候,就被卷入了这场漩涡:当他的宗教正统观念为他赢得了一个“德高望重人士”的头衔时,他同时也受到了来自于他本人一方的攻击:他最好不要再侈谈什么宗教和道德必须携手并进了。
噢!
你要下定决心哦!
现实情况是,世俗生活是实用主义的,而精神是超验性的。
我们的社会不断发展,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和美德让位于个性和诸多自称群体的需要,抗议、愤怒、理性丧失、极端主义、恐吓以及彻底的恐怖主义在社会上盛行。
换句话说,一些特殊利益群体将为所欲为,只顾满足他们自己的需求,却不去管这样做是否公正、有益和真诚。
而那些仍在维护传统价值观念的人们却遭到嘲笑、丑化和排斥。
这一系列社会变革的后果是,人们彻底地陷入了利已主义。
以往,一个人可能常常会听到:“问问你自己,你能为自己的祖国做些什么?”
而现在的口号是,“是啊,可是我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自己的一份呢?
你不能左右我!
我有我的权利!
我想要这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