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第六章 启示录总论

新约概论 by 马有藻

作者:约翰(1:1)(使徒约翰为启示录之作者之外证,早在居住于以弗所的游斯丁之著作内出现,此后同样以他为作者的外证良多。廿世纪初时,在埃及的Chenoboskion发掘出一本「约翰隐示录」(ApocryphonofJohn),日期鉴定为150A.D.的作品,该书亦以约翰为作者。内证方面虽有学者极力反对,然而支持约翰为作者的证明强而有力,不容忽视)。

日期:95A.D.(支持此说而反对本书为尼罗时〔68-70A.D.〕所作的理由有四:1.早期教父一至公认;2.与在第2-3章有关七教会的历史情形符合;3.在豆米仙皇帝执政时才有在小亚细亚推行拜该撒的运动;4.老底嘉城在62A.D.遭地震倾覆,多年后重建及成为一繁华的城市)。

地点:拔摩海岛(非以弗所)

目的:在逼害的日子中启示神的计划终必实现,以此安慰受苦属主的人终必胜利,主必再来,建立天国,使「国度、权柄、荣耀」均实现。

主旨:天国在人间(教会与天国的合一)。

特征:

(1)作者以先知自居(22:9),亦把自己的书视为神的预言(1:3;22:7,10,18,19)。

(2)圣经中论末世终局的以本书为最详细。

(3)为圣经中含有最多象证学、隐喻学等的书卷。

(4)充满旧约的词句与象征(在404节中有278节含有旧约的成分)。

(5)不规则的文法遍处可见。

(6)喜用数字的词组,特别是「三」、「七」、「十二」等字。

(7)唯一书卷订明阅之得福(1:3;22:18,19)。

(8)全书乃「天上」与「地上」情景交替式出现,参下图

(注1):

引言1:1-20

地上天上

地上的人民(2-3章)

4:1-5:14

6:1-7:87:9-8:6

8:7-11:1411:15-19a

11:19b12:1-12

12:13-13:1814:1-5

14:6-2015:1-8

16:1-18:2419:1-16

19:17-20:15

新天地的人民(21:1-22:5)

结语22:6-21

(9)钥字包括有「天国」、「愤怒」、「得胜」、「羔羊」、「真理」等。

历史背景:

A.读者问题

本书显明写给小亚细亚的七教会(1:4),但在小亚细亚还有其他教会如歌罗西、希拉波立、特罗亚等,为何约翰只写给这七教会呢?学者对此点有不同的解释:

1.约翰牧养教区说

此说解释因这七教会是约翰所负责牧养的教会,故只写给他们;但歌罗西、希拉波立与老底嘉为鼎足而立的城市却未有只字提及。

2.教会类型代表说

此说主张这七教会刚好代表教会史中七类型的教会,但不一定是按时代的次序而言。

3.信徒类型代表说

此说认为七教会不是代表教会,而是代表基督教内七种不同类型的信徒。

4.教会时期代表说

此说认为这七教会代表七个教会时期的情形,由使徒时代始至主再来时代的教会止。这是传统性的看法,主张根据是:「如4-22章为预言,为什么2-3不算是预言」(注2)(此说的学者有Tenney;Seiss;Newell;Talbot;Ironside;Gaebelein;Walvoordentecost)等。

5.历史性与代表性说

此说认为这七教会为实在的教会,被神拣选出来,启示给约翰知道它们可以代表历代以来一切教会的类型,故特拣一完全数目「七」,以示在神计划或启示中,这七教会可代表其他一切的教会,笔者赞同此说(注3)(主张此说的学者有A.J.McClain;W.M.Ramsay;G.Cohen等)。

B.著成的时机

在第一世纪的末期,罗马暴君豆米先秉政,他为人凶暴残忍,自高自大,目中无神,在他执政时,强迫崇拜皇帝,比前时的该撒如奥古士督、尼罗等尤甚(注4)。他见基督徒矢志效忠基督,以基督为唯一之王,不肯跪拜,故大大迁怒他们,趁机进行逼害,遍及当时整个地中海一带(尼罗时只限于罗马城一带),尤喜爱放逐基督徒(他甚至放逐其妻到一荒野)。约翰此时事主于以弗所,被放逐到不远的拔摩岛上,此岛怪石嶙峋,为一著名的石矿工场。约翰在此被逼作苦工,常在海边了望天际,仰望神的拯救,等候神得胜计划之完成。

一主**在默想时(1:10),神将自己全盘计划「如数家珍」的向他托出,坚固他的信心,安慰他的痛苦,使他(代表众信徒)继续忍耐,等候神最终胜利的来临。

在两约之间,当犹太受安提阿族之苦迫时,他们在无力抵抗之余便依赖笔杆抵抗,一面藉着文字坚固民心,一面些出他们向神的信靠与盼望,由于局势的危险,他们开始习用充满暗喻的启示文字(ApocalypticLiterarystyle)表达他们的「斗志」。后来基督徒在受**时也沿用此法,藉着满有暗喻性及象征性的启示文学透露他们的信念。约翰见了异象后,他一面把所看见的异象写下来,另方面也配上自己熟习的启示文学,使本书多彩多姿。

C.本书之基本译经法

学者们对本书之基本译经法有四:

1.「寓意法」(或「灵意法」)(Allegoricalorspiritualview)

此法源自亚力山大的革利免、奥利根、奥古士丁等。他们认为启示录为一本「喻意书卷」(如近世的「天路历程」,毫无历史价值。他们对启示录如此的态度,主要是因为他们是反对千禧年者(Antichiliastics)。他们认为本书是一本灵意的喻道集,喻公义和真理的胜利,基督教必胜过异教,教会胜过罪恶,光明胜过黑暗,上帝之城胜过魔鬼之城等(主张启示录应用此法释明的学者,有D.T.Niles,Lenski,Milligan,Harrison等)。

2.「已往法」(Preteristview)

此法的解释源自耶稣会学者Alcasar(d.1613),他解释启示录大部分已在约翰当时代应验了(如尼罗即「666」;17:10的「七王」即罗马七帝),因他们认为本书基本的前提,乃是指出教会与罗马帝国的相争,或教会与犹太教的争辩(现代学者把持此法的有DavidBrown;Beckwith;M.Stuart;Hendriksen;Ramsayeake;Moffatt;R.H.Charles等)。

3.「历史法」(Historicalview)

按此法的解释,本书是记述世界及教会的历史,自使徒时代迄末日而止,即是说启示录的预言早在人类历史的长途中已有应验(他们的错处在这里,以局部的应验为末后完全的应验)。此法另一个困难乃是注释家对历史上的应验意见参差不一,如有人以第六印指君士坦丁,另有人则指法国恐怖时代;有人指天星坠落指行善天使,另一人指穆罕墨德;论五月的害虫有人指回教,有人指耶稣会(注5);因此读者若非很熟识普通历史与教会历史,就不会享受1:3所应许之福了。

