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第三章 《圣经》与天文、地理及气象学

圣经--超越时空的神言 by 吴国安

第三章《圣经》与天文、地理及气象学

1.《圣经》中关于宇宙万物创造的顺序

现代科学家认为,宇宙的起始有五件缺一不可的事:即时间、空间、物质、能力、运动。1创世记第1章第1-2节就有了,请看:1起初(时间)神创造天(空间)地(物质)。2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能力)运行(运动)在水面上。

现代科学家又说,宇宙生成的次序有五个缺一不可的因素:即物质、黑暗、动作、光、热。2创世记第1章第1-3、16节都清楚地记载了:1起初神创造天地(物质)。2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黑暗);神的灵运行(动作)在水面上。3神说:“要有光(光)。”就有了光。16于是神造了两个大光:大的(太阳——热)管昼,小的管夜,又造众星。

2.神对宇宙万物的定性和定量创造之明证

在科学领域里,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即定性和定量研究(主要是定量研究)。神在《圣经》中不但提到他用定性创造宇宙万物,而且神更告诉我们,他用定量创造这一切(在这一节里,我们将主要讨论神对宇宙万物的定量创造)。请看以下《圣经》节:

以赛亚书第40章第12、26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740-690年

12谁曾用手心量诸水,用手虎口量苍天,用升斗盛大地的尘土,用秤称山岭,用天平平岗陵呢?26你们向上举目,看谁创造这万象,按数目领出,他一一称其名;因他的权能,又因他的大能大力,连一个都不缺。

纵观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不是通过造物主定量创造的结果。例如,大的有:地球以每秒20英哩的速度绕太阳公转;整个太阳系以每秒13英哩的速度绕星团的中心运动;整个星团又以每秒200英哩的速度绕银河系的中心运动;整个银河系又朝向极远的银河外系以每秒100英哩的速度运动。所有这些运动的方向各不相同。3这些精巧复杂的运动,这种绝对不可出轨、不可出差错的运动,在在地彰显了创造者的智慧和能力。这种绝对准确的定量创造假如失衡,那么整个宇宙万物就不可能存在。继如,小的有: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了原子,它们又遵循一种严格的规律进行运动,此规律是物质世界存在和运动的基础。如果这一严格的规律被破坏,整个物质世界就不可能存在。再如,一个人类细胞里共有22对基因,多一对或者少一对都不可以。又如,人体所有的生理、生化指标都必须恒定在各自的生理范围内,这些指标若高于或低于其标准生理范围,一定会引起不良或者严重的后果。

物质世界中的定量创造到处可见。如水是由两个氢原子(H)和一个氧原子(O)组成的(H2O)。空气中各种气体成份是按照严格的百分比存在的,例如,二氧化碳(CO2)的成份为其比例的万分之三,它具有吸收红外线(InfraredRadiation)的功能,其含量增多或减少都不可以,因为它是全球气温的“调节器”,使各地的气温保持常态,风调雨顺。4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有阳光,有春雨,有秋雨,使万物生长有规律。日落日出,有晚上,有早晨,每天24小时,每年365天,……等等,这一切都是神定量创造的明证。

3.《圣经》与天文及气象学

创世记第1章第14-15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1446-1406年

14神说:“天上要有光体,可以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15并要发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事就这样成了。

诗篇第104篇第19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1040-970年

祢安置月亮为定节令,日头自知沉落。

传道书第1章第5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970-930年

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急归所出之地。

根据天文学和地理学研究的结果,我们今天对昼夜的划分,记号的标定,节令的更换,时间、日历的来源,人生年岁的数算等,确实如此产生而来。5根据天上的光体、地球的自转和绕太阳的公转,我们就因此确定了昼(白天)与夜(夜晚)更换的概念(分昼夜)。根据地球的运转,月亮和其它星象的变化规律,我们就因此计算出月份(作记号)。根据月亮和其它星际的关系,以及地球在运转中产生了气候变化、季节差异,所以,我们就因此确定了不同的季节——春、夏、秋、冬(定节令)。又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我们因此用来确定一年为365天(日子)。也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花的时间,我们用它来计算人类的寿数(年岁)。

《圣经》特别提起月亮与节令的关系,即“祢安置月亮为定节令”。现代科学发展了,我们才逐渐明白月亮的周期运动与气候、海水的潮汐变化等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今时代还有人研究了月亮的周期运动与人体生物钟、女性**周期等之间有寻常的关系。据此,笔者提出二个相关课题,供有兴趣者作科学研究时参考:1)月亮的周期运动与人体激素水平及心理活动的关系;2)月亮的周期运动与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日头自知沉落”、“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急归所出之地。”这个科学奥秘等到16世纪时才被真正揭开。波兰天文学家兼数学家哥白尼(NicolausCopernicus,1473-1543),穷20多年(1507-1530)之心力完成了《天体运行论》(DeRevolutionibusOrbiumCoeleslium)一书,从科学的角度提出了“日心说”,即太阳相对恒静不动(自转),地球和其它行星乃绕之而行,从而证实了公元500年前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的揣测之论,因此奠定了近代天文学的基础。6整个太阳系以每秒13英哩的速度绕星团的中心运动,7说明太阳有它自己的运行轨迹。

4.《圣经》与星球体质

创世记第1章第16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1446-1406年

于是神造了两个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又造众星。

如果不是神默示摩西写下“创世记”的话,那么,这本《圣经》的可信度可能就另当别论了。因为根据那个时代,人类所得有限的科学知识水平,此节经文若不是出自创造者的口,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如何测量星球大小是以前天文物理学家们一直未能解决的大难题。阿尔伯特·亚伯拉罕·迈克尔孙(AlbertAbrahamMichelson,美籍犹太人,1852-1931)于1902年首先发明了一种“干涉仪”,能够准确地测量星球的大小。他的这项发明和制造轰动了当时的整个世界。他后来因为发现了用“多面旋镜法”,第一次比较准确地测定了光速,为此,他获得了190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他还被公推为美国科学院院长。8根据科学资料,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公里;太阳的质量约为2×1033克,约等于地球质量的33万余倍;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5亿公里。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公里,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23%。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为384,400公里,除了流星之外,月球是离我们地球最近的天体。9

追溯历史,在古代中国以及一些古老文明国家里,也有一些文章提起太阳“大”于月亮的事,可以说是相当宝贵的资料,也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但是,我们必须注意的是,它们是以形容的方式出现或者是直接了当的交代说明?这一节非常简洁的《圣经》经文,以明确的身份,并用直接说明的方法宣告:神创造太阳大过于月亮,即“于是神造了两个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又造众星。”

5.《圣经》与星象学

创世记第15章第5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1446-1406年

于是领他走到外边,说:“你向天观看,数算众星,能数得过来吗?”又对他说:“你的后裔将要如此。”

耶利米书第33章第22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626-586年

天上的万象不能数算,……

与耶利米先知(ProphetJeremiah)同时代的一位非洲星象学家协帕(Hipparch)说,耶利米的这节经文不符合天文科学。按他计算,天上只有1022颗星,怎么能说不可胜数呢?他计算的这个数据,亦为当时的星学家们所赞同。过了不久,有一个人名叫托勒玫,他发现多4颗,即1026颗。因此,他断定耶利米不对,说:“我竟然能数算出来”。10

我们再看看20世纪的天文学家是怎么说的。1936年,科学家们说,天上有15亿颗星。其后,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计算为300亿颗星。其实爱丁顿的计算也不准确,现在我们知道,单单一个银河系里就拥有大约1000亿颗星。用希尔(¨Hal)望远镜可以看到100亿个银河系,依此计算,宇宙中共计不下10万亿亿颗星。我们知道,相对于浩瀚无穷的宇宙,希尔望远镜不但有限,当然是太有限了。按照爱因斯坦的估计,比这个数字还要大十倍,约为100万亿亿多颗星。11当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人能确切地告诉我们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星。

6.《圣经》中关于地球、“万有引力”等的科学论述

6.1《圣经》对地球的科学描述

约伯记第26章第7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970-930年(所罗门时代)