此法源自罗马天主教学者约亚潜(Joachim),他是「后千禧年派的始祖」,故此法多为后千禧年派人所采用(无千禧年派学者多同时采纳二种释法的混合,如「历史与灵意法」的E.D.Mowell,或「历史与已往法」的R.Summers),并深受宗教改革家如Luther,Wycliffe(因「兽」、「教皇」)等的解释;此派学者有Bengal,Pieters,Barnes,Kuyper,Hengstenberg等。

4.「将来法」(Futuristicview)

按此法,启示录第4章起全书皆预言,待将来应验(虽有人曾把2-3章的七教会也放在预言部分内,但这还算少数人士的意见)。4-19章指主再来前要应验的预言,即是指七年灾难时代,特别是后三年半之时。20-22章指主再来后之情形(此派学者有Tenney,Walvoord,Ironside,Gaebelein,Scot,Alford,Zahn,Kelly等)。笔者赞同此法(注6)。

D.启示录之神学

在教父的遗著中,约翰曾被称为一名「神学家」,圣经各卷书以启示录含有最完整的系统神学。本书虽以末世论为主,但事实上却是一本伟大的基督论,其他著书都是附带式的补充而已。

1.神论

在启示录中,神「不是」一位慈爱的神,他是创造者、保护者及审判者。启示录的「神」与旧约的「神」相若,是公义的,全能的,全知的,永在的,因本书为审判的书卷,故论神时少论他的慈爱及怜悯。

2.基督论

全书的基督论相当浓郁,基督的名称也较其他书本为多,如「耶稣基督」(1:1);「主耶稣」(22:3);「主耶稣基督」(22:21);「神的儿子」(2:18);「神的道」(19:13);「羔羊」(5:6);「亚门,诚信真实的见证」(3:14b);「圣洁、真实」(3:7);「神创造万有之上为元首的」(3:14a);「从死里首先复活的」(1:5);「永活的」(1:18);「大卫的根」,「他的后裔」,「明亮的星」,(22:16);「万王之王」,「万主之主」(19:16)。

基督乃完全顺服的儿子(3:12),但并不是说他是末后的(1:18;22:13)。他为成就救恩者(7:10);为「管理国度之王(11:15;12:10);为「审判教会的主」(1:12-16)。

3.圣灵论

启示录内的圣灵以三个身分出现:1.赐异象的灵(1:10;4:2;17:3;21:10);2.教导的灵(2:11,17,29;3:6,13,22;14:13;19:10);3.见证主的灵(22:17)。

4.天使论

启示录论天使较其他书卷为多,他们是服侍的灵,把神的审判倾倒于地(8-11章;15-16章);他们陪同基督回来(19:14);天使开始幽禁撒旦之无底坑(20:1);指示作者将来的归宿(22:1);也是他们嘱约翰书作本书(22:6)。

5.救恩论

全书的主体也可说是救赎的完成(注7);救恩的工作藉着主基督(1:5,7;5:9;7:14);也是从神而来(7:10;12:10;19:1);本书论救赎的完成较论救赎的过程多(因那是福音书的范围)。

6.教会论

启示录的教会论不太清楚或详尽,除了2-3章论教会的实况外,并不多论教会,因作者在论教会时,是从实际应用方面下笔,不过他颇强调教会合一的观念(1:12-20),如基督向教会说话是向整体而说(2:7,11,29;3:6,13,22),教会是羔羊的妻(19:7-8),在3:14-22:16间,「教会」字没有出现,暗示教会已提到天上去(参2:25;3:10-11),而二十四长老就是代表教会(4:4)。

7.末世论

本书是末世论的集成,是启示的总归,预言的结束。先从教会被提起(2:25;3:10-11;4:4),地上便进入灾难时期(6-19章),尤特注意后一半的时期,在灾难之末,主带着教会从天上回来(19章),在地上建立千禧年国度(20章),千年完结后,白色大宝座之审判开始,新天新地降临,新耶路撒冷出现(21-22章)。

E.启示录与创世记比较

创世记启示录

乐园丧失乐园复得

人被神所驱逐人与神永远同居

咒诅祝福

失败得胜

天地造成天地重造

日月放光不需日月

第一次哭泣再无眼泪

拒见生命树生命树再生

大纲:

A.简纲(为背诵用)(钥节1:19)

一、所看见的事(1)

(拔摩岛的异象)

二、现在的事(2-3)

(七教会的异象)

三、将来必成的事(4-22)

(末后的异象)

A.天上的宝座=4-5

B.地上的灾难=6-19

C.禧年的国度=20

D.新天与新地=21-22

B.详纲(为参研用)

一、引言(1:1-8)

A.著书的目的=1:1-3

B.受书的对象=1:4-8

二、所看见的事(1:9-12)

(拔摩岛的异象)

A.约翰所见的异象=1:9-18

B.约翰所受的命令=1:19-20

三、现在的事(2:1-3:22)

(七教会的异象)

A.给以弗所的信=2:1-7

B.给士每拿的信=2:8-11

C.给别迦摩的信=2:12-17

D.给推雅推喇的信=2:18-29

E.给撒狄的信=3:1-6

F.给非拉铁非的信=3:7-13

G.给老底嘉的信=3:14-22

四、将来必成的事(4:1-22:5)

(末后的异象)

A.天上的宝座=4:1-5:14

1在宝座上的神=4:1-11

2开书卷的羔羊=5:1-14

B.地上的灾难=6:1-18:24

1七印灾=6:1-17

2第一插段=7:1-17

a.十四万四千见证人=7:1-8

b.灾难的圣徒=7:9-17

3七号灾=8:1-9:21

4第二插段=10:1-11:19

a.约翰吃小卷=10:1-11

b.约翰量圣城=11:1-14

c.介绍七碗灾=11:15-19

5第三插段=12:1-14:20

a.七个人物=12:1-13:18

b.三幅图画=14:1-20

6七碗灾=15:1-16:21

7第四插段=17:1-18:24

C.禧年的国度=19:1-20:15

1主的再来=19:1-21

2建立国度=20:1-6

3清除罪恶=20:7-15

D.新天与新地=21:1-22:5

1新天与新地=21:1-8

2新耶路撒冷=21:9-22:5

五、结语(22:6-21)

A天使的吩咐=22:6-11

B耶稣的宣告=22:12-17

C约翰的见证=22:18-21

图析:

序1著书的目的1上(1)序

言上受书的对象1上(2)1

所看见的事约翰所看的异象1中

约翰所受的命令1下

给以弗所的信2上(1)

过给士每拿的信2上(2)2看

去给别迦摩的信2中哪

、1现在的事给推雅推喇的信2下,

现下给撒狄的信3上我

在给非拉铁非的信3中3必

、|给老底嘉的信3下快

将天上的情景在宝座上的神44-来

来22开书卷的羔羊55

的上七印灾6

异第一插段7

象七号灾8-96

地上的灾难第二插段10-11|

第三插段12-1418

将来必成的七碗灾15-16

事第四插段17-18

主的再来1919

禧年的国度张立国度20上|

清除罪恶20下20

新天地的降临21上21

新天与新地新耶路撒冷21下-

22上|

22

结22天使的吩咐22下①

耶稣的宣告22下②22跋

语下约翰的见证22下③下

摘要:

启示录为一本旷古的奇书;按时间言,是神给人最后的启示;按内容言,也是神最后的启示;按神学言,本书是最伟大的基督论名著。

本书的结构可沿1:19的大纲,即除引言(1:1-8)及结语(22:6-21)外,可分为三大段:1)所看见的事(1:9-20);2)现在的事(2-3章);3)将来必成的事(4-22章)。

一.引言(1:1-8)

A.著书的目的(1:1-3)

作者开宗明义便宣告著书的目的及全书的主题,主题涉及神有一个管理世界的计划(1:1a),这计划曾启示给他的众仆人(1:1b),也特别给约翰(1:1c)。作者以第三者的身分见证他的记录是正确的(1:2),并以神仆人的身分宣告凡奉读神启示者所领受的祝福(1:3)。

B.著书的对象(1:4-8)

神最后的启示特别显给小亚细亚七教会(代表历代的教会)(1:4a)。这启示有1永在的神;2他的七灵(代表完全的灵示,即默示),(1:4b);3死而活过来的世上元首耶稣基督为证(1:5a);作者在此数述耶稣过去代罪受死的工作(1:5b),现今作大祭司的工作(1:6)及将来的工作(1:7),旨在显出耶稣乃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全能主(1:8)。

二.所看见的事(1:9-20)(拔摩岛的异象)

A.约翰所见的异象(1:9-18)

作者继续指出他领受启示时的环境与时日(1:9-11),并那给启示的主(1:12-18),主的身分如同审判官(1:12-16),使作者战兢惧怕(1:17a),但审判官却安慰他(1:17b)。这是顶奇妙的事,审判官顾名思议是没有怜悯的,不会安慰人的,然而主耶稣与世上的审判官不一样,他是公义的,也是慈爱的。

B.约翰所受的命令(1:19-20)

作者看见异象后,随即领受因异象而来的命令,于是这命令便构成著本书的原因(1:19)及受书的对象(1:20)。

三.现在的事(2:1-3:22)(七教会的异象)

第2与3章总论教会的元首主耶稣基督向七代表性的教会讲道。每篇信息均有独特的格式及内容如:1)目的地;2)称赞;3)缺乏;4)要求;5)命令;6)应许;因篇幅关系,兹以表代释:

以弗所士每拿别加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铁非老底嘉

名意喜悦没药婚姻献祭余种友爱民审

代表

时代

A.D.使徒时代

30-100逼迫时代

100-313国教时代

313-590教皇时代

590-1517改革时代

1517-1790宣道时代

1790-1900背道时代

1900-?

称赞劳苦忍耐至死忠心坚守主道后行胜于初少数自洁见证主道--

责备失落初爱--容忍假师傅受假师傅

所迷惑有名无实--不冷不热

劝告回想2:5尽忠2:11坚守2:13持守2:25儆醒3:3遵守3:8发热3:19

应许生命树的果子生命冠冕吗哪及白石权柄伏列国穿白衣同行与认他的名免去试炼井作神殿柱子及赐新名一同坐席

经文2:1-72:8-112:12-172:18-293:1-63:7-133:14-22

四.将来必成的事(4:1-22:5)(末后的异象)

A.天上的宝座(4:1-5:14)

1.在宝座上的神(4:1-11)

「此后」二字(4:1)暗示另一新时代及环境的情形,那是在天上美丽堂皇但肃穆的情景。作者举目观看(4:1),便目睹天上一幅敬拜的图画,那里神坐在宝座之上(4:2),并有围绕四周敬拜他的(4:4-5)和服侍他的人与活物(4:6-8a),及敬拜时庄严的气氛(4:8b-11)。

2.开书卷的羔羊(5:1-14)

在宝殿上的主神(4:8)手中有七引严封的书卷(5:1),但无人有权柄开启(5:2-3)。作者见无人能配得展开那书卷,便心中焦急至极而大哭起来。他大哭之因乃是书内的启示太重了,但又无人能配得展开那重要的启示,如此启示便无人知晓了。但有天使向他说只有那「犹大的狮子」,「大卫的根」,「被杀的羔羊」才配得起开启(5:5-7),其他观看的长老和活物也因此感而敬拜他起来(5:8-14)。

B.地上的灾难(6:1-18:24)

启6章为另一情景的叙述,这是当羔羊每次开启一引时,在地上所发生的灾难,名为「七印灾」。在第七印未开启前,作者稍暂停,先再回头,从灾难的起头再补述一些在此时期发生的事,名为「插段」。此乃作者写作的技巧,因为「一枝秃笔不能描写多头的故事」,这文学技巧称为「回笔」或称「重复律」(LawofRecapitulation),这是研究启示录必须注意的地方,不然整本书便如「刘姥姥如大观园」,越看越不懂得了(注9)。这些「插段」目的有二:1.回头看(Retrospective)--详细解释或补充上文;2.往前看--导引下文(Prospective)(注10)。

第七印展开后,又有七位天使出现,每位天使拿着号筒吹号,每次一吹号,在地上便产生灾祸,名为「七号灾」。在第六次吹号后,作者在写第七号吹响前,他又暂时歇笔,再写第二个插段,以补充上文及引进下文,如此反复的应用,实为启示录文学上极优美之奇观。

因本概论范围之关系,笔者以图代述如下:

经文段落要义

16:11-17

6:1-2

6:3-4

6:5-6

6:7-8

6:9-11

6:12-17七印灾

第一印

第二印

第三印

第四印

第五印

第六印每印开启地上难。

无箭携弓的白马指冷战。

红马指热战。

黑马指死亡。

灰马指饥荒瘟疫(人口1/4受害)。

灾难的圣徒呼喊伸冤。

风云变色,天地改容。

27:1-17

7:1-8

7:9-17第一插段

(1)十四万四千见

证人

(2)灾难的圣徒补充上文。

从灾难头起。

到灾难完时。

38:1-9:21

8:1-5

8:6-7

8:8-9

8:10-11

8:12

8:13-9:12

9:13-21七号灾(第七引)

引言

第一号

第二号

第三号

第四号

第五号(第一祸)