神将北极铺在空中,将大地悬在虚空。

以赛亚书第40章第22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740-690年

神坐在地球大圈之上,地上的居民好象蝗虫。他铺张穹苍如幔子,展开诸天如可住的帐棚。

当我们检视有关中外书籍的文字时,就会发现古人认为大地是平面的,如果我们一直往前走,一定会走到大地的边缘。柏拉图(Plato,427-347B.C.)、亚里士多德(Aristotle,384-322B.C.)等大哲学家都相信人类居住的大地是一块平园体、四周被大水所围绕。既然这样,大地为何不会跌进无底深潭中呢?这时,你会发现,不同民族对此有着不同的猜测:1)大地由一个或多个大柱子顶着的;2)中国古人认为是地牛顶着的,所以,地震是地牛翻身的缘故;3)印度国家因为大象多,所以,古印度人想象有力大无比的四只大象支撑着大地,而大象的抖动就是地震;4)古巴比伦人则把大地当作是一座空的山,该山浮在海上被海水包围;5)古希腊人则把大地看作是斜卧的一位神,其上为植物所遮盖;至于天空则是一位弯背向下垂直的女神,由大气之神支持她浮在空中。12……

这个巨大的奥秘一直等到近代科学发展时才被揭开,人类才真正知道原来我们居住的大地就是地球,且是悬挂在空中的。

1475年摩尔尼克氏首先证明人类居住的所谓大地,其实是圆形体。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ChristopherColumbus,1451-1506)和其后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FerdinanddeMagellan,1470-1521)坚信神的话,寻找新大陆并完成航行绕地球一圈的壮举,这是神赐给他们话语和信心的明证。哥伦布清楚地宣称:他的历史之航行乃是得自神的启示。这一发现后来被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GalilierGalileo,1564-1642,基督徒)所证实。13-15那时全世界的人都为此惊奇不已。

以下两处《圣经》节也分别暗示地球是圆形的:

申命记第4章第19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1446-1406年

又恐怕你向天举目观看,见耶和华你的神为天下万民所排列的日月星,就是天上的万象,自己便被勾引敬拜事奉它。

因为“天上的万象”,“天下万民”,可以同时看见,即北方人见大熊星,南方人可同时见到十字座。

路加福音第17章第34-36节

成书时间:公元60年

34我对你们说,当那一夜,两个人在床上;要取去一个,撇下一个。35两个女人一同推磨;要取去一个,撇下一个。36两个人在田里,要取去一个,撇下一个。

神在《圣经》里告诉我们,主耶稣基督将来再临的那一时刻,基督徒的被提是在同一时间的。“在床上”是指在夜间,“推磨”和“在田里”是指在白天。其意思是说,同一个时候,在大地上生活的人类,有人在黑夜里睡觉,也有人在白昼里工作,即在同一个时间里,人类居住有白昼的地方,也有黑夜的地方。这岂不是明明的启示我们,人类生活的大地是球形的吗?!

太空人沙勒(EugeneA.Cernan,1934-,美国人)于1971年7月16日搭乘阿波罗15号太空穿梭机,以每小时2万8千8百多公里的速度前往月球,两天之后进入月球轨道,最后平安降落在月球的表面上。他以惊讶的口吻说:“我们的地球巨大而美丽,全是白色和蓝色。在月球上可以同时看到北极和南极。它极完美,并没有绳子把它悬挂,也没有支点来支持它。”当他默想到太空时间的无限时,他说:“我虽然没有看见神,但是太空那样井然有序,我相信神的存在,我知道宇宙并不是偶然产生的。”16

现在,世界上有一些人说,我们的世代是一个高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人类已经进入了太空时代,还要迷信这本古老不堪的《圣经》神话吗?然而,以上的证据却实实在在地、绝对有力地显示出,只有到了今时代高科技发展了,人类才能真正明白神早在几千年前所说的话语。

6.2《圣经》中关于风有重量之科学阐述

约伯记第28章第25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970-930年(所罗门时代)

要为风定轻重,又度量诸水。

诗篇第62篇第9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1040-970年

下流人真是虚空,上流人也是虚空,放在天平里就必浮起;他们一共比空气还轻。

众所周知,风是由于空气移动而形成的。然而,在300年前,空气被人们认为是非物质的,没有什么大小轻重可言。根据科学史,大科学家伽利略在十七世纪时,从观察中猜测到空气有重量。17他的学生托利拆利(EvangelistaTorricelli,1608-1647,意大利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于1643年才用实验证明了空气是有重量的科学事实。他把一支真空唧筒插到井里,井水可顺唧筒上升,但是不能超过三十三英寸的高度。他想是由于井水上面空气的重量所产生的压力把井水压入唧筒;因为空气的压力是一定的,所以产生的压力也是一定的。他又用比重比水约重十三倍的水银做实验,取一支48英寸的玻璃管,然后将开口一端倒插入水银槽中;此时,玻璃管中的水银下跌了18英寸,而留下18英寸的真空,水银柱的高度保持在30英寸。这样,他不但证明了空气有重量,而且还证明了空气的重量所产生的压强相当于30英寸高的水银所产生的压强。这就是第一支气压计产生的历史。18

6.3《圣经》中关于神创造“万有引力”的话语

以上两处《圣经》节都与牛顿爵士(SirIssacNewton,1642-1727)所发现的万有引力理论相吻合,这是牛顿在1671年之后,才正式公布的发现。万有引力是宇宙间到处存在的一种力。F=GmM/R2(F是万有引力的大小,m及M分别是两物体的质量,R是两物体之间的距离,而G是万有引力常数),即两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是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值得注意的是,《圣经》里说:“神悬挂大地”。虽然牛顿发现了地球引力,并把它归纳成万有引力定律。但是,他自己承认,他根本就不知道万有引力的本质是什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科学理论能够完满地解释万有引力的本质。为何地球可以被悬挂在虚空而不会掉进无底深潭中呢?这就是因为神创造了万有引力在支持着地球之故。请看以下经文对此的印证:

歌罗西书第1章第15-17节

成书时间:公元59-61年

15爱子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16因为万有都是靠他造的,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一概都是借着他造的,又是为他造的。17他在万有之先;万有也靠他而立。

这里提到“不能看见的”,万有引力正属于这一类不能被看见的。神在《圣经》里不但指出空气有重量,而且还说明了他创造适当的空气重量(如果从约伯记第28章第23节读起,就会知道)。神用地球对空气的吸引力,使空气不会完全飞离天空,又选择适当的地球质量和半径,使目前的空气重量恰到好处。英国生物学家阿尔弗雷德·罗素·华莱士(AlfredRusselWallace,1823-1913)曾说过,如果地球的大小仅大过或小于1/10的话,那么所有的生物都无法生存。19在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神设计万有引力的智慧,何等奇妙!

6.4自然规律的本质

自然规律(定律),其本质到底是什么呢?英国当代著名科学家斯蒂芬·霍金(ProfessorStephenWilliamHawking,1942-),他是剑桥大学的教授,是《时间简史》的作者。他在这本书里论到有一个“无知的律”(TheLawofIgnorance),就是科学到了某一顶点就无法继续研究下去了,因为那里没有人类思维赖于进行的要素(如时、空概念等),即人类必须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了。20因为那是属于神的部分,是人类永远无法渗透的。请看:

申命记第29章第29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1446-1406年

隐秘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神的;惟有明显的事,是永远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的,好叫我们遵行这律法上的一切话。

传道书第3章第11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970-930年

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然而,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渗透。

世界上许多优秀的科学家都承认,科学研究必须要有预设的假定(Pre-assumption)。从事任何科学研究,你查到最后,一定会发现有这个东西存在,而这个东西是不能被证明的。所以,你选择什么样的假设,就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你对此的信仰。可见,科学与信仰并非是脱节的两码事,它们之间是有着第一紧密相关的质的关系。另一个来自数学家的看法是:数学被公认为是最严谨的一门学科,似乎数学证明的一切便毫无疑问是真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相反的却是,没有一条定理的证明是完全的,这一点早在20世纪30年代已经被数学家们所认可。可以说没有一样东西在严格的意义上能得到科学的证明,而且在数学上被人们接受为真理的许多定理,它推到最后,都有一个假定,对这个假定或可接受,或可不接受。若你不承认这个假定,那么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一个未知的基础上。21所以,所有科学原理,推理到最后,都有一个假定。

正确的假设,可以用科学证据得到验证,从而成为科学;而错误的假设,也可以用后来的科学事实把它**、加以否定,它就变成伪科学。

1687年,牛顿发表了著名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MathematicalPrinciplesofNaturalPhilosophy)一书,在这本书里,他把物体的运动规律,归纳成三个定律,就是著名的牛顿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质点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原来是静止不动的物体,仍是不动;原来运动的物体,则会作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定律:单位时间内,物体动量的改变量,与外力成正比。

第三定律:两个质点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必然是同时存在,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质点的连线上。

牛顿能把物体的运动跟外力的关系归纳成一个定律,表明物体的运动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当我们认可这个规律时,你是否会想到是因为宇宙中有一位规律的创造者、管理者存在着。他就是这位远远高出我们之上,有权柄、有威严之神的存在的一个有力明证。这个规律不随时间、空间及物体的不同而改变。再强调一句,定律是不以人们的自由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是否喜欢它,定律仍然存在,它不会受金钱的贿赂,也不畏暴力和权势,它绝对不讲情面,也不受情感的左右。只要有定律所说的“因”出现,其“果”必定会跟随而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必然同时存在,而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圣经》教导我们,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也有一个定律,即:

马太福音第7章第1-2节

成书时间:公元60-70年

1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2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

这个定律被称为“黄金定律”,因为它象金子一样宝贵。它刚好与牛顿第三定律相对应。神在《圣经》里还告诉我们,宇宙中有一个最重要的定律,那就是:

约翰福音第3章第16-18节

成书时间:公元80-90年

16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17因为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18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

这是颠扑不破的神的定律,也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定律。亲爱的朋友,你愿意相信吗?你愿意接受吗?