第六号(第二祸)每号吹起地上生难。

介绍吹号的七位天使。

火掺血的雹下降(地1/3和树1/3遭殃。

火山扔海(海物1/3遭殃)。

火星降下食水泉源(1/3变苦水)。

日1/3,月1/3被击打(日月1/3各无光)。

无底坑的蝗虫飞出,伤害没神印记的人。

释放百拉大河四使者,二万万军出现。

410:1-11:19

10:1-11

11:1-14

11:15-19第二插段

1.约翰吃小卷

2.约翰量圣城

3.第七号引戒补充上文,引进下文。

神的启示,先苦后甜。

表征性质,象征圣城遭审判,两见证人受害为例。

引出第七号,显出第七号的厉害。长老战惧的俯伏敬拜,称为「神的愤怒」,但作者先引介立即收笔,再写插段。

512:1-14:20

12:1-13:18

12:1-2

12:3-4

12:5-6

12:7-16

12:17

13:1-10

13:11-18

14:1-20

14:1-7

14:8-13

14:14-20第三插段

七人物」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

第五名

第六名

第七名

三幅图画

第一幅

第二幅

第三幅灾难期中的各主角及布景。

七个重要主角。

怀孕的妇人,指以色列的灾难。

大红龙,指魔鬼攻击以色列。

男孩子,指基督耶稣之受**。

米迦勒,指灵界的争战。

余民,指在灾难中坚受主道的人。

海中之兽,敌基督的工作。

地中之兽,假先知的工作。

描绘「七人物」出现的情景,补充上文,预告下文。

十四万四千人荣耀的胜利。

拜兽的人有祸了,及坚受真道的人有福了。

收割庄稼,人子再来时的审判。

615:1-16:21

15:1-8

16:1-2

16:3

16:4-7

16:8-9

16:10-11

16:12-16

16:17-21七碗灾

引言

第一碗

第二碗

第三碗

第四碗

第五碗

第六碗

第七碗最后一列审判。

施行七碗灾之天使的身分。

倒在有兽印记的人身上。

倒在海里,海水变血。

倒在江河,泉水变血。

倒在日头,热得烤人。

倒在兽的座位上,拜兽者,满身疮痛。

倒在伯拉大河上,引起哈米吉多顿大战。

倒在空中,天地改容。

717:1-18:24

17:1-18

18:1-24第四插段

1.**巴比伦

2.大城巴比伦解释及补充上文。

巴比伦(复兴罗马帝国)如**,指政治与宗教方面受审判。

大城巴比伦(复兴罗马帝国)的商业方面受审判。

C.禧年国度(19:1-20:15)

启示录中心信息的焦点集中于主得胜的再来,及再来后要建立的国度;这双方面的预言是所有信徒的安慰和保证。

1主的再来(19:1-21)

主再来是禧年建立的前奏,他再来的消息使二十四位长老及四活物高兴俯伏敬拜起来(19:1-6)。他的再来称为「羔羊婚娶」的时候(19:7-11)。他的再来满有荣耀,带着天军,制服列国,审判万民,特别要对付兽和假先知(19:12-21)。

2建立国度(20:1-6)

主再来之目的乃要建立其永远的国度,可是因地上还有罪人(禧年国度内之罪人),故他只可先建立禧年的国度。他先捆绑魔鬼(20:1-3)(为着日后审判所有罪人时同时清算他),然后与属他的人作王千年(20:4-6)。

3清除罪恶(20:7-15)

千年之末,魔鬼得放作垂死争扎,诱惑禧年时的罪人向神作最后反叛,但神审判的火自天降下毁灭他们(20:7-10),随即白色大宝座的审判出现,清算自创世以来反叛神者的罪行(20:11-15)。

D.新天与新地(21:1-22:5)

1.新天与新地(21:1-8)

一切为新天新地出现的筹备就绪后(4-19章),作者看见一个新的异象,这异象与前不同。前的是审判的,血腥的,痛苦的,咒诅的,死亡的;今次的异象是祝福的,详和的,安稳的,平安的,快乐的,没有死亡,只有永生,因为神的帐幕在人间,他要与人同在,赐福给人。

2.新耶路撒冷(21:9-22:5)

新耶路撒冷是神居所的中心,作者用最美丽的词句描绘一幅最美丽的图画,虽然如此,也只能片面性把极其美丽之点衬托出来而已。

五.结语(22:6-21)

A.天使的吩咐(22:6-11)

在神向作者所作的启示结束时,天使(给启示的媒介)补上其见证,说这些启示是真确的(22:8),但遭拒绝(22:9)。天使吩咐他不要封闭一切所看到的启示,免得人没机会听而接受信靠(22:10)。但若有不肯接受的,也由他罢了(22:11)。

B.耶稣的宣告(22:12-17)

主自己也补上自己的见证,他宣告自己的再来,如同作者在异象中所看见的一般(22:12);并宣告自己的身分,身分证明他必成就所预言的(22:13-16)。

C.新妇的邀请(22:16)

圣灵内居教会,教会是主的新妇,故作者说是圣灵和新妇一起邀请,请一切力竭的人来取永生的水喝;看完上文可怖的审判,这邀请更见贴切。

D.约翰的见证(22:18-21)

作者不甘后人,自己也作见证,引证上述的异象是真确的,并添上阅读之福及删减的诅(22:18-19),更附上耶稣的见证佐证他的见证(22:20),以免人误会、忽略或轻视。本书以愿主的恩惠临到为末(22:21)。若要逃脱上文之灾难,恩惠是必须的。

*****

启示录的信息是每一信徒不可遗忘阅读的,全部圣经最重要的一卷可算此卷,因为神的启示以它为总结,凡是总结的总是最重要的。

看了上文,我们若能仍象约翰般愿「主啊,我愿你来」,便是非常难得了。很多信徒因活在贪爱世界的光景中,对主不冷不热,丢失了起初的爱,与世界通婚,按名是活,其实是死,不肯悔改自己的「淫行」(12:21),实是不愿主再来。

「主啊,我愿你来」,应是今日信徒从心发出的呼声,也是信徒唯一的盼望。现今的世界正处在火山的边缘,只待引爆的导火线。主再来的日子近了,若不预备妥善,谁能逃脱那愤怒的大日子呢?

愿主给我们眼药,擦亮眼睛,看清楚自己在神面前可怜的光景,靠着主恩,寻回初爱,坚守主道,勤劳忍耐,儆醒等候,务死忠心。

「凡有耳的,就应当听」,「主啊,我愿你来(快)来」。

书目注明:

(注1)CompanionBible,Bagster,1969,p.1883。

(注2)参M.J.Brunk,“TheSevenChurchesofRevelationTwoandThree.”BibliothecaSacra,July,1969,p.244。

(注3)RobertL.Thomas,”TheChronolgicalInterpretation&Revelation2-3,“BibliothecaSacra,Oct.,1967,pp.327,331有同感。

(注4)WilliamBarclay,theRevelation&St.John,I,Westminster,1957,pp.19-24。

(注5)读者欲详看「历史法」的释史,可参AlbertBarnes,Revelation,Baker,1949,pp.iii-xxii,31-464。

(注6)读者欲详研各法之优劣,可参无匹之名著:GaryC.Cohen,UnderstandingRevelation,ChristianBeacon,1968,pp.13-43(此书原是他的博士论文)。

(注7)何赓诗著「耶稣基督的启示」,证道出版社1968年版第12页。

(注8)本图析据Cohen上引书第160页;但J.D.Penteost,LectureNotesonRevelation,DallasTheologicalSeminary,1967却把第二印放在后三年半内。

(注9)读者欲详明此点,须参精采无俦的戈G.G.Cohen上引书第76-161页。

(注10)C.C.Ryrie,Revelation,Moody,1968,p.43。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作者:约翰(1:1)(使徒约翰为启示录之作者之外证,早在居住于以弗所的游斯丁之著作内出现,此后同样以他为作者的外证良多。廿世纪初时,在埃及的Chenoboskion发掘出一本「约翰隐示录」(ApocryphonofJohn),日期鉴定为150A.D.的作品,该书亦以约翰为作者。内证方面虽有学者极力反对,然而支持约翰为作者的证明强而有力,不容忽视)。 日期:95A.D.(支持此说而反对本书为尼罗时〔68-70A.D.〕所作的理由有四:1.早期教父一至公认;2.与在第2-3章有关七教会的历史情形符合;3.在豆米仙皇帝执政时才有在小亚细亚推行拜该撒的运动;4.老底嘉城在62A.D.遭地震倾覆,多年后重建及成为一繁华的城市)。 地点:拔摩海岛(非以弗所) 目的:在逼害的日子中启示神的计划终必实现,以此安慰受苦属主的人终必胜利,主必再来,建立天国,使「国度、权柄、荣耀」均实现。 主旨:天国在人间(教会与天国的合一)。 特征: (1)作者以先知自居(22:9),亦把自己的书视为神的预言(1:3;22:7,10,18,19)。 (2)圣经中论末世终局的以本书
为最详细。 (3)为圣经中含有最多象证学、隐喻学等的书卷。 (4)充满旧约的词句与象征(在404节中有278节含有旧约的成分)。 (5)不规则的文法遍处可见。 (6)喜用数字的词组,特别是「三」、「七」、「十二」等字。 (7)唯一书卷订明阅之得福(1:3;22:18,19)。 (8)全书乃「天上」与「地上」情景交替式出现,参下图 (注1): 引言1:1-20 地上天上 地上的人民(2-3章) 4:1-5:14 6:1-7:87:9-8:6 8:7-11:1411:15-19a 11:19b12:1-12 12:13-13:1814:1-5 14:6-2015:1-8 16:1-18:2419:1-16 19:17-20:15 新天地的人民(21:1-22:5) 结语22:6-21 (9)钥字包括有「天国」、「愤怒」、「得胜」、「羔羊」、「真理」等。 历史背景: A.读者问题 本书显明写给小亚细亚的七教会(1:4),但在小亚细亚还有其他教会如歌罗
西、希拉波立、特罗亚等,为何约翰只写给这七教会呢?学者对此点有不同的解释: 1.约翰牧养教区说 此说解释因这七教会是约翰所负责牧养的教会,故只写给他们;但歌罗西、希拉波立与老底嘉为鼎足而立的城市却未有只字提及。 2.教会类型代表说 此说主张这七教会刚好代表教会史中七类型的教会,但不一定是按时代的次序而言。 3.信徒类型代表说 此说认为七教会不是代表教会,而是代表基督教内七种不同类型的信徒。 4.教会时期代表说 此说认为这七教会代表七个教会时期的情形,由使徒时代始至主再来时代的教会止。这是传统性的看法,主张根据是:「如4-22章为预言,为什么2-3不算是预言」(注2)(此说的学者有Tenney;Seiss;Newell;Talbot;Ironside;Gaebelein;Walvoordentecost)等。 5.历史性与代表性说 此说认为这七教会为实在的教会,被神拣选出来,启示给约翰知道它们可以代表历代以来一切教会的类型,故特拣一完全数目「七」,以示在神计划或启示中,这七教会可代表其他一切的教会,笔者赞同此说(注3)(主张此说
的学者有A.J.McClain;W.M.Ramsay;G.Cohen等)。 B.著成的时机 在第一世纪的末期,罗马暴君豆米先秉政,他为人凶暴残忍,自高自大,目中无神,在他执政时,强迫崇拜皇帝,比前时的该撒如奥古士督、尼罗等尤甚(注4)。他见基督徒矢志效忠基督,以基督为唯一之王,不肯跪拜,故大大迁怒他们,趁机进行逼害,遍及当时整个地中海一带(尼罗时只限于罗马城一带),尤喜爱放逐基督徒(他甚至放逐其妻到一荒野)。约翰此时事主于以弗所,被放逐到不远的拔摩岛上,此岛怪石嶙峋,为一著名的石矿工场。约翰在此被逼作苦工,常在海边了望天际,仰望神的拯救,等候神得胜计划之完成。 一主**在默想时(1:10),神将自己全盘计划「如数家珍」的向他托出,坚固他的信心,安慰他的痛苦,使他(代表众信徒)继续忍耐,等候神最终胜利的来临。 在两约之间,当犹太受安提阿族之苦迫时,他们在无力抵抗之余便依赖笔杆抵抗,一面藉着文字坚固民心,一面些出他们向神的信靠与盼望,由于局势的危险,他们开始习用充满暗喻的启示文字(ApocalypticLiterarystyle)表达他们的「斗志」。后来基督徒在受*
*时也沿用此法,藉着满有暗喻性及象征性的启示文学透露他们的信念。约翰见了异象后,他一面把所看见的异象写下来,另方面也配上自己熟习的启示文学,使本书多彩多姿。 C.本书之基本译经法 学者们对本书之基本译经法有四: 1.「寓意法」(或「灵意法」)(Allegoricalorspiritualview) 此法源自亚力山大的革利免、奥利根、奥古士丁等。他们认为启示录为一本「喻意书卷」(如近世的「天路历程」,毫无历史价值。他们对启示录如此的态度,主要是因为他们是反对千禧年者(Antichiliastics)。他们认为本书是一本灵意的喻道集,喻公义和真理的胜利,基督教必胜过异教,教会胜过罪恶,光明胜过黑暗,上帝之城胜过魔鬼之城等(主张启示录应用此法释明的学者,有D.T.Niles,Lenski,Milligan,Harrison等)。 2.「已往法」(Preteristview) 此法的解释源自耶稣会学者Alcasar(d.1613),他解释启示录大部分已在约翰当时代应验了(如尼罗即「666」;17:10的「七王」即罗马七帝),因他们认为本书基本的前提,乃是指出
教会与罗马帝国的相争,或教会与犹太教的争辩(现代学者把持此法的有DavidBrown;Beckwith;M.Stuart;Hendriksen;Ramsayeake;Moffatt;R.H.Charles等)。 3.「历史法」(Historicalview) 按此法的解释,本书是记述世界及教会的历史,自使徒时代迄末日而止,即是说启示录的预言早在人类历史的长途中已有应验(他们的错处在这里,以局部的应验为末后完全的应验)。此法另一个困难乃是注释家对历史上的应验意见参差不一,如有人以第六印指君士坦丁,另有人则指法国恐怖时代;有人指天星坠落指行善天使,另一人指穆罕墨德;论五月的害虫有人指回教,有人指耶稣会(注5);因此读者若非很熟识普通历史与教会历史,就不会享受1:3所应许之福了。 此法源自罗马天主教学者约亚潜(Joachim),他是「后千禧年派的始祖」,故此法多为后千禧年派人所采用(无千禧年派学者多同时采纳二种释法的混合,如「历史与灵意法」的E.D.Mowell,或「历史与已往法」的R.Summers),并深受宗教改革家如Luther,Wycliffe(因「兽」、「教皇」)