7.《圣经》中对“日心说”的科学宣告

约伯记第38章第33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970-930年(所罗门时代)

你知道天的定例吗?能使地归在天的权下吗?

16世纪的天主教会受到意大利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ThomasAquinas,1225-1274)哲学思想的影响,从而接受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384-322B.C.)以地球为中心的“地心学说”,错误地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他的神学观直到20世纪60年代仍然是天主教的标准神学系统。当时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同教廷一样坚持“地心说”。然而,波兰天文学家兼数学家哥白尼(NicolausCopernicus,1473-1543),穷20多年(1507-1530)之心力完成了《天体运行论》(DeRevolutionibusOrbiumCoeleslium)一书,从科学的角度提出了“日心说”,即太阳相对恒静不动(自转),地球和其它行星乃绕之而行,从而证实了公元500年前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对此的揣测,因此奠定了近代天文学的基础。22,23到这个时候,人类才真正弄明白。然而,神早在约3000年前就告诉世人:“能使地归在天的权下吗?”

值得一提的是,哥白尼是在死之前几小时,才拿到了发表他的大作:《天体运行论》,他并没有因发表“日心说”而受教廷的**。事实上当时有不少教会人士催促他发表其大作。他担心更多的可能是当时的“地心说”科学家们。但是,大科学家伽利略却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世人仅知哥氏对天文学的贡献,殊不知他早年研究神学和医学,一生悬壶行医,复任牧师,敬畏上帝,宣扬圣道,其在天文学上的卓越成就,乃得自真神的启示。24还应指出的是,世人将伽利略与教廷的冲突解释为基督教与科学的冲突,是完全不合适的。这件事非常明显地告诉我们,因为双方都笃信《圣经》的权威,冲突的本质其实是解释《圣经》的原则不同罢了。伽利略认为凡是涉及科学的经文,都应该按照科学重新解释。这就触动了教廷的中枢神经了,因为当时的教廷对如何解释《圣经》的权威问题特别敏感。25

如果万有引力是神特别为人类而造的话,人类所生活的地球也许是引力的中心;依此类推,地球可能是宇宙的中心。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神有他自己的计划。《圣经》里说,这万有引力是为荣耀神的爱子耶稣基督而造成的,它彰显了神的智慧和慈爱。请看:

歌罗西书第1章第16节

成书时间:公元59-61年

因为万有都是靠他造的,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一概都是借着他造的,又是为他造的。

事实是,宇宙中各星球、各星系、各星团……都遵从着各自的运行规律不断地运转着。这种精巧复杂的运动、绝对不可出轨(出差错)的运动,在在地彰显了创造者的智慧和能力。这就是神在《圣经》里所说的:“你知道天的定例吗?”,即各天体的运行有其各自的规律。人类生活的地球,不过只是浩瀚无际之宇宙中的一粒微尘罢了,人类在这其中的渺小程度简直无法形容。

今天,科学技术发展了,我们才能慢慢懂得一点创造者话语里面的奥秘。其实,人类在造物主面前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创造主却爱我们,看重我们,抬举我们,甚至为拯救我们而舍了自己尊贵的生命。神对世人所显出的爱是何等的长阔高深啊!“你知道天的定例吗?能使地归在天的权下吗?”朋友,你清楚知道自己归在谁的权下吗?是归在永生神的怀里呢?还是归在恶者(魔鬼)的手中呢?我们知道我们是属神的,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手下。(约翰一书第5章第19节)

8.《圣经》中关于洋流及海洋航道的科学表述

诗篇第8篇第8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1040-970年

海里的鱼,凡经行海道的,都服在它的脚下。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海洋是一个不断循环流动的系统;海洋底层的深水流动被称之为洋流。然而,古人多认为海洋是不流动的封闭“死水”。在20世纪中叶之前,人们仍然不认为海洋深处可能有洋流的存在。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科学家借助于现代摄影技术,才发现海洋深处有涟漪和被冲刷的现象;透过涟漪,观察到洋流冲击海底沉淀物的事实。海底洋流的存在才被科学证实。

美国科学家莫瑞(MatthewFontaineMaury,1806-1873,海洋航道的发现者)有一次生病在床,他的儿子每天读《圣经》给他听。有一天当朗读到上面这段经文时,他忽然从中得到灵感,他说:“如果神说大海中有航道存在,那么我病愈后,一定要把它们找出来。”他后来借助航海志详细研究了海上的风向和洋流资料,从而归纳出横渡大西洋的最佳理想航道,他的这项研究成为日后国际公认的航道的基础。他首先提出,因为季风与洋流之间的相互影响,使海洋成为循环不息的系统。他当时所著的《海洋物理学》,仍然是现今研究季风与洋流相互之间关系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教科书之一。莫瑞在1873年去世,他的故乡维吉尼亚州于1923年在首府理查蒙德(Richmond)特别为他建立了一个纪念碑,碑文记载了莫瑞的灵感源自《圣经》。26

9.《圣经》对地球风向系统的科学论述

传道书第1章第6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970-930年

风往南刮,又向北转,不住地旋转,而且返回转行原道。

近代科学告诉我们,风是由于空气的移动而形成的。风为何会移动呢?这主要是由于太阳的照射和地球的旋转而产生的。乔治·哈德里(GeorgeHadley)在17世纪首先提出空气在赤道与两极回流的理论。赤道的空气受热而上升,两极的冷空气会因此向赤道移动,赤道上升的热空气流向两极,受冷后而下降,如此循环不息。这种风向叫“哈德里窝”模式。在19世纪,科里奥利(GasparddeCoriolis,1792-1843,法国物理学家)发现,一个在旋转体表面移动的物体之运动方向,会向右或者左偏斜,这个现象叫“科里奥利转力”(TheGoriolisForce)。后来,费瑞尔(WilliamFerre)证实了“科里奥利转力”也适用于地球的风向系统,叫“费瑞尔定律”;即由于地球的自转,北半球的风向右偏斜,南半球的风向左偏斜。“哈德里窝”是由太阳的直射和斜射引起的;而“费瑞尔定律”则是因为地球的自转产生的。这两个重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促使地球形成了东南、东北季风带,南、北回归线无风带,南、北西风带等一整套复杂的风向系统。27

“风往南刮,又向北转,”就是“哈德里窝”模式。“不住地旋转”是指“费瑞尔定律”。“而且返回转行原道”指出了风向是有规律可循的。可见《圣经》早在近3000年前,已经非常清楚地向人类阐明了地球风向系统的科学道理了。神的这番教导实在令人叹为奇迹!

10.《圣经》中的水文学

传道书第1章第7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970-930年

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江河从何处流,仍归何处。

江河里的水都一如既往地往海里流,为什么海却不满呢?这处《圣经》节明确地启发我们,这其中必定有关于水循环的科学道理。

科学上的水文学,是研究关于水的蒸发、凝结和化为雨水、雪下降等的一门学科。对水文学理论作出重大贡献的伯罗(PierrePerrault,1927-1999,法国人)和马利奥特(EdmeMariotte,1620-1684,法国物理学家),曾经对法国的塞纳河水流量与降雨量进行过研究,结果发现河水流量与降雨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英国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哈莱(EdmundHalley,1656-1742)所研究的资料也赞同水循环的科学理论,他认为雨、雪的下降量与水的蒸发量之间是彼此制衡的。这种关于水循环的科学理论直到十六、七世纪才被人们所接受。28

11.《圣经》中关于太阳光对月亮的影响以及“太阳黑子”的科学记载

以赛亚书第13章第10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740-690年

天上的众星群宿,都不发光;日头一出,就变黑暗,月亮也不放光。

以西结书第32章第7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593-571年

我将你扑灭的时候,要把天遮蔽,使众星昏暗,以密云遮掩太阳,月亮也不放光。

马太福音第24章第29节

成书时间:公元60-70年

那些日子的灾难一过去,“日头就变黑了,月亮也不放光,众星要从天上坠落,天势都要震动。”

启示录第6章第12节

成书时间:公元90-95年

揭开第六印的时候,我又看见地大震动,日头变黑象毛布,满月变红象血。

11.1《圣经》中关于太阳与月亮之间光的关系

月亮本身不能放光,因为它不是一个自我发光体。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由于太阳光的反射而来的。以下,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有关的科学历史,才能更好地明白、理解它们之间这种紧密的关系。

1650年,费米(PierredeFermat,1601-1665,法国科学家)发现了一条原理:光从一点到另一点时,会采取一条使它所需的时间为最短的路线。光的反射是一种日常生活常见的光学现象。我们知道光的反射有两条规律:1)入射线,法线和反射线都在同一平面上;2)入射角等于反射角。29

1678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ChristiaanHuygens,1629-1695),提出“惠更斯原理”,即每一个波前的所有各点,都可以当作产生第二个球形波的波源。利用这一原理就很容易解释光的反射现象。30

1859年,德国科学家克希霍夫(GustavKirchhoff,1824-1887)分析到某些太阳光谱的波长,跟地球大气的相同。31

大约在1886年,德国物理学家古斯塔夫·赫兹在实验室中成功地用振荡电路放射出电磁波,它象光波,但是不同,因它的波长较长。他首先发现了光电效应,即由光的粒子说来解释。最小能量的光波,叫光子(Photon)。所以,光有二种特性,即光的波动性和光的粒子性(光粒子)。但是,科学发展到了今天,人类还不能完全明白光的本质是什么。32

综上所述,人类等到近代科学发展以来,才能真正弄明白月光不是月球本身所产生的结果,乃是太阳光反射而来的科学事实。但是,《圣经》早在近3000年前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太阳与月亮之间光的关系了,即当日头变黑的时候,月亮就不发出光来。

人类第一架天文望远镜(Telescope)是在1609年问世的,它由荷兰科学家李柏希(HansLippershey,1570-1619)首先发明。在这之前天文物理学家对天象的研究,都是依靠肉眼进行观察为主。值得一提的一件事是日月蚀的现象,它对于今时代的人来说是一种非常普通的天文现象。然而在过去一段很长的时间里,许多人认为日月蚀是因为“天狗”吃了的缘故;日月蚀曾引起人们的恐惧和迷信,把它当成是一种严重的“天灾”。根据记载,公元前585年5月28日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日全蚀。当时,小亚细亚半岛(即今土耳其)上的两个部落吕底亚人和麦底亚人,正在进行一场已持续达5年之久的战争。突如其来的日全蚀,吓慌了两军将士,纷纷丢盔弃甲,逃回各自营地。他们以为这是天神对他们相互残杀行为的一种警告。待太阳恢复光明之后,双方统帅至阵前握手言和。一次日全蚀竟然戏剧般地制止了一场战争。33可惜的事是,今天科学比较落后地方的人们,仍然相信日月蚀是一种严重的“天灾”。公元2001年1月11日,当月蚀之夜,非洲一些国家的回教暴民进行社会骚乱,焚烧了40间酒吧,并且有8名安卡拉男子用枪射击月亮。34

11.2《圣经》论述“太阳黑子”对人类的影响

太阳局部为什么会“变黑”呢?

1989年3月5日,全球许多天文观察台发现,太阳表面的东方边缘部分,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大群黑子(Sunspot),其面积有地球的70倍之大。当天,其黑子中央突然闪出一个亮点,继而由里及外,一阵凶猛的烈火迅速蔓延开来,即刻形成一个面积大约为一百万平方公里的“白光区”。天文学家称此为“规模特大的闪焰”(Flare)。美国新墨西哥州太阳观测天文台的科学家但·尼地格(DonNeidig)惊呼地说:“我从来没有看过如此巨大、壮观的太阳闪焰!”35

闪焰,指的是太阳各种活动中表现最激烈的一种形式。形成闪焰的是太阳黑子,它在成因上可能与太阳的表面磁场有关。当原先储存在磁场中的能量突然因爆炸而被释放出来时,所产生的震波便把各种粒子及辐射线抛到太阳系中,从而使原来宇宙线的强度递增,猛烈地向大气层和地球轰击。1989年3月9日,闪焰仅发生在太阳的边缘。但是,隔日,因为太阳自转的关系,发生闪焰的黑子群却正对着地球正面,爆炸过程的最后八分钟,一阵强烈的X光和紫外线辐射,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射向地球。10日的太阳“发怒”,其巨大的高能带电粒子——μ介子、电子、γ光子、质子、π介子、……就象亿万万看不见的子弹一样,从太阳扫射过来,逐于地球上空也同时形成强烈的感应电流。三天后,其焦点正好对准加拿大的魁北克省(Quebec)。即时,省内多处地区的电子供应突然中断达九小时之久,许多地方怪象丛生。例如,许多安装有遥控的车房门,莫名其妙地忽上忽下动起来,以致令人感到是“鬼来了”。美国新泽西州亦有变压站的线圈因此着火溶化,造成大停电。36,37

由于高能带电子辐射使大气层受到灼烧而膨胀,从而使在低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太阳麦斯号”(SolarMax)下降0.8公里,卫星突遇气体,运行就减速,终于在12月2日掉回地球。38这个突发事件说明,大气层结构变形了,它好象一个弹簧突然松弛下来一样。高能带电粒子射线,对人体以及地球万物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前已述及),这里,可用二个字来说明这个可怕的结果——祸哉!

美国一枚通讯卫星在1998年的一次小型“太阳风暴”中,因此发生故障,导致新闻通讯大受影响,全国传呼机失灵。39

2001年3月29日至4月1日,由欧洲和美国的科学家合作发射的太阳观测卫星拍摄到的照片显示,太阳出现的庞大黑子,其面积比地球表面面积大13倍。3月29日产生了一次强度为最强级X的耀斑,以及3次强度仅次于X的M耀斑。黑子爆炸后释放出相当于上百亿枚百万吨级氢弹爆炸后的巨大能量。其中有两股朝向地球的日冕喷射,抛出数以亿吨计的高热带电气体云,北半球国家的部分无线电通讯系统因此受到了影响而暂时中断。40这是近十几年来最大的太阳黑子,爆发后的强大磁能对人类生态和生活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太阳活动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黑子、光斑、普斑、日浪、日珥、日冕、X射线爆发和宇宙射线爆发。它们是一连串互相联系的活动。黑子的出现,是这一系列活动的主因。那么,黑子到底是什么?它是太阳表面气体的漩涡,其出现与局部强磁活动有关。黑子的暗核称为本影,较亮的外环称为半影。到目前为止,天文学家仍然认为“产生黑子原因迄无定论”。请看神在《圣经》里怎么说:

启示录第6章第12节;第8章第12节;第16章第8-9节

成书时间:公元90-95

6:12揭开第六印的时候,我又看见地大震动,日头变黑象毛布,满月变红象血。

8:12第四位天使吹号,日头的三分之一,月亮的三分之一,星辰的三分之一,都被击打;以致日月星的三分之一黑暗了,白昼的三分之一没有光,黑夜也是这样。

16:8第四位天使把碗倒在日头上,叫日头能用火烤人。9人被大热所烤,就亵渎那有权掌管这些灾的神之名,并不悔改将荣耀归给神。

以上几处《圣经》节清楚告诉我们:神可以使太阳变黑变热;神也要用太阳的热气刑罚将来那些不愿意悔改归向他的人。

原来,太阳黑子(变黑)是一个非常不祥之兆的太空异象,就如《圣经》继续所说的:我又看见一个鹰飞在空中,并听见它大声说:“三位天使要吹那其余的号,你们住在地上的民,祸哉!祸哉!祸哉!”(启示录第8章第13节)

今天,全球气温节节升高,它已经明显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生态环境了。2001年元月15-16日,澳洲纽省遭受热浪的袭击,纽省南部的海(Hay)和布莱兰纳德(Blaranald)地区气温一度升至45度,理查蒙德(Richmond)地区更是高达50度。救护人员劝告居民,切勿在太阳下暴晒,否则皮肤会受热达55度。41在该周全省境内竟然发现了约有100处的着火点。42,43