等的解释;此派学者有Bengal,Pieters,Barnes,Kuyper,Hengstenberg等。 4.「将来法」(Futuristicview) 按此法,启示录第4章起全书皆预言,待将来应验(虽有人曾把2-3章的七教会也放在预言部分内,但这还算少数人士的意见)。4-19章指主再来前要应验的预言,即是指七年灾难时代,特别是后三年半之时。20-22章指主再来后之情形(此派学者有Tenney,Walvoord,Ironside,Gaebelein,Scot,Alford,Zahn,Kelly等)。笔者赞同此法(注6)。 D.启示录之神学 在教父的遗著中,约翰曾被称为一名「神学家」,圣经各卷书以启示录含有最完整的系统神学。本书虽以末世论为主,但事实上却是一本伟大的基督论,其他著书都是附带式的补充而已。 1.神论 在启示录中,神「不是」一位慈爱的神,他是创造者、保护者及审判者。启示录的「神」与旧约的「神」相若,是公义的,全能的,全知的,永在的,因本书为审判的书卷,故论神时少论他的慈爱及怜悯。 2.基督论 全书的基督论相当浓郁,基督的名称也
较其他书本为多,如「耶稣基督」(1:1);「主耶稣」(22:3);「主耶稣基督」(22:21);「神的儿子」(2:18);「神的道」(19:13);「羔羊」(5:6);「亚门,诚信真实的见证」(3:14b);「圣洁、真实」(3:7);「神创造万有之上为元首的」(3:14a);「从死里首先复活的」(1:5);「永活的」(1:18);「大卫的根」,「他的后裔」,「明亮的星」,(22:16);「万王之王」,「万主之主」(19:16)。 基督乃完全顺服的儿子(3:12),但并不是说他是末后的(1:18;22:13)。他为成就救恩者(7:10);为「管理国度之王(11:15;12:10);为「审判教会的主」(1:12-16)。 3.圣灵论 启示录内的圣灵以三个身分出现:1.赐异象的灵(1:10;4:2;17:3;21:10);2.教导的灵(2:11,17,29;3:6,13,22;14:13;19:10);3.见证主的灵(22:17)。 4.天使论 启示录论天使较其他书卷为多,他们是服侍的灵,把神的审判倾倒于地(8-11章;15-16章);他们陪同基督回来(19:1
4);天使开始幽禁撒旦之无底坑(20:1);指示作者将来的归宿(22:1);也是他们嘱约翰书作本书(22:6)。 5.救恩论 全书的主体也可说是救赎的完成(注7);救恩的工作藉着主基督(1:5,7;5:9;7:14);也是从神而来(7:10;12:10;19:1);本书论救赎的完成较论救赎的过程多(因那是福音书的范围)。 6.教会论 启示录的教会论不太清楚或详尽,除了2-3章论教会的实况外,并不多论教会,因作者在论教会时,是从实际应用方面下笔,不过他颇强调教会合一的观念(1:12-20),如基督向教会说话是向整体而说(2:7,11,29;3:6,13,22),教会是羔羊的妻(19:7-8),在3:14-22:16间,「教会」字没有出现,暗示教会已提到天上去(参2:25;3:10-11),而二十四长老就是代表教会(4:4)。 7.末世论 本书是末世论的集成,是启示的总归,预言的结束。先从教会被提起(2:25;3:10-11;4:4),地上便进入灾难时期(6-19章),尤特注意后一半的时期,在灾难之末,主带着教会从天上回来(19章),在地上建立千禧年国度
(20章),千年完结后,白色大宝座之审判开始,新天新地降临,新耶路撒冷出现(21-22章)。 E.启示录与创世记比较 创世记启示录 乐园丧失乐园复得 人被神所驱逐人与神永远同居 咒诅祝福 失败得胜 天地造成天地重造 日月放光不需日月 第一次哭泣再无眼泪 拒见生命树生命树再生 大纲: A.简纲(为背诵用)(钥节1:19) 一、所看见的事(1) (拔摩岛的异象) 二、现在的事(2-3) (七教会的异象) 三、将来必成的事(4-22) (末后的异象) A.天上的宝座=4-5 B.地上的灾难=6-19 C.禧年的国度=20 D.新天与新地=21-22 B.详纲(为参研用) 一、引言(1:1-8) A.著书的目的=1:1-3 B.受书的对象=1:4-8 二、所看见的事(1:9-12) (拔摩岛的异象) A.约翰所见的异象=1:9-18 B.约翰所受的命令=1:19-20 三、现在的事(2:1-3:22) (
七教会的异象) A.给以弗所的信=2:1-7 B.给士每拿的信=2:8-11 C.给别迦摩的信=2:12-17 D.给推雅推喇的信=2:18-29 E.给撒狄的信=3:1-6 F.给非拉铁非的信=3:7-13 G.给老底嘉的信=3:14-22 四、将来必成的事(4:1-22:5) (末后的异象) A.天上的宝座=4:1-5:14 1在宝座上的神=4:1-11 2开书卷的羔羊=5:1-14 B.地上的灾难=6:1-18:24 1七印灾=6:1-17 2第一插段=7:1-17 a.十四万四千见证人=7:1-8 b.灾难的圣徒=7:9-17 3七号灾=8:1-9:21 4第二插段=10:1-11:19 a.约翰吃小卷=10:1-11 b.约翰量圣城=11:1-14 c.介绍七碗灾=11:15-19 5第三插段=12:1-14:20 a.七个人物=12:1-13:18 b.三幅图画=14:1-20 6七碗灾=15:1-16:21 7第
四插段=17:1-18:24 C.禧年的国度=19:1-20:15 1主的再来=19:1-21 2建立国度=20:1-6 3清除罪恶=20:7-15 D.新天与新地=21:1-22:5 1新天与新地=21:1-8 2新耶路撒冷=21:9-22:5 五、结语(22:6-21) A天使的吩咐=22:6-11 B耶稣的宣告=22:12-17 C约翰的见证=22:18-21 图析: 序1著书的目的1上(1)序 言上受书的对象1上(2)1 所看见的事约翰所看的异象1中 约翰所受的命令1下 给以弗所的信2上(1) 过给士每拿的信2上(2)2看 去给别迦摩的信2中哪 、1现在的事给推雅推喇的信2下, 现下给撒狄的信3上我 在给非拉铁非的信3中3必 、|给老底嘉的信3下快 将天上的情景在宝座上的神44-来 来22开书卷的羔羊55 的上七印灾6 异第一插段7 象七号灾8-96 地上的灾难第二插段10-11| 第三插段12-14