亲爱的主内弟兄姊妹,当我们看到太空的这些异象,对人类的生态和生活环境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时,就知道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再来的日子近了,就在眼前了。在末世的后期,神要用他权能的、严厉的方法对付那些不愿回归他的人。它强烈地提醒我们,工作的时日不多了。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第三章《圣经》与天文、地理及气象学 1.《圣经》中关于宇宙万物创造的顺序 现代科学家认为,宇宙的起始有五件缺一不可的事:即时间、空间、物质、能力、运动。1创世记第1章第1-2节就有了,请看:1起初(时间)神创造天(空间)地(物质)。2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能力)运行(运动)在水面上。 现代科学家又说,宇宙生成的次序有五个缺一不可的因素:即物质、黑暗、动作、光、热。2创世记第1章第1-3、16节都清楚地记载了:1起初神创造天地(物质)。2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黑暗);神的灵运行(动作)在水面上。3神说:“要有光(光)。”就有了光。16于是神造了两个大光:大的(太阳——热)管昼,小的管夜,又造众星。 2.神对宇宙万物的定性和定量创造之明证 在科学领域里,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即定性和定量研究(主要是定量研究)。神在《圣经》中不但提到他用定性创造宇宙万物,而且神更告诉我们,他用定量创造这一切(在这一节里,我们将主要讨论神对宇宙万物的定量创造)。请看以下《圣经》节: 以赛亚书第40章第12、26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740-690年
12谁曾用手心量诸水,用手虎口量苍天,用升斗盛大地的尘土,用秤称山岭,用天平平岗陵呢?26你们向上举目,看谁创造这万象,按数目领出,他一一称其名;因他的权能,又因他的大能大力,连一个都不缺。 纵观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不是通过造物主定量创造的结果。例如,大的有:地球以每秒20英哩的速度绕太阳公转;整个太阳系以每秒13英哩的速度绕星团的中心运动;整个星团又以每秒200英哩的速度绕银河系的中心运动;整个银河系又朝向极远的银河外系以每秒100英哩的速度运动。所有这些运动的方向各不相同。3这些精巧复杂的运动,这种绝对不可出轨、不可出差错的运动,在在地彰显了创造者的智慧和能力。这种绝对准确的定量创造假如失衡,那么整个宇宙万物就不可能存在。继如,小的有: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了原子,它们又遵循一种严格的规律进行运动,此规律是物质世界存在和运动的基础。如果这一严格的规律被破坏,整个物质世界就不可能存在。再如,一个人类细胞里共有22对基因,多一对或者少一对都不可以。又如,人体所有的生理、生化指标都必须恒定在各自的生理范围内,这些指标若高于或低于其标准生理范围,一定会引起不良或者严重的后果。
物质世界中的定量创造到处可见。如水是由两个氢原子(H)和一个氧原子(O)组成的(H2O)。空气中各种气体成份是按照严格的百分比存在的,例如,二氧化碳(CO2)的成份为其比例的万分之三,它具有吸收红外线(InfraredRadiation)的功能,其含量增多或减少都不可以,因为它是全球气温的“调节器”,使各地的气温保持常态,风调雨顺。4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有阳光,有春雨,有秋雨,使万物生长有规律。日落日出,有晚上,有早晨,每天24小时,每年365天,……等等,这一切都是神定量创造的明证。 3.《圣经》与天文及气象学 创世记第1章第14-15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1446-1406年 14神说:“天上要有光体,可以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15并要发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事就这样成了。 诗篇第104篇第19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1040-970年 祢安置月亮为定节令,日头自知沉落。 传道书第1章第5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970-930年 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急归所出之地。 根据天文学和地理学研究的结果,我们今天对昼夜
的划分,记号的标定,节令的更换,时间、日历的来源,人生年岁的数算等,确实如此产生而来。5根据天上的光体、地球的自转和绕太阳的公转,我们就因此确定了昼(白天)与夜(夜晚)更换的概念(分昼夜)。根据地球的运转,月亮和其它星象的变化规律,我们就因此计算出月份(作记号)。根据月亮和其它星际的关系,以及地球在运转中产生了气候变化、季节差异,所以,我们就因此确定了不同的季节——春、夏、秋、冬(定节令)。又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我们因此用来确定一年为365天(日子)。也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花的时间,我们用它来计算人类的寿数(年岁)。 《圣经》特别提起月亮与节令的关系,即“祢安置月亮为定节令”。现代科学发展了,我们才逐渐明白月亮的周期运动与气候、海水的潮汐变化等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今时代还有人研究了月亮的周期运动与人体生物钟、女性**周期等之间有寻常的关系。据此,笔者提出二个相关课题,供有兴趣者作科学研究时参考:1)月亮的周期运动与人体激素水平及心理活动的关系;2)月亮的周期运动与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日头自知沉落”、“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急归所出之地。”这个科学奥秘等到16世纪
时才被真正揭开。波兰天文学家兼数学家哥白尼(NicolausCopernicus,1473-1543),穷20多年(1507-1530)之心力完成了《天体运行论》(DeRevolutionibusOrbiumCoeleslium)一书,从科学的角度提出了“日心说”,即太阳相对恒静不动(自转),地球和其它行星乃绕之而行,从而证实了公元500年前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的揣测之论,因此奠定了近代天文学的基础。6整个太阳系以每秒13英哩的速度绕星团的中心运动,7说明太阳有它自己的运行轨迹。 4.《圣经》与星球体质 创世记第1章第16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1446-1406年 于是神造了两个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又造众星。 如果不是神默示摩西写下“创世记”的话,那么,这本《圣经》的可信度可能就另当别论了。因为根据那个时代,人类所得有限的科学知识水平,此节经文若不是出自创造者的口,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如何测量星球大小是以前天文物理学家们一直未能解决的大难题。阿尔伯特·亚伯拉罕·迈克尔孙(AlbertAbrahamMichelson,美籍犹
太人,1852-1931)于1902年首先发明了一种“干涉仪”,能够准确地测量星球的大小。他的这项发明和制造轰动了当时的整个世界。他后来因为发现了用“多面旋镜法”,第一次比较准确地测定了光速,为此,他获得了190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他还被公推为美国科学院院长。8根据科学资料,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公里;太阳的质量约为2×1033克,约等于地球质量的33万余倍;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5亿公里。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公里,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23%。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为384,400公里,除了流星之外,月球是离我们地球最近的天体。9 追溯历史,在古代中国以及一些古老文明国家里,也有一些文章提起太阳“大”于月亮的事,可以说是相当宝贵的资料,也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但是,我们必须注意的是,它们是以形容的方式出现或者是直接了当的交代说明?这一节非常简洁的《圣经》经文,以明确的身份,并用直接说明的方法宣告:神创造太阳大过于月亮,即“于是神造了两个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又造众星。” 5.《圣经》与星象学 创世记第15章第5节 成书时间:公
元前1446-1406年 于是领他走到外边,说:“你向天观看,数算众星,能数得过来吗?”又对他说:“你的后裔将要如此。” 耶利米书第33章第22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626-586年 天上的万象不能数算,…… 与耶利米先知(ProphetJeremiah)同时代的一位非洲星象学家协帕(Hipparch)说,耶利米的这节经文不符合天文科学。按他计算,天上只有1022颗星,怎么能说不可胜数呢?他计算的这个数据,亦为当时的星学家们所赞同。过了不久,有一个人名叫托勒玫,他发现多4颗,即1026颗。因此,他断定耶利米不对,说:“我竟然能数算出来”。10 我们再看看20世纪的天文学家是怎么说的。1936年,科学家们说,天上有15亿颗星。其后,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计算为300亿颗星。其实爱丁顿的计算也不准确,现在我们知道,单单一个银河系里就拥有大约1000亿颗星。用希尔(¨Hal)望远镜可以看到100亿个银河系,依此计算,宇宙中共计不下10万亿亿颗星。我们知道,相对于浩瀚无穷的宇宙,希尔望远镜不但有限,当然是太有限了。按照爱因斯坦的估计,比这个数字还要大十倍,约为10
0万亿亿多颗星。11当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人能确切地告诉我们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星。 6.《圣经》中关于地球、“万有引力”等的科学论述 6.1《圣经》对地球的科学描述 约伯记第26章第7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970-930年(所罗门时代) 神将北极铺在空中,将大地悬在虚空。 以赛亚书第40章第22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740-690年 神坐在地球大圈之上,地上的居民好象蝗虫。他铺张穹苍如幔子,展开诸天如可住的帐棚。 当我们检视有关中外书籍的文字时,就会发现古人认为大地是平面的,如果我们一直往前走,一定会走到大地的边缘。柏拉图(Plato,427-347B.C.)、亚里士多德(Aristotle,384-322B.C.)等大哲学家都相信人类居住的大地是一块平园体、四周被大水所围绕。既然这样,大地为何不会跌进无底深潭中呢?这时,你会发现,不同民族对此有着不同的猜测:1)大地由一个或多个大柱子顶着的;2)中国古人认为是地牛顶着的,所以,地震是地牛翻身的缘故;3)印度国家因为大象多,所以,古印度人想象有力大无比的四只大象支撑着大地,而大象的
抖动就是地震;4)古巴比伦人则把大地当作是一座空的山,该山浮在海上被海水包围;5)古希腊人则把大地看作是斜卧的一位神,其上为植物所遮盖;至于天空则是一位弯背向下垂直的女神,由大气之神支持她浮在空中。12…… 这个巨大的奥秘一直等到近代科学发展时才被揭开,人类才真正知道原来我们居住的大地就是地球,且是悬挂在空中的。 1475年摩尔尼克氏首先证明人类居住的所谓大地,其实是圆形体。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ChristopherColumbus,1451-1506)和其后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FerdinanddeMagellan,1470-1521)坚信神的话,寻找新大陆并完成航行绕地球一圈的壮举,这是神赐给他们话语和信心的明证。哥伦布清楚地宣称:他的历史之航行乃是得自神的启示。这一发现后来被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GalilierGalileo,1564-1642,基督徒)所证实。13-15那时全世界的人都为此惊奇不已。 以下两处《圣经》节也分别暗示地球是圆形的: 申命记第4章第19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1446-1406年 又恐怕你向天举目观看,见耶和华你
的神为天下万民所排列的日月星,就是天上的万象,自己便被勾引敬拜事奉它。 因为“天上的万象”,“天下万民”,可以同时看见,即北方人见大熊星,南方人可同时见到十字座。 路加福音第17章第34-36节 成书时间:公元60年 34我对你们说,当那一夜,两个人在床上;要取去一个,撇下一个。35两个女人一同推磨;要取去一个,撇下一个。36两个人在田里,要取去一个,撇下一个。 神在《圣经》里告诉我们,主耶稣基督将来再临的那一时刻,基督徒的被提是在同一时间的。“在床上”是指在夜间,“推磨”和“在田里”是指在白天。其意思是说,同一个时候,在大地上生活的人类,有人在黑夜里睡觉,也有人在白昼里工作,即在同一个时间里,人类居住有白昼的地方,也有黑夜的地方。这岂不是明明的启示我们,人类生活的大地是球形的吗?! 太空人沙勒(EugeneA.Cernan,1934-,美国人)于1971年7月16日搭乘阿波罗15号太空穿梭机,以每小时2万8千8百多公里的速度前往月球,两天之后进入月球轨道,最后平安降落在月球的表面上。他以惊讶的口吻说:“我们的地球巨大而美丽,全是白色和蓝色。在月球上
可以同时看到北极和南极。它极完美,并没有绳子把它悬挂,也没有支点来支持它。”当他默想到太空时间的无限时,他说:“我虽然没有看见神,但是太空那样井然有序,我相信神的存在,我知道宇宙并不是偶然产生的。”16 现在,世界上有一些人说,我们的世代是一个高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人类已经进入了太空时代,还要迷信这本古老不堪的《圣经》神话吗?然而,以上的证据却实实在在地、绝对有力地显示出,只有到了今时代高科技发展了,人类才能真正明白神早在几千年前所说的话语。 6.2《圣经》中关于风有重量之科学阐述 约伯记第28章第25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970-930年(所罗门时代) 要为风定轻重,又度量诸水。 诗篇第62篇第9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1040-970年 下流人真是虚空,上流人也是虚空,放在天平里就必浮起;他们一共比空气还轻。 众所周知,风是由于空气移动而形成的。然而,在300年前,空气被人们认为是非物质的,没有什么大小轻重可言。根据科学史,大科学家伽利略在十七世纪时,从观察中猜测到空气有重量。17他的学生托利拆利(EvangelistaTorrice
lli,1608-1647,意大利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于1643年才用实验证明了空气是有重量的科学事实。他把一支真空唧筒插到井里,井水可顺唧筒上升,但是不能超过三十三英寸的高度。他想是由于井水上面空气的重量所产生的压力把井水压入唧筒;因为空气的压力是一定的,所以产生的压力也是一定的。他又用比重比水约重十三倍的水银做实验,取一支48英寸的玻璃管,然后将开口一端倒插入水银槽中;此时,玻璃管中的水银下跌了18英寸,而留下18英寸的真空,水银柱的高度保持在30英寸。这样,他不但证明了空气有重量,而且还证明了空气的重量所产生的压强相当于30英寸高的水银所产生的压强。这就是第一支气压计产生的历史。18 6.3《圣经》中关于神创造“万有引力”的话语 以上两处《圣经》节都与牛顿爵士(SirIssacNewton,1642-1727)所发现的万有引力理论相吻合,这是牛顿在1671年之后,才正式公布的发现。万有引力是宇宙间到处存在的一种力。F=GmMR2(F是万有引力的大小,m及M分别是两物体的质量,R是两物体之间的距离,而G是万有引力常数),即两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是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值得注意的是,《圣经》里说:“神悬挂大地”。虽然牛顿发现了地球引力,并把它归纳成万有引力定律。但是,他自己承认,他根本就不知道万有引力的本质是什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科学理论能够完满地解释万有引力的本质。为何地球可以被悬挂在虚空而不会掉进无底深潭中呢?这就是因为神创造了万有引力在支持着地球之故。请看以下经文对此的印证: 歌罗西书第1章第15-17节 成书时间:公元59-61年 15爱子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16因为万有都是靠他造的,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一概都是借着他造的,又是为他造的。17他在万有之先;万有也靠他而立。 这里提到“不能看见的”,万有引力正属于这一类不能被看见的。神在《圣经》里不但指出空气有重量,而且还说明了他创造适当的空气重量(如果从约伯记第28章第23节读起,就会知道)。神用地球对空气的吸引力,使空气不会完全飞离天空,又选择适当的地球质量和半径,使目前的空气重量恰到好处。英国生物学家阿尔弗雷德·罗素·华莱士(AlfredRusselWallace,18
23-1913)曾说过,如果地球的大小仅大过或小于110的话,那么所有的生物都无法生存。19在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神设计万有引力的智慧,何等奇妙! 6.4自然规律的本质 自然规律(定律),其本质到底是什么呢?英国当代著名科学家斯蒂芬·霍金(ProfessorStephenWilliamHawking,1942-),他是剑桥大学的教授,是《时间简史》的作者。他在这本书里论到有一个“无知的律”(TheLawofIgnorance),就是科学到了某一顶点就无法继续研究下去了,因为那里没有人类思维赖于进行的要素(如时、空概念等),即人类必须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了。20因为那是属于神的部分,是人类永远无法渗透的。请看: 申命记第29章第29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1446-1406年 隐秘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神的;惟有明显的事,是永远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的,好叫我们遵行这律法上的一切话。 传道书第3章第11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970-930年 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然而,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渗透。 世界上许多优秀的
科学家都承认,科学研究必须要有预设的假定(Pre-assumption)。从事任何科学研究,你查到最后,一定会发现有这个东西存在,而这个东西是不能被证明的。所以,你选择什么样的假设,就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你对此的信仰。可见,科学与信仰并非是脱节的两码事,它们之间是有着第一紧密相关的质的关系。另一个来自数学家的看法是:数学被公认为是最严谨的一门学科,似乎数学证明的一切便毫无疑问是真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相反的却是,没有一条定理的证明是完全的,这一点早在20世纪30年代已经被数学家们所认可。可以说没有一样东西在严格的意义上能得到科学的证明,而且在数学上被人们接受为真理的许多定理,它推到最后,都有一个假定,对这个假定或可接受,或可不接受。若你不承认这个假定,那么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一个未知的基础上。21所以,所有科学原理,推理到最后,都有一个假定。 正确的假设,可以用科学证据得到验证,从而成为科学;而错误的假设,也可以用后来的科学事实把它**、加以否定,它就变成伪科学。 1687年,牛顿发表了著名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MathematicalPrinciplesofNatu