18 将来必成的七碗灾15-16 事第四插段17-18 主的再来1919 禧年的国度张立国度20上| 清除罪恶20下20 新天地的降临21上21 新天与新地新耶路撒冷21下- 22上| 22 结22天使的吩咐22下① 耶稣的宣告22下②22跋 语下约翰的见证22下③下 摘要: 启示录为一本旷古的奇书;按时间言,是神给人最后的启示;按内容言,也是神最后的启示;按神学言,本书是最伟大的基督论名著。 本书的结构可沿1:19的大纲,即除引言(1:1-8)及结语(22:6-21)外,可分为三大段:1)所看见的事(1:9-20);2)现在的事(2-3章);3)将来必成的事(4-22章)。 一.引言(1:1-8) A.著书的目的(1:1-3) 作者开宗明义便宣告著书的目的及全书的主题,主题涉及神有一个管理世界的计划(1:1a),这计划曾启示给他的众仆人(1:1b),也特别给约翰(1:1c)。作者以第三者的身分见证他的记录是正确的(1:2),并以神仆人的身分宣告凡奉读神启示者所领受的祝福(1:3
)。 B.著书的对象(1:4-8) 神最后的启示特别显给小亚细亚七教会(代表历代的教会)(1:4a)。这启示有1永在的神;2他的七灵(代表完全的灵示,即默示),(1:4b);3死而活过来的世上元首耶稣基督为证(1:5a);作者在此数述耶稣过去代罪受死的工作(1:5b),现今作大祭司的工作(1:6)及将来的工作(1:7),旨在显出耶稣乃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全能主(1:8)。 二.所看见的事(1:9-20)(拔摩岛的异象) A.约翰所见的异象(1:9-18) 作者继续指出他领受启示时的环境与时日(1:9-11),并那给启示的主(1:12-18),主的身分如同审判官(1:12-16),使作者战兢惧怕(1:17a),但审判官却安慰他(1:17b)。这是顶奇妙的事,审判官顾名思议是没有怜悯的,不会安慰人的,然而主耶稣与世上的审判官不一样,他是公义的,也是慈爱的。 B.约翰所受的命令(1:19-20) 作者看见异象后,随即领受因异象而来的命令,于是这命令便构成著本书的原因(1:19)及受书的对象(1:20)。 三.现在的事(2:1-3:22)(七教会
的异象) 第2与3章总论教会的元首主耶稣基督向七代表性的教会讲道。每篇信息均有独特的格式及内容如:1)目的地;2)称赞;3)缺乏;4)要求;5)命令;6)应许;因篇幅关系,兹以表代释: 以弗所士每拿别加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铁非老底嘉 名意喜悦没药婚姻献祭余种友爱民审 代表 时代 A.D.使徒时代 30-100逼迫时代 100-313国教时代 313-590教皇时代 590-1517改革时代 1517-1790宣道时代 1790-1900背道时代 1900-? 称赞劳苦忍耐至死忠心坚守主道后行胜于初少数自洁见证主道-- 责备失落初爱--容忍假师傅受假师傅 所迷惑有名无实--不冷不热 劝告回想2:5尽忠2:11坚守2:13持守2:25儆醒3:3遵守3:8发热3:19 应许生命树的果子生命冠冕吗哪及白石权柄伏列国穿白衣同行与认他的名免去试炼井作神殿柱子及赐新名一同坐席 经文2:1-72:8-112:12-172:18-293:1-63:7-133:14-22 四.将来必成的事
(4:1-22:5)(末后的异象) A.天上的宝座(4:1-5:14) 1.在宝座上的神(4:1-11) 「此后」二字(4:1)暗示另一新时代及环境的情形,那是在天上美丽堂皇但肃穆的情景。作者举目观看(4:1),便目睹天上一幅敬拜的图画,那里神坐在宝座之上(4:2),并有围绕四周敬拜他的(4:4-5)和服侍他的人与活物(4:6-8a),及敬拜时庄严的气氛(4:8b-11)。 2.开书卷的羔羊(5:1-14) 在宝殿上的主神(4:8)手中有七引严封的书卷(5:1),但无人有权柄开启(5:2-3)。作者见无人能配得展开那书卷,便心中焦急至极而大哭起来。他大哭之因乃是书内的启示太重了,但又无人能配得展开那重要的启示,如此启示便无人知晓了。但有天使向他说只有那「犹大的狮子」,「大卫的根」,「被杀的羔羊」才配得起开启(5:5-7),其他观看的长老和活物也因此感而敬拜他起来(5:8-14)。 B.地上的灾难(6:1-18:24) 启6章为另一情景的叙述,这是当羔羊每次开启一引时,在地上所发生的灾难,名为「七印灾」。在第七印未开启前,作者稍暂停,先再回头,从
灾难的起头再补述一些在此时期发生的事,名为「插段」。此乃作者写作的技巧,因为「一枝秃笔不能描写多头的故事」,这文学技巧称为「回笔」或称「重复律」(LawofRecapitulation),这是研究启示录必须注意的地方,不然整本书便如「刘姥姥如大观园」,越看越不懂得了(注9)。这些「插段」目的有二:1.回头看(Retrospective)--详细解释或补充上文;2.往前看--导引下文(Prospective)(注10)。 第七印展开后,又有七位天使出现,每位天使拿着号筒吹号,每次一吹号,在地上便产生灾祸,名为「七号灾」。在第六次吹号后,作者在写第七号吹响前,他又暂时歇笔,再写第二个插段,以补充上文及引进下文,如此反复的应用,实为启示录文学上极优美之奇观。 因本概论范围之关系,笔者以图代述如下: 经文段落要义 16:11-17 6:1-2 6:3-4 6:5-6 6:7-8 6:9-11 6:12-17七印灾 第一印 第二印 第三印 第四印 第五印 第六印每印开启地上难。 无箭携弓的白马指
冷战。 红马指热战。 黑马指死亡。 灰马指饥荒瘟疫(人口14受害)。 灾难的圣徒呼喊伸冤。 风云变色,天地改容。 27:1-17 7:1-8 7:9-17第一插段 (1)十四万四千见 证人 (2)灾难的圣徒补充上文。 从灾难头起。 到灾难完时。 38:1-9:21 8:1-5 8:6-7 8:8-9 8:10-11 8:12 8:13-9:12 9:13-21七号灾(第七引) 引言 第一号 第二号 第三号 第四号 第五号(第一祸) 第六号(第二祸)每号吹起地上生难。 介绍吹号的七位天使。 火掺血的雹下降(地13和树13遭殃。 火山扔海(海物13遭殃)。 火星降下食水泉源(13变苦水)。 日13,月13被击打(日月13各无光)。 无底坑的蝗虫飞出,伤害没神印记的人。 释放百拉大河四使者,二万万军出现。 410:1-11:19 10:1-11 11:1-14