ralPhilosophy)一书,在这本书里,他把物体的运动规律,归纳成三个定律,就是著名的牛顿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质点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原来是静止不动的物体,仍是不动;原来运动的物体,则会作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定律:单位时间内,物体动量的改变量,与外力成正比。 第三定律:两个质点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必然是同时存在,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质点的连线上。 牛顿能把物体的运动跟外力的关系归纳成一个定律,表明物体的运动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当我们认可这个规律时,你是否会想到是因为宇宙中有一位规律的创造者、管理者存在着。他就是这位远远高出我们之上,有权柄、有威严之神的存在的一个有力明证。这个规律不随时间、空间及物体的不同而改变。再强调一句,定律是不以人们的自由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是否喜欢它,定律仍然存在,它不会受金钱的贿赂,也不畏暴力和权势,它绝对不讲情面,也不受情感的左右。只要有定律所说的“因”出现,其“果”必定会跟随而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必然同时存在,而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圣经》教导我们,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也
有一个定律,即: 马太福音第7章第1-2节 成书时间:公元60-70年 1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2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 这个定律被称为“黄金定律”,因为它象金子一样宝贵。它刚好与牛顿第三定律相对应。神在《圣经》里还告诉我们,宇宙中有一个最重要的定律,那就是: 约翰福音第3章第16-18节 成书时间:公元80-90年 16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17因为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18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 这是颠扑不破的神的定律,也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定律。亲爱的朋友,你愿意相信吗?你愿意接受吗? 7.《圣经》中对“日心说”的科学宣告 约伯记第38章第33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970-930年(所罗门时代) 你知道天的定例吗?能使地归在天的权下吗? 16世纪的天主教会受到意大利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ThomasAquinas,
1225-1274)哲学思想的影响,从而接受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384-322B.C.)以地球为中心的“地心学说”,错误地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他的神学观直到20世纪60年代仍然是天主教的标准神学系统。当时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同教廷一样坚持“地心说”。然而,波兰天文学家兼数学家哥白尼(NicolausCopernicus,1473-1543),穷20多年(1507-1530)之心力完成了《天体运行论》(DeRevolutionibusOrbiumCoeleslium)一书,从科学的角度提出了“日心说”,即太阳相对恒静不动(自转),地球和其它行星乃绕之而行,从而证实了公元500年前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对此的揣测,因此奠定了近代天文学的基础。22,23到这个时候,人类才真正弄明白。然而,神早在约3000年前就告诉世人:“能使地归在天的权下吗?” 值得一提的是,哥白尼是在死之前几小时,才拿到了发表他的大作:《天体运行论》,他并没有因发表“日心说”而受教廷的**。事实上当时有不少教会人士催促他发表其大作。他担心更多的可能是当时的“地心说”科
学家们。但是,大科学家伽利略却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世人仅知哥氏对天文学的贡献,殊不知他早年研究神学和医学,一生悬壶行医,复任牧师,敬畏上帝,宣扬圣道,其在天文学上的卓越成就,乃得自真神的启示。24还应指出的是,世人将伽利略与教廷的冲突解释为基督教与科学的冲突,是完全不合适的。这件事非常明显地告诉我们,因为双方都笃信《圣经》的权威,冲突的本质其实是解释《圣经》的原则不同罢了。伽利略认为凡是涉及科学的经文,都应该按照科学重新解释。这就触动了教廷的中枢神经了,因为当时的教廷对如何解释《圣经》的权威问题特别敏感。25 如果万有引力是神特别为人类而造的话,人类所生活的地球也许是引力的中心;依此类推,地球可能是宇宙的中心。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神有他自己的计划。《圣经》里说,这万有引力是为荣耀神的爱子耶稣基督而造成的,它彰显了神的智慧和慈爱。请看: 歌罗西书第1章第16节 成书时间:公元59-61年 因为万有都是靠他造的,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一概都是借着他造的,又是为他造的。 事实是,宇宙中各星球、各星系、各
星团……都遵从着各自的运行规律不断地运转着。这种精巧复杂的运动、绝对不可出轨(出差错)的运动,在在地彰显了创造者的智慧和能力。这就是神在《圣经》里所说的:“你知道天的定例吗?”,即各天体的运行有其各自的规律。人类生活的地球,不过只是浩瀚无际之宇宙中的一粒微尘罢了,人类在这其中的渺小程度简直无法形容。 今天,科学技术发展了,我们才能慢慢懂得一点创造者话语里面的奥秘。其实,人类在造物主面前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创造主却爱我们,看重我们,抬举我们,甚至为拯救我们而舍了自己尊贵的生命。神对世人所显出的爱是何等的长阔高深啊!“你知道天的定例吗?能使地归在天的权下吗?”朋友,你清楚知道自己归在谁的权下吗?是归在永生神的怀里呢?还是归在恶者(魔鬼)的手中呢?我们知道我们是属神的,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手下。(约翰一书第5章第19节) 8.《圣经》中关于洋流及海洋航道的科学表述 诗篇第8篇第8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1040-970年 海里的鱼,凡经行海道的,都服在它的脚下。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海洋是一个不断循环流动的系统;海洋底层的深水流动被称之为洋流。然而,古人多认为海洋
是不流动的封闭“死水”。在20世纪中叶之前,人们仍然不认为海洋深处可能有洋流的存在。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科学家借助于现代摄影技术,才发现海洋深处有涟漪和被冲刷的现象;透过涟漪,观察到洋流冲击海底沉淀物的事实。海底洋流的存在才被科学证实。 美国科学家莫瑞(MatthewFontaineMaury,1806-1873,海洋航道的发现者)有一次生病在床,他的儿子每天读《圣经》给他听。有一天当朗读到上面这段经文时,他忽然从中得到灵感,他说:“如果神说大海中有航道存在,那么我病愈后,一定要把它们找出来。”他后来借助航海志详细研究了海上的风向和洋流资料,从而归纳出横渡大西洋的最佳理想航道,他的这项研究成为日后国际公认的航道的基础。他首先提出,因为季风与洋流之间的相互影响,使海洋成为循环不息的系统。他当时所著的《海洋物理学》,仍然是现今研究季风与洋流相互之间关系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教科书之一。莫瑞在1873年去世,他的故乡维吉尼亚州于1923年在首府理查蒙德(Richmond)特别为他建立了一个纪念碑,碑文记载了莫瑞的灵感源自《圣经》。26 9.《圣经》对地球风向系统的科学论述
传道书第1章第6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970-930年 风往南刮,又向北转,不住地旋转,而且返回转行原道。 近代科学告诉我们,风是由于空气的移动而形成的。风为何会移动呢?这主要是由于太阳的照射和地球的旋转而产生的。乔治·哈德里(GeorgeHadley)在17世纪首先提出空气在赤道与两极回流的理论。赤道的空气受热而上升,两极的冷空气会因此向赤道移动,赤道上升的热空气流向两极,受冷后而下降,如此循环不息。这种风向叫“哈德里窝”模式。在19世纪,科里奥利(GasparddeCoriolis,1792-1843,法国物理学家)发现,一个在旋转体表面移动的物体之运动方向,会向右或者左偏斜,这个现象叫“科里奥利转力”(TheGoriolisForce)。后来,费瑞尔(WilliamFerre)证实了“科里奥利转力”也适用于地球的风向系统,叫“费瑞尔定律”;即由于地球的自转,北半球的风向右偏斜,南半球的风向左偏斜。“哈德里窝”是由太阳的直射和斜射引起的;而“费瑞尔定律”则是因为地球的自转产生的。这两个重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促使地球形成了东南、东北季风带,南、北回归线无风带,南、北
西风带等一整套复杂的风向系统。27 “风往南刮,又向北转,”就是“哈德里窝”模式。“不住地旋转”是指“费瑞尔定律”。“而且返回转行原道”指出了风向是有规律可循的。可见《圣经》早在近3000年前,已经非常清楚地向人类阐明了地球风向系统的科学道理了。神的这番教导实在令人叹为奇迹! 10.《圣经》中的水文学 传道书第1章第7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970-930年 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江河从何处流,仍归何处。 江河里的水都一如既往地往海里流,为什么海却不满呢?这处《圣经》节明确地启发我们,这其中必定有关于水循环的科学道理。 科学上的水文学,是研究关于水的蒸发、凝结和化为雨水、雪下降等的一门学科。对水文学理论作出重大贡献的伯罗(PierrePerrault,1927-1999,法国人)和马利奥特(EdmeMariotte,1620-1684,法国物理学家),曾经对法国的塞纳河水流量与降雨量进行过研究,结果发现河水流量与降雨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英国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哈莱(EdmundHalley,1656-1742)所研究的资料也赞同水循环的科学理论,
他认为雨、雪的下降量与水的蒸发量之间是彼此制衡的。这种关于水循环的科学理论直到十六、七世纪才被人们所接受。28 11.《圣经》中关于太阳光对月亮的影响以及“太阳黑子”的科学记载 以赛亚书第13章第10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740-690年 天上的众星群宿,都不发光;日头一出,就变黑暗,月亮也不放光。 以西结书第32章第7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593-571年 我将你扑灭的时候,要把天遮蔽,使众星昏暗,以密云遮掩太阳,月亮也不放光。 马太福音第24章第29节 成书时间:公元60-70年 那些日子的灾难一过去,“日头就变黑了,月亮也不放光,众星要从天上坠落,天势都要震动。” 启示录第6章第12节 成书时间:公元90-95年 揭开第六印的时候,我又看见地大震动,日头变黑象毛布,满月变红象血。 11.1《圣经》中关于太阳与月亮之间光的关系 月亮本身不能放光,因为它不是一个自我发光体。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由于太阳光的反射而来的。以下,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有关的科学历史,才能更好地明白、理解它们之间这种紧密的关系。
1650年,费米(PierredeFermat,1601-1665,法国科学家)发现了一条原理:光从一点到另一点时,会采取一条使它所需的时间为最短的路线。光的反射是一种日常生活常见的光学现象。我们知道光的反射有两条规律:1)入射线,法线和反射线都在同一平面上;2)入射角等于反射角。29 1678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ChristiaanHuygens,1629-1695),提出“惠更斯原理”,即每一个波前的所有各点,都可以当作产生第二个球形波的波源。利用这一原理就很容易解释光的反射现象。30 1859年,德国科学家克希霍夫(GustavKirchhoff,1824-1887)分析到某些太阳光谱的波长,跟地球大气的相同。31 大约在1886年,德国物理学家古斯塔夫·赫兹在实验室中成功地用振荡电路放射出电磁波,它象光波,但是不同,因它的波长较长。他首先发现了光电效应,即由光的粒子说来解释。最小能量的光波,叫光子(Photon)。所以,光有二种特性,即光的波动性和光的粒子性(光粒子)。但是,科学发展到了今天,人类还不能完全明白光的本质是什么。32 综上所述,
人类等到近代科学发展以来,才能真正弄明白月光不是月球本身所产生的结果,乃是太阳光反射而来的科学事实。但是,《圣经》早在近3000年前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太阳与月亮之间光的关系了,即当日头变黑的时候,月亮就不发出光来。 人类第一架天文望远镜(Telescope)是在1609年问世的,它由荷兰科学家李柏希(HansLippershey,1570-1619)首先发明。在这之前天文物理学家对天象的研究,都是依靠肉眼进行观察为主。值得一提的一件事是日月蚀的现象,它对于今时代的人来说是一种非常普通的天文现象。然而在过去一段很长的时间里,许多人认为日月蚀是因为“天狗”吃了的缘故;日月蚀曾引起人们的恐惧和迷信,把它当成是一种严重的“天灾”。根据记载,公元前585年5月28日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日全蚀。当时,小亚细亚半岛(即今土耳其)上的两个部落吕底亚人和麦底亚人,正在进行一场已持续达5年之久的战争。突如其来的日全蚀,吓慌了两军将士,纷纷丢盔弃甲,逃回各自营地。他们以为这是天神对他们相互残杀行为的一种警告。待太阳恢复光明之后,双方统帅至阵前握手言和。一次日全蚀竟然戏剧般地制止了一场战争。33可惜的事是
,今天科学比较落后地方的人们,仍然相信日月蚀是一种严重的“天灾”。公元2001年1月11日,当月蚀之夜,非洲一些国家的回教暴民进行社会骚乱,焚烧了40间酒吧,并且有8名安卡拉男子用枪射击月亮。34 11.2《圣经》论述“太阳黑子”对人类的影响 太阳局部为什么会“变黑”呢? 1989年3月5日,全球许多天文观察台发现,太阳表面的东方边缘部分,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大群黑子(Sunspot),其面积有地球的70倍之大。当天,其黑子中央突然闪出一个亮点,继而由里及外,一阵凶猛的烈火迅速蔓延开来,即刻形成一个面积大约为一百万平方公里的“白光区”。天文学家称此为“规模特大的闪焰”(Flare)。美国新墨西哥州太阳观测天文台的科学家但·尼地格(DonNeidig)惊呼地说:“我从来没有看过如此巨大、壮观的太阳闪焰!”35 闪焰,指的是太阳各种活动中表现最激烈的一种形式。形成闪焰的是太阳黑子,它在成因上可能与太阳的表面磁场有关。当原先储存在磁场中的能量突然因爆炸而被释放出来时,所产生的震波便把各种粒子及辐射线抛到太阳系中,从而使原来宇宙线的强度递增,猛烈地向大气层和地球轰击
。1989年3月9日,闪焰仅发生在太阳的边缘。但是,隔日,因为太阳自转的关系,发生闪焰的黑子群却正对着地球正面,爆炸过程的最后八分钟,一阵强烈的X光和紫外线辐射,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射向地球。10日的太阳“发怒”,其巨大的高能带电粒子——μ介子、电子、γ光子、质子、π介子、……就象亿万万看不见的子弹一样,从太阳扫射过来,逐于地球上空也同时形成强烈的感应电流。三天后,其焦点正好对准加拿大的魁北克省(Quebec)。即时,省内多处地区的电子供应突然中断达九小时之久,许多地方怪象丛生。例如,许多安装有遥控的车房门,莫名其妙地忽上忽下动起来,以致令人感到是“鬼来了”。美国新泽西州亦有变压站的线圈因此着火溶化,造成大停电。36,37 由于高能带电子辐射使大气层受到灼烧而膨胀,从而使在低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太阳麦斯号”(SolarMax)下降0.8公里,卫星突遇气体,运行就减速,终于在12月2日掉回地球。38这个突发事件说明,大气层结构变形了,它好象一个弹簧突然松弛下来一样。高能带电粒子射线,对人体以及地球万物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前已述及),这里,可用二个字来说明这个可怕的结果——祸哉!
美国一枚通讯卫星在1998年的一次小型“太阳风暴”中,因此发生故障,导致新闻通讯大受影响,全国传呼机失灵。39 2001年3月29日至4月1日,由欧洲和美国的科学家合作发射的太阳观测卫星拍摄到的照片显示,太阳出现的庞大黑子,其面积比地球表面面积大13倍。3月29日产生了一次强度为最强级X的耀斑,以及3次强度仅次于X的M耀斑。黑子爆炸后释放出相当于上百亿枚百万吨级氢弹爆炸后的巨大能量。其中有两股朝向地球的日冕喷射,抛出数以亿吨计的高热带电气体云,北半球国家的部分无线电通讯系统因此受到了影响而暂时中断。40这是近十几年来最大的太阳黑子,爆发后的强大磁能对人类生态和生活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太阳活动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黑子、光斑、普斑、日浪、日珥、日冕、X射线爆发和宇宙射线爆发。它们是一连串互相联系的活动。黑子的出现,是这一系列活动的主因。那么,黑子到底是什么?它是太阳表面气体的漩涡,其出现与局部强磁活动有关。黑子的暗核称为本影,较亮的外环称为半影。到目前为止,天文学家仍然认为“产生黑子原因迄无定论”。请看神在《圣经》里怎么说: 启示录第6章第12节;第8章第12节;第1
6章第8-9节 成书时间:公元90-95 6:12揭开第六印的时候,我又看见地大震动,日头变黑象毛布,满月变红象血。 8:12第四位天使吹号,日头的三分之一,月亮的三分之一,星辰的三分之一,都被击打;以致日月星的三分之一黑暗了,白昼的三分之一没有光,黑夜也是这样。 16:8第四位天使把碗倒在日头上,叫日头能用火烤人。9人被大热所烤,就亵渎那有权掌管这些灾的神之名,并不悔改将荣耀归给神。 以上几处《圣经》节清楚告诉我们:神可以使太阳变黑变热;神也要用太阳的热气刑罚将来那些不愿意悔改归向他的人。 原来,太阳黑子(变黑)是一个非常不祥之兆的太空异象,就如《圣经》继续所说的:我又看见一个鹰飞在空中,并听见它大声说:“三位天使要吹那其余的号,你们住在地上的民,祸哉!祸哉!祸哉!”(启示录第8章第13节) 今天,全球气温节节升高,它已经明显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生态环境了。2001年元月15-16日,澳洲纽省遭受热浪的袭击,纽省南部的海(Hay)和布莱兰纳德(Blaranald)地区气温一度升至45度,理查蒙德(Richmond)地区更是高达50度。救护人员
劝告居民,切勿在太阳下暴晒,否则皮肤会受热达55度。41在该周全省境内竟然发现了约有100处的着火点。42,43 亲爱的主内弟兄姊妹,当我们看到太空的这些异象,对人类的生态和生活环境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时,就知道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再来的日子近了,就在眼前了。在末世的后期,神要用他权能的、严厉的方法对付那些不愿回归他的人。它强烈地提醒我们,工作的时日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