11:15-19第二插段 1.约翰吃小卷 2.约翰量圣城 3.第七号引戒补充上文,引进下文。 神的启示,先苦后甜。 表征性质,象征圣城遭审判,两见证人受害为例。 引出第七号,显出第七号的厉害。长老战惧的俯伏敬拜,称为「神的愤怒」,但作者先引介立即收笔,再写插段。 512:1-14:20 12:1-13:18 12:1-2 12:3-4 12:5-6 12:7-16 12:17 13:1-10 13:11-18 14:1-20 14:1-7 14:8-13 14:14-20第三插段 七人物」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 第五名 第六名 第七名 三幅图画 第一幅 第二幅 第三幅灾难期中的各主角及布景。 七个重要主角。 怀孕的妇人,指以色列的灾难。 大红龙,指魔鬼攻击以色列。 男孩子,指基督耶稣之受**。 米迦勒,指灵界的争战。 余民,指在灾难中坚受主道的人。 海
中之兽,敌基督的工作。 地中之兽,假先知的工作。 描绘「七人物」出现的情景,补充上文,预告下文。 十四万四千人荣耀的胜利。 拜兽的人有祸了,及坚受真道的人有福了。 收割庄稼,人子再来时的审判。 615:1-16:21 15:1-8 16:1-2 16:3 16:4-7 16:8-9 16:10-11 16:12-16 16:17-21七碗灾 引言 第一碗 第二碗 第三碗 第四碗 第五碗 第六碗 第七碗最后一列审判。 施行七碗灾之天使的身分。 倒在有兽印记的人身上。 倒在海里,海水变血。 倒在江河,泉水变血。 倒在日头,热得烤人。 倒在兽的座位上,拜兽者,满身疮痛。 倒在伯拉大河上,引起哈米吉多顿大战。 倒在空中,天地改容。 717:1-18:24 17:1-18 18:1-24第四插段 1.**巴比伦 2.大城巴比伦解释及补充上文。 巴比伦(复兴罗马帝国)如**,指政治与宗
教方面受审判。 大城巴比伦(复兴罗马帝国)的商业方面受审判。 C.禧年国度(19:1-20:15) 启示录中心信息的焦点集中于主得胜的再来,及再来后要建立的国度;这双方面的预言是所有信徒的安慰和保证。 1主的再来(19:1-21) 主再来是禧年建立的前奏,他再来的消息使二十四位长老及四活物高兴俯伏敬拜起来(19:1-6)。他的再来称为「羔羊婚娶」的时候(19:7-11)。他的再来满有荣耀,带着天军,制服列国,审判万民,特别要对付兽和假先知(19:12-21)。 2建立国度(20:1-6) 主再来之目的乃要建立其永远的国度,可是因地上还有罪人(禧年国度内之罪人),故他只可先建立禧年的国度。他先捆绑魔鬼(20:1-3)(为着日后审判所有罪人时同时清算他),然后与属他的人作王千年(20:4-6)。 3清除罪恶(20:7-15) 千年之末,魔鬼得放作垂死争扎,诱惑禧年时的罪人向神作最后反叛,但神审判的火自天降下毁灭他们(20:7-10),随即白色大宝座的审判出现,清算自创世以来反叛神者的罪行(20:11-15)。 D.新天与新地(21
:1-22:5) 1.新天与新地(21:1-8) 一切为新天新地出现的筹备就绪后(4-19章),作者看见一个新的异象,这异象与前不同。前的是审判的,血腥的,痛苦的,咒诅的,死亡的;今次的异象是祝福的,详和的,安稳的,平安的,快乐的,没有死亡,只有永生,因为神的帐幕在人间,他要与人同在,赐福给人。 2.新耶路撒冷(21:9-22:5) 新耶路撒冷是神居所的中心,作者用最美丽的词句描绘一幅最美丽的图画,虽然如此,也只能片面性把极其美丽之点衬托出来而已。 五.结语(22:6-21) A.天使的吩咐(22:6-11) 在神向作者所作的启示结束时,天使(给启示的媒介)补上其见证,说这些启示是真确的(22:8),但遭拒绝(22:9)。天使吩咐他不要封闭一切所看到的启示,免得人没机会听而接受信靠(22:10)。但若有不肯接受的,也由他罢了(22:11)。 B.耶稣的宣告(22:12-17) 主自己也补上自己的见证,他宣告自己的再来,如同作者在异象中所看见的一般(22:12);并宣告自己的身分,身分证明他必成就所预言的(22:13-16)。
C.新妇的邀请(22:16) 圣灵内居教会,教会是主的新妇,故作者说是圣灵和新妇一起邀请,请一切力竭的人来取永生的水喝;看完上文可怖的审判,这邀请更见贴切。 D.约翰的见证(22:18-21) 作者不甘后人,自己也作见证,引证上述的异象是真确的,并添上阅读之福及删减的诅(22:18-19),更附上耶稣的见证佐证他的见证(22:20),以免人误会、忽略或轻视。本书以愿主的恩惠临到为末(22:21)。若要逃脱上文之灾难,恩惠是必须的。 ***** 启示录的信息是每一信徒不可遗忘阅读的,全部圣经最重要的一卷可算此卷,因为神的启示以它为总结,凡是总结的总是最重要的。 看了上文,我们若能仍象约翰般愿「主啊,我愿你来」,便是非常难得了。很多信徒因活在贪爱世界的光景中,对主不冷不热,丢失了起初的爱,与世界通婚,按名是活,其实是死,不肯悔改自己的「淫行」(12:21),实是不愿主再来。 「主啊,我愿你来」,应是今日信徒从心发出的呼声,也是信徒唯一的盼望。现今的世界正处在火山的边缘,只待引爆的导火线。主再来的日子近了,若不预备妥善,谁能逃脱那愤怒的大日子呢?
愿主给我们眼药,擦亮眼睛,看清楚自己在神面前可怜的光景,靠着主恩,寻回初爱,坚守主道,勤劳忍耐,儆醒等候,务死忠心。 「凡有耳的,就应当听」,「主啊,我愿你来(快)来」。 书目注明: (注1)CompanionBible,Bagster,1969,p.1883。 (注2)参M.J.Brunk,“TheSevenChurchesofRevelationTwoandThree.”BibliothecaSacra,July,1969,p.244。 (注3)RobertL.Thomas,”TheChronolgicalInterpretation&Revelation2-3,“BibliothecaSacra,Oct.,1967,pp.327,331有同感。 (注4)WilliamBarclay,theRevelation&St.John,I,Westminster,1957,pp.19-24。 (注5)读者欲详看「历史法」的释史,可参AlbertBarnes,Revelation,Baker,1949,pp.iii-xxii,31
-464。 (注6)读者欲详研各法之优劣,可参无匹之名著:GaryC.Cohen,UnderstandingRevelation,ChristianBeacon,1968,pp.13-43(此书原是他的博士论文)。 (注7)何赓诗著「耶稣基督的启示」,证道出版社1968年版第12页。 (注8)本图析据Cohen上引书第160页;但J.D.Penteost,LectureNotesonRevelation,DallasTheologicalSeminary,1967却把第二印放在后三年半内。 (注9)读者欲详明此点,须参精采无俦的戈G.G.Cohen上引书第76-161页。 (注10)C.C.Ryrie,Revelation,Moody,1968,p.43。